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湾食安云台

 找回密码
 翡翠湾永续农场*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铁鸟

《Maria Montessori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方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08:24:38 | 显示全部楼层

12.3 实体感觉教育

实体感觉教育使孩子通过触摸,在触觉和肌觉的双重帮助下辨别物体。
  我们以实体感官训练为基础作试验,收到了极好的教育效果。我觉得应该描述一下这些训练,以便为老师们提供帮助。
  我们使用的第一种材料是福禄培尔砖块和立方体。我们让孩子观察两个立方体的形状,让他们看着它们、抚摸它们,当然,我们会不停地重复说一些短语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所看到的物体形状特点上。之后,我们让孩子将立方体放在右边,砖块放在左边,这个过程中我们只要求用手去摸,而不能用眼睛。所以我们就蒙住孩子的眼睛让他重复这个练习。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成功地作完了练习,两三次之后,他们便不会再犯错。玩这个“游戏”,孩子的注意力可以集中一段时间,因为周围的同伴都饶有兴致并急切地看着他们,与此同时,孩子自己的兴趣也增大了。

  一天,一个女指导员让我注意一个三岁的小女孩。她是我们这里年龄最小的学生之一,已经多次完美地重复了这个练习。我们让她坐在桌子边一张舒适的扶手椅上,然后将24个物体放在她面前的桌子上,并让她观察其形状的不同。我们先让她将立方体放在右边,砖块放在左边。
  当眼睛被蒙住后,她就按照我们教她的进行练习。每只手里拿着一个物体,感觉物体应该被放到哪个正确的位置上。有时她拿的是两个立方体或两个砖块,有时右手拿砖块,左手拿立方体。整个练习中她必须要辨别物体的形状并记得将不同物体放置在恰当的位置上。

  这对于一个三岁的小孩还是非常困难的,但我看见她练习得不仅很容易,且让她按我们教她的那些方法去感觉物体的形状是多余的。事实上,有时她手里正好左手拿着立方体右手拿着砖块,但当她意识到的那一瞬间,她就会马上费力地换过来,用我们教给她的办法来感觉。也许她是觉得必须按我们教她的那样做,但是,我们的目的在于让她区别它们,而她在一开始便做到了。
  我继续观察着这个小女孩,发现她有非常厉害的两手同用功能。我很想进一步研究这种现象以达到同时训练两只手的目的。
  所以我让其他孩子重复这个练习,我发现他们在感觉物体外形之前就认出了物体,年龄小的更是这样。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的教育方法提供了一种不寻常的联想式体操训练,它极适合于年龄较小的孩子,他们能表现出惊人、快捷的判断能力。
  实体感觉的训练可能还会有很多方式,它们像热觉训练一样,使喜欢辨别刺激物的孩子乐在其中。他们可能会拿起任意的小物体、小球,但最可能拿的是我们常用的各种硬币。他们能辨别出外形差别非常细微的物体,如玉米、小麦和大米等。
  他们会自豪地伸出手大叫“这是我的眼睛”、“我可以用手看东西”。事实上,孩子们按照我们计划的方式成长,每天都让我们为他们意外的进步而惊奇。而我们总是带着最大的惊喜和最深的思考看着,以最深的惊讶和沉思看着他们为征服某种新事物而带来的欢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5: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12.4 味觉与嗅觉教育

这一阶段的感官教育是最困难的,我也没有得到什么非常满意的结果,只能说从心理学测试常用的训练看来,它并不是很适用于小孩。

    嗅觉的发育程度并不高,因而很难通过气味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我们采用了一种还不成熟(被重复使用的次数不够)的基础方法测试。
让他们闻新鲜的紫罗兰和茉莉,然后蒙住他们的眼睛说“现在我们要给你看花喽”,并拿着一束紫罗兰放在他鼻子前,让他猜花的名字。为了使浓度有大有小,我们用的花也有多有少,有时甚至只有一朵。

      嗅觉教育与味觉教育一样,可以在午餐时间训练。在午餐时间,孩子们可以学习识别不同的气味。至于味觉,完全可以让他们用舌头去触碰苦、酸、甜、咸等不同的溶液。四岁的小孩就已经能做这样的游戏了。这个游戏还能教孩子们如何漱口。他们很喜欢辨别不同的味道并学会在每次试验后倒一杯温水仔细漱口。从这方面来说,味觉的这个训练也是一种卫生训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5: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12.5 视觉教育

  视觉对于不同尺寸的识别

  一、立体插入物:该材料由三个立体木板组成,每个木板长55厘米,高6厘米,宽8厘米,含10个木块。这些木块是圆柱形的,通过木块顶端中心的小木扣或小铜扣来拿,木块插在相应的孔中。

  装木块的箱子外观上像药剂师用的箱子。第一套圆柱体的高都一样(55毫米),但直径不一样。最小的圆柱体直径为1厘米,其余的每个递增0.5厘米。第二套圆柱体的直径都一样,为第一套中最大圆柱体直径的一半(27毫米)。此套圆柱体的高不同,第一个高只有1厘米,像张小光盘一样,其余的每个递增5毫米,第10个高为55毫米。第三套圆柱体的高和直径都不一样,第一个圆柱体高和直径都为1厘米,其余的每个高和直径都分别递增0.5厘米。小孩利用这些插入物自己学会通过厚度、高度及大小来辨别物体。
  在教室,三个小孩可围着一张桌子玩这三套,并进行交换,以增加种类。他们将圆柱木块从铸模里取出,混合,然后再将每个木块放回对应的孔。而木块全是由坚硬的松树做成的,并且经过了抛光和上漆。

  二、有尺寸渐变的大型号的立体插入物。这种插入物共有三套,这三套每个学校最好都各有两份。

  (1)厚度:这一套木块由厚变薄,共有10个四棱柱。最大木块的底座宽为10厘米,其余的依次递减1厘米,其长均为20厘米,柱体为黑褐色。孩子们将柱体混合并扔在小毯子上,然后根据厚度的渐变顺序一个紧挨着一个排列。这个“大阶梯”游戏结果用眼睛是很容易审核的,如果排列错了,那么阶梯形就会变得很不规则。
  (2)长度:这一套长短木块包含10个木棒,每个木棒有四个面,每个面宽3厘米。第一个木棒长1米,最后一个木棒长1厘米,中间的木棒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长依次递减1厘米。木棒每隔1厘米就间隔涂上红色和蓝色。当木棒放在一起时颜色必须一致,形成许多横向条纹——整套木棒放在一起时,看起来像是由风琴管组成的直角三角形,斜边递减。
  孩子们根据长度的递减和颜色的对应,排列原本散乱的木棒。这项练习也有明显的错误控制,如果木棒没有放在正确的位置,则沿斜边的递减规律将会改变。
这套最重要的木块将主要运用于算术。利用这套装置,小孩可以从一数到十,还可以组成加法和其他计算表格,可能成为学习小数的第一步。
  (3) 大小: 这一套大小木块由10个立方体木块和一小块绿色的布质桌垫组成,木块上涂有粉色陶釉。最大的立方体底边长10厘米,最小的底边长1厘米,中间的木块底边依次减短1厘米。桌垫也可用油布或纸板做成。游戏内容为依据木块大小将其一个一个往上叠,建成一座小塔。最大的木块形成塔的底座,最小的形成塔尖。
  由于越往上木块越小,因此也能很好地观察是否错了。一个木块放错很快会被发现,因为它打破了塔的曲线。孩子们刚开始玩这些木块时最常出现的错误是将第二大的木块放在最底部,将最大的放在第二大的之上,混淆了最大的与第二大的木块。
我在给发育不全的孩子重复作这些测试时也发现了同样的错误。现在的问题不是“哪个是最大的”,而是哪个是与最大木块大小最相近的。
  孩子们可能会应用这三套中的任何一套玩略微不同的游戏。通过这种方式作游戏对四五岁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好的,而简单地按顺序在同一块桌垫上排列散乱的木块更适合于三四岁大的小孩。用粉色的立方体建塔对于不到三岁的小孩也很有吸引力,他们可能建了推,推了建。
平面木制几何嵌入物这个教学道具是由伊塔德提出的,塞甘也曾使用过。在弱智儿童学校,我按照杰出先辈们的方式制作这些东西。我所教的启智学校,用这些木块作了不同的游戏,并对适用于教授识别颜色和形状的木块进行了分类。圆的用来识别颜色,蓝的用来识别形状。
在  正常孩子身上做了很多次实验后,我彻底排除了用这些平面几何嵌入物作为辅助教小孩认识颜色的想法,因为这个材料没有错误核查法。
  虽然我最终保留了这些几何嵌入物,但却加了一些独特新颖的东西进去。这些木块现在的形状是我在访问罗马圣米歇尔少年教养院这所出色的人工培训学校之后做的。我在那儿见到了几何图形的木制模型,它们可以放入到对应的框架中,或放在相应的图形之上。这些材料的作用就是使这些木块有精确的尺寸和形状。用木框作游戏时必须要精确。
  于是,我想到对这些几何嵌入物作一些改进,既可以利用木框,又可以利用嵌入物。
  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小孩都需要多次尝试之后才能成功地将嵌入物放回原处。比如他们会尝试将三角形放到梯形的位置,再放到长方形的位置等等。或者当他们拿起一个矩形时,会马上知道该放在哪个位置,但还是会将嵌入物的长边放到框架的短边。只有在许多次尝试之后才能准确放置。
  经过三四堂连续的授课后,孩子们能很容易认清图形并毫无激情地带着对这种极度简单的游戏的轻视将嵌入物准确地放到适当的位置。可能就是在这个时候起他们开始观察图形的。我们改变框架中的图形并将对比明显的框架改成相似的框架。于是这个游戏对孩子们又有吸引力了,并且他们能熟练地将各个嵌入物放入相应的位置而不出现任何差错。
  将视觉与触觉相结合可以极大地帮助孩子识别图形。我让孩子们用右手食指触摸图形的轮廓,然后再让他们触摸与图形匹配的框架的轮廓。这个习惯是很好养成的,因为所有的小孩都很喜欢触摸东西。虽然我教的是发育不全的小孩,但我知道在各种感官记忆中,肌肉感官的记忆是最强的。事实上,许多不能靠观察识别图形的孩子通过触摸,即通过触摸物体轮廓,都能够进行识别。
  绝大部分正常孩子的情况也是这样——他们会很苦恼该将图形放在哪,他们将图形翻来翻去还是无法将它正确放置,但一旦他们触摸了图形和相应框架的轮廓之后,他们就能准确无误地放置了。将触觉与视觉相结合无疑是协助认识记忆图形最好的途径。
  在这些练习中,错误控制是绝对的,因为都是由固体嵌入物控制的,图形只能放入到相对应的框架中,这使孩子们可以自己练习,并在识别图形上达到真正的自主感官教育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5: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12.6 色觉教育

不同轮廓的视觉感受——色觉教育

  在很多节颜色识别课上,我用了颜色明亮的材料及表面有不同颜色的绒球。色觉教育的材料是我在正常孩子身上经过一系列试验后决定的,(在发育不全孩子的学校中,我用了前面提到的材料——几何嵌入物)。现在的材料由绕有不同颜色绒线或丝线的方形木片组成。这些木片两端都有木质边缘,可以防止盖有丝线的木片接触到桌面。
  我选了八种颜色,每种颜色都有八种颜色浓度不一样的渐变,因此共有64个不同颜色的木片。所选的八种颜色为黑色(从灰到白),红色、橘黄色、黄色、绿色、蓝色、紫色及褐色。我们有两盒这样的木片,每次练习都能有两份。因此这一整套共有128个木片,分装在两个箱子里。
  用彩色木片练习。在开始练习时,我们选了三对浓的颜色,如红色、蓝色和黄色。我们将这6个木片放在孩子面前的桌子上,让他看一种颜色,然后让他在桌上的混合木片中找出颜色一致的那个木片。通过这种方式,让他根据木片颜色将彩色木片按两两一对排成一排。
  在这个游戏中,木片的数量可能会一直增加,直到八种颜色或者说16个木片一次性全拿出来。当练习完深颜色后,我们以同样的方式开始练习颜色比较浅的。最后我们拿出两个或三个同种颜色不同色阶的木片教孩子如何根据颜色渐变排列木片。最后用一种颜色的八个渐变进行练习。
  这之后,我们拿出两种颜色(红与蓝)的八种色阶放在小孩面前,教他如何区分两种颜色并按两组的色阶排列木片。当我们继续练习时,我们用颜色更接近的木片练习,如蓝色和紫色,黄色和橘黄等。
  在一个“儿童之家”,我见到了玩这个游戏最成功、最有兴趣且速度最快的孩子。
  女指导员在他要坐的桌子上放上数目等量的颜色种数,如三种颜色。然后她让孩子注意自己要选的颜色或她指派的颜色。她将这三组颜色放在桌上混合,让孩子在混和的木片堆里挑出自己那个颜色色阶的木片,然后开始排列。当木片排成一列时,看起来就像是一条颜色渐变的丝带。
  在另外一个“儿童之家”,我看到孩子们将整个箱子的64个木片都倒在桌上,然后仔细地将混和的它们快速按颜色分组,并按色阶排列,形成一块颜色混合渐变的精致的小毛毯。孩子们动作很快,我们站在那儿目瞪口呆的,因为三岁的孩子就能将所有这些木片按色阶排序了。

  颜色记忆试验

  颜色记忆试验可以这样作:先让孩子看一个颜色,让他想看多久看多久,然后让他到离得有点儿距离的一张桌子上(桌子上有按颜色排好顺序的木片)挑出与他所看到的颜色相近的木片。孩子们作这个游戏非常出色,只会有一些小小的失误。而且五岁的小孩是非常喜欢这个练习的,他们很喜欢比较两个丝线的颜色,看是否选对了。
  刚开始我用的是皮佐利发明的一个材料。
  这是一个褐色小圆盘,上面有个半月形开口。通过转动圆盘(圆盘上有各种颜色带)让各种颜色通过这个开口背面。老师让孩子们注意看某一种颜色,然后转动圆盘,当那种颜色出现在开口时,孩子们要在圆盘上指出相同的颜色。
  可这个练习让孩子很被动,他们无法控制材料。因此这个材料不能推动感官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5: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12.7 声音辨别

声音辨别练习

  在这个练习中要是能用德国与美国聋哑学校听力教育所用的教学器材是非常好的。声音识别练习是掌握语言的基础,并且以特殊的方式使孩子们将注意力集中在“人类声音的调节”上。
  对于很小的孩子来说,语言教育必须占据最重要的位置。声音识别练习的另一个目的是训练小孩的耳朵识别能力,使他能够习惯于区分细微的声响并将其与声音相比较(对于刺耳及混杂的声响表示愤怒)。这种感官教育的一个价值在于它能训练人的审美品位,且最重要的是它可用于纪律训练。我们都知道孩子是怎样大喊大叫并推翻物体制造噪音、打乱房间秩序的。
  严谨而科学的听觉教育并不是很实用的教学方法,因为孩子不能像在其他感官教育中一样通过自己的活动练习听力。任何一个能发出不同音阶声音的仪器一次都只允许一个小孩参与练习。换句话说,在作声音辨别训练时需要绝对的安静。
  玛卡.罗尼小姐开始是米兰“儿童之家”的女指导员,后来到罗马圣方济会修道会的一个“儿童之家”任职。她发明制作了13个钟。这些钟表面看起来完全一样,但经锤子击打后的颤动能发出以下13个音调(见下图):
  这套材料含有两个系列这样的13个钟和4个锤子。在第一个系列击打其中一个钟后,孩子们必须在第二个系列中击打出相同的声音。这个练习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因为孩子们并不知道如何使用相同的力度击打,因此击打后产生的声音强度会有所不同。即使是老师击打钟,他们也不能区分出声音的不同。因此我们觉得这个仪器并不是非常实用。
  我们用皮佐利的小哨子作声音辨别训练。在小盒子里装上不同的东西,有粗有细(沙子或沙砾),通过摇晃盒子使其发出不同音阶的声响。

  在听觉练习课上,我让老师自然营造出一个安静的环境,然后我再继续努力制造更安静的环境。我以不同的音调说“安静!安静”,有时短而急,有时像耳语一样长又轻。渐渐地,孩子们着了迷。我时不时说“再安静点,再安静点”。
  接着我又开始轻声说安静安静,每说一次,声音变得更轻,并用几乎听不见的低语重复说:“再安静点,现在我能听见钟声,现在我能听见苍蝇拍翅膀的声音,现在我能听见花园里树木们低声讲话的声音。”
  孩子们非常出神,静静地坐着,不发出一点儿声音,房间里几乎跟没有人一样。然后我轻声说:“闭上你们的眼睛。”
  重复这个练习使孩子们习惯于静止与寂静,当有人打破这种状态时,只要一个音节、一个手势就可以让他迅速恢复安静的状态。

  在寂静中,我们开始弄出乐音和噪音。一开始乐音与噪音之间的对比很大,后来变得几乎一致。有时候我们让乐音和噪音同时出现。我相信用伊塔德1805年所用的最原始的方法可以取得最好的效果。他用的是鼓和钟。他用渐进系列的鼓制造声响,因为鼓是乐器,因此更确切地说是制造沉闷的和音。
  音叉、哨子、盒子对小孩并没有什么吸引力,并不如其他器材能训练他们的听觉。一个有趣的说法是:两种人类最伟大的情感体系——仇恨(战争)与爱(宗教)——采用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器材——鼓和钟。
  我相信在制造寂静的环境之后击打出音质好的钟声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一会儿宁静悦耳,一会儿清晰响亮,将钟的振动传递至孩子的整个身体。当这些精挑细选的钟声使整个身体沉浸在祥和之中时,钟声不仅训练了他们的耳朵,使耳朵为之振动,也使整个身体为之振动。我相信这些孩子会对粗野的声响反感,会变得不喜欢噪音并停止制造杂乱无章刺耳的噪音。
  一个耳朵受过音乐熏陶的人在这种训练中忍受着刺耳而不协调的音调。我无须举什么例子来证明孩童时期进行这些教育的重要性。新一代的孩子将会更安静,远离混乱与不协调的声音。这些声音刺激着那些居住在简陋拥挤房子里的穷苦人们的耳朵,他们被我们抛弃,陷入在低下而粗鲁的人类本性中。

  音乐教育

  对于音乐的教育我们必须要有方法且谨慎进行。
  通常我们会看见孩子们容易忽略一些伟大音乐家的演奏。他们并没有感受到这些声音微妙的复杂性。街上的孩子会聚集到街头手风琴师身边,兴奋地喊叫,可他们发出的是声响,而不是音乐。
  要进行音乐教育,我们既需要制造乐器又需要创造乐章。这种乐器的作用是在辨别声音的基础上唤醒对于韵律的感觉,也就是使在祥和静止中已经颤动的肌肉为宁静产生冲动并产生协调的运动。
  我相信弦乐器(可能有些是简化的竖琴)是最为方便的。弦乐器与鼓和钟一起形成了人类三重奏的经典乐器。竖琴是“个人私密生活”的乐器。传奇故事将其置于奥费斯之手,民间传说将其置于精灵之手,而浪漫主义文学将其置于征服邪恶公主的王子之手。
背对着学生弹琴的老师(情况更糟)永远无法成为乐感的教育者。
  老师的每个方面都要能迷住孩子,不仅在眼神上,还要在姿势上。弯腰向着学生,让他们围着她并让他们可以自由决定是留下听还是走开。她以单一的旋律触碰琴弦,和孩子们进行心灵的交流。
  若老师在弹琴时能唱会更好,孩子们可以自己选择要不要跟着唱,没有人有义务一定要唱,老师可以选择所有孩子都会跟着唱的歌曲,可以根据不同年龄的孩子调节旋律的复杂度。不管怎样,我相信简单的乐器最能唤醒孩子内心深处的乐感。
  米兰“儿童之家”的女指导员是个非常有天赋的音乐家,我试着让她作了大量的试验,目的是更多地发掘孩子的音乐细胞、肌肉感觉。她用钢琴作了很多试验,发现孩子们对音乐非常麻木,仅对节奏敏感。根据节奏她编排了简单的小舞蹈,想要研究一下节奏本身对于肌肉运动协调的影响。
  她很惊讶地发现这些音乐对于纪律教育有影响,本着自由主义的精神,用伟大的智慧和艺术引导学生自主编排动作,但这些孩子都没有在街道和庭院生活过,几乎都有跳跃的习惯。作为自由主义方法忠实的追随者,她不认为跳跃是错误的动作,也从来没有纠正过学生。
  她发现,当她多次重复进行旋律练习时,孩子们渐渐地摒弃了丑陋的跳跃,最后甚至完全不跳了。

一天,那位女指导员问孩子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转变。几个年龄较小的只是看着她,没有说任何话。年龄较大的则给出了不同的回答,但意思都一样。
“跳跃不好。”
“跳跃很难看。”
“跳跃不礼貌。”

  这确实是我们教学方法的一个伟大的胜利。
  这个经历表明孩子的肌肉感觉是可以训练的,当肌肉感觉与肌肉记忆联系起来,与其他形式的感官记忆一起发展时,肌肉感觉可以变得非常精细。

  听力精确度测试

  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儿童之家”做的唯一完全成功的试验是利用钟和低语。这个试验是纯观察的,无法用测量感觉,但却是最有用的,它使我们大致了解了孩子听觉的准确度。
  练习的内容为:建立完全安静的环境,让孩子们注意听钟的滴答声及一般耳朵听不见的音。最后我们轻轻叫孩子的名字,把他们从隔壁房间一个一个叫过来。在准备这样的练习之前有必要告诉孩子们什么是真正的安静。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用了几个游戏制造安静的环境,这些游戏神奇般地增强了孩子们的纪律。
  我让孩子们注意看我,让他们看我能多静。我采用各种姿势——站姿、坐姿——并静静地维持每一种姿势,完全不动。一根手指动会发出声响(即使这声响是听不见的),我们的呼吸也可能被听见。但我保持了绝对的安静。
  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叫一个孩子跟着我一起做。他调整了脚,换了个较好的姿势,而这发出了声响。他动了一只胳膊,将其伸出放到椅子的扶手上,这又是一个声响。他的呼吸并不是完全无声的,不像我的那样平静而听不见。
  在那个孩子练习过程中,我简要地评论之后又恢复静止与无声的交替,其他孩子看着我们,也注意听着。他们中很多人对这一现象很感兴趣——我们发出很多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的安静声响。原来安静也是分等级的,而在这之前他们从来没有注意过。
  我站在房间的中间,孩子们惊奇地看着我,他们如此安静就好像在说“我没有动”。接着他们开始极力模仿我,甚至比我做得更好。我下意识地注意每一处有脚挪动的地方。孩子们注意着自己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急切地想要达到静止的状态。
  当孩子们作这样的尝试时,所建立的安静与我们随便说的安静是有很大区别的。
  生命仿佛渐渐消失,那个房间慢慢变空了,仿佛没有人在那儿一样。然后我们听到钟的滴答声,随着环境的安静不断加深,钟声仿佛越来越大。之前看似安静的屋外和庭院传来了各种声响——鸟叫声或一个小孩经过的声音。
  孩子们坐在那里,被那种寂静迷住了,仿佛被自己征服了一样。这时,女指导员说“到处都没有人了,孩子们都不在了。”
  达到这样的效果后,我们将窗帘拉上并叫孩子们闭上眼睛,让他们将头靠到手上。做完这个姿势,黑暗就恢复了绝对的安静。
  “现在,听着,”我们说,“一个很轻的声音将叫你们的名字。”然后我到孩子们身后的一个房间里用很低的声音缓慢地喊着孩子们的名字,仿佛我的声音是从山的那边传来的一样。这个声音几乎是超自然的,它到达孩子们的心并呼唤他们的心灵。
  每个孩子听到自己的名字时都会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兴奋地站起来,尽量不移动椅子,静静地踮着脚尖走。他们的动作非常轻,很少被听见。但他们的脚步声还是打破了寂静,回荡在持久的静止中。
  当孩子带着满脸的兴奋到达门口时会一步跳进房间,控制住要发出的笑声。有的会把脸藏在我的衣服里,有的则回头看同伴们静静地坐着等待,像雕塑似的。被叫到的孩子感觉自己得到了恩惠,收到了一件礼物,一个奖赏。
  但他们知道每个人都会被叫到的,从房间里最安静的小孩开始叫起。因此每个人都努力在听叫名字时保持绝对的安静。有一回我看见一个三岁的孩子试着克制要打的喷嚏并且成功了。她把气憋在她那小小的胸膛里并坚持住了。这是一个最让人惊叹的努力。
  这个游戏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满足的小脸和耐心保持的静止都说明他们得到了极大的乐趣。开始的时候我还不确定他们能否做到,我想拿些糖果和小玩具给被叫到名字的小孩。我以为有必要弄些小礼物来让他们作出努力。但很快我就发现,完全没必要这么做。
  孩子们在作了足够的努力维持安静之后,乐于享受这种感觉,乐于享受安静本身。他们就像停泊在宁静的海港里的小船一样,沉浸在体验新事物的快乐之中,并获得了超越自我的胜利。这确实是他们的回报。
  忘掉关于糖果的承诺,也不再想玩具。当然,我也应该抛弃这种无用的做法让游戏变得越来越吸引人。甚至连三岁的小孩也能在我喊完40个孩子的整个过程中保持安静。
  那一刻我懂了,孩子们的心灵得到了回报,精神享受了快乐。

  这些游戏之后,孩子们好像和我更亲近了,他们变得更听话,更温顺可爱了。我们确实与世隔绝了,并且在几分钟内进行了非常近的心灵交流。可事实上,我在渴望、呼唤他们的时候,他们就已在完全寂静中找到了快乐。

  寂静中的一课

  我马上要讲的是一堂最成功的“安静课”。

  一天,我正走进一个“儿童之家”,在院子里就碰到了一位妈妈,她手里正抱着四个月大的婴儿。这个小家伙仿佛就是安静的化身。我将她抱到怀里,她也纹丝不动舒适地躺着。当我将她抱进教室,孩子们都跑过来迎接我们。
  孩子们一直很欢迎我,于是伸开双臂搂我,扯我的裙子,他们几乎快把我推倒了。我微笑着让他们看小宝宝。他们理解了,在我身边跳跃着,看着我,眼里满是高兴,但出于对我怀里小家伙的尊敬并没有碰我。
  孩子们拥着我进了教室。我坐了下来(没有像平时那样坐在孩子们坐的小椅子上,而是坐在了一张大椅子上),并坐得很庄重。孩子们带着关心和高兴的复杂情感看着我怀里的小家伙,没有人出声。
  我对他们说:“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老师。”他们惊讶地看了我一下,并笑了。
  “确实是你们的小老师哦,因为你们没有人能像她一样安静。”听到这儿,孩子们都换了一下他们的姿势,变得安静了。
  “还是没有人的手和脚能像她一样静。”每个人都密切注意着自己手和脚的姿势。
  我笑着看着他们,“你们永远都不能像她一样静。你们动了一点儿,但她一动也不动。”孩子们的表情很严肃。他们明白了小老师的优越性。他们中有些人笑了,眼睛好像在说:是因为她还在襁褓中。
  “你们中没有人能像她一样安静无声。”
  “你们不可能像她一样静,听她的呼吸声多么的细。踮着脚尖到她这儿来。”
  几个孩子站了起来,慢慢踮着脚尖走了过来,弯腰看着那婴儿。非常的静。“没有人的呼吸能像她一样静。”孩子们惊奇地看了看四周,他们从来没有想到就算静静地坐着也会发出声响,也不知道一个婴儿可以比大人更安静。他们几乎要停止呼吸了。
  我站了起来,“静静地走出去,”我说,“踮着你们的脚尖走,不要出声。”我跟着他们走,并说:“我还是听见一些声音了,但这个婴儿跟着我走就没有发出声音。她走得很安静。”孩子们笑了。他们明白这是事实,也明白我话语中玩笑的意味。我走向开着的窗户,把婴儿交给正看着我们的妈妈。

  小家伙仿佛施展了微妙的魔法,打开了孩子们的心扉。确实,自然界中没有什么比新生儿平静的呼吸更甜美的了。新生儿的生命无比尊贵,它在睡眠和宁静中收集能量,获得新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5: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官教育的一般注意事项

马利亚.蒙台梭利
  我们的教育目标总的说来包括两个方面:生物学方面和社会学方面。从生物学方面来讲,我们希望能够帮助个体在自然方面进行有效的发展;从社会学观点来看,我们的目标在于使个体适应周围的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5: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3章:感官教育的一般注意事项

  我并不是说我的方法使儿童的感官更完美了,但我相信,作为心理学研究开拓的一个新领域,它是非常有希望结出有价值的硕果的。

  迄今为止,试验心理学一直致力于完善用于测量感觉的仪器,却没有人尝试以个体为对象进行系统的研究。可除了纯科学的问题外,感官教育应该是最具教学价值的。

  一般来说,我们的教育都具有生物和社会双重性。从生物性的角度来说,我们希望帮助个体自然发展;从社会性的角度来说,我们的目的是为个体融入环境作准备,技能教育可能占有一定的地位,因为它教会个体利用周围的环境。

  这两点都证明感官教育是最重要的。感官的发育确实先于高等的智力活动,而3岁至7岁的小孩正处于感官成形阶段。

  所有教育都必须遵循这条原则——帮助孩子心理和生理正常发育。

  当最佳发育期过后,教育就应该更多地关注它的另一个目的——让个体适应环境。

  教育的这两个方面总是相互交错的,但某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在一些方面总会强于另一方面。3岁至7岁是生理发育很快的时期。与智力相比,这一阶段是更侧重感官形成的。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感官开始发育,注意力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更多地被外界环境吸引。而那些吸引孩子注意力的刺激物,并不是他们形成感官的主要原因。我们需要帮助他们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感觉,而这种感官训练将会为孩子形成清楚、稳固的智力奠定有序的基础。
  除此之外,通过感官教育还可能发现在学校中没有作过检查的孩子的缺陷,并可以最终纠正这些缺陷。当有缺陷的孩子表现出明显无法利用身边的资源时,就说明其需要进行感官教育了,如耳聋和近视等。因此,感官教育是生理性的,它为智力教育奠定了基础,完善了神经反射和神经关联通路。
  但教育的另一目的——帮助个体适应环境——是间接进行的。
  我们用自己的方法使婴儿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现代文明社会里的人们是环境的主要观察者,因为他们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中的资源。

  当今的艺术与希腊时期的艺术一样,是建立在对现实的观察之上的。科学的进步以观察为基础,它的发现和应用(这种应用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都遵循同样的路线,那就是观察。因此我们必须让新一代的人养成观察的习惯,这种习惯在现代文明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人类如果还想继续保持高效的进步,就必须保有这样一种态度。
  我们都知道X射线的发现来自于观察;电磁波和镭的放射性发现同样也应归功于观察;我们期待无线电报机能带给我们美好的事物。可以说在应用观察法的同时,我们找到了通向精神发展的道路。
  感官教育使人学会观察,它不仅使人将其应用到现阶段的文明中去,还为现实生活打下了基础。我们总是先有想法,再有行动。比如,教育的方法总是先教,然后再让孩子们依照所教的原则做。
  一般来说,当我们教授了那些能引起我们兴趣的事物,让学生明白后,他们就能利用某些物体来完成某种工作。但通常情况下,已经理解了所教内容的学生会发现很难完成我们给他的任务,因为我们忽略了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那就是感官的完善。
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我们让厨师只买“鲜鱼”,他明白意思,买的时候也尽量找鲜鱼,但如果没有人教过厨师如何用眼睛和鼻子来辨别鱼是否新鲜,他就无法完成我们给他的任务。
  缺乏这样的感官教育在做菜中会表现得更为明显。厨师可能接受过书面材料培训,可能清楚地知道烹饪书中所说的食料和烹饪所需的时间,他也完全可能做出一道外表如我们所希望的菜。但如果要他从菜的气味,或者说用眼睛看,根据菜的味道来判断菜什么时候煮好了,什么时候该放调料,感官发育不够好的他就会犯错。
  只有通过长期的练习才能获得那样的能力,而那种练习对于厨师来说就是迟到的感官教育——成人一般很难获得感官教育。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找一个好厨师那么难的原因了。
  对于医生来说,有些情况是一样的。一个学过脉搏特点的医学生坐在病人床头,怀着世界上最美好的愿望要摸病人的脉搏,但如果他的手指不知道如何触摸,那他所学都变成无用的了。在成为医生之前,他必须有辨别不同感官刺激物的能力。
听心跳也是一样的,学生学的是理论,但耳朵只有通过练习才懂得听。
   可以说对于任何细微的颤动和运动都是一样的,在识别这些动作时,医生的手往往是不够用的。医生的触觉训练得不够,他就不能感受温度刺激,温度计对他来说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了。
  我们都很明白,一个医师可能很有学问,很聪明,但并不一定是个好医生,要成为一个好医生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但如果这种实践是迟到的或者不足够的,那在消化吸收了伟大理论知识之后,他若想从理论中获得实效就必须进行令人讨厌的症状记录,也就是记录他在观察病人和病人身上的试验时所出现的症状。

  还有一个例子,一个初学医者能用古老的触诊、叩诊及听诊来识别脉搏、振动、音质及呼吸,因为这些不同的声音不论是单独的哪一种都可以让他作出诊断。可更多年轻的医生却不能,他们让我们感到不满,他们是在浪费时间、虚度年华。
  医学是以感官教育为基础的,而学校却是通过课堂学习来培育医生。每个人都能学得很好,但只要感觉能力不足,医生出色的智力发育也会黯然失色,就会显得不称职。
  一天,我听见一位外科医生教一群可怜的妈妈如何鉴别孩子是否得佝偻病,他希望这些妈妈们能在她们孩子刚得佝偻病的时候就带孩子到他那儿去看病,因为这个时期的治疗可能会更有效。妈妈们明白他的意思,但缺乏这样的感官教育,她们并不知道如何识别畸形出现的第一个特征。
  只有通过感官教育,她们才可能区别与正常特征有些许差异的异样症状。所以说,他那时候讲的都是无用的废话。
  仔细想想我们就会发现,如果食物中掺杂的东西太多太杂,那我们的感官就会逐渐麻木(大部分人都存在这种现象);假货工业之所以存在也是因为大众缺乏感官教育,因为那些欺骗行为全都是建立在受害者的无知之上的。他们自身没有鉴别能力,无法用自己的感官区别不同产品的不同质量,所以只能依赖商人、信任公司或通过盒子上的标签来辨别真伪。
  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没有经验光有智商也是没用的,而这种经验几乎都是感官教育。每个人都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准确地区别不同的刺激物是一种基本需要。
  感官教育对于成人来说是困难的,如果我们希望通过教育来完善感官发育,则有必要在它的成形阶段开始进行。从婴儿时期开始,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也应该继续。
  审美教育及道德教育与感官教育是紧密联系的,它使我们增强了鉴别刺激物间细微差别的能力,使我们完善了识别力并增添了乐趣。
美存在于和谐,而和谐就是细致,因此我们若要体会和谐就必须有灵敏的感官。如果一个人的感觉是粗糙的,那么他是无法体会到自然界中美妙和谐的乐章的,世界对于他而言也是狭窄空洞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无穷无尽美的享受,在这些美的享受面前,人就像动物一样毫无    知觉地和它们擦肩而过,唯一可利用的只有粗劣的感觉,只能在粗劣的感觉中去寻找快乐。

  巨大的快乐冲击只会逐渐让人产生恶习。因为太过强烈的刺激物感觉起来并不准确,人的反应逐渐变得迟钝,这时感官就必须借助更强烈更显著的刺激物了。
  手淫(常见于社会底层正常的孩子身上)、酗酒、看成人性行为……都说明这些不幸的人们几乎没有什么智力消遣,他们的感觉也总是迟钝模糊的。而这样的消遣却只能逐渐泯灭他们的思想意志,使他们生活得如禽兽一般。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通过观察弧线图形(这个弧线图形表示的是神经系统的功能)能表明感官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上,随输入神经传到中枢神经,然后从输出神经传到运动器官,引起反应。
  虽然这个弧线只是以图形的形式说明了脊髓活动的流程,但它还可以解释比较复杂的神经机理现象的基本要素。人类通过周围感觉系统从环境中接收各种各样的刺激,与环境有着直接的交流。精神生活的发展与神经系统中枢是相连的,以社会活动为主的人类活动,通过意识运动器官表现个体的行为——手工劳动、写作、说话等。
  当我们进行智力教育时,我们以为我们接受了完整的教育。但我所培育的只是思想家,他们的生活很容易脱离这个世界,我们并没有培育出实事求是的人。从另一面来说,我们希望通过教育为实际生活作准备,可我们只限于训练心理运动感觉而忽视了教育的主要目的——让人与外界环境进行直接的交流。
  职业劳动需要的是人利用环境,因此为了提供普遍紧缺的人才,职业学校就无须回到教育的最初阶段——感官训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5: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智力教育

马利亚.蒙台梭利

  感觉的练习当中包含着一种自我教育,如果练习重复多次的话,这种自我教育会使孩子的心理感觉过程更加完善。在孩子从感觉转移到观念的过程中——也就是从具体到抽象,到观念的联想——教师必须参与其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5:24: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4章:智力教育

  感官训练其实是一种自主教育,开始的时候,这个训练可能得不断地重复,指导员也需要通过干预才能使孩子的感觉过渡到一个有形的概念,也就是从具体到抽象使孩子自己将感觉与概念联系起来。
  要做到这个,指导员们所用的方法就必须能达到让孩子的内在注意力集中在感觉上。第一节课,孩子的客观注意力往往是通过某个刺激物控制的。换句话说,老师讲课时要努力让孩子的意识集中在那堂课所讲的对象上。
  做到这点需要懂得一些特殊技巧。教育者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干预,但又不能让孩子因过度努力而使自主学习变得易于疲劳。老师要在这个时候敏锐地感觉出每个学生的不足之处和差异。
  干预的质量体现了老师的个人技巧。
  在教学工作中肯定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教学生准确地读出物体的名称。
  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些必要的物体名称和形容词,但不要作太多说明。当然,发音必须洪亮清晰,这样孩子们才能清楚、直观地听懂组成单词的每一个音。
  例如,在第一堂触觉课中触摸平滑和粗糙卡片时,他应该说“这张是平滑的,这张是粗糙的”,并要用不同的声调重复说这些单词。音调一定要清楚,发音一定要清晰。“平滑,平滑,平滑。粗糙,粗糙,粗糙。”
  同样,在教热与冷两种感觉时,他要说,“这是冷的。”“这是热的。”“这是冰冷的。”“这是温的。”然后他可以用“热”,“更热”,“不太热”等一些常用的词。
  总之,我们的首要目的,就是要让孩子们对我们所教授的物体名称和实物产生有所联系的理解,或者说要让他们把物体名字与其相对应的抽象概念联系起来。那么首先,当说到一个物体时,它的名字和相应特征就会同时出现在孩子脑中。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说出一个物体名字时一定不要说其他不相关的词。 

  其次,老师要(一定要)检验他的课是否达到了预期想要的结果,当然他所作的检测范围不应超出他的名称课上所能激发的思维范围。
所以,在授课与检测之间必须要有一段时间间隔。然后,清楚地、慢慢地说出他所教过的形容词问孩子:“哪个是平滑的?哪个是粗糙的?”通常孩子会用手指出物体,这样老师就知道孩子是否能将名称与物体相联系了。
  但如果孩子没有指出物体,也就是说他指错了,老师也不应该责备他,暂时停止授课,换个时间继续吧!是呀,为什么要责备他呢?如果孩子没有成功地将名字与物品联系起来,只能说明,这个重复感官刺激得还不够,也就是说还需要再上一堂这个课。我们应该承认或明白,孩子犯错是因为他的能力还没有达到我们希望让他达到的心理链接,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另选时间继续。
  就算我们只是纠正他说:“不对,你指错了。”可这几个字对孩子也是一种责骂,这个失败的打击和责骂的话一样会在孩子心里留下阴影,会阻碍他后期学习的激情。相反,出错后什么也不说能让孩子的意识域保持空白,下一堂课就能成功地接着第一堂课继续上了。
  事实上,指出孩子的错误可能会使他想记住而过度疲劳或气馁。我们有义务尽量地避免任何不合理的努力,并尽量不令孩子灰心。

  第三,若孩子没有出错,老师可以让他重复物体的名称或特征。问“这是什么”等孩子回答后,再教他如何准确清楚地发音。
比如说,“这是什么?”“平滑的。”老师就应该深吸一口气,然后大声说:“平滑的。”孩子发音时老师可能会发现他发音中的不足,或者说发现他婴儿般的说话方式。这时,及时纠正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了。
  考虑到这些概念的推广化(我指的是这些概念在环境中的应用),我不建议这一类的课上太长时间,更不要超过几个月。有些孩子在接触了一段时间这样的事物,或者仅仅是平滑和粗糙的卡片之后,会很快主动去触摸别的东西,并重复说“平滑!粗糙!柔软”等等。
  对于正常孩子,我们要等待这种对于环境自发探索的出现,我喜欢把它说成是探索精神的自发探索。在这种情况下,小孩每有一个新的发现都会很高兴。他们能感觉到珍贵与满足,并且这也激发他们从环境中寻找新的感觉和好奇心,同时这也培养了他们本能观察的习惯。
  老师要非常细心地观察,并记录下孩子们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学会这些的。例如,我们中有一个四岁的小孩在院子里跑的时候突然停了下来叫道:“哦!天是蓝的!”她在那儿站了一段时间,抬头望着广阔蔚蓝的天空。
  一天,我走进一个“儿童之家”,五六个小孩聚集到我身边并开始轻轻抚摩我的手和衣服,说:
“这是滑的。”
“这是柔软的。”
“这是粗糙的。”
  其他一些小孩也一脸严肃、认真地走近我并重复同样的话。他们边说边摸我,女指导员试图把我解救出来,但我示意她不要说话。当然,我自己也没动,我正欣赏着这些孩子自发的智力活动呢。

  教育方法的最大成就应该是:让小孩自己进步。

  一天,一个小男孩在作画图练习,他选了用彩色铅笔为树的轮廓上色。当他正准备用红色蜡笔给树干上色时老师干预他了:
“你觉得树干有红色的吗?”
  我当然阻止了他,并让那个小孩把树涂成了红色。是的,这幅图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说明那个孩子还没能够观察他周围的环境。面对这种情况,我的办法是让那个孩子玩色觉游戏。
  让他每天都和其他的小孩一起去花园,随时看见树干的颜色。当感官训练使他自发地注意颜色时,则会在某个时刻发现树干不是红色的,正如另外那个小孩在玩耍的时候发现天空是蓝色的一样。
  后来,老师再让那个孩子给树上色的时候,他选了一支褐色的铅笔,而且还把树枝和树叶涂成绿色。当然,再后来他把树枝也涂成了褐色,只把树叶涂成了绿色。

  接下来,我们要检查孩子的智力进步程度了。
  我们不能只说“观察”就能培育出观察家,而应教给他们观察的能力和方法。这些方法是在感官教育中获得的。一旦我们开始这些活动,自主教育就开始了,因为受过良好训练的细腻感官能使我们对环境的观察更细致,而环境以它的变化多端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并使心理感官教育继续延续。
  相反,若我们在感官教育的这个问题上只教授某些物体有限的特征概念,则只有这些物体或这些物体中的部分物体是与训练相关的。这种方法太局限于我们所选的和所记录的特征概念了,于是感官训练也就没有任何收获。
  一个按旧方法教授颜色名称的老师,传递给学生的只有那些与个别特征相关的概念,但并没有训练色觉。孩子对于这些颜色的认识只是肤浅的,时不时会忘记,他们对于这些颜色的认识充其量就是老师所描述的那些。
  因此,当用老方法授课的老师想让学生推广颜色概念并进行发问时,比如问“这朵花是什么颜色的”或“这条丝带是什么颜色的”时,他们的思维一定还迟钝地停留在他所给的例子上。
  我们可以将孩子比喻成钟,用旧方法授课就好比我们为了让指针运动,用手拨动钟面上的指针一样。只要我们的手继续施加让钟走动需要的力,钟就会继续走。但,这种培育方式只局限于老师为他们所做的工作。而新的教学方法却好比给钟上发条,使钟自主转动。
  这种转动与钟是直接相关的,与上发条这个动作没有关系。这样的孩子自主发育无限持续,与他自身的心理潜能直接联系,却与老师的教育无关。我们孩子的自主思维活动在感官教育的基础上发展,并通过观察继续发展。
  例如,猎犬的能力并不是来自于它主人给它的训练,而是依靠它特有的感觉。当这种生理特征应用到适当的环境中——比如打猎,随着感知能力的上升,狗会喜欢上并热衷于追寻猎物。
  这一点对于钢琴家也是一样的。他的乐感和手的灵活度同时增强,使他越来越喜欢在钢琴上演奏新的和声。这种双方面的完善会一直持续,直到当他达到一定境界之后,他的这种进步才会受到他个人素质特征的影响。
  一个学物理的学生可能会知道和声的所有法则,这是他理论教育的一部分,但他却可能无法看懂一首最简单的乐曲。他所受的教育无论多广泛都会受到他自己学识的限制。对于孩子,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协助他们的智力、精神及生理自主发展。
  当我们给孩子提供能刺激他感官发展的教学道具后,我们就必须等待他观察能力的发展。这一点需要教育者有技巧,他要懂得如何衡量我们用于帮助孩子个性发展的行为。方法合理恰当的话,孩子们很快就会表现出个体差异了,而这种差异是与他们从老师那里得到的帮助不一样的。
  有些孩子几乎不需要别人的干预,可有些却需要指导。因此,教育应在“最大限度地减少教育者的主动干预”这一原则的严格指引下进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5: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14.1 盲人游戏

  盲人游戏被广泛应用于下面的感觉训练:

  填充物
  我们的教学道具中有一个由抽屉组成的漂亮的小箱子,里面装了各种各样的长方形的填充物,有丝绒、缎子、丝绸、棉花、亚麻等。
我们让孩子一一摸这些物品,教他对应名称和一些相关的特征描述,如粗的、细的、柔软的。然后让他们坐到同伴看得见的一张桌子前,蒙住他的眼睛并将物品一个个递给他。我们要他只用手摸、捏来判断“这是丝绒”,“这是细亚麻”,“这是粗糙的布”。
这个练习激起了孩子们的普遍兴趣。当我们给他们一个外来物时,如一张纸,其他的孩子都会围拢过来,等待那个小孩的反应。

  重量
  我们让孩子坐在同一个位置,叫他观察用来训练重力感觉的木块,然后,让他们把已知重量的、颜色深的、重的放右边;颜色浅的、轻的放左边。之后我们蒙住他们的眼睛,让他们每次拿两个木块,开始作游戏。有时候他拿的两块颜色是一样的,有时候拿的两个颜色是不一样的,但右手拿的是轻的,左手拿的是重的。
  这个练习是最让人兴奋的。举个例子,当一个孩子拿了两个深颜色的木块,却不确定地在两只手里互换,最后他们将两个木块都放到了右边,在旁观的小孩就会非常着急,有时甚至会大声地叹气。或许是表示松了一口气吧,或许也是表示遗憾。
  若整个游戏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错误,旁观的孩子则会大声欢呼,感觉是他们的小伙伴能用手看到木块的颜色。

  尺寸与形状
  我们用的是与前面相似的游戏,让孩子辨别福禄培尔所用的不同硬币、立方体、砖块及干种子,如黄豆和豌豆种子。虽然这个游戏不会像上一个游戏一样激起那么大的兴趣,但它们有助于孩子们将各种物体和它们特有的特征联系起来并牢记它们的名称。

  视觉教育在环境观察中的应用

  名称——这是教育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名称教育确实为准确运用语言奠定了基础,而学校不一定能做到这一点。例如,许多孩子将厚和大,长和高混用。通过我们用前面所描述的方法,老师用教学道具可以很容易清楚而准确地表达概念,并且可以将专用的词与这些概念联系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5: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14.2 教学道具的使用方法

尺寸
  当孩子用三套固体嵌入物作了足够多的练习并能够毫无错误之后,老师就可以拿出所有的等高木块,挨个将它们平放在桌上。然后拿出两端的木块说“这是最厚的”,“这是最薄的”,再把它们放在一起,这样对比就会比较明显,然后再拿起它们,让孩子注意木块的区别。
两个木块被直立放置,并重复说 “厚——薄”。最后,对小孩说“给我最厚的那个,给我最薄的那个”。并在孩子拿给老师物品后问“这是什么”。
  在接下来的课中,老师可以把两端的木块拿掉,用剩余木块中两端的木块重复上课,直到所有的木块都被用到了为止。之后她就可以随意说“给我一个比这个厚一点的”或说“给我一个比这个薄一点的”。
  第二套嵌入物,也可以以同样的方式进行练习。
  将木块直立放置(因为每个木块底座都足够宽,可以保持直立)并说“这是最高的”,“这是最矮的”。然后将两端的木块放在一起,比较它们的底座,告诉孩子两个底是一样的。
  可以像之前那样,拿掉两端的木块,每次取对比最明显的两个。
  至于第三套嵌入物,当老师按顺序排好木块之后,让孩子们看第一个木块,告诉他们“这是最大的”,看最后一个木块时,告诉他们 “这是最小的”。然后将木块挨个放在一起,让他们观察这些木块的高和低有何不同。
  最后按其他两个练习的方法继续练习。
  对于有渐变的棱柱、木棒和立方体可以用类似的方法上课。棱柱体长相等,厚度不一样;木棒厚一样,长短不一样;立方体有大有小,大小和高矮都不一样。
  进行比较时说“这个比较高——这个比较厚”。有时当小孩伸出手显示是干净的时候,老师也可伸出手表明他的也是干净的,这种比较手大小的游戏常常会令人发笑。
  孩子会针对测量作很多的练习,他们并排站着,互相看着对方,然后判断谁高谁矮;有时也会站在大人旁边,带着好奇心和兴趣观察他们之间的身高差距。

  形状
  当孩子可以正确地识别平面几何图形时,老师就可以教授它们的名称了。从两个对比明显的图形开始,如正方形和圆。当然,指导员应该遵循通用的方法——应用塞甘的三个步骤。
  我们并不教授所有几何图形的名称,只教授那些我们最熟悉的,如正方形、圆、长方形、三角形、椭圆等。我们要注意长方形有细而长的,也有短而宽的;而正方形的四边是一样的,只有大小之分。这些特点用嵌入物最容易表现出来,因为正方形我们怎么转还是能放进方框中,而长方形如果横着放就放不进去。
  为了让这个练习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我们在方框中放了一个正方形和一系列的长方形,最大的长方形的长与正方形的边长相等,其余的五个长度递减。
  我们用相同的办法展示卵圆形、椭圆形及圆形之间的区别。圆形怎么转都能放进去;椭圆形横着放就放不进去,但竖着放就算上下端颠倒也能放进去。而卵圆形,不仅横着放不进去,上下端颠倒也放不进去,大的弧线应对着开口大的那边,小的弧线应对着开口小的那边才能放进去。
  至于椭圆形与卵圆形之间的区别,一直到他们教育后期我才会告诉他们。当然,并不是告诉所有的孩子,我们只告诉那些喜欢这种图形,经常选它们练习或问它们之间区别的孩子。我倾向于让孩子自己去发现这两种图形的不同,我想那个时间应该会是在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吧!
  很多人觉得教图形就是教几何,在学校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来说太早了。其他人认为我们应该用立体图形来展示几何图形,因为它们更具体。
  对于这样的偏见,我觉得我有必要说几句予以反驳。
  观察几何图形并不等于分析几何图形,只有分析几何图形时才算开始学习几何。比如,当我们向孩子们说边与角,并向他解释时,即使用的是福禄培尔所倡导的客观方法(如,正方形有四个边,我们可以用四根等长的木棍围成一个正方形),我们也确实进入了几何的领域,我相信这对于小孩来说太早了。
  但观察图形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绝对不算太早。他吃饭所用的桌子的桌面可能是长方形的,他装食物的盘子是圆的,我们一定不会觉得孩子小得无法观察桌子和盘子吧!
  所有的嵌入物只是让他们注意图形。至于名称,它与孩子们学叫其他事物的名称一样。孩子们可能在家里一次又一次地听到有人用圆形容盘子,那么为什么会觉得教他们“圆”、“正方形”、“椭圆 ”这些词太早了呢?
  如果我们在教图形时不教他们这些图形的名称,那他听见父母说方形桌子、椭圆形桌子时,这些常用的词就会让他们困惑很长时间,同时也阻碍着他们的思维发展和言语表达。
  我们应该思考一下这样一个现实:很多时候,小孩自己会极力想理解大人语言和他身边事物的意义。恰当合理的教育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这些,而不会产生疲劳感。在满足他们对知识渴望的同时,让他们轻松愉快地接受。
  的确,孩子们会用各种愉快的表情表达他们的满足。同时,他的注意力被语言吸引着,要是让他们学会了用不恰当的方式发音,则很可能导致他们产生语言障碍。因为他们会努力模仿身边人不经意的言语,而老师清楚地说出那些物体的名称,就能有效地避免孩子犯错。
  我们还面对着另一个普遍存在的偏见,那就是让孩子自己摸索可以让他的思维得到完全的放松。如果真是这样,那小孩将永远是这个世上的陌生人。
  事实上,我们看到他一点一点自发地征服各种概念和词语。就像是在整个生命中的一个旅行者,观察着旅途中的新鲜事物,努力想要知道周围人所说的话的意思一样。殊不知,他们只是在模仿。
  我们的引导可以有效地减少孩子这种没有方向的努力,可以使他努力付出的都有所收获。我们是这些刚刚步入人类伟大思维世界里的旅行者  的向导,我们要确保我们自己是明智的,不会在无聊的言论中迷失自我,我们要为我们的旅行者简要准确地解释他所感兴趣的事物,并且我们还要按他们的意愿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去观察,让他们有时间和精力去消化那些东西,以便他们在往后的长途跋涉中找到快乐与满足。
  我已经提到有些人说,立体图形会比平面图形更合适于教孩子识图,比如说用立方体、球形、棱柱等。先不说视觉对于立体图形的认知要比它对于平面图形的认知复杂得多,就从现实生活中教育的角度来看。当平面图形出现时,我们会说窗户是长方形的,相框是椭圆形的,桌子是正方形的等等。
  能引起我们注意的立体图形都是有特定形状的,而这种形状主要以平面图形展现出来。我们的平面几何嵌入物是可以更清楚地表现立体图形的。孩子们在生活中通过平面图形识别所学过的图形,却很少能认出立体几何图形。
  让一个孩子观察他周围的事物,他会很轻松地辨别出桌面是长方形的,或许也会发现桌腿是棱柱形的或锥形的或圆柱形的,但是,我们并不能说他就能辨别出房子是什么形的。事实上,我们周围的事物从来都是不规则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结合。先不说一眼就看懂一座房子的形状有多复杂,就算孩子们能大概认出,那么也不是认出房子本来的形状,而是它的类似图形。
  可是,他们却能一眼看懂窗户、门及表面上是平面几何的立体物件。可以说,从平面几何插图中学到的知识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一样,能为他们开启认识大千世界奥妙的大门。

  一天,我和一个男孩从小学校园到平基安山散步。他学过几何设计,懂得几何分析。走到山顶时,我们可以看到人民广场,城市在它的后面延伸。我指着那些说:“看,人类的杰作就是一个个几何图形。”
  在长方形、椭圆形、三角形、半圆上穿孔或修饰,而灰色的长方形更是千姿百态地出现在各种建筑物中。如此多的建筑物所呈现出的一致性似乎说明了人类智慧的局限性,而旁边庭院里的灌木和花朵则有力地证明了自然界中图形形状的无限性。
  那个男孩以前从来没有作过这样的观察。他学过角、边、几何图形轮廓的构造,但从没有作更多思考,在这个枯燥的工作中他只感觉到了烦恼。一开始他还笑 “人类将各种图形拼凑在一起”这一想法,然而,后来他却对此很感兴趣了,久久地看着他眼前的建筑,脸上露出深思和愉快的表情。
  玛格丽特桥的右边是一座正在施工的工厂,它的钢结构框架是一系列的长方形。“多闷的工作啊!”男孩指的是那些工人。但,当我们渐渐走近那个工厂的花园,静静地站着,羡慕那些花和草能从土地里自由地冒出来时,他说:“多漂亮啊!”“漂亮”一词指的是他自己内心的感受。

  这次经历使我想到,观察平面几何图形和家里花园中的植物,可以为小孩的感官教育和智力教育提供一个宝贵的资源。就因为这个原因,我希望扩展我的工作,不仅要带孩子们观察身边的图形,还要引领他们区别人类杰作与自然界杰作的不同,让他们欣赏人类劳动的成果。

  (1)自由画图
  给孩子一张白纸和一支铅笔并告诉他,他可以画任何他想画的物体。
  这些画一直就是试验心理学家的兴趣所在。它们的重要性在于反映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同时也体现他们个体的倾向。
  一般来说,第一张是画不成形的,让人很困惑,老师要问他想画的是什么,这样才能在图片相应的位置做标记。渐渐地,当他画的画越来越清晰时,也就证明他们观察周边图形的能力提高了。最常见的是孩子看到一个物体最细微的细节,并将其记录到那幅粗糙的画中。他画的是他想画的,因此,他向我们展示的是最吸引他注意力的物体。

  (2)填充图形轮廓
  这些图是最重要的,因为它们锻炼了“书写基础”。它们对于色觉的作用就像自由画图对于图形感觉的作用一样。换句话说,它们反映了孩子观察颜色的能力,就像自由画图反映了他们观察周围事物形状的能力一样。在以下章节中我会作更具体的解释。
  让孩子练习用彩色铅笔填充一些用黑色笔画成的图形轮廓。这些轮廓是他们在教室、家里及花园里常见的简单几何图形和各种物体。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必须选用自己需要的颜色,于是到最后我们便可以通过填充图了解到孩子们是否注意观察了周围环境中物体的颜色了。

  (3)自由塑像
  这个练习与自由画图和用彩色铅笔填图是相似的。在这些练习中,孩子们用黏土做任何他想做的东西,也就是以那些他记得最清楚、印象最深刻的物体做模型。我们只要给孩子一个装了泥的木托盘,剩下的工作就是等待他的作品了。
  有一些孩子做了很特别的塑像,有些甚至再现了孩子们眼里看到的惊奇细节。最让人惊喜的是,这些模型记录的不仅是事物的形状,甚至记录了孩子们在学校中所用的物体大小。
  当然,许多人做的都是在家里看见的物体,尤其是一些厨具,像水缸、水壶、锅之类的。有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个放着小弟弟或小妹妹的摇篮。
  当然,开始的时候也是要对这些物品作一些必要说明的。但慢慢地,那些模型就很容易辨认了,而且他们可能还学会几何立体模型的制作呢。
  泥巴模型对于老师来说无疑是非常宝贵的材料,它们明显的个体差异,有助于老师全面地了解他的学生。而且它们还表现了不同年龄孩子的心理发育状况,是老师进行教学干预的宝贵指南。
  作品反映出具有观察力的孩子有可能会成为他周围世界的自主观察者,或通过这些练习,间接指引他们达到那个目的。因为这些练习将会纠正孩子对各种感觉和概念的认识。而这些孩子也会最快地学会自主书写。
  那些塑像作品不成形、形象模糊的孩子可能就需要老师的帮助了,这个时候老师就要让他们更加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特征。


  图形的几何分析:边,角,中心,底


  图形的几何分析不适用于低龄儿童。我试过用一种方法来介绍图形的几何分析,它只分析长方形,当然还利用了一个包含这种分析的游戏。游戏的目的是不让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分析图形上,而是要通过这个游戏清楚地体现图形分析这个概念。

  长方形也就是通常孩子们用的桌子的桌面,游戏则是在用餐前摆桌子。我在每一个“儿童之家”都有一套桌面饰品玩具,这些玩具在玩具店都能买到。其中有餐盘、汤盘、盛汤碗、盐瓶、玻璃杯、玻璃瓶、小餐刀、叉子、勺子等。
  我让他们摆了六个人的餐具,每个长边摆了两副,每个短边摆一副。其中一个人的东西则要按我说的摆放。我让他将汤碗放到桌子中间,将餐巾纸放到桌角,把一个盘子放到桌子短边的中间。
然后让那个孩子看看桌子, “这个角缺了什么东西?”
 “这边还需要一个玻璃杯。”
 “现在我们看看两个长边的东西是否都摆放正确且齐了,还缺什么东西吗?”

  我不相信在六岁之前还能进行比这更复杂的分析,因为我相信,有一天孩子们会拿起其中的一个平面嵌入物,自发地开始数它的边和角。当然,如果我们教他们这些概念,他们也能学,但只是单纯地学习公式,而不是应用经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5:32:24 | 显示全部楼层

14.3 色觉训练

  我之前已经说过,我们要作色觉训练。在这里我想更详细地阐述一下这些练习之间的衔接——图画。
  我们准备一些图形的轮廓,孩子们最开始用彩色铅笔填充,之后再用毛笔填充,最好是让他们自己准备水彩颜料。
  第一批图画是花、蝴蝶、树、动物,然后我们再进入到含有草、天空、房子、人物形象的简单的风景画。
  这些图画帮助我们了解孩子观察周围环境(指颜色)能力的自然发展。当孩子选完颜色后,就可以完全自由地发挥了。举个例子,如果他们将鸡涂成红色,将牛涂成绿色,则只说明他们还没有学会观察。我在这个方法的总体讨论中已经说到了这一点。
  这些图画还反映了色觉教育的成果。孩子在选择轻淡柔和的颜色或选择色彩浓烈对比鲜明的颜色时,我们就可以判断出他在色觉细化上取得的进步 。
  孩子们要准确选择图画中物体的颜色,就必须认真观察身边的那些事物。这是一个习惯的养成,当然,他还会希望画难度更大的图画。只有那些在填充时不让颜色出现在图画轮廓之外,能再现物体的本来颜色的孩子才能进行这项更有野心的任务。
  这些图案都是非常简单但有效的,有时候是真实的艺术作品。在莫斯科学校的女指导员跟着我学习了很长一段时间,她寄了两张图给我。一张画的是悬崖,石头的颜色是最和谐的,为淡紫色和褐色,树的颜色为两种绿色,天空是淡蓝色的。另一幅图,画的是一匹栗色的马,有着黑色的鬃毛和尾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5: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写教学法

马利亚.蒙台梭利

     在智力领域里面,简约就在于排除头脑当中的各种先入之见,它能够引领我们发现新事物,这就好像在道德领域里面,谦卑和物质贫困能够指导我们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成就感 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5: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5章:读写教学法

对图像语言的本能发展,当我在罗马的特殊儿童学校当指导员时,就开始尝试用各种方法进行读写教学了。事实上,这些试验都是我原创的。
    伊塔德和塞甘没有给我们提供任何有效的、合理的书写教学法。从前面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伊塔德是如何教孩子学字母的,现在我说说塞甘是如何教书写的。

    让孩子从绘画到学习书写是绘画最直接的应用。老师只需将字母D解释为半圆,末端搭在一条垂线上;将A解释为两条斜线相交于一顶点,并被一条水平线横截,等等。
    我们不用再为该如何教孩子写字而烦恼,因为只要他会画图,他就会懂得写字。我们应该按照对比法和类推法教孩子书写,如:把I和O写在一起;B与P对比;T和L对比等等,这一点是无须说明的。

    所以,根据塞甘的观点,我们根本无须教孩子写字,因为会画画的孩子,就会写字。对于塞甘来说,字只是印刷体大写字母,他不会在任何地方解释他的学生是否应以另一种形式进行书写。相反,他会大篇幅地为介绍书写作准备,包括书写本身的绘画技术。
    通过画图学写字的方法,是在伊塔德和塞甘的共同努力之下建立的。
    之前我们讲到画图,说在画图中,第一个要掌握的概念就是所作画的平面概念,其次是轨迹或图形的概念。所有图画与线条的创造都藏于这两个概念之中。
    这两个概念是紧密联系的,它们之间的联系产生思维,或者说产生勾勒线条的能力,只有当线条是有条理的、按既定的方向被勾勒出来时,才可被称为线条。而没有方向的轨迹是不能称为线条的,它们偶然被创造出来,甚至连名字也没有。
    相反,合理的图形却是有名字的,因为它有固定的方向。由于所有书写以及图画只不过是多种方向线的复合物。所以在进行所谓的书写之前,我们必须强调这些与平面和线条相关的概念。
    正常的孩子通过本能学习就可以掌握这些概念,但我们仍然还需要强调,因为它可以使智力发育不全的孩子在应用这些概念时准确而敏锐。通过有条理的画图,他们最终会理解平面的概念,并且通过模仿开始学画简单的线条,然后学画复杂的线条。
    我们可以这样教学生。首先,描绘不同种类的线条;其次,在平面上画出不同方向和不同位置的线条;第三,用这些线条构建成从简单到复杂的图形(我们必须教学生区分直线与曲线、垂线与水平线,并将它们与不同的斜线区分开来);最后,必须让学生清楚地理解组成一个图形的两条或多条线段相交所形成的交点。
    合理分析图画的各方面是很重要的,因为书写建立在对图画的合理分析上。

    有个小孩,在他父母把他交给我教育之前就已学会写很多字母了,还花了6天的时间学习画垂线和水平线;花15天学习模仿画曲线和斜线。
     事实上,我的大部分学生在学画定向线条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模仿我手的动作在纸上移动。模仿力最强的,也就是最不笨的学生,画出的图形与我给他们看的图形也完全相反,并且,即使两条线的相交点很明显,所有的人还是都会弄混。
我把所有有关线条相交与构型的知识都教给他们了,这确实帮助他们将连线画在了平面内,并帮助他们画出了平面上的各种痕迹。但是,对于那些智力有障碍的学生来说,要使他们在垂线、水平线、斜线与曲线的学习中取得进步就必须要考虑到以下因素:理解难度,智弱和手无力不稳定等。
     执行这样的任务对这些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

    我不是说只让或不让学生做有难度的事情,事实上我已经教他们克服了一系列的困难。我也在不停地问自己:我给他们的任务难度是否恰当?他们是否从中学到了东西?他们是否学会了一些数学定理?
     塞甘下面这些概念在这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垂线是一条用眼睛看,用手摸都是直的上下方向的线。
    水平线用眼睛看不是直的,用手摸也不是直的,它先下降再弯曲(就像地平线一样,这也是它名称的由来),起于平面的中心并向平面的侧边延伸。
    而斜线包含了更复杂的对比概念,曲线与平面之间又有很复杂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是固有的。至于学习曲线只是在浪费时间。所以,最简单的还是垂线。下面是我教学生认识垂线的方法:
    第一个几何公式是这样的——只有直线才可以从一个给定端点画起,在另一个端点结束。
    从这个用手就可以比画的公理开始,我在黑板上画了两个点,然后用直线将这两点连接。学生们也试图按同样的办法连接他们纸上的点,但有些人画的线偏向了右边,有的则偏向了左边,更有的偏向了其他各个方向。
    这种偏离的原因更多的是智力和视觉上的缺陷,而不仅是手的缺陷。为了避免这种偏差,我认为明智的做法就是限制平面的范围,即在孩子要画线的点的左右两边各画一条直线,让孩子在这两条直线中间画一条与这两条线平行的直线。
    倘若这还不够,我会在纸上垂直立两个直尺,这样就完全排除了手造成的偏差。然而,这些道具并不能用很久。渐渐地,我们要拿掉直尺,回到两条平行线上,让发育不全的孩子在这两条线间学画第三条线。然后,再去掉其中的一条指引线(有时留下右边的线,有时留下左边的线)。
    再然后就去掉剩下的那条线,最后擦掉线段的两个点,先擦处于上方的点(线段的起点,也是手画图时的起点)。这样孩子就学会了在没有任何参照物、对照点的情况下画直线了。
    学习画水平线时,我们采用相同的方法、相等的难度和同样的取向。水平线起于中心,向边缘延伸。如果两个点不足以维持手的方向,可以采用平行线或直尺来防止偏离。
    我们可以让他们画水平线,并使之与垂直的直尺组合,构成一个直角。用这种方法,孩子们会慢慢理解到什么是垂线、什么是水平线,并且在绘图时逐渐明白这两个概念的关系。
    按照线条的发展顺序来讲,斜线的学习应该紧接着垂线和水平线,但事实并非如此。斜线在倾斜度上有垂线的特点,在方位上有水平线的特点,并与这二者有着相似的本质(它也是直线)。因为它与其他线条的这种关系,若不作任何铺垫,这个概念可能会显得太复杂,不易被理解。

    塞甘继续大篇幅地解释各个方向的斜线并让学生在两平行线间画斜线。之后,他讲述了四种曲线,并让学生将这四种曲线画在垂线的左右边及水平线的上下方,最后总结出:我们找到了正在寻求的问题的答案——将垂线、水平线、斜线与四种曲线组合,可以组成圆。这四种线囊括了所有的线条与书写。
    达到这个阶段后,伊塔德和我都停滞了很长一段时间。线条已经讲得很清楚,下一步就是从最简单的开始,让孩子们画一些有规则的图形。伊塔德的建议是从正方形开始,我采用并坚持了三个月,但是没能让孩子们理解。
    从几何图形的起源入手,经过一系列实验后,塞甘开始意识到三角形才是最容易画的图形。
    三条线两两相交时,就构成了一个三角形,但是,四条线相交除了不能维持平行外,有很多种相交方式,因此不一定组成一个完整的正方形。
    从这些实验和其他许多试验中,我总结出了教发育不全的孩子如何画图和书写的第一条规则。这些规则的应用实在是太简单了,无须我再赘述。
    这就是我的先辈们教智力障碍儿进行书写的方法。至于阅读,伊塔德是这样做的:

    他在墙上钉钉子,然后在钉子上挂上不同的木制几何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借助这些木制图形他再在墙上画它们的印痕,然后再将其拿开,并根据墙上的图形印记在适当的钉子上挂上“阿韦龙男孩”。
    伊塔德正是从这个创意中构思出平面几何嵌入物的。最后,他用了与几何图形相同的方法,用木块做成很大的打印字母,也就是说,利用墙上的图形,合理排放钉子,孩子们可以往上挂字母,再把它们取下。
    后来,塞甘用水平面代替了墙面,在箱子底部画出字母,让孩子们在上面叠置立体字母。

    在我看来,没有必要评判伊塔德和塞甘所用的教阅读和书写的方法。这个方法有两个基本的错误:①印刷版的大写字母;②通过学习逻辑几何(这一点我们在孩子们中学生时期才去要求)为书写作准备。
    在这里,塞甘是完全混淆了概念。他从观察孩子的心理到观察他们与环境的关系,突然间跃到了学习线条的起源及线与平面的关系上。他说孩子们可以很容易地画出一条垂线,但是画水平线时却很容易画成曲线,那是因为“本性使然”,而这种“本性使然”可以用一个事实来诠释:人类把地平线看成了一条曲线!
    塞甘的例子证明了特殊教育的必要性,这种教育能使人学会观察,并且会指引人进行逻辑思考。
    而观察必须建立在绝对客观的基础上,换句话说,就是要撇开思维定式。在这个例子中,塞甘的固有思维是画图为书写而作准备,这种思维阻碍了他去挖掘为书写所需要的真正的准备工作。另外,他还有一个固定思维,他一直认为小孩把线画歪了或画得不准确是由于“心智和眼睛,而不是手”。因此,他才用了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来解释线条的方向问题,借以引导发育不全的孩子的视觉。
    塞甘似乎认为一个好的方法必须要有一个高的起点。几何的概念只有在涉及抽象物质时,智力的作用才能发挥出来,这难道不是一个常见的错误吗?
    看看那些普通人,他们高傲地自认为博学,甚至鄙视普通的事物;而那些被我们尊崇为天才的聪明人们,如牛顿,却能安静地坐在旷野中,思考树上的苹果为什么往下掉。
    常规现象的发生并不是无关紧要或毫无联系的,但只有天才才可以想到水果落地是与地球引力有关的。如果牛顿是老师的话,他也许会带孩子们观赏夜空的繁星;但是,一个博学的人会觉得有必要让孩子们先了解微积分学,因为它是天文学的关键。可伽利略正是在观察到电灯在高空摇摆之后,才发现钟摆定律的。
    智者生活简单地抛去了每件事的思维定式,于是指引我们发现新事物。就像在道德生活中,谦卑和物质生活匮乏会引导我们到达高等的精神世界一样。
    如果我们去研究发现史,会发现它们都是简单、普通的事情,都来源于真实的、客观的观察,都源于逻辑思考。只是很少有人真正去做而已。

    当拉韦朗发现侵入红细胞的疟原虫后,熟知血液系统是由封闭管道组成的我们,还是深信不疑地认为一个小昆虫的叮咬就会让我们感染上寄生虫,太不可思议了。相反,诸如疾病源于低地,由非洲气流夹带,或者源于湿浊的理论,这些模糊的概念却被广泛接受。但是,寄生虫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生物物种啊!
    当疟原蚊子的发现成为理论时,拉韦朗的这个发现被认为是伟大的、令人震惊的。但我们从生物学上知道分子植物是通过交换孢子进行分裂生殖的;分子动物是通过交换与结合进行分裂生殖的,即:原始细胞经过分裂、次分裂形成等大的新细胞,这个时期过后,细胞形成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胞——雄性与雌性,而只有这两种细胞结合成一个细胞后才能重新开始分裂生殖这一循环。
    这些在拉韦朗时期都已家喻户晓,而疟原虫则被认为是原生动物。把疟原虫在红细胞基质内的分裂看做是它的分裂期似乎也是合理的,待到寄生虫变为两性细胞,接下来就是分裂了。但是,这种分裂被看做是孢子形成,以致拉韦朗和许多从事这项研究的科学家都不知道该如何对性细胞的产生作出合理的解释。
    拉韦朗表示,这两种形式是疟原虫的衰老形式,因此,不能再产生致病所需的变化,这一观点很快被大家所接受。
    事实上,疟疾显然是在寄生虫的两性细胞出现时被治愈的,这个时期两种细胞不能在人血液中结合。后来,摩尔提出人的衰老伴随着畸形与衰退,这一理论给了拉韦朗灵感,才让他对自己的发现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大家都觉得这位著名的病理学家是幸运的,因为他的想法在摩尔伟大理论的启发下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那么,除了拉韦朗之外,有没有人试图论证过疟原虫的原始形态是原生生物?
    它在我们的眼皮底下分裂、生殖,而我们只看到了它分裂完成后的两个不同细胞——一个半月形,一个线形,也就是雌性细胞和雄性细胞。
    通过结合才能交替分裂——这就是推理家的发现之旅。然而,如此简单的一个推理论证过程我们却始终没有发现。
    有人可能也会说,如果有一种特定的教育让人们具备十足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这个世界将会进步多大啊?然而,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东西都被浪费了,因为大家只看到了假象的伟大,觉得真相是如此渺小与不足。
    讲这些只是为了说明我们有必要用更理性的方法培养我们的后代,这个世界等着我们的后代带来更多的发展和进步。当然,我们已经学会了利用外界环境,但是,我更相信,我们已经到了有必要通过科学教育利用人力资源的时候了。
    再回头看塞甘的书写教学法,它阐释了另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在教学中走了很多弯路。
    这与我们喜欢将事物复杂化的本能有关,这种本能使我们倾向于欣赏复杂的事物。塞甘为了教孩子书写而去教几何。让孩子们学习抽象的几何,就只是为了画出一个打印体的D来。可最后,孩子们能够轻易忘记那些印刷字,学会手写体吗?
    即使是现在,人们也普遍认为在孩子们学书写之前必须让他们学会画竖直的笔画。但是为了书写圆形的字母却要学习直线和锐角,这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我们深信,让初学者用不带任何笨拙和僵硬的动作画出“O”的完美曲线是很难的。然而,我们做了什么,孩子们自己又做了什么?他们画了一页又一页僵直的线和锐角。第一个要画的图形是直线,这个“伟大”的想法又是谁提出的呢?是什么原因使得我们如此避讳学习曲线和角呢?
    让我们暂时抛开这些思维定式,采用一些简单的办法,也许我们就能够减轻后代学习书写的负担了!
    一定要以画垂直笔画作为学习书写的开始吗?
    用清楚的逻辑思维想一想,我们就能够回答这个问题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孩子们在作这些练习时承受了太多的痛苦。本来学习的第一步应该是最简单的,但恰恰相反,上下运动是握笔动作中最难的一个,那是只有专业书画人才能保留的笔画规律。
一个写字还算可以的人,也只能写出一幅看得过去的书法而已。直线是两点间最短距离的唯一表达方式,只要有任何偏离都说明这条线不直,因此,画那些有无数种偏离方向的线比画一条完美的直线更为简单。
    如果我们让成年人在黑板上画直线,每个人都会画出不同方向的一条长线,有些人从这边开始,有些人从另一边开始,几乎所有的人都能画出直线。可是,如果我们要求从某一指定点开始,并按固定的方向画,那先前那种能力就会大大削减了。我们看到的可能更多的是不规则和错误的线。
    如果我们要求把线画短些,要画在一定的范围内,则错误又会增加,因为画短线阻碍了可以帮助我保持既定方向的动力。在常用的教学法中,我们在原有的这些限定上进一步添加了限定条件,诸如不能随个人意愿,而要以特定的姿势使用书写工具等。
书写本应该是自由的,而我们在孩子开始学书写时就给了各种限制。孩子第一次书写,我们就要求他们保持每一条竖线平行,这无疑是增加了他们完成任务的难度。而且,如此的教学收不到任何成效,他们根本不懂这些细节的意义所在,做这些当然也没有意义了。
    我在法国的时候,留意了智障儿童的练习本:在画竖线的本中,开始画的是竖线,到后来就都变成了像C一样的线了。
这证明,那些耐力没有正常小孩强的、有缺陷的孩子,在模仿的漫长过程中,逐渐疲倦了。潜意识占据上风后就会取代那些被强迫或被刺激所做出的动作。所以,直线变成了曲线,越来越像C。当然,这种现象不会出现在正常孩子的临摹册中,因为他们会努力坚持下去,直至画满整张纸。
  
    再让我们来观察一下正常孩子在本能意识下画的画吧!有时,他们会拾起掉落的树枝,在花园里的沙地小路上画图,而我们看到的肯定不是短的直线,而是长长的,中间夹杂着不同曲线的直线。
    当塞甘让学生画的水平线很快变成曲线时,他发现了这个现象。
    字母是由线组成的,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学习画直线来为书写字母作准备。画直线是为写字作准备,这似乎十分讲不通。
    “但是,”有人会说:“直线存在于很多字母中。”
    事实的确是这样,可没有什么理由一定要我们从字母的完整形式中开始学习书写。我们可以用直线与曲线来分析字母符号,正如我们通过语篇分析发现了语法规则一样。当然,我们也可以将这些语法规则独立出来讲。那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抛开这种分析、撇开字母的构成成分进行书写呢?
    只有学过语法后才能说话,这太可悲了!就好像看星空前必须学习微积分,教发育不全的孩子书写前必须要让他们理解抽象的线性偏离和几何问题一样!
    如果为了书写,必须要学会分析构成字母符号的各个部分,那我们真的太可悲了。事实上,这与学书写前必须付出的努力纯粹不对口。学会书写所需的努力与书写无关,而与教学方法有关。
    让我们暂时抛开与学习写字相关的教条,不参照任何文化或者风俗。因为我们没有兴趣了解人类是如何开始书写的,也没有兴趣知道书写的起源。放下那些长久以来我们坚信的(书写要从学习画垂线开始)观念,试着让我们的思维像我们要寻找的真理一样清醒、不带任何偏见。
    让我们观察一个正在写字的人并试着分析他写字的动作。即,观察他写字时的机械动作。
    毫无疑问,我们要研究的是书写的人,而不是他写的字;需要研究的是人,而不是物。很多研究以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他们写出来的字,并且以这样的研究为基础形成了许多方法。
    以个体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无疑是新颖的——与先前的其他方法很不同,这象征着一个以人类学为基础的书写新纪元的到来。
    事实上,当我在正常孩子身上作试验时,有想过要给这种新的书写方法命名,当然,我会在知道结果之前就给它命名,将其称之为——人类书写法。确实,人类学的学习,启发我创出这个方法,但是经验意外地让我想到了一个在我看来更自然的称号:“本能书写法”。
   
    在教育有缺陷的孩子时,我碰巧观察到了这样一个现象:
    一个11岁的发育不全的女孩,双手拥有正常的力量和活动能力,却学不会缝纫,即使是第一步——织补,(包括先穿针,然后从织品下方往上穿,最后留下一些线)也学不会。
    我让那个小女孩编织福禄培尔包,就是让一个纸条从头部和尾部都固定的竖直纸条中横着穿进穿出。想到了缝纫与编包的相似之处,我就越来越有兴趣观察这个女孩了。当她能很熟练地缝包时,我又让她进行缝纫,很高兴的是,她能够织补了。
    从那时候起,我们的缝纫课就从福禄培尔的常规编织课开始。

    我发现在编包时孩子们就学会了缝纫时要做的手部动作。学习缝纫前,用一个正确的方法教他们如何去做是必要的,而反复练习编包正是这个准备动作。当他们再接触缝纫的时候,就可以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直接进行缝纫了。
    利用这种方法为书写作准备,这一想法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兴趣。我惊叹于它的简单,并且有点儿懊恼在观察那个不能缝纫的女孩之前怎么就不曾想到这个方法呢。
    实际上,由于我已经教过孩子们如何去触摸平面几何嵌入物的轮廓,现在只要教他们如何触摸字母形状就够了。
    我让人制作了漂亮顺畅的笔画和字母,矮一点儿的8厘米,高一些的成比例增加。这些字母都由木材制成,0.5厘米厚,辅音漆成蓝釉色,元音漆成红色。表面没有涂油,而上了更耐用的青铜色漆。
    这样的木制字母只有一套,但是有很多套具有相同颜色、相同尺寸的字母卡片。这些木制漆成的字母根据形状的对比或类比排列在卡片之上。与每个字母相对应的,我们还准备了和其名称开头字母相对应的物体图片。
    图片上方是很大的手写版字母,旁边是小很多、打印出来的相同的字母。这些图片有助于加强对字母发音的记忆,小的打印字母与大的手写字母在一起则为阅读提供了便利。虽然这些图片不足以表达一种新的理念,然而,它们的排列是前所未有的。当然了,这样的字母很贵,光手工费都要50美元。
    我们练习最有意思的部分是,在我教孩子们如何移动木制字母叠放到相应卡片上时,会让他们反复顺着笔画触摸这些书写流畅的图形。我用各种方法反复作这个练习,因此孩子们不通过书写就学会了复制这些图像的形状。
    突然,我的脑海中冒出了一个从未想过的想法——书写时我们做两种不同的动作,除了复制图像的动作外,还有一个动作就是使用书写工具。的确,当发育不全的孩子们能根据形状熟练地触摸字母的时候,他们尚不懂得如何握笔。
    完全自如地握笔并操控笔,相当于掌握了与书写动作有关的特殊肌肉控制。而这种肌肉控制实际上必须与书写各种不同形状的字母动作相结合。因此它是特别的,必须与单个图形的运动记忆共存。
    当我让有智力障碍的孩子用手触摸字母时再加上书写的动作特征,这机械的训练就能疏通他们的思维运动通道,使肌肉牢记每个字母。现在只差训练握笔和控制书写工具所需的肌肉组织了,于是我在原有描述过的一个阶段上附加了两个阶段。
    在第二阶段,不让孩子只用右手食指,而是用右手食指和中指两个手指临摹字母。第三阶段,让孩子像握笔一样握住一个小木棒来临摹字母。实际上,我是在让他们握工具时不重复做相同的动作。
    我已经说过,孩子们画眼睛所看到的字母外形,他的手指在触摸几何图形的轮廓时就得到了训练。虽然这是事实,但这种训练可能还不够。事实上,即使是我们成年人,也不能在玻璃或纸巾上用笔很好地画出我们看到的图形和线条。
    为了画得精确,绘图时应该对笔加以控制,进行力学支配。
    用这个方法作了大量试验后,在国立特殊儿童学校进行教学法讲座时,我给来听讲座的老师作了很详尽的解释。演讲稿都是打印出来的,但我还是得说,虽然200多个小学教师手里都拿着这些材料,却没有一人从中得到任何启发。费拉里教授在一篇文章中大谈对这一事实的惊讶。
  
    我们拿出印有红色元音字母的卡片(孩子们看到的是不规则的红色图形),把木制的红色元音字母给他们,让他们将这些叠置于相同字母的卡片上。
    然后,我们让他们感受木制元音字母的书写轮廓,告诉他们每个字母的名称。(卡片上的字母按外形的相似度排列,如:
我们要求他们找到字母O,并把它放回原处。最后再问这是什么字母。
    我们会发现,如果孩子们只盯着字母看就会犯错误。然而,他们通过触摸就能准确说出字母。关于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作个最有趣的观察,揭示个体类型,包括视觉的和运动的。
    我们让孩子们临摹卡片上的字母——先只用食指,然后用食指和中指一起——再以握笔方式握住小木棒。必须按照书写的笔画顺序临摹字母。
    辅音漆成蓝色,并按外形的相似度排列于卡片字母之上。在这些卡片上附着可移动的漆成蓝色的木制字母,辅音字母放置时与元音字母的放置方法一样。手写体附近是小一些的相同颜色的印刷字母。
    老师依据发音方式念出辅音。先指出字母,然后指出卡片,读出卡片上物体的名称,最后再强调第一个字母,就像这样:“P——pear,给我辅音字母P,将它放回原处,摸摸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了解了孩子们在语言方面的缺陷。
    当按照书写的笔画临摹字母时,肌肉开始为写字作准备。我们这里的一个小姑娘接受这种训练后,虽然还没认全字母,却能够用笔写出所有的字母。她写的有8厘米高,并且出奇地匀称。当然,这个小孩在手工方面也做得很好。
    孩子们在依照书写的笔画顺序观察、识别、触摸字母的同时也就为读和写作了准备。
    边触摸字母边观察它,使图形在各个感官的协作下更快地被记住。之后两者分离,观察变成了读;触摸变成了写。根据个体的差异,有人先学会读,有人则先学会写。

    因此,大约在1899年的时候,我始创了基于基础线条的读写教法。
    一天,我给一个发育不全的小姑娘一段粉笔,她在黑板上第一次不费力地一口气写下了整个字母表,这让我非常吃惊。
    这远比我想象的要快得多。如我所说,有些孩子能够用笔写字母,却不认识。在正常孩子身上,我也曾留意到肌肉感觉在婴儿期最易形成,这就使得书写对小孩来说非常容易。读却与此不同,因为读要理解的是符号及语调,若想要理解词语则需要更长时间的指导和更高级的智力发展。这些都属于纯智力层面的任务,而书写就是孩子在听写时将所听到的转换为符号并将其记下(孩子们乐于做此事)。
    小孩的书写能力是很容易自发发展的,它与口语的发展(将听到的声音转化为运动)相似。相反,读需要的是抽象的智力教育,即理解图形符号,这是只有再大一些的时候才能获得的能力。
     1907年11月份的上半个月,我开始了在正常孩子身上作第一次试验。
    在圣洛伦索的两个“儿童之家”,从开学典礼(分别是2月6日和3月7日)开始,我们就只玩实际生活中的感官教育游戏。之所以没有进行书写练习是因为与其他人一样,我固执地认为晚点儿教孩子读和写更好(六岁之前肯定不能教)。
    但是,孩子们似乎乐于练习并希望给练习作个计划,因为他们的智力在练习中以惊人的速度被开发着。他们懂得了如何自己穿衣、脱衣、洗浴;他们也懂得了如何扫地、擦洗家具、整理房间、开关柜子、用钥匙开锁;甚至他们也能够把壁橱里的东西摆放整齐,可以照顾植物,更懂得怎样观察事物,如何用手去“看”物体。
    于是,有一些人直接来找我们,要求我们教他们读与写。即使我们拒绝了,也还是有几个孩子到学校来骄傲地向我们展示他们如何在黑板上写“O”。
    到后来,很多母亲也来央求我们教孩子们写字了。她们说:“在‘儿童之家’的孩子们悟性都很高,能迅速学会很多东西,只要你们肯教读和写,他们很快就能学会,这样上小学后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母亲们相信他们的孩子可以在我们的帮助下不费力地学会读和写,这让我印象很深。想着我在发育不全的孩子身上所获得的成功,于是在8月份假期期间我决定,等 9月份开学后作一次试验。可是,再三思考后,我决定9月份先继续之前没做完的工作会比较好,到10月小学开学后再教读和写。等到10月再开始教的一个好处就是,我们可以看看与接受读写教育的小学生相比,谁取得的进步大。
    我想要做个漂亮的字母表,就像发育不全的孩子所使用的一样。因此,9月份,我开始寻找可以制造教学道具的人。但,因为没人愿意做这项工作,这个念头最终打消了,我只能用商店里窗户上的普通搪瓷字母。最令我失望的还是到处都找不到手写体的。
    整个10月就这样过去了。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已经画满了好几页的垂线,而我们的孩子还在等待。于是我决定剪出大的纸制字母,让一个老师将其中一面涂成蓝色。至于触摸用的字母,我想到了用砂纸剪,再将其粘在光滑的卡片上,这样它看起来就很像触觉初级练习中使用过的道具。
    做完这些简单的事情之后,我才意识到这些字母比我以前给发育不全的孩子用的高级得多,而我还为此浪费了2个月。如果我有钱的话,我肯定会选择过去那些漂亮却没有教学效果的字母。只能说,我们想要旧事物,是因为我们不理解新事物;我们总是去寻求衰败事物的华丽,却没有在朴实简单的新事物中发现这颗前途无量的种子。
    我发现纸质字母很容易做,而且可以同时给很多孩子用,不仅用于认识字母,还可以用于组成单词。而这些砂纸做成的字母为手指临摹字母提供了向导,不仅在视觉上,还在触觉上直接准确地控制并教授书写的动作。
    下午放学后,我和两个老师饶有兴致地开始用书写纸和砂纸剪字母。第一步,我们将其漆成蓝色;第二步,贴到卡片上。做这个工作的时候,我忍不住笑了,如此简单的事情,我以前怎么就没有发现呢?
    第一次尝试很有意思。一天,一个老师病了,我派了一个代课老师——安娜.菲德里小姐。她曾是我的学生,在一个正常孩子的学校担任教学教授。那一天将结束的时候我去看她,她给我看了她给字母作的两个改进。
    一个是在每个字母后面横放一张白纸条,这样可以方便孩子们辨别字母的方向——他们平时经常倒置这些字母;另一个是做一个硬纸盒,字母分别放在各自的格子里,而不用像原来那样乱放一堆。这个盒子是她用在庭院拾到的废旧纸牌盒缝上白线后做成的,至今我仍保留着。
    她笑着拿给我看,并说自己的手艺粗糙,但是我却特别喜欢它。我立刻意识到盒子里的字母是教学珍贵的辅助工具。确实,这让孩子们有机会用眼睛对比所有的字母,并选择自己需要的。后面将讲到的教学道具就是从这里发展起来的。
    我只想再提一下,在不到一个半月的圣诞假期之内,小学的孩子们努力地忘记使人厌倦的S形笔画,准备写曲形的O和其他元音时,两个四岁的小孩,以各自的名义,给安娜.菲德里小姐写了一封表达祝福和感谢的信。他们写在便笺纸上,并且没有半点涂抹和擦拭的痕迹,甚至与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写的相差无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5: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法及所用教具说明

马利亚.蒙台梭利
  这些孩子发音清晰,写字流利,动作优雅。他们在美感中长大,有最真挚的人性,他们还是周围环境当中最富智慧和最有耐心的观察者,以自由的智力形式掌握了理性的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翡翠湾食安云台 ( 京ICP备17024305号-1 )

GMT+8, 2024-4-30 15:25 , Processed in 0.04435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