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湾食安云台

 找回密码
 翡翠湾永续农场*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43|回复: 2

两个女人如何搞定八个男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0 21: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古代是男权掌控乾坤、坐拥天下的时代,是女人听命于男人服从于男人的时代。然而,晚清时期,却有一段“两个女人征服八个男人”的惊心动魄的历史瞬间。那么,这两个女人是谁?这八个男人又是什么人呢?
    清朝咸丰十一年,即公元1861年。这一年的七月十五日,咸丰皇帝在热河行宫病重卧床。十六日,咸丰在烟波致爽殿寝宫,召见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御前大臣景寿、协办大学士肃顺、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时说: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皇长子载淳现为皇太子,著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
    咸丰召见这八个人就是历史上的“顾命八大臣”,也是上面所说的八个男人。
    在召见这八个男人之后,咸丰又召见了两个女人,她们分别是皇后钮祜禄氏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也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并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赏”印章,授予皇子载淳“同道堂”印章,由懿贵妃掌管。十七日清晨,咸丰帝病逝驾崩。
    那么,这两个女人为什么要同八个男人作殊死较量?又为什么一招就能搞定这八个男人呢?
    说起来,当时咸丰死后,朝廷存在着三股主要政治势力:
    其一,朝臣势力。
    其集中代表是顾命“赞襄政务”八大臣,即八个男人: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
    载垣:康熙第十三子怡亲王允祥五世孙,袭亲王爵。道光时,任御前大臣,受顾命。咸丰继位,为宗人府宗正,领侍卫内大臣。扈从咸丰逃难到承德避暑山庄。同端华、肃顺相结,资深位重,权势日张。
    端华:清开国奠基者舒尔哈齐之子、郑亲王济尔哈朗之后,道光年间袭郑亲王爵,授御前大臣。道光帝死,受顾命。咸丰继位后,为领侍卫内大臣。扈从咸丰逃难到承德避暑山庄。端华与弟肃顺同朝用事。
    肃顺:宗室,郑亲王之后,端华之弟。道光时为散秩大臣。咸丰继位后,由护军统领、授御前侍卫。又任左都御史、理藩院尚书、都统,后任御前大臣、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大学士、署领侍卫内大臣。肃顺同其兄郑亲王端华及怡亲王载垣互相依靠,排挤异己,掌握大权。
    景寿:景寿先祖为一等诚嘉毅勇公明瑞,乾隆时进攻缅甸得胜而受封,世袭罔替。三传至景庆,死。弟景寿袭封。景寿为御前大臣、恭亲王奕同母妹固伦公主额驸。
    穆荫:满洲正白旗人,军机大臣、兵部尚书、国子监祭酒。到天津议和,获巴夏礼送到北京,事情闹大,改派护驾热河。
    匡源:道光年间进士,军机大臣。
    杜翰:咸丰师傅杜受田之子。因咸丰感激师傅杜受田,授其子杜翰为军机大臣。翰力驳董元醇请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之议,受到肃顺等赞赏。
    焦佑瀛:为道光年间举人,军机章京、军机大臣,依附权臣肃顺,诏旨多出其手。
    但是这八大臣中,主要还分为两部分人:载垣、端华、肃顺、景寿四人为宗室贵族、军功贵族;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四人为军机大臣。
    当时军机大臣共有五人,其中文祥兼户部左侍郎,因上言力阻咸丰“北狩”而被留在北京,是军机大臣中惟一被排除在顾命大臣之外者。
    其二,帝后势力,就是六岁的同治皇帝和两宫太后:东太后慈安和西太后慈禧。
    他们虽是孤儿寡母,在帝制时代却是皇权的核心。咸丰在临终之前,特制“御赏、同道堂”两颗印章,作为日后颁布诏谕的符信。就是说,奏折“经赞襄大臣拟旨缮进,俟皇太后、皇上阅后,上用‘御赏’下用‘同道堂’,以为凭信”。这两颗印章,“御赏”之章,为印起;“同道堂”之章,为印讫。将“御赏”章,交皇后钮祜禄氏收掌;而将“同道堂”章交皇太子载淳收掌,因载淳年幼,“同道堂”章实际上是由其生母懿贵妃掌管。咸丰的旨意是在他死后,由皇后钮祜禄氏、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与八大臣联合执政,避免出现八大臣专权的局面,也避免出现皇后钮祜禄氏与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专权的局面。
    皇后钮祜禄氏与懿贵妃叶赫那拉氏的实权在八大臣之上,因为皇后钮祜禄氏与懿贵妃叶赫那拉氏如果不加盖“御赏”和“同道堂”这两颗起、讫之章,那么八位顾命大臣是发不出所有“诏书”和“谕旨”的,顾命八大臣之议决均不能生效。相反,由内臣拟旨而不经过顾命八大臣同意,加盖“御赏”与“同道堂”两章即可生效。因此,帝后势力是朝廷中最为重要的政治势力。
    其三,帝胤势力。
    咸丰死时,道光九个儿子中健在的还有五阿哥敦亲王、六阿哥恭亲王、七阿哥醇郡王、八阿哥钟郡王、九阿哥孚郡王等。咸丰死时,恭亲王三十岁,醇郡王二十岁,都年富力强。大敌当前,咸丰皇帝和军机大臣、御前大臣、内务府大臣等,多逃到避暑山庄,几乎没有一个人身临前线。恭亲王、醇郡王都是空有爵位的闲散亲王、郡王,既不是大学士,也不是军机大臣,更不是御前大臣,却要挺身在第一线,处理那么一个乱摊子。
    恭亲王本来就对咸丰登上皇位心怀不满,且被免掉军机大臣、宗人府宗令、八旗都统,要往承德奔丧又遭到拒绝,特别是他作为咸丰皇帝的血亲而未列入“御赏、同道堂”章顾命大臣,于情于理,都不妥当。旧怨新恨,汇聚一起。况且,恭亲王奕不是孤立的一个人,他同醇郡王等联合起来,同帝后势力联合起来,同朝中顾命大臣以外的势力联合起来,成为朝中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由此可见,在对待顾命大臣的态度上,帝后一方同帝胤一方的利益是共同的,他们联合起来共同对付顾命八大臣。在朝臣、帝胤、帝后三个政治集团的政治力量对比上,显然帝胤势力与帝后势力占有优势。
    反观咸丰苦心安排的顾命八位大臣,他们是满洲贵族与军机大臣结合。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权力平衡的结构,其实不然。
    因为咸丰没有把帝胤贵族的势力纳入到“顾命大臣”的权力系统内。比如说,用恭亲王摄政或议政或辅政或赞襄,后来情况会不一样。当时恭亲王三十岁、慈禧二十七岁,咸丰可能吸取了先辈睿亲王多尔衮摄政引起叔嫂、叔侄矛盾的教训,才作出如此决定的。
    从后来慈禧一度重用恭亲王来看,这种结合是难以避免的。
    如果单从人数看,顾命大臣是八个男人,而两宫太后是两个女人,即便加上同治和恭亲王,也不过是两女一男和一个孩子,且帝、后为孤儿寡母。然而,两宫太后与帝胤贵族却代表两个强大政治集团和两股强大政治势力。因此,咸丰的顾命八大臣的安排,无疑犯下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只看到朝中的两股政治势力,而忽视了以恭亲王为首的第三股政治势力,也就帝胤势力,因此没有将朝廷三股政治势力加以平衡的可能,特别是咸丰对慈禧与恭亲王两人的政治潜能、对权力失衡形成的政治危局,认识不够,估计不足。其结果是:帝后势力同帝胤势力的结合,发动惊动天下的宫廷政变即“辛酉政变”,一举摧毁了“赞襄政务”顾命八大臣集团,代之以两宫太后与恭亲王奕联合主政,继而出现慈禧专权的局面。这是咸丰生前所始料不及的。
    顾命八大臣在“辛酉政变”中,政治力量对比处于下风,不可避免遭到一触即溃的失败命运。
    咸丰皇帝临终前没能正确平衡主要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导致辛酉政变的发生。这也就是两个女人为什么能够一招高定八个男人的根本原因。
    八个男人的一触即溃,两个女人的从容主政,从而导致女人“垂帘听政”局面的出现,影响中国历史近五十年的时间。
发表于 2009-6-20 21: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全被慈禧一人搞定了:lo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0 21: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慈禧引起人们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因为她是个女人,一个末代皇朝神秘的女人。在一个以男权传统的社会,慈禧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内忧外患,还要面对"女人乱政必亡国"的逻辑结论。
    相比较,武则天也许可以称得上是惟一可以与之比肩的了。但人们对武则天的评价远远高于对慈禧的评价,称她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但是,慈禧并没有那样搞酷吏政治,奖励告密。如果说武则天功大于过,那么,历史上其他“女人干政”的例证,也断难以和慈禧相提并论。汉初的吕后、西晋贾皇后、北魏孝文帝的幽皇后、北魏宣武灵皇后、唐中宗之韦后,要么残暴,要么荒淫,干政乱政,扰乱国家,她们的所做所为反而反衬出慈禧的执政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翡翠湾食安云台 ( 京ICP备17024305号-1 )

GMT+8, 2025-5-13 01:00 , Processed in 0.03538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