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湾食安云台

 找回密码
 翡翠湾永续农场*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54|回复: 7

贡嘎山穿越线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5 02: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贡嘎山.jpg
    四川贡嘎山Minya Konka坐落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在横断山系的大雪山中段,位于大渡河与雅砻江之间。
    贡嘎山,藏语意为“最高的雪山”。山体南北长约6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其主峰海拔7556米,地处北纬29.35.44东经101.52.44,在四川康定/泸定/石棉/九龙四县之间。贡嘎山是四川省最高的山峰,被称为“蜀山之王”。山区高峰林立,冰坚雪深,险阻重重,是中国海洋性山地冰川十分发育的高山之一。
    贡嘎山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康定/九龙三县境内,以贡嘎山为中心,由海螺沟/木格错/五须海/贡嘎南坡等景区组成,面积1万平方公里。贡嘎主峰周围林立着145座海拔五六千米的冰峰,形成了群峰簇拥雪山相接的宏伟景象。贡嘎山景区内有10多个高原湖泊,著名的有木格错/五须海/人中海/巴旺海等,有的在冰川脚下,有的在森林环抱之中,湖水清澈透明,保持着原始秀丽的自然风貌。景区内垂直带谱十分明显,植被完整,生态环境原始,植物区系复杂,已查明的植物有4880种。属国家一二三类保护的动物有20多种。景区内温泉点有数十处,水温介于40至80摄氏度之间,有的达到90多度,著名的有康定二道桥温泉和海螺沟温泉游泳池。景区内还有跑马山,有贡嘎寺/塔公寺等藏传佛教寺庙,有藏族彝族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
    贡嘎山周围著名山峰有:中山峰海拔6886米,爱德嘉峰6618米,嘉子峰6540米,小贡嘎6027米,热德卖峰6549米,笔架山5880米,蛇海子山5878米,白海子山5924米,田海子山6070米。
贡嘎山穿越线路.jpg
贡嘎山穿越线路

贡嘎山穿越线路.rar

243.05 KB, 下载次数: 64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3 03: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燕子沟=海螺沟的姊妹沟,
位于海螺沟西北10余公里的地方,周围有15座5000米以上的高峰,
从海拔2100米逐次向上延伸至7556米的贡嘎山主峰,目前还是一个鲜有人迹的地方。
燕子沟位于贡嘎山东坡,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西南部的新兴乡境内。
燕子沟又称:贡嘎红石之谷,于贡嘎主峰东缘绵延近40公里,
面积143平方公里,距康定76公里,离泸定59公里,至成都283公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3 04: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磨西镇,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区泸定县南部,地处贡嘎山风景区东坡,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入口处,属海螺沟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
        磨西镇,距成都282公里,距泸定52公里,距康定约70公里,现已建成磨西至康定的公路。
        磨西古镇,修筑在一个东西北三面绕水环山的倾斜平台上,南高北低。一条从北山峡谷蜿蜒而上的石道,在古镇的入口岔成两条并行的马路,一条往东通向贡嘎雪山,一条往南直接通往200多里外的康定。丁字形小街以外,村落和楼房紧凑地聚拢在一起,低头相向,亲密攀谈。说是古镇,实际上古旧的民居已经不多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座座小洋楼或刷新一白的平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3 04: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初,族地区的居民被泛称为:。其自称为诺苏泼and纳苏and尼苏等,意为:黑族。因为彝族崇尚黑色。彝族现在总共有六七百万人,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据史料记载,早在远古时代,彝族的祖先就已在滇池/工都,也就是如今四川西昌东南部地区繁衍生息。后来人南下,与当地的土著部落不断融合。羌南下,主要从甘肃/宁海/青海一带南下,到岷山以东至金沙江畔一带。14-17世纪,由于屯兵,大批汉人进入彝族聚集区,其中还有商人。东汉魏晋南北朝时的夷and缥;唐宋时期的乌蛮;元明时期的罗罗and保罗等,都是当时对西南彝族先民的称呼。到后来,原来的彝族人聚居地逐渐演变为今天的彝族汉共居区。
        在当地,彝族人汉族人连同当地少数的藏族人,其界线越来越模糊,其生活习惯/语言文化民越来越相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3 04: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茶马古道的背夫
茶马古道的背夫.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3 04: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千年川藏线茶马古道上,有一首悲壮的人生“背”歌鲜为人知。
    由于四川雅安等产茶地进入青藏高原的道路被高耸入云的二郎山等天堑隔断,险要的山路甚至连骡马也不能通行,千百年来,由川藏茶马古道进入青藏高原的茶叶要靠人力背过层峦叠嶂来到藏区物资集散地康定
    背夫往往十多人结伴而行,其中年龄大的四五十岁,小的不过十二三岁,甚至许多妇女也加入其中。在往返约需一个月的漫漫路程中,背夫们背着少则30多则150公斤重的茶叶,翻越雪山/峭壁,躲避土匪,饿了就吃随身带的玉米馍馍,渴了就喝山泉雪水,晚上投宿在沿线百姓开设的条件异常艰苦的“幺店子”……换来的仅是勉强养家糊口的一点儿血汗钱。行进途中,背夫们苦中作乐,彼此照料,团结有序,一路山歌,唱不尽人生的酸甜苦辣。
    解放后,随着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的开通,背夫这个职业才消失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3 04: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磨西虽小,却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
    茶马古道,地势陡险,骡马难以通行,只有人的双脚可以攀援其间,故,自古便造就了茶马古道独有的社会现象:人力背茶
    从磨西到康定,就现代交通而言,花不长的时间便可到达,可在当年往来于这短短的距离却要花将近十天的时间,为了沟通两地的茶运,在大山森林的深处,出现了一群背夫---他们的背上是固定好了的长条茶包,力气大的人一挑就是两三百斤的重量;在胸前,他们系上破旧的毛巾或者椭圆形的小篾圈,毛巾是用来擦汗的,小篾圈则被背夫们用来刮汗;手上,他们都会随手拿一根墩拐子,这是他们用来爬坡和休息的工具。镇上的老夫说,因为路途遥远,需要赶路,另,身上的装备比较复杂,一旦把茶包背上肩,他们就不再轻易卸下来,这样,他们累了想休息的时候,就把木杖或竹杖支在地上,然后把茶包的重量置于杖子上,就这样走走歇歇,撒下无数的汗水血泪之后,艰辛的背夫们才能到达最后的终点。
    背茶是按计件取酬的。一般人背个十条左右就算是不错的了。这样,他们一个往返可以换来玉米两斗(70斤)扣掉路上吃的和食宿,往往所剩无几了,故,背夫们在背茶的路上,只带着丁点儿作为干粮的玉米粑粑和一小点儿食盐。晚上住宿时,他们连几分钱都舍不得花,随便找个遮风挡雨的地方,整理好第二天要吃的食物,以天当被,以地为席,随便一躺,在蚊虫的叮咬下进入梦乡。
    当地现在还流传着这样的俗话:十个背哥九个穷,背架子弯弯像条龙。
    在磨西镇,老一辈背夫在年少的时候,便加入背夫的行列。在还小的时候,他们在父亲的带领下,开始用稍显稚嫩的肩膀挑起两三条茶。渐渐地,随着年岁和力量的增长,他们肩上茶的条数也越来越多。有些带孩子的妇女只好把婴儿捆绑在茶包顶端。茶叶压弯了他们的腰,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往返在康定与磨西之间的山路古道上。无论隆冬炎夏,千年古道上脚穿草鞋衣衫褴褛的背茶人川流不息。日久天长,山道上留下了铁杵的痕迹,密布的石窝窝,至今仍在因荒弃而覆满青苔的石板道上隐现。在遥远的路途中,道路崎岖难行,许多人不小心会掉到悬崖里去;到了天气寒冷的时候,甚至还有人直接被大风吹死,被冻僵的。背夫们就这样承受着生活的巨大压力。每次,他们招呼来十来个人,把从茶商那里领来的茶包放在肩上,吭哧吭哧地徒走到康定去挣不多的报酬来维持生计。
    在临近康定的大风湾,还有这样一个万人坑。上面有这样的对联:满眼蓬蒿游子泪,一盂麦饭故乡情。在旧时,那些在附近被累死冻死饿死的背夫们就被拖到这里,不断有尸体化成白骨,数年之后,这些尸体变成了白骨,这就是今天的白骨塔的由来。
    这就是磨西的茶马道,这就是茶马道上的背夫。
    无数的背夫用汗水和生命换来这条茶马古道的一时繁荣,他们当年是不幸的,他们唯有用不停息的脚步来支撑着让自己和家人活下去。在那个年代,没有什么比活下去更为重要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3 04: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磨西镇,房舍散落在大山的怀抱中,星星点点,犹如怡然的山水画。远远望去,大山那边,是海拔7556米的蜀山之王贡嘎山,它的周围簇拥着23座6000米以上的山峰和74条冰川。冰川的融水,清纯而甜润,是岷江大渡河的源头,也是磨西人的生命之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翡翠湾食安云台 ( 京ICP备17024305号-1 )

GMT+8, 2024-5-19 20:17 , Processed in 0.04759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