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湾食安云台

 找回密码
 翡翠湾永续农场*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23|回复: 3

羌族为何成为远古唯一没有消亡的少数民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9 00: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胡乱华是中国北方人民遭受生灵涂炭,饱经风霜雨雪的灾难时期,也是各个民族之间获得大融合大发展的时期。五胡大批涌入中原,广泛的与汉人杂居通婚,并不断接受汉人的文化文明,野蛮种族的特征渐渐消失。民族的同化是潜移默化的,它往往不通过杀戮便能使一个种族消亡。事实上五胡中的匈奴/鲜卑/羯/氐确实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消逝的无影无踪。只有“”这个古老的民族却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一直延续至今。
 楼主| 发表于 2009-7-9 00: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羌的起源与沿革:

    羌的历史很悠久。
    羌在殷商时代称之为鬼方,《竹书纪年》有“王(商国君武丁)师克鬼方,氐羌来宾”的记载。《周易》也记载道:“高宗(武丁)伐鬼方,三年克之。”又说:“三年克之,惫也。”打了三年以致国力疲敝,足见当时的鬼方也就是羌是一个非常强大的部族。
    尽管难打,羌最终还是被征服了,当时商朝官方有颂诗传唱:自彼氐羌,莫敢不来王。即,不敢不向商朝称臣。羌在《国语》中被称作“姜氏之戎”,说羌是西戎的一个姜姓部族,姜/羌二字古音相通。《后汉书》中也说“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
    此族后来曾与犬戎共灭西周。战国后期,羌众与秦国为邻并展开征伐,最终朝服于秦。
    羌和匈奴是中国西北和北部与中原为敌的最早的两个强势部族,但是匈奴崛起比羌要早。匈奴到了冒顿强盛之时,“威震百蛮,臣服诸羌”,羌便依附于匈奴。汉武帝时,为了防止匈奴和羌联合,开辟了河西四郡,用来“隔绝羌胡,使南北不得交关”。后又“将兵十万人击平之”,设置护羌校尉,统领羌人故地,于是“羌乃去湟中(西宁市西部),依西海、盐池左右”,迁徙到了今天的青海湖西南的广阔地带。
    羌是个典型的游牧民族,《后汉书》说其“所居无常,依随水草”。族人更是“堪耐寒苦,同之禽兽”,久居苦寒之地,文明程度很低,体格却练就的强悍如同野兽。但是在这种环境下却锻炼了他们勇猛坚强的品性,所谓“性坚刚勇猛”,就连妇女生孩子都不避风雪严寒,“妇人产子,亦不避风雪”,其种族坚韧可见其一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9 00: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羌人第一次作乱中原:

    王莽末年大乱之时,羌人趁虚而入占据今甘肃/宁夏/陕西部分郡县,开始与汉人杂居,后来又开始为患东汉边防。汉和帝时将他们征服,但是降伏的羌人又受到汉人官吏和豪族的压迫,汉羌之间积怨很深,关系很紧张,“皆为吏人豪右所徭役,积以愁怨”。
    如此关系定不长久,这种积怨也终于在公元107年集中爆发。当时汉室遣领羌人征西域,羌人怕一去不回,部众“多有散叛”,各处郡县于是围追堵截,搞得各地羌部惊惧而反,以致“大为寇掠,断陇道”。羌人本就凶猛善战,这下被逼急了,郡县更是“畏懦不能制”,局面一下很难收拾。为患东汉60年之久的羌乱自此开始。
    羌乱最终在羌人被大肆杀戮中平息,然而羌人部族众多,繁衍能力颇强,到了五胡乱华之时,终于又一次作乱中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9 00: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羌在五胡乱华时,建立后秦政权,强极一时。
    晋末八王之乱,五胡趁机入侵中原。羌部的一支由首领姚弋仲率领从陇西迁徙到今陕西千阳一带,先后臣服于匈奴前赵羯胡后赵。后来姚弋仲又率羌众数万迁于清河 (今山东临清东),后赵灭亡后降晋,受东晋官爵。姚弋仲病死后,其子姚襄率部回还关中时与前秦军交战,兵败被杀,其弟姚苌便率部投降了前秦。淝水之战前秦被东晋打败后,鲜卑慕容垂趁机自立,姚苌遂也起兵反秦,擒杀苻坚,于386年在长安称帝,国号大秦,史称后秦。姚苌长于谋略,善于用兵,国势发展很快。到了其子姚兴时,又提倡节俭、重视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力达到鼎盛,先后灭掉前秦、后凉、西秦,与慕容垂的后燕并称北方大国。公元417年,东晋刘裕北伐,攻入长安,后秦灭亡。
    后秦国灭,这支羌部也逐渐与各族融合而不复存在了,但是羌并没有象其他四胡一样在历史中消失,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一直延续至今。
    羌之所以有如此的生命力,有以下四个原因:
    一是种族繁多,分布广泛。
    《后汉书》中说“羌有百五十四种”,其中提到的就有零羌/种羌/白马羌/烧当羌/参狼羌/虔人羌等。建立后秦的是烧当羌,他们入居内地后与汉族杂居,逐渐融合于汉族。居住偏远的一部分被汉族和吐蕃同化,还有一部分得以保存下来,形成今天的羌族。
    二是风俗奇特,繁衍昌盛。
    《后汉书》记载:其俗……父没则妻后母,兄亡则纳釐嫂,故国无鳏寡,种类繁炽。可以娶后母纳兄嫂,如此风俗部族自是繁衍的很快。
    三是羌众占地颇广,分散而居。
    《后汉书》说其部众“绵地千里”,分布十分广泛,“南接蜀、西北接鄯善、车师诸国”,可以说现在整个中国西部,包括西藏、川藏边、青海、甘肃等地。他们所居住的地方又大多是山区,部族分散徙居,之间的联系很少,也很难统一。
    四是地处苦寒,相对封闭。
    苦寒偏远之地离汉人统治区较远,汉族以及其他诸族的文化很难影响到此,特殊的地域使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自然也就缺少被同化的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翡翠湾食安云台 ( 京ICP备17024305号-1 )

GMT+8, 2025-5-5 07:21 , Processed in 0.03468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