翡翠湾食安云台

 找回密码
 翡翠湾永续农场*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76|回复: 2

卡扎菲怎样掌控利比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27 16: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曦:
    陈冰先生,利比亚的局势正在向不利于卡扎菲的方向急转,全世界都在纷纷撤离,卡扎菲的控制力已经收缩到首都了,为什么他没有一点儿服软的迹象?
    陈冰:
    晚上好。因为他是卡扎菲,要是轻易服软,就不是“非洲雄狮”了。
    如果我们看看奥巴马今天早晨的讲话,就会发现那是华丽的瓷杯中盛着白开水,卡扎菲一看就知道无味,所以不怎么搭理,继续在首都巩固堡垒。
    美国为何要让卡扎菲在堡垒里再待一会儿呢?有两个原因:一是美国人还没有从利比亚完全撤出,二是他找不到利比亚未来的领导人,不知道该和谁说话。
    卡扎菲不是草寇,他很清楚,美国的一句话,就可能让他的子弹不能飞了,所以在发表“流尽最后一滴血”的电视讲话时,把地点选择在1986年被美国轰炸过的一处住所前面,他的旁边是一个巨大的雕塑,刻画的是一只拳头握碎美国战斗机的情景。这是给美国发出的严厉警告:要是你敢来硬的,我会更硬,会把现在在利比亚的美国人给收拾了。
    奥巴马今天早晨发表谈话时,实际上把时间推后了一点,因为撤离美国人的轮船,遭到暴风雨拦截,迟迟不能在利比亚启航。
    奥巴马的讲话全是抽象的理念,而没有具体的措施,是在争取时间,等美国人全撤退了,他才可能实施所谓的“全面手段”。另外,利比亚的行情不像中东/北非国家,当权的下台前,已有反政府组织或者反对派领袖,美国能找到人说话,而利比亚呢?现在找不出反对派领袖,全是散兵游勇。所以,让卡扎菲在堡垒里再待一会儿,是等待新的领导人诞生。
    美曦:
    据说利比亚的军队装备很差,而且现在也有军队不服从命令的报道,一些军人投奔“自由”了,那么卡扎菲究竟是靠什么来维护政权的,他的堡垒稳固吗?
    陈冰:
    利比亚的情况非常特殊,卡扎菲不是靠军队来维护政权的,不像很多国家一样是“枪杆子里出政权”。利比亚是靠民兵组织/革命委员会/可信任的部落首领/花钱雇的雇佣军来维持政权的,要是把话说得更清楚一些,就是依靠密探/特务/秘密警察来维护政权,有点像国民党时期的中统/军统。这些人的消息很灵通,比如外国记者采访时,陪同人员就是安全人员,会把受访对象说的所有话都汇报上去,有不对劲的,马上镇压。还有一些人叫做“人民的民兵”分散在社会基层,实际上就是探子,打小报告的人,他们把各种信息尤其是对卡扎菲政权不满的信息,传递给“帐篷里的人”也就是卡扎菲的身边人。
    遇到该收拾的人怎么办呢?由雇佣军去执行。雇佣军人数不多,但对卡扎菲非常忠诚,下手也狠,动不动就把人的房子给烧了,或者用武器杀戮示威者。他们在军队不执行命令的时候,充当“特战队”。另外就是部落首领,卡扎菲任命很多首领,然后让他们互相斗/互相监督,结果是谁都认他这个当家的,谁都不敢反他。可以说,卡扎菲的执政方式,是“特务政治”,安插了很多耳目,搞得人心惶惶,恐怖气氛比较严重。现在即便有些地方已被反对派掌控,但还是有不少的利比亚人逃往国外,他们担心和自己一起示威的人中就有密探,会在秋后算账。
    美曦:
    卡扎菲是军人出身,自己的头衔也是“上校”,那他为什么不发展军队,依靠军队呢?
    陈冰:
    卡扎菲在1969年,是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他很担心军队强大了,会学习自己,依靠军变把自己给推翻了。所以,利比亚军队准备比较差,大约有4万人,也没有经过训练,用英国广播公司记者的话说,利比亚军队是一支“憔悴的军队”,只具有象征意义,很菜。这几天总有消息说,军队中的高官宣布加入反对者行列,军人驾机叛逃,或者军队不服从命令,这对卡扎菲来说并不构成威胁,因为没有多少战斗力。雇佣军和他儿子掌控的秘密警察部队,才是有战斗力的。现在还没有一个雇佣军不服从命令的消息。
    美曦:
    这是不是意味着卡扎菲在他的堡垒里多呆一会儿,更多的人就会丧命?
    陈冰:
    我想是。今天我已看到很多视频和照片,利比亚的确在用战斗机和直升飞机在攻击反叛者,一些街道上到处是子弹壳和炮弹壳,西部的一座城镇Zawiya,昨天还在反对者手中,现在又被卡扎菲的人夺取。当反对者逐渐逼近首都时,卡扎菲的人一定会进行反攻。从今天起,拉锯战已经开始。这是内战。我甚至担心,卡扎菲为了坚守堡垒,很有可能抓一些外国人当人质,作为今后要挟的资本。我期盼在利比亚的中国人,赶快跑,跑出这个血腥的地方。
    美曦:
    那么外面的人究竟做点什么,才能阻止利比亚的流血?
    陈冰:
    关心利比亚的国家,已经在考虑如何制约卡扎菲。比如欧盟在考虑进行制裁,切断与利比亚的经济联系,冻结卡扎菲家族的海外资产,也有人建议联合国采取措施,实施禁飞区,把利比亚隔离开来。但这些都还在纸上谈兵,外国人没有完全撤离前,各国是很难达成一致的,国际社会 采取一致的行动,几乎不可能。再加上利比亚的石油很丰富,各国都在谨慎以对,生怕以后不好和利比亚做生意。有人提出进行军事干预,我想这是没根据的---利比亚没有侵略别的国家。可能的结果是:利比亚的血,现在还止不住。
 楼主| 发表于 2011-2-27 16: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27 17: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美曦:
    陈冰先生,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卡扎菲的命运。今天凌晨,卡扎菲通过电视发表10分钟的录音讲话,说现在利比亚发生的“闹剧”是基地组织策划的,你认为他的讲话会有效果吗?
    陈冰:
    今天凌晨他只讲了10分钟,而且是录音讲话,与上次讲话75分钟相比,算是锐减。这次讲话口气软了许多,把利比亚发生的暴力事件,说成是基地组织所为,更是太廉价。他的虚弱给一下子暴露出来了,被利比亚的反叛者形容为:死亡前最后的话。
    卡扎菲讲完话以后,西方媒体讨论的话题快速转变了,从“卡扎菲何时倒台”转向“后卡扎菲时代”。也是在卡扎菲讲完话,白宫的电话马上热火起来,奥巴马和英国首相法国总统通了电话,讨论今后采取的行动,包括设置禁飞区,实施经济制裁。瑞士政府说,已经冻结了卡扎菲家族的资产。很显然,美国等西方国家加大了施压力度,要把卡扎菲逼到墙角,把他给灭了。
    美曦:
    昨天你说美国要在撤侨完成之前,让卡扎菲在城堡里再多呆会儿,现在是不是变了?
    陈冰:
    美国仍在加快撤离在利比亚的美国公民,但同时也在着手“重整中东”的准备。
    卡扎菲的落幕,是迟早的事,而他走出政治舞台,也意味着中东/北非政权更替的基本结束,在美国眼中,就只剩下一个顽固不化的伊朗。现在,利比亚反对派已经在东部建立了临时政府,流落在西方的利比亚反政府组织,也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就意味着新的领导力量正在酝酿,美国想对话的人正在浮出水面。
    我估计美国从今以后,会突然放大声音,继续向卡扎菲施压,并且把“重整中东”作为一揽子的战略计划,调整中东政策,深度干预中东事务。
    美曦:
    在中东/北非剧变中,美国的在阿拉伯世界的盟友似乎比敌人更乱,美国还有信誉有能力重整中东吗?
    陈冰:
    没错,美国的兄弟伙如埃及巴林也门等国家,反政府示威是最为猛烈的,推翻的是亲西方政权。但是,我们也看到,凡是与美国关系比较密切的国家,政权移交的过程也比较平顺,没有出现太猛的镇压,没有死太多的人,为什么呢?美国快速调整了策略。可以说现在,中东/北非的原有格局给打乱了,美国的中东布局也给打乱,无论是中东/北非政权,还是美国的中东战略,都需要重建。因为美国的外交策略灵活/脑筋转得快,他们对示威者都给予精神鼓励,结果是:美国在中东/北非巨变中成了相对正面的角色。
    这场巨变,已经被形容为中东/北非的“民主的春天”。无论遇到穆巴拉克的去留,还是遇到卡扎菲的命运,包括伊朗军舰穿越苏伊士运河,世界都在关注美国的态度和立场,不管你恨美国还是爱美国,美国在中东/北非地区,都扮演着“大哥”的角色。这为美国重整中东,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
    美曦:
    但是,中东/北非地区的文化差别很大,宗教信仰也很复杂,特别是遇到利比亚这样特殊的国家,美国能在中东/北非有一致的政策吗?
    陈冰:
    是的,中东/北非地区很复杂,美国不可能“通吃”,政权建设也不容易,要让中东和谐共处,比登天还难。但是,中东对美国/对欧洲/非洲/亚洲来说,都是战略要地,中东似乎就是世界和平的心脏,也是世界经济的心脏,那里是一个大油库。
    我想不管多难,美国都会给力的。
    现在,美国的战略学家已经提出,要重整中东,不能再像冷战时期对待第三世界国家一样,强行灌输美国价值观/强制实施美国策略,不能“重利轻义”,而要采取怀柔政策,顺着当地人的文化传统和习俗,用“微风细雨”般的策略培育公民社会,建立现代国家。
    美曦:
    这是不是意味着美国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重点将从“重返亚洲”转变到“重整中东”?
    陈冰:
    我想会的。中东的石油资源及石油开发,对美国经济是很重要的。你看,为什么美国会有那么多侨民在利比亚?因为他们都在开采石油。再说了,中东/北非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极其重要,美国会花很大气力去经营和勾勒它的新中东政策的,这样就牵扯了很大一部分精力和心思,相比之下,就得在“重返亚洲”上减少力量。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会放弃“重返亚洲”,他们还会时不时地搞出点动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翡翠湾食安云台 ( 京ICP备17024305号-1 )

GMT+8, 2025-5-4 22:24 , Processed in 0.03503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