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湾食安云台

 找回密码
 翡翠湾永续农场*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36|回复: 0

叶淇变法:盐政改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9 02: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若问中国古代哪样生意最赚钱?答案自然是食盐生意。
    老百姓别的东西可以不买,盐却不能不吃。可谓是成本低,市场广阔,利润丰厚。谁要是做上了食盐生意,谁就等于捧到了金饭碗。
    金饭碗人人都想捧,但也不是人人都能捧得了的。
    自朱元璋开国以来,明朝对于食盐生意一向采取政府垄断性经营的方式,私自贩盐是要杀头的。虽然也有人铤而走险搞个盐帮,但那都是刀头舔血的买卖,除了武侠小说里的江湖好汉,基本上没谁做得来。
    做不来不意味着不想做,眼瞧着白花花的食盐变成银子,是个人都要流口水。这时候国家很体贴的说:想捧金饭碗吗?可以,给我送粮食就好。
    这就是明朝开国时期就开始实行的“开中法”。具体操作是这样的:
    商人把粮食运到边防重镇交给当地政府,然后再凭借当地政府给的凭条,到指定地区领取食盐,再到指定地区进行贩卖。虽然是来回折腾,但毕竟贩卖食盐的利润巨大,许多商人为了避免南北劳顿之苦,就在边疆开荒种地,到了秋收时节向政府交粮换取食盐。这样一来,既开发了边疆,又繁荣了经济,更增加了国家粮食储备,可谓一举多得。
    可渐渐的大家就发现:所谓一举多得,实行不下去了。
    关键还是个经济效益问题。
    商人辛辛苦苦的种粮,长途跋涉的运粮换盐,本身成本就要大大增加。随着盐价的变更,赚钱就越来越难了。而且国家盐场也店大欺客,收了粮食未必给你盐,反而经常打个白条说下次再来吧。更可气的是,许多达官显贵也看到了这个市场的前景,利用潜规则倒卖食盐,到市场上低价贩卖抢生意。原先一本万利的行业,现在变的收回成本都难。
    许多商人也学精了,领取食盐不是需要政府凭条吗?一张凭条领一次盐实在太可惜了,为什么不多用几次呢?反正国家的墙脚不挖白不挖。越来越多的商人加入了挖墙脚大军,国家食盐白白流失,该收的钱却越收越少,全送给奸商献爱心了。
    长此以往,商人们要么不做,要么就耍着花样做。国家没好处,正当商人没好处,只便宜了权贵和奸商。
    朱祐樘即位以后,曾派户部侍郎李嗣清理盐政,法办了一批腐败分子,并指定了严格的凭条审核制度,但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弘治朝初年,边关狼烟四起,军费开支激增,几次下诏鼓励商人送粮换盐,却是应者寥寥。归根到底,这还是个效益问题。
    盐政的问题,是邱浚《大学衍义补》里的一个重要问题。邱浚论述了开中法的弊病,却并没有提出解决方法。真正解决问题的人,是户部尚书叶淇
    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户部尚书叶淇上奏朱祐樘,提出了新的盐政解决办法,具体办法就一条:商人直接向国家交钱,然后凭国家凭证换取食盐贩卖。从交粮食到交钱,看似只是简单的变了一个字眼,实际的内容却并不简单。
    因为从此以后,只要你有钱,就可以从政府换回盐来贩卖,用不着再像以前一样种粮运粮的折腾,渠道大大缩短,手续大大简化,成本大大降低,拿到盐就等于拿到了金饭碗,何乐而不为呢?
    新条令一下,广大商人欢呼雀跃,争相向政府送钱换盐,国家募集了大量资金,商人们找到了合法发财渠道,可谓皆大欢喜。照着今天通俗的话讲:这叫双赢。
    国家和商人双赢了,达官权贵们贩盐的财路却断送了,想拿到盐就得交钱,没钱就没商量。拿不到盐,当然只能找叶淇撒气。于是和权贵有勾连的言官们纷纷攻击叶淇,巧合的是,他们真找到了叶淇的一条“罪名”:他是江苏淮安人。
    当时做贩盐生意的商人,主要来自江苏淮安,叶淇又是淮安人,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这就是某些人的逻辑:食盐生意利益巨大,改革盐法又得罪这么多人,没利益的事,傻瓜才愿意干,所以有问题,一定有问题。
    在漫天口水中,叶淇顶住压力,坚决推行这一新政策。这就是明朝历史上的“叶淇变法”。六年以后,新盐法已经通行全国,国库收入大为增加,私人盐商业务蓬勃发展,国家盐场彻底变成了批发商。七十一岁的叶淇无憾了,他坦然的向朱祐樘辞职,归乡而去。
    至于他有没有从盐商手里得到好处,有一个事实已足够说明:他为官数十年,去职时家无余财,路费都是找同僚凑的。
    叶淇,字本清,江苏淮安人,景泰五年进士,天顺朝时曾因得罪石亨遭贬,成化朝时担任山西巡抚,整治边防。弘治朝时担任户部尚书,推行新盐法。朱祁镇时代,他对抗过权臣。朱见深时代,他对抗过蒙古人。朱祐樘时代,他对抗了整个盐业既得利益集团。他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响,但浏览他的遭遇与贡献,我们可以相信,他是一个清白而无私无畏的人。
    尽管叶淇的声明并不显赫,但二十多年后,他的曾孙女长大成人,嫁给了淮安当地一个知名的才子。这个人在今天已经家喻户晓,他就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
    叶淇的盐政改革,打开了一片无限宽的天地。盐商势力的蓬勃发展,使地处盐矿产地的山西商人近水楼台先得月,生意越做越火,并形成了一个影响中国几个世纪的利益集团:晋商集团。而两淮盐商和皖北徽商势力也迅速膨胀,在盐业贸易中获得利益的商人们,经济实力日以增强,社会地位也日益提高,到了万历朝时期,明朝更是在科举中设立“商籍”,鼓励大批商人阶层出身的士大夫步入政坛,明朝传统的重农抑商体系被彻底打破,商旅集中的长江流域更成为经济活跃带。这是一场连锁反应式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当今人们津津乐道万历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时,当史家反复讨论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时,对照弘治朝这些被历史关注不多的改革,我们可以很负责的说:这是一个过程。
    这一切,理论上源自邱浚的《大学衍义补》,实际的操作,则是从叶淇变法开始。
    拨乱反正的弘治朝,社会矛盾缓和了,国家收入增加了,新的经济政策见效了。彼时的弘治朝,从黑暗的成化时代彻底解脱出来,走向一个生机勃勃,国富民强的新时代。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翡翠湾食安云台 ( 京ICP备17024305号-1 )

GMT+8, 2025-5-5 05:16 , Processed in 0.03485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