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湾食安云台

 找回密码
 翡翠湾永续农场*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21|回复: 9

以智慧领略沧桑的尤瑟纳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3 23:4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法兰西学院接纳尤瑟纳尔典礼的演说:
    您之所以今天置身此间,并不是因为您是妇女,而是因为您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但愿我们三百五十年来选出的男人全都具有您这样一位妇女的广博的才华……
 楼主| 发表于 2010-8-23 23: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浩荡的历史看见现世的感慨,从惊人的智慧领略沧桑的人生,透过《哈德良回忆录》《苦炼》可以看到,尤瑟纳尔不仅继承了法国文学的浪漫主义,也继承了古典主义的血统,无论在谋篇布局/叙述方式还是遣词造句等方面,这位艺术通才都处处显露一流小说家的功力,也处处显露大气与典雅,广博与汪洋。就像法兰西学院接纳尤瑟纳尔典礼的演说:您之所以今天置身此间,并不是因为您是妇女,而是因为您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但愿我们三百五十年来选出的男人全都具有您这样一位妇女的广博的才华……
    “小时候,我渴望荣耀”孩提时代对荣誉模糊的渴望随着尤瑟纳尔的成长而日渐清晰,那就是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而在内心深处,尤瑟纳尔只有一个真正的愿望和一个真正的意图:通过写作成为一个对人类有用的人,让自己的作品帮助人们,就像它们帮助自己那样,更好地对自由进行思考。
    伟大的小说家只是发现小说,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说到:小说是为了去发现和质询人生存的可能性。
    在尤瑟纳尔穿越近一个世纪的一生中,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人类的价值观也几经更迭,然而她始终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和追求,也从未停止过对传统价值观念/对现代社会及人类关系的反思。
    谈及尤瑟纳尔的时候,我总是有意无意地将她与杜拉斯相比较。虽然后者在新小说的探索中成就颇丰,但我似乎更热爱前者的丰富与洒脱,以及她的小说诗情。
    尤瑟纳尔是继承了法国文学的传统血脉,而杜拉斯从《直布罗陀海峡的水手》开始,就抛弃了叙述/描写/人物造型等传统表现手法,转而探索以对话为主体。尤瑟纳尔借用了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外壳,通过历史中某些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与人物,从而考查“人性”中某种特异的成分,甚至以历史折射现代社会,而杜拉斯的作品大都以爱与死/占有与剥夺等问题为主题。
    在表现手法上,尤瑟纳尔走的是稳扎稳打的写实道路,杜拉斯却以不求真实但求相似的写意著称。然而,不管怎样,在同一时期/同一国度,两位在相反的艺术风格上达到极致的优秀女性作家的互相碰撞,不得不说这是一件极其有趣,甚至可以说是激动人心的事情。
    既有浪漫又有古典的笔调背后,却写满了自己对现代文明的无奈和抗争,从尤瑟纳尔独创的亦真亦幻的小说世界,浓缩人类悠长的历史,凝聚人类复杂的爱恨情仇,既古老又新鲜,既传统又现代,更是升华了心灵中的爱与温情。
    行文网络方面,尤瑟纳尔如同一位技法高超的炼丹师,她让各种素材散而不乱,环环入扣,形成一个个严谨和谐的故事,一次次成功地突现了主人公的生命之旅,以及自己作为小说家的文学殿堂之旅。相比大多数女作家热衷于在故事中无可遏止地煽发情感的特点,尤瑟纳尔更倾向于对语言的精确细琢,她的叙述不仅大气,沧桑可见,而且字斟句酌,追求艺术美感,也不乏深刻的人性的批判和对现代文明的质问与迷惑。
    《一弹解千愁》的简洁精练《火》的声情并茂《苦炼》的沉着冷静,而在最为经典的《哈德良回忆录》尤瑟纳尔无不置身故事里边不动声色地叙述“历史”与哈德良融为一体,重温生命,重温既往事件。同样的高超技巧还出现在《安娜姐姐》尤瑟纳尔说这是她平生第一次领受小说家的最大特权,即完全进入人物角色,或者由他们牵制。这也是她与众不同的地方,当这种体验深切到“摆脱任何中间人,哪怕是我自己”的程度,也就完成了一场冒险的叙述,一场作者无时无刻不隐匿在小说中的冒险的叙述。
    与萨特/加缪/博尔赫斯等作家一样,尤瑟纳尔也受到叔本华哲学的影响。在《何谓永恒》里边,有这么一段:新生儿声嘶力竭地哭喊,尝试着自己的力量,已经显露出充满每个生灵的这种近乎可怕的生命力,甚至人们常常不知不觉翻手摁死的小飞蛾也有这种生命力。
    这种别出心裁的叙述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小说理念,让新生儿的啼哭声成了某种生存力量的外化,成了某种可怕的生存斗争的第一声,这也是叔本华思想中那种渴望生存而又必然归于毁灭的力量。无可置疑,这是位伟大的小说家,也是位伟大的哲人,在她笔下的小说既富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哲理性,却无灌输意识和枯燥说教之嫌,反而构成了一部严严实实的生存诗学。
    尤瑟纳尔是第一人称“我”的运用大师,在小说中的“我”时而冷眼观望,时而抽身而退,时而奋身上前,时而如同一种神秘的力量推动着整个故事的进行。这种若即若离的“我”成了小说与读者之间的桥梁,打破了小说创作中经常出现的二元对立局面,而是与读者同行在故事的叙述之中。而无论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其叙述主体都是相同的,对历史来说是现实的,对人物来说是历史的。
    尤瑟纳尔正是如此,她面对的是整个人类历史,在寻求或创造与自己在思想与心灵上对称的角色,从而享受同一命运,享有同一精神内心,此种契合,也让她及她的小说得以永恒,得以久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3 23:5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梵高:死后方生

    《狗范曾谈艺录》:造物不公,它造就了一些更卓绝的天才,却不相应地造就能欣赏他的观众。要等到这些天才死了很多年后,评论家才像天文学家发现新星一样仰望他赞叹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3 23: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殉道者的坟墓

    冬天来到了巴黎,寒风料峭,木叶尽脱。洗尽铅华后的巴黎,少了点艳丽,多了些庄严,顺着塞纳河西北行,更是一片冬天的萧瑟。我们驱车向瓦兹河上的欧维尔城疾驰,去瞻仰我心灵深处的艺术殉道者梵高的遗踪。
    欧维尔实际上是一座距巴黎三十五公里的小镇,镇上惟一的萨都(大宅院之音译)是昔日贵胄的宅邸,阔大而巍峨。在萨都的平台上远望,乎林漠漠,轻雾朦胧,只有闪光的瓦兹河不舍昼夜地流淌。一百年前这儿还是淳朴的村庄,生活状貌和巴黎大异其趣。那时巴黎开始有了地下铁路,马路上驰行着方头笨脑的汽车,而辚辚马车声依旧在巴黎唤醒昔日的梦境。
    那儿有的是智慧深邃的贤哲,风华婉转的艺人,美女们在宴会中/沙龙里光艳照座,鲜花在园圃中/市肆卜幽香袭人。那是一个充满了智慧/豪情和涛意,也充满了虚荣/狡黠和鄙俗的社会。巴黎的艺术家们风云际会,大展身手,其中佼佼者,浮动在社会视线之上,成为熠熠生辉的明星。
    然而造物不公,它造就了一些更卓绝的天才,却不相应地造就能欣赏他的观众。要等到这些天才死了很多年后,评论家才像天文学家发现新星一样仰望他赞叹他。
    梵高,这位荷兰籍的天生奇才一百年前来到法兰西后,等待他的是贫困和饥饿,他背着简陋的画具和破旧的行囊,远离这座他同样迷恋的巴黎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3 23: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前无人理会

    我们来到了镇上的一间小客栈,这儿便是梵高生命最后一段时间的居停。楼下是饭厅,楼上有两间客房,一间六平方米,没有窗户,只有大可盈尺的一扇天窗,也没有壁柜,阴暗而潮湿,住着绝境中的梵高。隔壁一间八平方米,稍显宽敞,有一扇窗户,还有一个壁橱,住着穷困的荷兰画家歇尔启格,今天他已以自己卓越的才华载入青史,然而他当时同样被社会所忘却。
    梵高的屋中只能放置一张小床和一张破椅,他根本无法在室内作画。于是苍苍穹庐/恢恢大地便是他的画室。没有钱雇模特儿,他只好对着镜子一而再/再而三地画自画像。
    客栈的主人有着乡下人的朴厚,梵高每天花三块五角法郎便可食宿,梵高为人质实和蔼,加上法国人自古以来普遍的对艺术家的垂青,梵高和店主关系似乎很和睦,甚至店主十三岁的女儿阿德丽娜三次给梵高当模特儿。1954年她还以高龄健在,她回忆道:文生先生(梵高的名字)只在中午回来吃一餐饭,十分简单,绝不点菜,我们都很敬重他。
    在欧维尔,梵高留下了他最后的杰作之一:欧维尔教堂。
    教堂外边竖着一块牌子,挂着这幅画的复制品,上面有诗人题句:于大师杰构中,请君深悟梵高生前心灵最后一字:上帝。
    在欧维尔,至爱的友人高更因误会,与他大吵一次离去,从此音书顿杏,留下的是寂寞/困顿和社会对他的冷漠。
    梵高一生卖不出一张画,即使当时在巴黎已渐渐成气候的雷诺阿/莫奈/莫利索的拍卖会,也累遭败绩,引起了一阵阵布尔乔亚们的嘲笑/评论家们的诟骂。人们根本不知道梵高,也就是他连被人嘲笑和诟骂的资格也没有。
    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比被弃置不顾/被彻底忘却更痛苦的了,那是冰冷阴湿的黑夜,是狭窄深陷的冰窖,那是与死比邻的生。梵高爱叼烟斗,抽的是粗劣廉价的烟草,他曾在一张画上描写了一个最粗糙的木椅,在破烂的藤座上放着他的烟斗和一张纸包的些许的烟草,它似乎向我们唱出了一首凄凉的身世之歌,一如这烟斗中袅袅的轻烟在人间消失,无影无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3 23: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梵高之死

    一个伟大的天才,当他无法知道自己的艺术具有无限的生命,会永恒地受人热爱的时候,形骸之暂寓人世,那是毫无意义的。艺术既不能提供面包,那就让需要面包的艺术家速朽,而自裁便是最简捷的方式。梵高拿起了手枪,走到萨都的草坪,向心窝射了一枪,他在华贵的建筑前对这不平的社会用生命做一次壮烈的抗议。
    然而他没有倒下,一路流淌着鲜血回到他的卧室,他呻吟流泪,无法说话,只有一声声悲惨的呻吟。
    据说天鹅之死都选择朝暾初上的清晨,它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地吟哦,向自己曾用美奂的羽翼装点的自然告别。而梵高,这一百年后将用他无量光焰烛照浑浊世界的伟大天才,他弥留之际的歌却这般凄厉惨烈。他死在深爱他的弟弟德奥的怀抱中。
    梵高一生寡于交游,在他遗体旁的只有他的好朋友/穷苦的医生加歇和画家歇尔启格。神父拒绝为自杀者作弥撒,甚至教堂不给灵车送葬,只有在附近的梅里小镇借来一辆破旧的灵车将梵高遗体送到墓地。
    他的弟弟德奥为了慰藉他的对艺术以生命与之的兄长,曾和另一位朋友合伙仅仅以几十法郎买过梵高一张画,然而今天这一点点光明和温馨也深埋在梵高的心灵,深埋在这最简单的坟茔之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3 23:5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才是死后方生

    梵高生前曾有一封信致他亲爱的弟弟,信中说:我相信终有一天,我有办法在一家咖啡馆办一次画展。
    今天,所有的雄伟壮丽的画馆,无论奥赛博物馆或大皇宫,都以一展梵高的杰作为荣,荷兰和法兰西都争称梵高是她的儿子,在巴黎和阿姆斯特丹都巍然耸立着他的纪念馆,而一百年前,梵高的理想却是在咖啡馆一悬他的心迹。
    印度诗圣泰戈尔说:一个人大为谦卑的时候,就是他接近伟大的时候。
    这种“谦卑”倘若仅是知其当为而为之,那就近乎矫情,而梵高的谦卑来源于他的天真和懵懂,他完全不知道驻于他质朴灵魂深处的不朽天才,胜过了英国女王皇冠上的钻石,梵高只是画着画着,热烈地不倦地画着,那是他灵智的本能,而是否是天才无关宏旨,他不会像毕加索每天清晨懒洋洋地睁开倦眼问妻子:我是天才吗?我有天才吗?
    梵高过着清白无瑕的生活,他没有金钱的刺激,没有女人的诱惑,没有鲜花的慰藉。正如罗曼*罗兰说:清贫,不仅是思想的导师,也是风格的导师,他使精神和肉体都知道什么是澹泊。
    澹泊者,明于心而淡于欲,清于志而寡于营。
    当罗丹命丰腴清丽的裸女模特儿们在画室翩然起舞,当莫提格里昂尼面对着妩媚而慵懒的美女,在画面上把她们的脸“令人愉快地拉长”时,梵高在哪里?他正对着一片平常的农田/一张破旧的靠椅/一双踏遍人间含辛茹苦的皮鞋,画这些巴黎的大师们不屑一顾的事物。
    然而我不知道有哪一位画家能像梵高画得那么动情/那么执著/那么令人神往,这就是天才之所以为天才的原因。看他画的所有自画像,那眼神没有一幅不咄咄逼人,那其中闪现的光芒有坚毅/有不平/有尊严,充满了对人生的批判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梵高在美术史上的出现确实是一个奇迹。作为一个东方人,我欣赏他是因为他手法的神奇/色彩的高妙/构图的超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3 23: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梵高的伟大之处

    梵高远离了传统审美的藩篱,以所向无空阔的气势和才力俯瞰当代/睥睨千秋,从而一扫艺术界的平庸浅薄和乡愿惰性。他有着崭新的惊世骇俗的前所未有的艺术感觉,有着战栗着的流动着的闪耀着的绚烂光彩。这种画风一旦问世,美术史就必须重写,色彩学甚至美学就必须修正,这正是梵高撒向人间的一个永恒的不易解的谜。
    本世纪三十年代西方某些评论家不能容忍梵高的离经背道,认为他的画只是神经不健全的产物,殊不知他们自己的神经正因作茧自缚而日见脆弱,受不了新事物出现的震动。这些评论家大体不是胃口欠佳,怪食品不好,便是属于信守狭隘,见过驼背恨马背不肿。再过半世纪的今天,一些对艺术全然无知的神经病学者声称梵高的天才之谜在研究痴呆病患者中找到答案,说什么:这种人尽管可能永远不懂艺术这个词的含义,却能展现艺术才华。
    有了这样的伪科学结论之后,他们还不甘心,梵高死后这么多年,他们在没有任何实证和临床记录的条件下断言梵高患有癫痫病/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病,甚至还有口射病等多种病症,一位可恨的日本耳科专家断定梵高可能有梅尼埃尔氏病……喂!你们这群蝉蛄般嘹噪的科学家们烦不烦人?你们懂艺术吗?你们饶了梵高行不行?
    他生前很清醒,对艺术忠诚而痴迷,为人和蔼厚道,对友情很挚着,对弟弟母亲很关切。
    “文生先生”在他客栈主人女儿阿德丽娜的眼中有一点点痴呆的痕迹吗?
    一位如此不朽的质朴的艺术天才,生前备尝人间的辛酸,死后蒙受如此不逊的披着科学外衣的诟辱,实在使人愤怒。当然,不排除艺术界中笨蛋太多,而小有才情者又装痴卖乖,很容易使人们把美术史上简单的问题弄得复杂化。
    梵高不懂得“艺术”这个词的含义吗?他太懂了,他爱米勒,甚至临摹米勒的画,米勒是他的偶像,这是由于他质实无华的心灵和米勒相通,梵高与米勒素昧平生,梵高只能遥远地膜拜他。梵高的天真在于他不知道自己的艺术秉赋不但与米勒不同,而风发的才情更在米勒之上。
    我们可以认为梵高属于老子所谓的大智若愚的类型,他不太清楚自己的天才,那是由于艺术界汪洋大海般的平庸在压抑着他,于是他干脆不认为自己是天才。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心酸/令人恻隐/令人悲痛的情景,又是一种多么令人羡艳/令人神往/令人敬仰的品格。
    谈到这一切之后,我们回过头再看他所画粗陶或大瓷杯中插的野地摘来的向日葵和蓝色野花,那向日葵像燃烧的一把火,那金黄色的花瓣临风摇曳,那一朵朵葵花或相向喁喁而谈,或低头若有所思,画面空间的分布无与伦比的精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3 23: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梵高的激情

    梵高的激情不是一匹脱缰之马,只是他的马术高明,即使烈如焰火的骏骥,他也能立马歌啸。这些作品不仅充盈着天地的元气,甚或可以说是神灵赋予梵高超人的表现力,那岂仅仅是梵高依物描像,那是他在倾诉爱情,爱情就是艺术家的神灵。
    人们隐隐地知道毕加索风格的每一次突变,后面都有一个女人使他迷了心窍,那是一种真实的痴迷。而梵高却没有这样的艳遇和幸运,但是他的情人却在大地的草木盛衰中,天穹的日星隐耀中。啊!他爱得多么纯净而雅洁,他画自己慈爱的母亲,看那欲展又蹙的眉宇,那莹然含泪的双眸,那慈祥和蔼的嘴唇。梵高所歌颂的是人间最可珍惜的母爱,他知道普天下只有这颗心里贮藏着他和他的弟弟德奥。
    在梵高死前一年,他画了一张世称《没有胡须的梵高》的杰作,那是为了祝贺他母亲七十岁的生日,梵高记着这一天,为了他和弟弟德奥,她受苦受难却甘之如饴。他自画这张像给母亲,类似中国的平安家信,告诉母亲,他的牛活处境不似想象的恶劣,而且精神正常,不像传说中的癫狂。
    我相信当他饮弹未倒的那整天,他觉得这一次的冲动将撕碎慈母之心而最终使他离开人间,我也相信,他所钟爱的一切之中只有一件使他歉疚,那就是他没有钱去侍奉老母,反而以结束自己的生命,带给母亲永远无法慰藉的悲痛。
    当今天这幅《没有胡须的梵高》在克里斯蒂拍卖行被那些富商人贾竞相投标,最后以七千一百五十万美元卖出时,举世震惊,欢声雷动。而这—切和寂寞痛苦的梵高毫不相干,对此,我只想一挥作为一个艺术家的悲怆之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3 23:55: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熄的艺术之火

    古往今来的画家,车载斗量,可谓恒河沙数,不可胜计,然而可大分为三:第一类画社会认为最好的画;第二类画自己所认为最好的画;第三类则是置好坏于度外,被冥顽不朽的力量驱动着画笔作画。第一类人终身勤于斯而不闻道;第二类人朝闻道夕死可矣;第三类如《庄子》书中的啮缺与道合而为一,其人,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他的艺术就是天然本真的生命,世俗形骸消亡之日,正是他的艺术走向永恒之时。
    我们来到梵高的坟茔,它坐落在一所极平凡的公墓里,梵高和他心爱的弟弟德奥合葬,两块墓碑,方身圆顶,没有任何纹饰,没有花岗岩的墓室,碑前只是一抔黄土,覆盖着长青的蕃藤,比起公墓的所有墓室都寒酸而简陋。
    没有比冬天于公墓凭吊更使人凄恻的厂,然而梵高墓上的碧草却在刺骨寒风中颤动着不屈的生命。堪告慰于九泉梵高之灵的,不是拍卖场的呼啸,而是一束束的鲜花,放在坟茔的四周。一位英国无名的旅游者在一张小纸上画着欧维尔教堂和梵高的像,他写道:感谢您对绘画的挚爱,您的画使我有勇气走向完美的人生。
    而一位儿童献上的是一束麦穗和几朵野花,他知道梵高生前酷爱这里的麦田和野草闲花,正是这些平凡的事物,点燃着梵高热烈的不熄的艺术之火。公墓寂然无声,所有的体面的稍微精致的坟茔前都空无一物,这不禁使我想起鲁迅先生的《坟》总有一些人是不会被人们忘却的。
    梵高学会会长冉森斯先生知道我的来临,送给我一把纪念馆的钥匙,他真诚地说:这是我们送给最尊贵的客人的礼品,您今后就是这儿的主人,您随时可以开门,我们永远欢迎您。
    今后这把钥匙将伴着我走遍天涯,我或许不会再使用它,然而它将随时打开我心灵的门扉,让和畅的惠风一扫鄙俗的尘垢,从而满怀着赤子般的真诚走向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翡翠湾食安云台 ( 京ICP备17024305号-1 )

GMT+8, 2024-5-18 20:41 , Processed in 0.04372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