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湾食安云台

 找回密码
 翡翠湾永续农场*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90|回复: 6

予智予雄!人莫予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8 05: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人活在世上,按说应该知道自己去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充当什么样的人物,但实际上能够琢磨明白的寥寥无几。
    清同治六年夏,湘系头子曾国藩与他的亲信幕僚赵烈文之间有一段臧否当朝高层的对话,谈及权势煊赫/炙手可热的恭亲王时,赵烈文说了一句话:至己为何人,所居何地,应如何立志,似乎全未理会。也就是说,赵烈文认为恭亲王根本没搞清楚他自己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应该如何应对。说起来恭亲王也是次高当局了(比最高当局仅低一档)仍旧没琢磨明白自己的身份。
    蒋介石一开始也一样。刚刚就任黄埔军校校长时,他还闹过意气,其实是“撒娇”但至少说明他对这个牌位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相当的认知,包括何应钦在内更是如此。可蒋介石的聪明就在于一旦进入角色以后,很快就发现角色的重要性。然而,这个重要性到底如何?或者说如何把这种重要性真地摆到重要的位置上去?蒋介石脑子里还不是那么清晰。这也就是蒋在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轻率地鼓噪陈果夫等人推举自己出掌“民国总统”的由来。
    个人势力的突然膨胀让蒋介石没有意识到或者说没有清醒地意识到什么是本/什么是末。
    第二次下野复出之后,蒋介石的路数就变了---蒋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以军治党,以军治国”的方向上,专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政府主席的牌位让给空心大佬来做,避开事务性的东西,专抓实权。这是蒋介石在政治上成熟的标志之一。经过十几年的运作,特别是抗战之后,地方实力派与中央政府的对比较之战前已经有了实质性的改观。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成了名副其实的现代版“军机处”,军统/中统也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在蒋介石个人集权的道路上“军党论”给了他无穷的“力量”然而,抗战的巨大胜利让蒋介石冲昏了头脑,包括他身边的一些重要人物也“予智予雄,人莫予毒”起来。英美派的鼓吹/躁动,让蒋介石在“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那段“总统情结”又开始荡动。事实上,国民党的“行宪国大”是最臭的一步棋,得罪了天下各方势力,且在党内也搞得四分五裂。而且,这顶并不实际的“中华民国总统”的帽子彻底毁了黄埔系和桂系这两根最后的国民党支柱。
    蒋介石为了当这个总统,所付出的巨额代价已经人所共知。而新桂系为了这个总统同样让矛盾摆上了桌面---做了总统之前的李宗仁好歹还是新桂系表面上的第一号人物,但做了总统以后,除了令不出石头城外,再无任何实惠可言,而新桂系第二号人物白崇禧则就此抓住新桂系全面大权,李/白一体成为历史。
    曹操一辈子说的最好的一句话,也是他搞政治搞了一生最大的总结“不可慕虚名而处实祸”所以,司马光尽管看不上曹孟德,可也承认曹操“难眩以伪”可惜的是曹操的这句名言,后代政治家们未必都能琢磨明白。
    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从来不计较表面上的所谓名分。挂着第二号甚至第三号人物的牌子,干第一号人物的事情,这才是政治家的“正道”---蒋介石也是败退大陆前夕才又重新念及于此,才又有所顿悟。所以,到了台湾之后的蒋介石在培养蒋经国“上位”的各种阶段,一直不让蒋经国轻易走到前台去,担负的各种职务也都是舍虚名/图实务的,直到时机成熟之际,才让他接掌国防部和行政院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07: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埔生的战斗力,一方面是不怕死的精神和过硬的训练,另一方面是早期黄埔生的成分。
        现在的年轻人听到“成分”二字,都认为是老土了,都认为是过时了。当年,极左路线统治中国时,过分强调“成分”甚至唯成分论自然是错误的,但要说成分这东西一点作用都没有,或者说流于形式,也未必都对。
        以黄埔军校前四期学生而言,他们当中多数人来自于底层。黄埔军校第四期中,赤贫出身的占28%农民和城市平民出身的占54%两者相加超过了80%所以,这些人走上战场“能吃苦/敢拼命”不是偶然的。
        不过,有趣的是,当这些赤贫/平民/农民出身的黄埔生跻身上层/成为国民党的要员/大员,他们对下层和曾经是他们同类的人的盘剥比起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出身的显得更为变本加厉,更为敲骨吸髓。这些,显然是成分这一层面无法解读的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07: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武林高手的高,主要高在头十招之内不露破绽,头十招之内不受损失。这样的高手,你是轻易遇不到的。多数人械斗时,也就头三招最猛,所谓程咬金三板斧,所以,只要你让开他头三招或者头五招,就有对付的办法了。用大刀劈人,主要劈三个地方,一个是脸,一个是右臂,一个是左腿。只要你躲过对方头三招,然后就直劈这三处,不出三个回合,就能让他掉块肉。
    日本军队的传统刺杀一般是三种,即通刺/横刺/斜刺。这如同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一个道理。制服小鬼子自有其道,譬如,在对方横刺时,就用大刀直劈他的右臂,等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07: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5: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集古句*孙中山赠黄兴:
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7: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埔军校门前有一副对联,上联写道: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则书: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与讲武堂相比,黄埔军校有“铁人三项”:
    第一,告诉学生,为谁扛枪,为谁打仗;
    第二,纪律严明,赏罚分明;
    第三,突出重点,不尚空谈,快出人才,学以致用。
    黄埔一期是1924年5月5日入校,6月16日开学典礼,到了当年11月便举行了毕业考试,前后学习不过半年的时间,可就这半年时间给这批学生留下了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徐向前(黄埔一期)回忆说:我那时能够站得住脚,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能带着部队打仗。我在黄埔军校,学了些军事知识,在海陆丰作战,积累了些游击战的经验,有用处。带着大家打游击,不断取得胜利,没吃过大亏。
    1924年10月,广州发生“商团叛乱”,黄埔学生一战打出了威名。仅用了两天的时间就把商团军打得落花流水。11月/12月,教导第一团/教导第二团成立,两团统称“校军”即“党军”的先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20: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总税务司赫德跟他的伦敦办事处主任金登干的通信中就能看出,英国人就是要把胶皮管子一直插在中国人的血脉上。八国联军凌逼中国屈服时,赫德折冲樽俎,以至于外国人以为赫德叛卖,其实赫德的良苦用心都在这根胶皮管子上---宰杀中国是决然办不到的,即便办到了,对英国也不利,不是最大的获利者,只有维持中国的表面存在,他的胶皮管子才能始终插下去。
    说到底,香港本身就是一根胶皮管子。只不过这根管子在1997年被邓小平生前的遗愿给拔下来了。所以,英人对此如丧考妣,所以,部分奴颜媚骨的港人也是如丧考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翡翠湾食安云台 ( 京ICP备17024305号-1 )

GMT+8, 2024-5-23 18:33 , Processed in 0.04733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