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湾食安云台

 找回密码
 翡翠湾永续农场*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543|回复: 27

牛曼尖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2 23:5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到5月22日,中朝军队对洪川的压力完全消失了。
        这天黄昏,美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少将感到反击的时刻来到了,决定于明天即23日早晨转入攻势;在命令美第3师配合南朝鲜第1军,对进入下珍富里周围的敌人进行夹击的同时,将第187空降团配属给美第2师,命令该师:从寒溪(洪川东北14公里)附近沿洪川-麟蹄公路线一带,向昭阳江的青邱里渡江点(寒溪东北25公里)突进。
        以往的反击,即1月下旬的闪击行动,2月上旬的围捕行动,2-3月的“屠夫行动”和“撕裂者行动”等,都采取了慎重的直线战术,即以火力进行打击,以坦克夺取阵地,由步兵进行固守,从这座山峰到那座山峰,由这道调整线到那道调整线地向前推进。但是,摸清了中朝军队的战术及其战斗力的界限,也知道了他们的本事,所以第8集团军又采取了机动战术。这一点已经讲过了。因此,这种突进战术,不是只有第10军采用,还有第1骑兵师以第7骑兵团战斗群实施突进,美第25师也以那个德尔温装甲支队实施突进,并且取得了同该空降团的突进一样的战果。
        23日早晨,空降团并排着两个营,开始进攻,经过一整天的激烈战斗,在密切的空中支援和大规模的炮兵支援下,突破中朝军队的纵深阵地,于第二天即24日9时左右夺取了外后洞(寒溪以北8公里)的北侧高地。
        阿尔蒙德将军密切注视着这次反攻,坚信以此突破了敌人的主要战斗地带,并且认为敌人有退却的征候,决定出动装甲支队。将军喜欢进行积极大胆的作战,对以往那种直线战术非常厌烦。9时45分,军部向美第2师下达了这样的命令:以空降团的1个步兵营和第27坦克营主力为基干,编成装甲支队,在迅速夺取青邱里渡江点的同时,扰乱正在败退之中的敌人。支队从寒溪附近出发的时间定为12时。
        命令非常紧迫,要求现在编成的支队在2小时后出发。
        这个命令,可能是按将军的主观想法发出来的。这是因为,配属给空降团的坦克只有第72坦克营的B连,而坦克营的主力正在原来南朝鲜第3军的地区进行战斗,即使立即转移到寒溪,从距离上看也需要3.5-4小时的时间。该装甲支队由空降团的1个步兵营/情报侦察分队/炮兵与工兵各1个连/4辆M-16自行高射机枪和第72坦克营编成,支队长由空降团的副团长盖尔哈特上校担任,其主力部队的出发准备,在12时以前似乎是很难完成的。
        因此,支队长经过几番努力之后命令坦克营副营长牛曼少校指挥坦克排(M-4和A-3共4辆)情报侦察分队(11个人和3辆吉普车)工兵排(2辆载重汽车)作为尖兵于13时左右从寒溪北侧出发了。
        这天风和日丽。
        下面是牛曼尖兵的故事。
        虽然都是战术性的种种往事,可以说是了解当时中国军队实际情况的好资料。
        13时20分左右,牛曼少校到达外后洞前线后,可能是考虑到中国军队埋设了地雷,便让工兵的探雷班先行,其他人员暂时待命。后来在就要准备进入敌军地区时,在上空盘旋的直升机着陆了,来了一位很有朝气的军官。他就是阿尔蒙德军长。
        将军责问:为什么停下来?
        并且不等听完理由,就挥动指挥棒烦躁地大声喊道:我不在乎那种事情。在碰到地雷之前,你们要立即前进。要以32公里的时速突进。
        军长能够下到第一线来,固然是依靠了直升机,但也使人感到了将军识破战机的气魄。高级指挥官在阵前指挥,是美军的特点之一。这也是一例。但是,下达这种冒险的命令,看来是因为将军已亲自查清了敌情。
        牛曼少校首先压制长南里两侧估计是敌阵地的小山,然后以2辆坦克/1辆吉普车/2辆载重汽车和1辆吉普车的队形开始推进。
        大约北进了1.5公里,发现院街里的土桥已被破坏,桥边上有2个手持火箭筒的中国兵正等候着。但是,察觉到这一情况时已经来不及停车了。刚要全速一举闯过去,2个中国兵就扔掉火箭筒跑了。尖兵们打死了这2个中国兵,以全部火力压制附近山上射击的步枪和轻机枪,不久有8-10人的敢死队从洪川江的堤坝上跳出来。但是,最先发现敢死队的坦克打倒了最前面的5-6个人,其他人员就四处逃散了。中国军队好象是要破坏桥梁,进行伏击,但是以往那种战斗情绪已经看不到了。这次战斗所用的时间,大约5分钟左右。
        尖兵们边向两侧高地射击,边继续前进,北进约1.5公里,就发现有15-20名中国兵从标高305米的山口下来了。
        他们可能误认为是己方的坦克,因而边挥手边接近过来。左侧的高地上也出现了几群中国兵。于是,待他们接近到100米左右后,用前方的机枪一射击,他们就惊慌地逃散了。
        不久,已接近到山口。牛曼少校认为这里是最险峻难行的地方,仔细地进行了侦察,但没有发现人的影子。有一座象是山口茶馆的家屋,以坦克炮向里射击,好象也没有敌人。
        于是,就命令部队放心地前进。行进纵队的前一半刚好通过山口,东侧高地上的2挺机枪突然开始射击了。后续的吉普车和坦克立即应战。飞到这里来的联络飞机投掷了通信袋。里面的内容是:发现敌人。如果需要空中攻击,就以黄磷弹指示目标。
        实际上,一发射黄磷弹,空军的飞机就会很快飞来。尖兵们全然没有要求支援,是放心不下的空降团团长亲自提醒注意。
        然而,牛曼少校认为时间是最重要的。阿尔蒙德将军的大声责问还盘旋在耳朵里。如果要求支援,就得花费5分钟或者10分钟。他停止压制东侧高地上的2挺机枪,急速前进。
        不久,到达了于论里村庄,在这里同好象正在休息的中国兵进行了互相射击后,俘虏了4个人。但没有人也没有时间进行询问,所以叫他们上了载重汽车。
        在这里歇一口气,顺便向支队部报告情况,得知主力部队现已出发。而且得到命令:要一直推进到可以到达的地方。
        实际上,盖尔哈特支队长也已受到阿尔蒙德军长的鼓动。
        前进不一会,发现西侧高地上有几群中国兵。行进纵队边射击边通过,这时最前面的坦克报告:注意左侧的干谷。有大部队。
        接着就自行向前方和左右两侧展开射击。在从干谷里流出来的小溪上有一座土桥,当牛曼少校前进到这座土桥时,遭到了下多物里山谷入口处掩盖工事中的机枪射击。与此同时,右边房屋后面迅速出现30-40名中国兵,慌慌张张地钻进了身边的土桥下面。
        少校判断:中国军队正在从干谷里撤退,其最前面的人员好象已经碰到了我行进纵队。
        命令情报侦察分队对干谷进行攻击,自己则带领前方射手号召钻进土桥的中国兵投降,于是有37人把手举在头上爬出来。少校也让他们分别乘坐在载重汽车和坦克的甲板上。这时,所有的车上都已经挤满了人。
        这期间,情报侦察分队以全部武器对干谷进行了猛烈射击。但不久,分队长跑回来报告:有几百名敌人企图逃出去。
        因此,以坦克炮发射了30多发炮弹,中国军队的射击就完全停止了。中国军队好象已经迂回到了右边。这次下多物里的战斗,约持续了20分钟。
        牛曼少校整理了队伍,请求主力部队迅速赶上来,然后继续前进。刚接近沙峙里,就遭到大约200名中国军队三个方向的射击,但以坦克炮向前后左右一射击,中国军队就平静了。这时,情报侦察分队再次下车进入村庄,捕捉了30多人。
        刚开始前进,发现带领俘虏又成了问题。往周围一看,车上都坐满了。很明显从现在开始将会更加繁忙起来。少校决定把现在所有的俘虏都留在沙峙里,并指示工兵派出4个人进行监视。在这些敌人的正中间,以4个人监视80多名俘虏,这个决心是大胆的,不,似乎是欠考虑的。但是,这个俘虏收容所被2小时后赶上来的主力部队很容易地收容了。
        尖兵继续前进,遇到了从桥洞河谷出来的80-100名步兵正在横穿道路。这部分人拿着步枪和冲锋枪,牵着20匹驮马。大概是重武器部队。坦克一接近,他们就停止前进了,好象是在识别敌我。大约有200米的距离。坦克紧急停车,以加农炮和机枪连续地进行了猛烈的射击。中国军队也进行了还击。因此,吉普车和载重汽车上的人员不得不下车。如果将80多名俘虏带来,也许会发生意外的事件。估计,至少一大半会逃走。但是,4辆坦克发扬了全部火力,发射了20发炮弹和10箱机枪子弹,大约打死了半数人员,其余的人员四处逃散了。这次遭遇战,进行了10分钟。
        大约向北前进了1公里左右,这次又遇到了出现在公路上的行进纵队。估计有150-200人,也牵着驮马。进行了10-15分钟的射击,中国军队就四处逃散了。据士兵们说,打死了半数左右。
        以无线电台同支队部进行了通信联系,得知主力部队正在12-13公里的后方进行追赶。也就是说,正在通过外后洞之中。离得太远,感到不太放心,但子弹还剩下了一些,而且已经是骑虎难下了。
        继续北进,一到达隅外村的小丘,就发现有两个行进纵队在北面大约800米处的洼地里向南走来。一队在大道上,另一队顺着西侧的小河急速行进。而且也牵着驮马。
        牛曼少校把全体人员分散在道路的两侧,准备伏击这部分敌人。这时飞来的联络飞机投掷了通信袋,内容是:在北方1.5公里的青邱里附近公路上有大约4000名敌人。两个喷气式飞机编队正在飞来。请在攻击结束之前进行待机。
        坦克排排长表现出一副担心的样子,以返回去为好的口气说:我们怎么办呢?
        因为,他大概认为接近中的敌人是为了掩护主力退却而进攻过来的。
        牛曼少校鹦鹉学舌地回答说:攻击。如果返回去,还会碰到阿尔蒙德将军。
        敌人的行进纵队已接近到400-500米,尖兵们一齐开始射击。时间是16时左右。不久飞来的喷气式飞机编队对很远的北方进行了凝固汽油弹攻击后,一边在“连坦克乘员都能感觉到发动机热度的超低空”盘旋,一连反复进行机枪扫射。首先阻止先头部队的行动,然后进行攻击。中国军队似乎已陷入了一片混乱。
        由于眼前的敌人已开始溃乱,牛曼少校决心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突入青邱里,率领4辆坦克开始前进。而且,一边猛烈射击正在溃逃的中国兵,一边继续前进,16时30分左右进至青邱里南侧的山口,往下看到了昭阳江。在青邱里的公路上很多中国兵正在乱跑,到处是乱丢的补给品和装备品,好象是以前缴获的美军车辆也丢弃了。尖兵们随手进行了猛烈射击,正在这时候,沿昭阳江北岸公路败走的纵队也溃退了。
        不久,坦克连的主力赶上来,支队的主力于18时30分来到后立即开始渡江。至此,攻势开始后第二天就确保了昭阳江渡江点。支队主力的前进之所以缓慢,据说是由于主力也遭遇到了同尖兵基本一样的情况。
        尖兵这天在敌人中间突破的行程大约20公里,而所需的时间大约不到3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10-8-22 23:5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这次战斗,美军教材写了以下看法:
        指挥官要象企图给踉踉跄跄的对手以打击的拳击家那样看准反击的时机。这时,所谓必须慎重调整时间和空间的一般原则,在这种需要采取迅速行动的情况下,也有时是不适用的。
        这一战例证明,对于正在踉踉跄跄的敌人,即使是少量的兵力,如果能抓住时机突进,就能获得巨大成功,也就是说比以强大的兵力给预有准备的敌人以丧失时机的打击,能取得更大的效果。所谓“趁热打铁”的谚语,在战场上也是适用的。
        任何时候,严格遵守战术原则,不会受到称赞,也不会得到推崇。但是,有意识地破坏原则的人,必须对自己的行动负责。如果深思熟虑地违反原则,并且获得了胜利,他就是英雄。但如果失败了,他就难免被讥讽为无能。
        阿尔蒙德少将越过第2师师长/第187空降团团长/盖尔哈特支队长和第72坦克营营长,直接命令牛曼少校实施突进时,他就是自己担负了支队长的责任。这种行动,只是在知道了支队长不了解的情况时,或者只限在没有时间通过指挥系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合理的。少将的行动,是在紧急情况下上级指挥官积极果断地实施指挥的一个例子。
        装甲部队是为了发挥其优越的机动力及其冲击效果而存在的。装甲部队只有在被赋予必须利用这两个特点的任务时,才能充分地发挥其威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2 23:57:24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军评价中国军队

        美公开史料及其他刊物不约而同地作了这样的评价:
        01. 火力极弱,步兵是攻击力的骨干。其步兵训练有素,惯于作战,特别擅长于夜战。伪装技术卓越,侦察员的侦察能力出类拔萃。
        02. 其战法,通常是认识到自己火力的劣势,下工夫弥补这一不足,进攻一般是在切断我退路之后,同时以侧后或正面进攻相配合。
        另外,还擅长于“倒八字战术” (俗称:口袋战术)这种战术,就是预先采取措施阻止敌人的增援,然后诱敌进入“V字形”之中,从两侧实施围攻。用此种方法在温井/云山/楚山的战斗中取得了很大成功。
        防御极为顽强,其天赋的土工作业能力和伪装技术提供了帮助。
        03. 山地行动能力特强,迫击炮使用得熟练,有克服困难的精神,富于欺诈手段。
        04. 然而,还远不能称为现代化的军队,可利用的弱点很多。
        但是,无论中共八路军还是国民党军队,都曾对日军的夜战感到棘手,而有趣的是,中国军队的夜战却使打败过日军的美军害怕。这大概是由于战场的特点和兵力密度的关系造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2 23: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战史研究普及会《朝鲜战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4 02:4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凡是突围逃跑的队伍,总是两头强中间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00: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朝鲜战后,所有西方将领和军事研究者都认同,中国人是隐蔽和土木作业的天才。
        经过“二战” 洗礼的美军具备先进的侦查技术和经验,在和日军的作战中,美国空军情报人员甚至能够通过航拍照片上的斑点判断对方火炮的数目,通过吉尔伯特群岛便坑的数目算出日军兵力,误差在20名之下。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战斗集体,除了吃苦耐劳,内心充满保家卫国的战斗热情,在国内战争时发展起来的土木作业能力被西方战史专家多次强调。
        南朝鲜史料曾提到,南朝鲜军队对一个志愿军刚刚占据的阵地猛烈炮轰却毫无效果。最后发现,志愿军战士竟然在24小时内,一边作战,一边构建了深达2米/绵延复杂的地下工事。
        隐蔽是保存自我的一方面,要进攻敌军则必须有极强的机动能力。
        美国史料说,中国军队的机动以军为单位实施。许多军以16-19个夜晚的连续行军行程可达450-500公里。据说有的师在山间乡村路上18个夜晚顽强地行程518公里,这对西方人来说简直不可思议。由于美军拥有绝对制空权,志愿军的行军只能在晚上19点到次日凌晨3点,日复一日地行进,平均每小时要在没有丝毫灯光的寒冷雪地行走3.6公里。与此对照,美军离开汽车和公路便难以行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00: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军战史战后对志愿军做了如下评价:火力极弱,步兵是攻击力骨干;步兵训练有素,惯于作战,特别擅长夜战;伪装技术卓越,侦察员的侦察能力出类拔萃,其天赋的绘图工作能力和伪装技术提供了帮助;山地行动能力特强,迫击炮使用得熟练,有克服困难的精神,富于欺诈手段。
        美军也指出:志愿军还远不能称为现代化军队,可利用的弱点很多。
        志愿军最大的弱点,毫无疑问是装备上与美军过于悬殊。尤其是没有抗衡美军的空军,是造成志愿军在朝鲜一切困境的根源。缺乏防空火力的志愿军面对长期的空袭只能被动挨打,毫无还手之力,许多部队伤亡很大。在物资损失方面,仅第一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全军总共仅1000辆车就被飞机炸毁600多辆。
        在作战进攻方面,由于美军机械化能力极强,进攻难以追上,撤退难以摆脱,加上完全没有制空权,部队只能在日落后的19点到次日凌晨3点行军作战,对空隐蔽措施到凌晨5点30分结束。白天志愿军唯一允许行动的是少数侦察部队和设营队,其余部队绝对不能运动,导致作战效率很低,难以连续进攻追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00:43:43 | 显示全部楼层

11月20日*志愿军66军《云山战斗经验的基本总结》

    美军坦克和炮兵的协同能力极强,火炮威力极强且机动,空军对地攻击能力很强,运输能力很强。步兵的火力装备和远程火力很突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01: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20空里(空中飞行直线距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01:3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兴南咸兴抵达长津湖只有唯一一条土路,从南到北,先后经过真兴里/古土里/下碣隅里/德洞山口/柳潭里5个村庄。道路曲折险峻,路旁山势高耸陡峭,一条山脊自北直插而下,巨大无比,仿佛剃刀刀背,高度为1450米。长津湖是北朝鲜东北部由长津江在下碣隅里附近汇成的一个巨大水库。从下碣隅里有两条土路沿水库两侧向北延伸。其中,水库西侧的土路经过德洞山口和柳潭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01: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次战役的东线的长津湖战役在一个极度寒冷的清晨拉开序幕。
        刚离开柳潭里的美军两个团主力当天在海盗式战斗机的轰炸掩护下,在柳潭里周边山上扎营。一时间,陆战1师2个团和3/4的火炮都集中在了柳潭里,这个小小村庄竟然有30门105毫米榴弹炮、18门155毫米重榴弹炮和相当数量的 4.2英寸中迫击炮、75毫米无后坐力炮。更重要的是,当天美军还得到了15卡车的物资。陆战1师最前沿的柳潭里于是迅速成为一座重兵防御的据点。
        9兵团是由解放军三野最精锐的3个军组成。解放军的一贯战法是在敌军离开坚固防御据点后,在野战中消灭对手。陆战1师7团团长利兹伯格中校后来说,如果志愿军能够等待美军先头部队离开最前端的柳潭里据点,进入到公路上再进攻时,可能柳潭里的美军就会在山路上被消灭了。但此时在不经意间,志愿军从一开始围攻的,就是陆战1师最强大的一个据点。
        时机是一方面,更关键的还在于,初次出国与美军交手的志愿军并没有意识到,拥有强大火力和空中优势的陆战1师可不是当年的整编74师。虽然自己兵力占优,但火力却几十倍落后于对手。
        在迫击炮的支援下,志愿军经过血战,攻占了柳潭里周边部分山岭,但在美军炮火和飞机轰炸下,却始终没能够攻入到柳潭里内。柳潭里的美军,就像山谷陷阱中一只被围的猛兽,看得见,却吃不动。直到战后总结朝鲜战争时,中外战史都指出,由于在武器装备上的极大差距,志愿军在进攻那些有美军重兵防御、不容易从侧面包围的阵地时,是非常难以成功的。
        志愿军这个极大的弱点直到第四次战役攻打砥平里时才被李奇微发现。但其实在长津湖,志愿军已经暴露出了这个弱点,却并未被双方所重视。此时毛泽东心里想的甚至是吃掉美军第10军全部,他在12月3日致电彭德怀邓华等志愿军高级将领:对柳潭里地区之敌,除歼灭其一部外,暂时保留一大部,围而不歼,让其日夜呼援,这样便吸引援敌一定到来,使我有援可打。
        这是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此前国内战场上屡试不爽的战法,然而由于初次和美军作战,无论毛泽东和9兵团将士都没有意识到,面对装备占据绝对优势的美军王牌部队,这个庞大的围歼计划将被证明太过不切实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01:5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未能攻克下碣隅里最大的后果,是让美军保持了一个关键的机场。这也是陆战1师谨慎的师长史密斯的远见所在。甚至少数志愿军战士突破美军防线,冲上机场和美军进行肉搏时,机场的施工也没有停止。就在激烈的战斗中,下碣隅里的高海拔机场完工了。
        5400名美军伤员通过降落在机场的C-119和C-52运输机全部撤离包围圈,给陆战1师减轻了极大负担。为了能够离开这里,试图装病的情况也发生了。显然,空运是陆战1师迅速逃离9兵团包围圈的最好方式。
        但如此一来,下碣隅里南面黄草岭的美军则基本没有逃脱的可能;另一方面,空运意味着需要有至少一支部队在战斗中掩护飞机起飞,而他们将成为最后的牺牲品。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决定,除了伤员空运离开,所有部队带着装备,全部沿原来路线返回兴南港口。
        从双方军人的角度看,史密斯和陆战1师同样展现了美军王牌部队的高昂士气和令人赞赏的勇气。但陆战1师如果没有美军强大的空中力量,也绝对不敢做出这个勇敢的决定。
        为了史密斯的陆上撤军,美军组织了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最大规模的空中支援。位于咸兴附近连浦机场的美军海军陆战队航空队平均每天出动100架次的飞机,美军5艘航空母舰每天平均出动130架次以上,美军远东空军第5航空队则每天出动不同架次的中型和重型轰炸机。这每天数百架次飞机的唯一任务,就是对陆战1师阵地,还有此后撤退时公路左右5公里内所有可疑目标进行疯狂的轰炸。
        志愿军的重武器只有60毫米火箭筒和小型迫击炮,而且在几天的战斗中已经基本没有炮弹了。他们白天只能隐蔽在山谷和岩石的罅隙中,躲避凝固汽油弹带来的成片火海,还有美军撤离纵队中坦克炮/105榴弹炮/155毫米榴弹炮不惜弹药的轰击。
        空中优势还能够让美军用运输机向阵地精确空降大量物资。这些空投的物资从干粮/咖啡/弹药到电台电池无所不包。最重要的是,美军的空投能力,让美军陆战1师得以逃离最后一个至关重要的要道:水门桥。
        水门桥是美军南撤咸兴的一个必经要道。志愿军的渗透部队已经在美军抵达前摧毁了这座悬崖上的桥梁。美军估计为修复水门桥,需要空降4套钢制M2 式车辙桥,这在此前从未实践过。为保险起见,12月7日,美军8架C-119运输机空投了8套M2车辙桥。为了让沉重的舟桥不至于摔坏,甚至用最短时间设计了更大的降落伞。
        水门桥的修复提示,在美国强大的国力和科技水平下,对陆战1师的围攻,本应该有更切实际的战略。志愿军在这漫长追击道路上竭力的进攻,最终功亏一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02: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饥饿和寒冷的原因,首先在于出兵的仓促和对国外战场的不熟悉。
        9兵团由于出兵极为仓促,而出兵时机又不能推迟,导致基本上没有配备北方冬装就进入朝鲜。相反,虽然都是第一次在朝鲜作战,海外作战经验丰富的陆战1师更加意识到严寒的威胁。在11月下旬向古土里进军时,由于运输工具不足,美军内部出现是先向古土里运输弹药还是取暖设备的问题。陆战师1团勒普上校说:如果活着,就能用刺刀战斗,没有御寒设备则只能死亡。
        其次则是国力和后勤的落后。
        总后勤部所编《外军后勤战例选编》写到,美军陆战1师最后从古土里撤退时,不算空运能力,其部队总人数不过1.4 万人,各种车辆却高达1400辆。志愿军27军4个师/1个炮兵团4.8万多人却只有1个汽车连,只有45辆汽车(开战初期就基本被美军全部炸毁)和82辆畜力大车,其余只能靠人力背运。随着志愿军分散在上百公里的山区展开战斗,他们在其余时间能够得到的,几乎是零。
        长津湖1950年冬天的持续严寒,导致温度夜间降低到接近零下40摄氏度,而夜晚是志愿军唯一能战斗的时间。陆战1师的冬装包括防寒帽/厚呢军装/毛衣/大衣/毛袜/皮靴/鸭绒睡袋。连队装备棉帐篷/火炉等。每班/每辆车除配备小汽油炉外,阵地上还有专门供热的电炉。由于弹药/汽油充足,为防止装备受冻损坏,美军规定隔30分钟武器就要射击一次。美军各连连长拼命叫疲惫不堪的士兵换下潮湿的袜子,以免冻伤。尽管如此,美军一个营在一天中仍然有67人由于冻伤而不能行动,其中几个人此后被迫截肢。天晴后气温依旧极低,美军一个连发现竟然有40%的轻武器没法打响。
        这就是美军至今难以理解,中国军队为何还能没完没了地向他们发动看似自杀性的攻击的原因。而给志愿军带来最大伤亡的不是美军的炮火,而是饥饿和严寒。
        27军战史记载了志愿军战士们是在如何残酷的条件下作战的:食物和居住设施不足,士兵忍受不住寒冷,非战斗减员达1万人以上,武器也不能够有效使用。战斗中,士兵在积雪地面野营,脚/袜子和手等冻得像雪团一样白,连手榴弹的弦也拉不出来,引信也不发火。迫击炮的身管因为寒冷收缩,导致迫击炮七成无法射击。士兵们的手与炮弹炮身都粘在一起了……
        战后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在致志愿军司令彭德怀并报中央军委的电报中,报告了严寒和饥饿给9兵团带来的巨大损失:27军80师242团第5连,除一名掉队者和一个通讯员,全连设伏准备攻歼美7师第31团。待战斗打响后,该连无一人站起,打扫战场时发现,全连干部/战士成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阵地上,遗体无任何伤痕与血迹。
        这悲壮一幕,27军老战士邹世勇也亲身经历:当美军陆战1师和陆军第7师参谋部最后逃跑的时候,我们奉命从侧翼追击,追到一条公路上。那是敌人逃跑的唯一一条公路,我们发现有大约一个连的志愿军部队。我上去一看,发现这是20军的部队,戴着大盖帽,拿毛巾把耳朵捂起来,穿着胶鞋和南方的棉衣。每一个战士都蹲在那个雪坑里面,枪就这样朝向那个公路。我想去拉一拉,结果发现他们一个个都硬了,他们都活活冻死在那个地方了,一个连。
        严寒和饥饿,就这样逐渐削弱并摧毁了9兵团这个巨人的躯体,让美军在他逐渐倒下的身躯前一步步逃离。随着美军离开下碣隅里继续南逃,美军发现中国士兵虽然依旧在两侧的山岭上不顾炮火地追赶,但枪声开始日渐稀疏。在位于下碣隅里和古土里之间至关重要的水门桥,美军发现中国军队炸毁桥梁后,竟然未能派出一支有力的部队卡住这个能改变战局的要地。
        在美军施工架桥的过程中,他们派兵冲上一个俯视水门桥的山坡。美国公开史料记载,当美军一个排登上山顶后,发现战壕内有50名志愿军战士,已经因为饥饿和严寒,完全不能动弹了。
        27军在战后曾经反思了长津湖战役的战术问题,主要指出由于对敌军的战斗力估计过低,分散了兵力,战术过于呆板。但战后西方人倒认为,这并非是由于志愿军缺乏战斗经验。中国军队因为通信器材的缺乏,导致兵团指挥部的命令要两天才能传达到前线。而极度的寒冷和体质削弱,也是战士们看似呆板地不断发起冲锋的原因。
        朝鲜战争结束后,被升任少将的陆战1师戴维斯中校就专门谈到他率领一支部队首次离开公路,在朝鲜大雪覆盖的山岭行军时,严寒给自己带来的可怕感受:我把头对准一个方位物,然后关上手电,掀开雨衣,走出工事判断方向,可我常常想不起来我在雨衣下干了些什么,站在那里茫然发呆。我不得不再走下工事,从头做起。所有人都三番五次地找你,好弄清楚要干什么,实际上,严寒使我们完全麻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02: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假如现在是圣诞节,而我就是上帝。那么你想要得到什么?
答:给我明天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02: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朝鲜的天空和海洋是美国人控制的。
        美军陆战1师7团副团长陶赛特回忆撤退时说“在我们头上经常有8架至16架海军飞机和海军陆战队飞机实施掩护”由于美国空军在“二战”中积累的丰富的战斗经验,可以在地面部队的要求下,对美军步兵前沿50米处进行凝固汽油弹的攻击。这让志愿军一次又一次勇敢的冲锋付出了巨大代价。
        12月11日晚上,最后一支美军部队撤退到咸兴-兴南一带的港口集合区。在那里,早有美军派遣出的一支由193艘舰艇组成的庞大舰队。美国海军用了两个星期,将10万多美韩军队撤退到南朝鲜。另有3.5万吨物资和1.75万台车辆被运走。在这两周内,美军舰艇的重型舰炮和飞机日复一日地对港口周围所有的山岭实施轰击,而志愿军战士们则还在不甘心地向兴南城内发动渗透和攻击。
        12月24日14点36分,美军舰艇离开兴南港,长达一个月的长津湖战役中,那些活着的中国和美国士兵终于都走完了这最漫长的道路。
        美国陆战1师在长津湖的撤退被西方认为是战术上的一次令人瞩目的胜利。美国军方为长津湖作战共颁发了17枚作为最高荣誉的“荣誉勋章”70枚“海军十字勋章”这是美军战史上为一次作战颁发勋章最多的一次。美国《时代》杂志甚至称“长津湖作战”是“在美军历史上无可比拟的……是坚忍和勇气的史诗……”
        所有的军人相信都不会忽视美军陆战1师此战表现出的荣誉感和坚韧不拔,但美国军人也不应该忘记,最强大国家的王牌部队在一场海陆空立体作战中,谱写的是“向南进攻”(陆战1师师长在被记者问到是否应该撤退时说:我们不是撤退,是在向南进攻)的“史诗”而它的对手在一个月之前,还被轻视为绝不敢于参战。
        《时代》周刊对陆战1师的评价,更适合用来评价那些在兴南港周遭山岭上,无奈看着美军撤离的中国军人。令人遗憾的是,除了少数英雄人物,9兵团战士们在这一个月漫长的战斗中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史诗般的战斗,却甚少在战后国内被提及。
        陆战1师此战之后,再也没有能够回到长津湖这一带北朝鲜国土。日本防卫厅战史《朝鲜战争》评价道:麦克阿瑟试图征服北朝鲜的攻势以失败告终。日本军事研究者在战后试图分析,志愿军在美军完全掌握了制空权,又极度缺乏装备/弹药/食物/防寒用具的情况下,依旧忠实地执行对敌人的进攻任务。我们至今难以想象,这些一个月内空着肚子,弹匣内只有几颗子弹的士兵们,为何只要没有倒下,便一刻不停止那日渐绝望的漫长追击。日本学者认为,这就是毛泽东提倡的“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的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翡翠湾食安云台 ( 京ICP备17024305号-1 )

GMT+8, 2024-5-18 15:18 , Processed in 0.05053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