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湾食安云台

 找回密码
 翡翠湾永续农场*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23|回复: 2

余伯流《井冈山斗争and井冈山精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30 05:2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朱德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争论及其后来的影响,虽在历史书籍中有所记载,但对其争论的由来与实质却语焉不详。
    余伯流在谈到1929红四军“七大”前后有关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开辟者and奠基人and红四军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朱德争论一事时,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余是这样叙述朱毛之争的:
    朱毛之争的原委,要从1929年初朱毛率军离开井冈山谈起。
    朱毛下山后,一路行军并不顺利。
    毛泽东感到,在国民党军队穷追不舍的情况下,红四军党内再照过去那样,遇事层层讨论and层层汇报,直至前委最后定夺,太麻烦不说,还会贻误战机。于是做出了“停止军委办公”的决定,取消了以朱德为书记的军委。
    对此,朱德无意见,陈毅表示同意。
    1929年02月,中共中央去信,莫名其妙地要红四军分散行动,并令朱毛到上海“学习”。
    此信在红四军内引起了混乱。
    毛泽东不愿意去,并劝朱德也不要去。红四军上下也不希望他们去。
    毛泽东为此写信批评了中央的决定,中央后来也不再提及此事,但却派了刘安恭到红四军任职。刘安恭一来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刘安恭朱德同为四川籍,两人又同在德国留过学,关系不错。刘受中央委派,到红四军后,毛泽东出于对刘安恭的尊重,征得朱德陈毅的同意,决定恢复临时军委,让刘任红四军临时军委书记and政治部主任,位在毛朱之下,陈毅之上。由此引起了一场朱毛之争。
    刘安恭一到任,即与毛泽东争权。
    刘召开红四军军委会议,并做出决议,撇开党中央关于军委统辖于前委的指示,由军委统辖红四军。刘要求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委“只管地方工作”and并提出要反对红四军中存在的“家长制”。
    毛泽东看了这个决议后,非常生气,立即召开前委会议,取消了临时军委。
    刘安恭激烈反对,认为“既名四军,就要有军委”,and指斥毛泽东和前委“管得太多,权力太集中”,指责毛有“家长制”作风。
    朱德赞成刘的观点,朱德提出“党管一切为最高原则”但应“通过无产阶级组织,起核心作用”and并批评毛泽东在实行“由上而下的家长制”and朱德说毛“强调党员行动受限制,但他自己的行动是自由的;不听中央调动”。
    毛泽东则坚持己见,非要废掉临时军委不可。由此朱毛之争持续了半年之久。
    朱毛之争在雷湖and白沙两次会议上依然激烈地进行着:
    1929年五六月,红四军在雷湖和白沙举行了两次前委扩大会,就设立军委等问题进行讨论。双方依然争执不下。毛泽东见会议无结果,愤然表示要辞去前委书记职务。
    在白沙会议上,毛的观点得到36票赞成,朱刘等5票反对。但,毛在会议后,还是要辞职。
    陈毅在朱毛之间始终持调和立场,希望两人从党和革命的立场出发团结一致。陈毅说:你们朱毛两人,一个晋国,一个楚国,你们两个大国天天在吵架,我这个郑国在中间不好办。跟哪个走,站在哪一边?我就是怕红军分裂,怕党分裂。我是希望你们两个团结。
    陈毅的调解未能起作用。
    后来在红四军“七大”上,经全体出席者的表决,毛泽东的前委书记职务被撤,陈毅当选为前委书记。
    林彪在雷湖会议后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要毛不要辞职。林彪在信中说,朱德整天“无所事事,有当领袖欲望。
    朱毛之争的焦点和性质是什么?
    金冲及指出,朱毛之争的焦点是红四军内是否仍要设立军委?确乃如是。
    朱毛之争的确缘于“军委”的废设,这是千真万确的。
    朱德刘安恭都认为毛泽东在废立“军委”问题上实施一言堂的“自上而下的家长制”作风。
    我认为,刘朱反毛的出发点是不同的。
    刘是因为毛剥夺了他的权力而恼羞成怒,进而反毛的。
    朱德则不同。许多历史事实充分说明,朱德从一上井冈山,就把自己的命运与毛泽东联系在一起了,对“朱毛”一词是十分珍惜的,故,他绝不会反毛的。但,朱德为什么这次“反”毛呢?
    就朱反对“党管一切”而言,朱德认为“党管一切为最高原则”但应“通过无产阶级组织,起核心作用”即,朱德只是“主张党不要包办代替”and并不是反对党的领导作用。
    至于说朱德批评毛泽东“不听中央调动”也是情有可原的。朱德是一位军人and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and这也是他在旧式军队and革命队伍中始终遵行的原则。
    谈起毛泽东的“家长制”,朱德批评毛泽东“强调党员行动受限制,但他自己的行动是自由的”and是在实行“由上而下的家长制”。这句话体现了朱毛之争的主要内容。
    由此,可以说,如果朱毛会师一年多的实践中,毛没有“由上而下的家长制”作风,那么忠厚老实的朱德绝不会批评他。
    毛在设立红四军军委这一问题上出尔反尔。
    刘安恭来红四军任职前,毛泽东为了加强权力,取消了以朱德为书记的军委。
    刘安恭到任后,毛泽东违背自己的言论,随心所欲地又设立了“临时军委”。
    等到刘安恭不听毛的话时,毛又自作主张地提出and取消了“临时军委”。
    毛泽东在这里的确是实行了“由上而下的家长制”。
    再有,毛泽东在雷湖会议上声言要辞去前委书记职务,and毛在白沙会议上得到了压倒多数的赞成票后and依然还要辞职,这显然是非要朱德向他屈膝下跪不可。故,难怪红四军“七大”会议上的口号是“闹个人意见的滚出党内”and矛头所指是明显的。
    1930年,中央特派员涂振农来红四军巡查后做了一个《巡视工作情况报告》说,朱德同志很坦白地表示,他对中央的指示(指毛泽东继续任前委书记)无条件地接受。他承认过去的争论,他是错的;毛泽东同志也承认工作方法和态度的不对,并且找出了错误的原因。朱毛之争,只是同志间个人的争论,而不是形成了那一派和这一派的争论。
    在当时的战争的特殊情况下,这种和稀泥的态度可以理解。但,说朱毛之争“只是同志间个人的争论”那么,试想如果没有具体内容,个人之间会无缘无故地“争论”半年之久么?
    由上所述,朱毛之争的实质,是民主集中制与家长制或称集权制之争。
    朱毛之争在中共党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来的党史and共和国史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朱毛之争后,朱德在党和军队的作用再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1929年11月底毛泽东回到红四军后,朱德向毛赔礼道歉:我在思想方法上有片面性,给您在精神上带来了创伤,请您原谅。
    此后,朱德在党内军内,能少说则少说,能不说则不说,一心一意地维护毛的领袖地位和权威。60年代,朱德上井冈山,有关人员问他在大井住地的具体位置,朱德说:有毛主席的故居就行了。
    我们说,朱毛之争不仅“不影响我们对朱老总的热爱”相反,朱老总的举动更增加了我们的崇敬心情。朱老总反对“家长制”,实际上是要从革命一开始,就在党内树立一种“民主集中制”的正确的党风,使党内政治生活能走上正轨。
    如果毛泽东和当时的党中央(当时的党中央明显地站在毛泽东一边,声称红四军“必须采取比较集权制”,朱毛之争是”极端民主化”要代替“民主集中制”)能从这次朱毛之争中吸取经验教训,采取一些力所能及的限制“家长制”的措施,并能形成文件,那么,建国后党内许多不正之风(专制集权,个人崇拜,等等等等)也许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避免。
 楼主| 发表于 2014-1-30 05: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1929年04月初,彭德怀带着红五军从井冈山退到瑞金,与毛泽东朱德的红四军在此相逢。
    进到瑞金后,朱德住在一个小院子里,这里也就是军部。
    刚刚住下,康克清到了军部,见朱德房间里坐着一些人,正在开会。彭德怀正报告撤出井冈山的经过:
    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后,国民党军以比红军多三四十倍的兵力,分五路向井冈山进攻。红五军根据彭德怀的命令,苦战了7天7夜,击退了敌人几十次进攻。
    时值寒冬腊月,雨雪连绵,雾气遮天。敌人一面从正面进攻,一面组织03个营,借着大雾,在叛徒的带领下and绕到红军背后,两面夹攻。
    一大队抵挡不住,撤出了阵地。彭德怀闻讯,立即将随军学校and军部机关的人员组织起来,准备配合一大队夺回黄洋界。正在这时,又传来八面山失守的消息。彭德怀考虑到敌众我寡,硬拼下去and会受到更大的损失。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彭命令部队撤出井冈山,转战到了瑞金。
    彭德怀讲完,毛泽东使劲抽完一口烟,看了一眼彭德怀,说:我们千辛万苦经营的井冈山,被你丢掉了。
    接着,毛泽东讲了井冈山根据地的重要性,彭德怀如何不应该把它丢掉。
    毛越说越激愤,抬起的右手猛地砸在桌子上,同时骂了一句:娘的。
    彭德怀脸色很难看,嘴唇发抖,眼里滴下泪水。
    彭德怀看到了康克清,他不愿让一个女人看到自己的泪水,忙把脸转了过去。
    朱德看到了康克清,小声说:这里正开会,你不要在这里,到那边屋里去吧!
    陈毅说话了:井冈山被敌人占了去,当然不是好事情,要找原因,也是很多的。从客观上看,敌人的力量确实太大,超过我们好几十倍。现在撤出来了,保存了人枪,还可再发展。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
    朱德说:井冈山是毛委员领导建立起来的,正因为有了这么一块根据地,我和陈毅同志从湘南来,德怀同志从平江那边来,才有了个立脚的地方。现在被敌人占去了,谁的心里都不好受。只要总结经验教训,我们还可以把它夺回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2 06: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青马骑兵的战术实际很简单,在战场中一般采用《中间进攻,两翼迂回》的战术。这与常规的步兵作战方法雷同,然而,作为骑兵操作起来,骑兵的高度机动性往往使两翼迂回变成被包围者的恶梦。
    在对付解放军,尤其是西野这样火力较弱且又对自己侧翼极其敏感的部队,青马骑兵的迂回战术往往成为制胜法宝。
    为什么称之为制胜法宝呢?这里需要说一说骑兵的基本战斗效用了。
    在当时的兵器条件下,骑兵的作用不亚于今天的装甲部队。一个训练有素的骑兵单兵突入三五个步兵组中,几乎可以说是这个步兵小组的煞星到来。如果是一队骑兵冲入步兵队列中,首先有力的冲撞将步兵队形冲散,马背上骑兵迅速砍杀数名步兵然后呼啸而去,到一定距离再回转马头,集结起来进行再次突击。一般火力不强大的步兵队列难以抵挡敌兵的如此冲杀。
    步兵对付骑兵的要点,在于保持队形的完整和密集性。一旦队形被骑兵冲散,那么继而到来的就是灭顶之灾。

    如此,当青马骑兵正面部队隐蔽好马匹进攻当面阵地守军时,两翼骑兵快速迂回对方侧后。守军侧翼若有威胁,一般即放弃主阵地后撤。此时正面攻击之青马部队上马成为骑兵,快速追击上撤退的守军,首先冲散其队形,将大队步兵分割为若干小集团,然后围而歼之。此时假如两翼迂回的骑兵再赶到的话,对于被围的步兵来说只有死亡这一个选择。
    西野部队不论是教导旅这样一顶一的主力部队,还是别的什么部队,包括海固回民骑兵团,对付青马骑兵这种战术均力不从心。
    1948年5月1日,庆阳二轱辘塬战斗,青马独立骑兵第五团对西野陇东游击兵团的13团,14团,海固回民骑兵团,庆阳游击队,五千余人。结果西野陇东游击兵团大败,庆阳游击队几乎被全歼,庆阳县委书记被活捉。当时独骑五团就是使用的这种中间突破两翼迂回的战术。
    西野部队唯一一次野战对青马骑兵的不败战例是在西府战役的最后阶段。
    1948年5月8日,西野主力沿马莲河川经良平向陕北撤退。四纵警三旅(就是子午岭上被打的满脸开花的警三旅)奉命断后阻击。警三旅当时有两个团---警五团警七团,
    不知道是谁给这两个团出的主意:
    警五团全团排成一个菱形的战阵来,团指在战阵中央,四周为轻重机枪和迫击炮等重火器,再向外则是班排连为单位的梯形阵形,全团就形成一个菱形阵。
    警七团排的是一个四四方方的方阵,中央为团指,四周为重火器。
    这两个团均要求官兵不要惊慌,任何时候都不得脱离方阵。
    两个团一前一后,借助村庄,交替掩护撤退。

    青马骑兵无论正面进攻,还是两翼迂回,竟然对这两个方阵无可奈何。这两个团顺利撤到良平,依托良平镇的土围子,又把追击来的青马骑兵前锋狂揍一通。等到后续的青马部队集结起来准备进攻时,这两个团又结成方阵向东撤退了。这个方法是不错,两个团没有没打散,自然也就避免了被全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翡翠湾食安云台 ( 京ICP备17024305号-1 )

GMT+8, 2024-5-5 03:55 , Processed in 0.04089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