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湾食安云台

 找回密码
 翡翠湾永续农场*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37|回复: 6

○○(法演禅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9 20:5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祖法演人之性命事,第一须是○。欲得成此○,先须防于○。若是真○人,○○。
    是空的形象表述。
    人要求得安身立命之处,第一步就是○。
    黑氏梵志运神力,以左右手擎合欢花/梧桐花两株来供养佛。
    佛召∶仙人!
    梵志应诺。
    佛说∶放下它。
    梵志便放下左手一株花。
    佛又说∶放下它。
    梵志又放下右手一株花。
    佛仍说∶放下它。
    梵志说∶世尊,我已两手皆空,更教放下个什麽?
    佛说∶我不是教你放下这两株花,而是教你放下外六尘/内六根/中六识。一时舍却,无可舍处,就可超离死生了。
    梵志於言下悟无生忍。
    外六尘眼耳鼻舌身意所感觉认识的六种境界,即色声香味触法(法包括人的一切认识对象)此六境像尘埃一样能污染人的情识,故名六尘内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有能取相应之六境、生长相应之六识的六种功能;中六识是指依据六根对於六境起见/闻/嗅/味/能/思虑等作用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内六根与外六尘相接触,就会产生虚妄的六识,引起许多烦恼劳作,这就是所谓“尘劳”因此佛陀说法,第一步就是要求人们将六根/六尘/六识统统“放下”。
    当智通景深往宝峰处求入室时,宝峰开示他∶直须断起灭念,向空劫已(以)前扫除玄路,不涉正偏,尽却今时,全身放下,放尽还放,方有自由分。
    但是“放下/空”并不意味著封闭自己,而是显示出开放的特性,对外物有不失本性的感应。“空”并不否定存在的种种假相。所以,欲得成此○,先须防於○。这两个○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前一个○,是生机洋溢的澄明宁静的心境,是真空/妙有;後一个○,是枯木死灰,是窒息生命的顽空。
    达到了○境之後,又必须连○也○掉。
    有位修行的严尊者问赵州说∶我已抛弃一切,两手空空了,还应干些什麽?
    赵州说∶放下吧。
    严尊者又问∶你要我抛弃一切?我已经把什麽都放下了,还要放下个什麽?
    赵州说∶那麽,把一切都挑起来吧。
    严尊者豁然开悟。
    标榜自己○而露出狐狸尾巴的大有人在。
    雪峰曾问温州尼玄机叫什麽名字?
    尼说∶玄机。
    雪峰遂说∶既是玄妙之机,每天能织多少?
    玄机自负地答∶寸丝不挂!
    答罢就转身得意地走了。
    雪峰目送她的背影,突然叫声∶袈裟角拖地了!
    玄机慌忙回头察看。
    雪峰道∶好一个寸丝不挂!
    另一次,大夫陆亘对南泉普愿禅师说∶我也多少懂得点佛法的妙义了。
    南泉问∶大夫十二时中干些什麽事呢?
    陆亘诱∶寸丝不挂。
    南泉说∶犹是阶下汉。
    宋代张九成造访喜禅师。
    喜禅师问∶你来这里为的何故?
    张九成说∶打死心头火,特来参喜禅。
    喜禅师听了,就知他尚未悟道,故意试探说∶缘何起得早,妻被别人眠?
    张九成一听禅师平白无故地说自己老婆和别人睡觉,心中无明火起,气愤地说∶无明真秃子,焉敢发此言?
    喜禅师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说∶轻轻一扑扇,炉内又起烟。
    九成听了,惭愧不已,更加诚笃地皈依佛门。
    日本的山冈铁舟和尚也有类似的遭遇。
    铁舟到处参访名师,一天,他见到了相国寺的独园和尚。为了表示他的悟境,他颇为得意地对独园说道∶心、佛以及众生,三者皆空。现象的真性是空,无悟无迷,无圣无凡,无施无受。
    当时独园正在抽姻,未曾答腔。但他突然举起烟管将山冈打了一下,使这位青年禅者大为恼怒,吼道∶您打我干嘛?
    独园反问道∶一切皆空,哪儿来的这麽大脾气?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17: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镇定!专注!

(宋)苏洵《权书*十篇*心术第一》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17: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宋)苏洵《权书*十篇*心术第一》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馀勇,欲不尽则有馀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
    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
    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棰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馀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17: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宋)苏洵《权书*十篇*心术第一》白话:

    身为将帅,首先应当修治思想心志。哪怕泰山在面前崩塌,脸色也不会改变;哪怕糜鹿在身边奔跑,眼睛也不会眨一下。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然后才可能真正把握利害的时机,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够对付敌人而取得胜利。
    凡是用兵打仗,都要崇尚正义。不是正义的事,即使对自己有利也不去做;因为不能只考虑这一次行动在当前会有什么样的利害,更要考虑到这次行动会不会造成将来长期被动而无法挽回的后果。只有正义才可以激励士兵,士兵出于正义而发怒,就可以百战不殆。
    大凡用兵作战的原则是:没有战争的时候,要发展生产,增加资财;将要进行战争的时候要培养体力;进行战争的时候要鼓舞士气;取得胜利的时候要培养心志。
    没有战争的时候,要警惕边防,严密监视敌人的行动,使人民能够安心耕种田地而没有什么顾虑,这样就可以发展生产,增加资财。将要进行战争的时候,要供应丰富的给养,而且要让士兵得到充分的休息,这样就可以培养体力。在进行战争的时候,遇有小的胜利要迅速取得,遇有小的挫折要对战士进行激励,这样就可以鼓舞土气。士兵夺取胜利时,不要让他们的欲望完全实现,这样就可以培养不懈的斗志。因此士兵就会在胸中经常积聚着对敌人的愤怒,怀抱着要求实现的愿望,而不会完全消失;愤怒不完全消失就会有用不完的勇气;欲望不完全实现就会永远有贪求功名利禄之心,所以即使统一了天下,而上兵仍然不会厌恶打仗。这就是黄帝(上古帝王,姓公孙,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后居姬水,改姓姬。建国于有熊,又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所以史称黄帝。黄帝与炎帝一向被中伞民族尊为共同的祖先)所以能够作战七十次而仍然锐不可当的原因。假如不注意培养士兵的心志,打一次仗或许能取胜,但是以后就不可能再甲他们来打胜仗了。
    凡是将帅,都要有智慧而且威严,凡是士卒,都要愚昧老实。将帅有智慧则不可测度,有威严则不可侵犯;所以土兵都把自己的命运托付给他而听从命令,怎么能不愚昧老实呢?只有使士兵愚昧老实,然后才能够拼死去作战。
    凡是军事的行动,应该首先了解敌方的君主,了解敌方的将帅,然后才可以使军队在危险的环境中行动。邓艾命令士兵以绳系身悬缒而下,偷越险山进入蜀中,若不是刘禅那么昏庸无能,邓艾纵有百万大军,也能够很容易地把他们打败俘获。邓艾就是吃定了刘禅,才敢于如此冒险。所以古代贤能的将帅既善于用军队来试探敌人的实力强弱,也善于用敌人来试探自己军队的实力强弱。因而或战或不战都可以作出正确的决定。
    一般而言,统帅的行动原则是:明白事理然后才可以发动军队,了解形势然后才可以进行战争,懂得节制然后才可以指挥战争。明白事理,就不会因为行动违背正义而理屈辞穷;了解形势,就不会因为暂时遭受挫折而灰心丧气;懂得节制,就不会由于蛮干而陷入困境。他不会因贪图小利而盲目行动,也不会因遭遇小祸而有所逃避。小利小祸不足以委屈自己的才能,具有这样的心胸,然后才能有应付大利大祸的气概。只有善于培养自己的才能,而又懂得爱护自己声誉的人,才可以无敌于天下。所以说,一个深明事理善于忍让的统帅,可以对付一百个不明事理而只知蛮勇的将领;一个善于安处而不冒险的统帅,可以战胜一百个性情急躁而好轻易出战的将领。
    军队各有长处和短处,这一点敌我双方是一样的。
    有人问:我方的长处,我们把它显示出来而运用它,但是敌人却不同我们在这方面较量;我方的短处,我们把它隐蔽起来而不使用它,但敌人却强迫我们在这方面与他们角逐,那该怎么办呢?
    我回答说:我方的短处,我们故意大肆张扬而显露出来,使敌人产生疑虑而退却;我方的长处,我们却将它隐藏起来而暗中培育发展它,使敌人放松警惕而轻犯我们,从而陷入便于发挥我方长处的计谋之中。这就是善于运用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战术。
    善于指挥军队的将帅,要能使自己的士兵打起仗来没有顾忌,觉得有侍无恐。没有顾忌,就懂得即使战死也在所不惜,有恃无恐,就会坚信一定不会战败。比如一个人,哪怕手中只有一双短棒,在他面对猛虎时,也会奋力呼喊着去打击猛虎;如果两手空空,即使是偶然遇见一只大蜥蜴,也会恐惧色变而向后退却。这是人之常情啊!人如果真正懂得这个道理,就可以做将军了。
    一个赤臂持剑决心拼命的人,即使乌获(战国秦国著名的勇士,曾在秦昭王时为官)那样的勇士,也不敢逼近他;如果一个人身佩甲胄,抱着武器而鼾睡,即使一个儿童也能够用弓箭射死他。所以善于领兵打仗的将帅,要能用适当的方式使军队具有坚不可摧的意志;如果能用适当的方式使军队具有坚不可摧的意志,那么这支军队在任何时候都会具有不可战胜的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18: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宋)苏洵《权书》序

    人有言曰:儒者不言兵。仁义之兵,无术而自胜。
    使仁义之兵无术而自胜也,则武王合用乎太公?而牧野之战,“四伐攻、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又何用也?
    《权书》,兵书也,而所以用仁济义之术也。
    吾疾夫世之人不究本末,而妄以我为孙武之徒也。
    夫孙氏之言兵为常言也,而我以此书为不得已而言之之书也。故仁义不得已,而后吾《权书》用焉。然则《权书》,为仁义之穷而作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18: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宋)苏洵《权书*十篇》

心术第一,法制第二,强弱第三,攻守第四,用间第五,
孙武第六,子贡第七,六国第八,项籍第九,高祖第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18: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翡翠湾食安云台 ( 京ICP备17024305号-1 )

GMT+8, 2024-5-17 18:27 , Processed in 0.04376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