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湾食安云台

 找回密码
 翡翠湾永续农场*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613|回复: 32

中国黄教喇嘛*木里王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4 03:4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03:4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洛克*木里900里行走线路:

        01. 洛克一线:“香格里拉”发现之旅(徒步)
        ①西昌-木里县城-野生马鹿场-寸冬海子-苦巴店寺-桃巴大峡谷-木里大寺-水洛-兰满-嘟噜-白水河-呷洛-曹瓦旗-日萨-冲古寺-亚丁-稻城。
        ②木里县城-嘟噜-白水河-满措-瓦科措-恰朗多吉神峰-杂巴朗-曲纽阿措祝姆-降碧勇-先乃泽-鲁绒牛场-冲古寺-亚丁-稻城。
        02. 洛克二线:佛教圣地及高原生态游(自驾车游
        西昌-木里县城-野生马鹿场-苦巴店寺-桃巴大峡谷-木里大寺-瓦尔寨大寺-云揽堡瀑布-机依原始森林-鸭咀牧场-鸭嘴自然保护区-寸冬海子-康坞大寺-木里县城-西昌。
        03. 洛克三线:徒步探险游
        西昌-木里县城-野生马鹿场-寸冬海子-康坞大寺-鸭嘴自然保护区-鸭咀牧场-913林场-田镇-麦地龙温泉-罗乐沟-麦地龙贡嘎-物动湖-陇东-归里-倮波-冕宁-西昌。
        04. 民风民俗游
        泸沽湖女儿国-利加嘴母系部落-屋脚巴丁拉姆女神洞-依吉-俄亚纳西古寨-俄牙同-东宁区-亚丁-稻城。
        05. 世界雄鹰谷徒步游
        西昌-木里县城-瓦尔寨大寺-云揽堡瀑布-争西牧场-丁央萨迦派小寺-里多村-雄鹰谷-神秘温泉-牙根寺-东朗石祖-贡巴拉神山圣湖-稻城。
        06. 民俗文化及雅砻江峡谷生态游
        西昌-木里县城-友友坪达巴文化村-项脚乡明清汉遗民文化-白龙神洞-关门山峡谷-雅砻江中游-锦屏电站。
        07. 马班邮路徒步体验游
        西昌-木里县城-白碉乡-巴尔老爷官宅遗址-三桷垭乡-倮波乡-九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04: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木里,地处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结合部,是横断山脉在四川境内最典型的地带。与两省十县接壤,全县幅员面积13252平方公里,是四川幅员面积最大的县之一。周边有月城西昌美丽的庐山邛海,有一年一度的凉山彝族火把节,有冕宁县漫水湾卫星发射基地,有以伍须海著称的九龙县,有盐源泸沽湖,有纳西古城丽江,有“香格里拉”迪庆州中甸县,有“香格里拉之魂”稻城亚丁,有“世界最高城”理塘县,有以康定情歌跑马山而闻名遐迩的康定县等等。
    木里,交通闭塞,通讯落后,交通发展比较滞后,全县公路总里程仅2366.68公里,省道S216线是木里通往外界的唯一汽车通道,全长246公里。全县29个乡镇,有21个乡镇通公路,但均为乡村公路,等级较差,雨季跨塌频繁,不能畅通。可喜的是泸亚公路(泸沽湖至亚丁)已开工建设,全长270多公里。将打破木里的交通瓶颈,增多出入途径,极大地改善交通状况。
    木里饮食资源非常丰富,从九种世居民族的饮食习惯到各民族各自的饮食特色,都凸显出民族风味和地域特点。
    石板烙饼(藏语:德给)将麦面或玉米面加上起发酵酥松作用的山间硝水和匀,在石板上烙制后埋于火塘“紫母灰”中焖烤至透心熟。吃时佐以酥油茶/辣子汤/蔬菜(酸菜)汤。
    夏打:选野生的獐/麂/鹿/岩羊肉或家养的精廋牦牛肉,去骨,剁细或舂细,混以山间所产的香料木槿子/辣椒/大蒜/盐/味精,用凉开水搅成肉浆即成。入口奇香润滑,毫无生肉的腥味。
    强丁:取适量酥油一块,放入罐内置火上熬化,加蜂糖/水和少量白酒熬制而成。功能驱寒补充热量,是藏家高级滋补饮料。
    酥油茶:将一种叶梗较粗的边茶(又叫甄甄茶/金尖茶)熬好,与酥油/盐一道放入茶桶内充分搅拌打制而成。解渴解乏,是民间的主要饮料和待客上品。
    奶渣:将提取酥油后的牛奶加热到手指可入的适当温度,趁热装桶捂盖发酵后,再装入袋内悬挂滤去水分,加压后的固体,即是奶渣。可冷吃/烤吃,细腻微酸,十分可口。
    黄酒(藏语:丕)将大麦炒熟,加水煮后滤去水分,晾干,拌以高山所产草药(如龙胆草等)制成的土酒麯,捂盖加密,待自行发酵后装入坛内封存。吃时加冷开水入坛,浸泡后放出即为黄酒,是消暑解渴的好饮料。
    猪膘肉:因其形似琵琶状,故有人叫琵琶肉,是一种特有风味的腌腊制品。生猪膘肉久放不变质,或蒸或煮,吃时肥而不腻,香滑可口。
    低度白酒(俗称:土白酒)用纯粮烤制,多在乡间农家小量分散生产,自烤自用。该酒色清味纯,酣洌可口,饮后不上头,不伤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04: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俄亚乡,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西南角,处在滇川两省的丽江/中甸/宁蒗/稻城/木里五县的交界处。南部/东部与丽江/宁蒗隔金沙江冲天河相望,西部/北部与甘孜州稻城县相接,是一个真正的“鸡鸣两省五县”的地方。四周被重重高山和条条大河环绕,道路崎岖交通闭塞。
    纳西族聚居的俄亚大村,即俄亚乡政府驻地,位于龙达河西岸,距县城约298公里,属纳西民族文化村落。一块巨大的社会活化石,有“漓江看古城,俄亚看古寨”之说。纳西族聚居的俄亚大村民居为石料垒墙,白土(一种玄武岩风化土)盖顶的平顶碉楼。大村内,各户房屋,依山而建,几十家几百户,彼此相连,鳞次栉比,形似蜂巢,十分壮观。
    由于极度封闭的自然环境,使俄亚保留了许多纳西族的古老遗俗,被称为“纳西族原生态文化留存地”。纳西族奉行东巴教,东巴教在当地具有十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俄亚的纳西族有一夫一妻制,但同时还存在多夫(兄弟)一妻,多妻一夫,不落夫家,“阿达”(亲密朋友)走婚等多种婚姻状态。
    屋脚,母系氏族村落。屋脚乡境内,至今仍保留着母系氏族的社会形态,可称之为最后的母系氏族部落。在利加嘴这个蒙古族村落,近400人口分属于26个家庭,家中由女性主事,家庭成员中只有母系的姐妹兄弟和子女。父亲是另一个家庭的成员,只有在夜晚才能过门,在清晨则要离去。这便是传统的“走婚制”形成的家庭格局。
    木里境内山峦叠嶂/奇峰林立,拥有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900多座,最高峰是位于水洛乡其拉村境内的贡嘎雪山(恰朗多杰),此山终年积雪不化,白雪皑皑,在阳光的映射下熠熠生辉,蔚为壮观。沿途有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美丽的白水河(又名牛奶河)
    雄鹰谷,位于木里县唐央乡里多村境内,距县城约300多公里。区内森林植被完整,风景优美。栖息着许多珍禽异兽。最为奇特的是,在该谷内两边3000到4000多海拔的悬崖峭壁上有许多鹰巢,栖息着秃鹫/苍鹰/金雕三种珍禽,总数有千余只。雄鹰排泄堆积的粪便把悬崖上的岩石染成了灰白之色,远望让人误以为是挂在天空的瀑布。专家考证推断,拥有如此数量的鹰群栖息地,实属罕见,如今还没有任何国家和地区能拥有这么多数量的三种鹰群栖息地。可谓为“鹰的世界与乐园”。每天早晨,太阳从东方缓缓升起,秃鹫们便迎风展翅,往稻城和西藏方向飞去。夕阳西下时,又会集结而返在谷内栖息。金雕/苍鹰则在谷地周围盘旋觅食。每年7-8月份,小鹰孵化出壳之后,鹰除了觅食之外,又担负起警戒守护之责,时时在巢穴附近盘旋飞翔。攀上4000多米的悬崖,你能听见雄鹰的翅膀划破气流的呼啸之声。
    伸臂桥,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原始木石拱桥建筑。伸臂桥,主要分布于唐央/东朗/麦日/博窝/麦地龙/水洛/宁朗/俄亚等乡。各乡和高原牧场都建造伸臂桥,在方便两岸农牧民交通往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解放前,县境内较大的伸臂桥有20座,至今尚存5座。伸臂桥,兴于元代,盛于清朝,结构独特。全桥用圆木和石块作材料,不用一颗铁钉。全部用原木并以公母榫和插榫衔接,中以填充石块加重其桥墩自身重量,确保“大手臂”的支撑力度。目前,离县城较近的藏式伸臂桥座落在茶布朗区唐央乡昏沙组,桥长29.9米,宽1.5米,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19: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20世纪20-40年代,美籍奥地利探险家/学者约瑟夫*洛克为了寻找天堂,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并最终找到了天堂---云南,他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正因为洛克的发现,全世界把目光聚焦到了丽江
        木里在四川境内横断山脉深处,与泸沽湖格姆女神山仅一山之隔。
        木里在藏语里的意思是美丽、辽阔、深远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木里在人们眼里是个神秘的喇嘛王国。
        洛克在丽江听说永宁出去不远有这样一个神秘王国,便魂牵梦萦想去看看。
        洛克给木里王写了一封信,表示想到木里去看看,但被木里王谢绝了。
        1924年元月,不管木里王是否同意,洛克决定去木里。去木里的日子,距中国传统节日“过年”只有一个月,且气候极其恶劣。
        几个纳西族助手拗不过性格倔强的洛克,只好不情愿地跟去了。
        玉龙雪山东麓是通往永宁的必经之路,多数道路都是蜿蜒在高山密林间的狭窄驿道,加上冰封雪冻、寒风刺骨的江河湖泊,一路艰险可想而知。
        从丽江到永宁到木里,沿途的景色虽然很有特色,但恶劣的气候和艰难的道路,还是破坏了洛克的情绪。他在日记里说:高山峡谷中崎岖的山路十分险恶,阴森幽静密林中的小路,多数被冰雪覆盖已很难寻找,而更令人担心的则是沿途土匪幽灵般的袭击……
        洛克一行到永宁时,受到永宁土司大总管阿云山的热情接待。
        在永宁,洛克获得一个意外的消息:老木里王已病逝,他的弟弟项此称扎巴继位,新木里王谦和好客。
        从永宁到木里再至木里寺的路更难走,多数地段是荒无人迹的古驿道。洛克一行在泸沽湖住了几天后,才翻过海拔3800米的格姆女神山到达木里境内。虽然已进入木里领地,但距木里大寺还有两天路程。
        进入木里后,正是天寒地冻的时候,风雪弥漫,马蹄无痕。洛克在日记里说:我们沿着陡峭的驿道,像蜗牛一样慢慢蠕动前行,石缝里的树枝,像伸开的手一样,紧紧抓住空悬的崖石。天黑后,万籁俱寂,寒风从山林间猛烈地劲吹过来,我们在参天古木下,紧紧拥挤在一起。由于没有躲避处,不得不在豹子出没和风雪肆虐的山林中过夜,危险至极。
        在北行的路上,洛克观察/感觉到丽江纳西族与木里藏族之间,有一条血脉联系。丽江地区的纳西族人冬夏两季都要祭祖,冬季称“祠本”夏季称“塔布”祭祖的主要内容是缅怀/凭吊纳西族祖先。进行祭祖仪式时,都要追忆祖先迁徙的路线,如木里/永宁/俄亚/洛吉/白地/大具/白沙/丽江等地。举行开丧/超荐道场仪式时,则要将死者的灵魂,从家中一站一站地沿着祖先迁徙的路线,送至木里以北的祖先故地。其艰辛与虔诚,令人浩叹不已。
        洛克还认为,木里在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上,都与纳西族有着重要的渊源联系。
        洛克一行从丽江到木里寺,经历了11天长途苦旅。
        最后两天,雪过天晴。翻越过最后一个关隘时,洛克的一个纳西随从突然指着远方兴奋地大叫起来:木里寺!木里寺!
        顺着随从的指向望去,洛克看见一座宏伟壮丽的寺庙,海市蜃楼般从风雪后的荒原里凸现出来。木里寺沐浴在灿烂的阳光里。
        木里境内共有18座喇嘛寺,其中三大寺分别在木里/枯鲁/瓦尔。瓦尔在木里寺以北25公里处,有寺僧270人;枯鲁在木里寺东南40公里处,有寺僧300人。三大寺中木里寺最大,有寺僧700多人。木里寺也叫木里大寺。
        木里是一个宗教王国,弥漫着神秘、浓郁的宗教气氛。
        木里寺与藏族地区的多数寺院一样,依山就势而建,殿堂层叠,佛塔林立,经幡飘舞,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从结构和布局上看,整座寺院错落有致,雄奇壮观。
        洛克在日记里描述木里寺说:木里寺无论在艺术风格还是在建筑工艺上,都是藏汉民族智慧的结晶。
        木里寺不仅把藏、汉建筑风格融为一体,而且抽象出无穷丰富的神秘空间。这种由低而高/由近而远/大气磅礴/内涵深邈的力作,只有神游在长天大地/高山巨川上的心智才构思得出来。
        在气象森严的木里寺里,洛克见到了木里百姓至高无上的主宰---木里王项此称扎巴
        木里王身高1.88米,体格魁伟,气宇轩昂,穿一身宽大的绣花藏服,一副王者姿态。
        洛克在日记里说:我进去时,他站起来躬了一下腰,并示意我坐到放着不少木里珍宝的一张桌子旁的椅子上,他也在我对面的一张椅子上坐下来。我无法看清他的面容---他背对敞开着强烈光线的窗子,而我脸上的表情,却被他一览无余。我相信,这样的安排一定是事前考虑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19: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00:4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到木里旅游的行走路线

        01. 北京-成都-西昌-木里
        北京西站乘坐K5次火车(发车时刻13:26)至成都(到站时刻5:28)成都换乘5611次火车(发车时刻21:55)至西昌(到站时刻8:28)西昌乘坐长途客运汽车可到达木里。
        02. 昆明-西昌-木里
        昆明乘K114次火车(发车时刻12:38)至西昌(到站时刻21:04)西昌换乘长途客运汽车到木里。
        03. 昆明-攀枝花-盐源-木里
        昆明乘坐火车至攀枝花,攀枝花换乘长途客运汽车到盐源,再乘长途客运汽车到木里。
        04. 拉萨-昌都-芒康-理塘-中甸-丽江-永宁-盐源-木里
        05. 拉萨-林芝-昌都-德格-康定-九龙-西昌-木里(适合自驾游)
        06. 西昌至木里长途汽车每天4班(7:20/7:40/8:20/9:00票价52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01: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地理学会*约瑟夫*爱弗*洛克*一九二五年《中国黄教喇嘛木里王国》
http://www.zgml.gov.cn/index.php?ctr=Index&job=Art&MID=3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02: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约瑟夫*爱弗*洛克:

    美国地理学会考察队在中国云南省,完成了两年的工作之后,我决定迅速赶往木里,对这个边远山区的首领作一次访问。
    世界上最鲜为人知的地点之一,就是这个独立的喇嘛王国---木里,或叫米里,位于中国四川省最西南端。
    关于这个王国及其人民几乎没有什么记载,汉族人也只知道他们是西番人或西部蛮夷。百年来,曾经在这里走过的欧洲人也屈指可数。
    两年前,我让纳西族植物采集员带了一封信给喇嘛首领,告知他我可能几周内将到木里。
    这位从未离开过自己领地的土司,很有礼貌地答复说,一个特别出色的长跑运动员需要十一天才能跑到木里。叫我们不要来,因为在他那里,土匪太多,他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他还说,有一个不守规矩的藏族部落,住在金沙江上游,即出名的乡城人,常来木里抢劫,这些乡城人赶走了他们草场上放牧的牦牛绵羊和马匹,给他的人民带来痛苦和极度贫困。
    我尊重土司的意愿,没有在那时去访问他,但到了1924年1月,正好在中国新年前一个月左右,我决定在回到我们遥远的文明世界以前,完成被推迟的访问。
    美国地理学会总部设在丽江地区牯鹿库Nguluku纳西人或摩梭人住的村子里,坐落在丽江雪山的半坡上。丽江山脉,南北走向,有三大峰,其中两峰高达20000英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05: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深山峡谷

        浩大的金沙江穿流于高山峻岭,经过峰顶终年积雪的石灰石岩壁,劈山而过,开成深达13000英尺的峡谷,蜿蜒曲折,逾回转流好几百英里,整个地区,广大辽阔、山峦叠嶂、沟壑纵横,几乎没有平坦之地。因此,从丽江到木里之行是在中国西南部最艰难的尝试之一。
        1921年我从暹罗(泰国)曼谷经陆路到来,我穿过整个暹罗王国,越过缅甸掉邦,以及东南的景栋和云南省全境,从未遇到过像从丽江到木里的旅途中,穿金沙峡谷,越丽江诸峰,这样艰难崎岖的旅程,需要强壮的体格和极大的耐力。
        我送名片给丽江衙门长官,捎话说我要动身去川滇交界处,女始(蒙古族人)部落的首府---永宁。我很谨慎,不提木里,以免他会妨碍我。按云南的惯例,以及他们的职责,我请求沿途武装护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05: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告诫我提防土匪

那位长官客气地送来名片,恳求我不要在那个时节旅行,因春节将近,土匪倍增,道路不通。
这种形势的原因是汉族人和有汉族习俗的部落人,必须在春节前偿还债务,无论他们从何处或用何种方式搞到钱都可以,许多借债人无法付还,便剪径行劫,夺钱还债,保全信誉,以便来年再借,值此特殊时节,几乎没有人外出上路。
当我表明我的决心后,那位长官捎话说,既然这样,他不能提供武装护送,我再次捎信,简要说明我第二天六时出发,这次他未复信,但到了晚上有10个纳西族士兵来到我驻的村子,他们都带着1857年奥地利造的枪,这些枪是从枪口装子弹,已经很破烂了,有的用绳子捆绑着,有的用钉子钉在一起,防止脱散。
有几个士兵只有十四、五岁,他们能有机会当差,显得很得意,对他们来说就是骚扰老百姓,每个人都得交钱养这些兵,他们常常麻烦人多,实际帮助人少,他们住在村子里,好像苍蝇见了屎,吃东西不给钱,如果稍有不周之处,就欺侮人,他们通常想吃啥,就要吃啥,谁敢说个不字。
使他们非常恼火的是,我决定无论任何士兵与我一道,我都叫他们拿东西和吃东西必须付钱。
出发之前,他们排队接受命令,六个士兵跟我走,四个与运输队同行,他们共有十一头骡子和三匹供人骑的马。
我们要去的那个地区,很少有人居住,到处都是大山,小小的村寨坐落在峭壁上,好像燕子在墙上做的窝。因此,我们至少得带够一个月的食品,供我和十一个纳西族士兵食用,甚至我骑的马,食用的蚕豆也需要驮运进去,因为除丽江之外,很难买到粮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05: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成型的部落之地:木里

到木里的路上十天或十一天未遇见一个汉族人,这里居住着纳西、倮倮(彝族)、蒙古和西番族。各部落讲的语言不同,更奇特的是,除了自己的名字之外,各部落还有几个别的名字,各个名字是由相邻的部落取的,这是一块未成型的部落之地。
丽江地区曾经是强大、好战的纳西族王国首府,现在居住着部落人,他们与汉族人接触。因此,他们比住在金沙江环流处的深山峡谷的男亲友更开化文明,这些住在偏僻的峡谷里的人,很少遇见过旅游或经商一类的人,只偶尔到过丽江,那里有许多土掌房凑在一起,形成一个买卖东西的市场,在他们看来,那已是繁华非常的大都市了,消息是靠口头传递的,根本没有报纸之类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05: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仲冬出发

我们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早晨出发,狂风呼啸着,从云峰山( Satseto)上刮来的干雪,大团大团地卷到天上几百英尺高。丽江坝子北端,在夏天真是大花园,现在寒风扫荡,几棵常绿橡树(俗称青杠)、灌木和弯曲的扭松稀疏地分散在坡上,点缀着干燥暗褐色的大地。
西南风猛烈地推搡着人们,几乎把我们从马背上刮下来。
山路很糟,我们必须从象刀一样锋利的石灰岩块上择路而行。
穿过长满松树的山嘴之后,我们就沿着象火山裂缝一类的断裂地带前进,这个地带一直延伸到丽江坝子的东端。
我们往下走到一个壮丽的草地,很象一个盆地,西边美丽的雪峰圈成盆边,镶嵌着冰川和森林,长着云杉、冷杉、铁杉和落叶松,东边是一个长满树木显陡峭的大山脉,斜挂着一块块高山草地。
没有风搅扰这个天堂,虽然才一月中旬,蓝色的报春花已探出头来。好像在说:“咱们首先欣赏这自然风景,勿让雷公闪电带来冬季雨淋淋”。
冰雕雪砌的两大裂缝出现在雪山岩壁上,很明显这里是白水和黑水冰川的源头,几英里外,白水溪和黑水溪汇合在一起,流入浩大的金沙江。
一批批纳西人正忙着伐木,把木料放到两个坚固的木轮上,经过乱石和矮树丛,一直拉到遥远的丽江,伐木人衣衫褴褛肮脏,长头发编成辫子,一副可怜相。
在我们前面横亘着一座约15,000英尺高的大山,左边是雄伟的山脉,向北延伸,深沟峡谷并列,楼塔、城堡隐约可见,非常壮观,见此奇境,没有人会梦想到金沙江水竟然能由崇山峻岭中穿流而过,被一座低矮的山脉切断北去之路,突转南流。
金沙江环绕东西北三面
如果没有仔细看到地图,谁也不会想到我们几乎被金沙江所包围。
雄伟的金沙江在这里隐藏于群岭的迷宫之中,被巨大的石壁折来折去,它的下游穿过中国腹心地带,成为水上运输的大动脉。
我们走进布满云杉和铁杉的丛林,然后往下走过覆盖着冰的小路,来到浮满泡沫的白冰溪,溪水从乱石砾上面欢快地奔腾越过,两岸紧连着浩瀚的森林和杜鹃花的世界。
溪沟上架着一座小石拱桥,附近几个月前发生过一次血战,离丽江不到二十英里处,来了一百二十个藏族匪徒,与汉族士兵发生了冲突,汉族士兵几乎被全部消灭,而对方只有一人丧命,他的长大褂儿,或者什么遗物之类还挂在灌木上,再往前一路上有一付空棺材,是汉族人丢下的,血战之后,他们未能找到所有的尸体。
前面的森林里长着橡树、云杉、冷杉和铁杉,夹着杜鹃花和藤蔓植物,我们走过时,大雪覆盖了半山腰斜坡上的青苔地面。在我们上面是棕色的高山草地,与黑糊糊的冷杉林相连。最高处是悬崖峭壁,得依拉罗柯(Dginaloko)峰象一顶帽子盖在上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05: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未开化的倮倮人

在宏伟壮观的境地,我们搭起了帐蓬过夜,天很冷,士兵们坐在哔剥发响的篝火周围,为了防止被袭击,我们放枪,让土匪知道我们在干公事,一会儿,大家就在到木里的一个宿营地安静地入睡了。一轮初升的红日,使大家从平静的睡梦中醒来,在海拔12,000英尺的高山上,寒冷极了,大家动作迅速,很快我们就上路了,这个地区住着未开化的倮倮族部落人,他们静静地走过不可思议的、昏暗的松树林,他们用松木搭高棚,搭棚的木料只毛糙地劈一下,并排起来,留下许多缝子,风往里钻,棚顶也是用木柴片盖的,用石头压住。
倮倮妇女穿裙子,着短上衣,裙褶样式非常陈旧,裙摆几乎触到地面。他们戴着宽边帽,宽边且下垂,恰似古时鱼龙的头,他们都是蓬头垢面的,多数孩子看起来都很可怜,肚皮鼓胀着,脚杆象火柴棍。
看到寂静而奇异的森林和鬼一样的土著居民,我的心情一直非常忧郁,好不容易才到了纳西族的一个小寨子~~巴依凹(Bayiwua)。这个寨子坐落在半坡上,从这里可以饱览丽江玉龙雪山,特别看得清楚得依拉罗柯(Dyinaloko)象城垛一样的顶峰。
我们在山顶上一个秀丽的寺庙里夜宿,从这里可以鸟瞰下面的寨子。
太阳落山后,余光照射在城垛一样的山峦上,好一幅美丽的画景啊!雪山巍巍,象冰龙浮游空中,因为下面的山谷弥漫着蓝褐色的薄雾,唯有峰巅和冰原反射着秋月的银光。
白依凹的纳西人不同于丽江的纳西人,不如丽江人开化,因为他们隐居在僻静的深山密林里,他们的女眷非常土气,象鹿子一样羞怯。
她们的衣着也不同于丽江坝子的姐妹们,她们穿裙子,着短上衣,裙子褶叠多,带白色镶花边,耳朵上挂着很大的铜耳环,或者银耳环,视其家境而异。耳环很重,用绳线拴在耳朵上,或者系在头发上。
男人们穿蓝色棉布裤子、短汗衫,外面披没有硝毛的山羊皮褂,他们什么也不会造,只过着非常原始的俭朴生活。
太阳出山前,一大早,我站在寺庙门口的平台上,观看雪峰,由灰暗变为粉红色,很快山岭变为血红色,而脚下房上冒出的炊烟,象轻纱飘过山谷,时而被黑褐色的冷杉树刺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05: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猎狗守卫山洞

我们爬过山冈,越过茂密的森林,在西是深洞,直通金沙江峡谷,深达数千英尺。
我们在松杉林里走了好几个小时,粗大的树干使我想起卡兰克(Karnak)寺庙的柱子。
我们遇到一行藏族马帮,来自打箭炉,在我们的东北方离此二十来天的路程,他们说路上没有土匪,不必害怕,这消息使我们振奋。
第三天晚上,我们在黑沉沉的云杉林里的草地上宿营。附近有一个冰封的小溪,在我们后面是数百英尺高的石灰石岩壁,壁上有一些黑糊糊的洞穴,引人注目。正当大家准备晚饭时,我爬到了峭壁下。
我发现洞里住着纳西族牧羊人,由猎狗守卫着,小一点的洞子真象峭壁上的橱柜,由牧羊人住着,为了防止绵羊走失,他们用松木做洞门。当我们走近时,牧羊人都躲起来了,要是可能的话,他们已经逃走了。
第四天,我们走过了拉坡山(Laposhan)东面的斜坡,这座山脉岩垒垒、峰峦叠叠、上上下下,我们越过好几个关隘,跨过冰封的小溪,走过冰雪覆盖的沼泽草地,点缀着低矮的蓝色杜鹃花,爬过侧面的山梁,出现了一片片令人神往的奇观,深邃的金沙江峡谷,圆盖形的山嘴,使我想起了科罗拉多大峡谷,这里看不见河流。
然后,我们往下走过一个干燥、狭窄的石岩山嘴,长着低矮的橡树、杜鹃花和松树。一条蜿蜒崎岖的羊肠小道往下通到神秘的峡谷,太阳下山了,因为到处找不到水,我们只能继续朝前赶路。最后,天黑尽了,我们来到一个纳西族人住的小茅屋屋侧,险峻的峡谷上有一块台阶式的,满是石块的玉米地,我们的帐篷就搭在这块地里。
一天的疲劳的行进之后,我们刚一停下来过夜,我就开始记笔记。突然,我们被凶猛的号叫声惊动,一群豹子向我们的宿营地窜来,骡子变得惊骇不安,嗥叫声越来越近,我们开始向漆黑的夜空鸣枪,以期赶走野兽。但使我们惊讶的是,豹子似乎变得狂怒了,不但不逃走,反而向我们靠近了,我们在骡子周围烧起大堆篝火,终于赶走了“大野猫”。
在可怜的宿营地度过了不眠之夜以后,我们沿着石峡谷下到了老撮洛(Lautsolo)~贫穷的纳西人居住的一个小寨子,他们饱受甲状腺肿大之苦。我们沿着小路跨过小溪,绕上另一座岩壁,狭窄的小道十分危险,一步不慎就会掉进巨大的裂口。
金沙江峡谷那边的风景宏伟壮丽,语言是无法描绘那些雕塑般的雄伟山川的,从悬崖之巅眺望,数千英尺下面,一条蓝色水带逶迤着,一条狭窄的山谷向外张开,进入金沙江主峡,直向我们的东面,终止于巨大的石灰岩悬崖,金沙江在一个向南的狭窄山谷中消失了。
几个小时的石径小道,把我们带到了房屋分散的奉科镇和金沙江大渡口。
尽管摆渡的纳西族人对我们非常友善,因为运输队过河得花时间,我们决定在离浸透鸦片味的小茅屋附近扎营午餐,这里海拔不到6, 000英尺,天气酷热。
这段的金沙江至少在冬季平静而和缓,但到了夏天,就非常危险,常常不能过渡。
俯视南面烟雾弥漫的峡谷,使人生畏,从这里到拉坡(Lapo)一段金沙江鲜为人知,因为沿江两岸的悬崖峭壁尚无白种人踏过的足迹。有人告诉我,只有一条非常狭窄的小路蜿蜒在那些峡谷的光秃秃的石壁之上,气候非常闷热。
有的人牵、有的人推、有的吆喝,终于将马匹和驮子渡过了金沙江,那只漏船运载了十次才渡完,很快我们又给马匹套好了鞍子,继续赶路。我们走过半山腰的草坡,路过一座外表庄严的喇嘛建筑物,里面收藏了很多民间供品。
现在,我们到了半独立的蒙古族王国~纳西部落的一个分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翡翠湾食安云台 ( 京ICP备17024305号-1 )

GMT+8, 2025-5-11 21:40 , Processed in 0.03976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