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湾食安云台

 找回密码
 翡翠湾永续农场*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00|回复: 1

董金鹏《现代农业新道路探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1 11: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称要采取有效措施,使一部分年轻人愿意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队伍。如何培养现代农业生产队伍和发展现代农业?“分享收获”团队的经历有助于为此找到答案。
    走进通州区西集镇马坊村318号小院,你很难设想这是一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所在地。一个平常的农家小院里,院门的左侧是厨房和杂物间,右侧是饭厅。饭厅很大,可以容纳二三桌的人同时吃饭。负责宣传and活动策划的郭小婷说,他们正在计划将饭厅的一部分布置成小茶室或咖啡屋:今后大家到小院来就可以在这读读书,喝喝茶,享受一个惬意的下午了。
    直对院门的是公司的办公室兼职工宿舍。因为工作繁忙,办公室疏于打理,办公桌上堆放着电脑笔记本and宣传资料and工作文件等物品。从几个工作人员各自的工作和神情话语之间流露着居家式的轻松。负责“分享收获”简报and外籍谷东的应璐蔚说:我们没有工作时间的硬性规定。办公室就在宿舍旁边,进了办公室就是办公的状态,但也不是说在宿舍就等于下班。每个人都有需要负责的事,只要把负责的事做好,怎么安排时间是自己的事。
    这种居家式轻松是“分享收获”有限公司特有的氛围。他们称消费者为“谷东”称自己是“队员”作为公司负责人的石嫣则被他们称为“掌柜的”队员and掌柜之间没有上下级的严肃紧张,有的只是朋友and家人的轻松活泼,“掌柜的”不仅会被调侃,偶尔还会被“冷落”。在和记者的寒暄中,石掌柜略带自嘲地说:我们这女孩儿特别少,所以女孩儿们都被当成宝,有个头疼脑热的,床头的药立刻就能堆成山。但我病了却没人管,要自己去熬姜糖水。
    当然,在“分享收获”里更多的是彼此的关心and信任and合作。负责销售的陈力说:公司没有清晰的组织架构and职务划分,但在这个团队里,每个人都会做好分内的事,并且会将团队的所有工作都视为是自己的事。
    尽管,预期到公司要发展就必须走向制度化and流程化and规则化,然而目前这种彼此信任的道德自律氛围,让陈力非常享受:虽然没赚到什么钱,但是我每天都很快乐。是充满希望的,很真实的快乐。
    事实上,这也是“分享收获”所有队员的感受。无论是采访到负责客服的戴雯雯and负责公关的程德金and还是负责种植的农户郎东京“充满希望的,很真实的快乐”是他们在“分享收获”中最重要的收益。这份收益源自一个值得期待的未来,其不仅关系到公司,更关系到食品安全and农业多功能性的实现。
    * 做生活方式的带领者
    “分享收获”的队员包括了70后80后90后,他们来自天南地北,有着不同的人生故事,却选择了同样的生活道路:离开城市,走向乡村。
    这样的选择,即使是在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旧时代也很难被社会所理解和接纳,更何况在中国走向工业化and城市化的当下。因而“分享收获”的队员都不同程度地承担着来自家人and朋友and社会的压力。
    用郭小婷的话说,虽然她自己觉得从事农业很快乐也很健康,但在家人看来她的选择多少有些“没出息”。而陈力则说:在看到我每天都很快乐和充实之后,家人就不再反对我务农了,但我妻子有时还是会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说我们是一群荒料。
    即使是自认最没有压力的应璐蔚,在谈及朋友如何看待自己的选择时也多少有些含混不清的“走自己的路,随别人去想吧”的无奈。
    在这样的压力下,是什么样的动因促使这些可以生活在城市的年轻人选择了走向乡村去务农呢?
    喜欢简单生活---应璐蔚,201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新闻系,目前在悉尼大学研读可持续发展专业。加入“分享收获”是她读学期间的社会实践,也是她对未来职业的选择:我本身比较喜欢简单一些的生活。我不喜欢开车,喜欢骑自行车或者坐公共交通。喜欢自己做东西,吃的,穿的,用的,如果可以的话,都喜欢自己做。可能是因为这样一个性格吧,所以当初看到“分享收获”时,就觉得它是一件很适合自己的事。
    践行理想,不讳赚钱---37岁的陈力曾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培训中心营销部总监,几年前他曾读到过石嫣开创“小毛驴”农场的报道,2012年4月辞职后因朋友的介绍来到马坊村,随即便决定加入“分享收获”。陈力说:我有个嗜好,平常老喜欢看中央七台的《致富经》看人养个鸡养个鱼然后就发点小财什么的,我觉得挺有意思。接触到“分享收获”后,感觉很有趣,是一个值得做的事业,同时我对它的市场前景非常有信心。
    随君家属---负责客服的戴雯雯来自江苏淮安,她随着自己的爱人来到马坊村的:我爱人以前是做销售and采购的,后来他想换个更有发展前途的职业,看到了“分享收获”之后,他觉得不错就应聘了。我也就跟着他一起过来了。
    游学---1990年出生的郭小婷是“分享收获”里年龄最小的队员,作为华南农业大学大三的学生,郭小婷以“休学”的方式进入社会进行“游学”实践。至于原因,既是复杂的---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说:对于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青少年来说,游学可以看作是对“远方的呼唤”的第一声回应。远方,首先是一个空间的概念,但也是有时间的,而且更是心灵和精神的……换句话说,远方,既是外面的世界,也是未来的世界,更是我们心中的世界。也是单纯的---在大学就读期间,郭小婷的一个同学家里养的鹅病了,出现大批死亡。她的同学联系就读学校的教授and研究生,希望能找到解决的办法。联系了一周,学校的教授只是隔空指导,没有到实地看一看。虽然能够理解教授的选择,郭小婷说:我当时还是挺伤心的,对一个农户来说,如果鹅大批死亡,他这一年就白做了。我就想,作为一个农业院校,学校里做研究and拿课题,申请项目怎么都好,可是如果连农户的一个小小的问题都解决不了,有什么用?
    做累了时尚界---程德金曾在一个国际时装品牌做零售and店铺运营,作为一个时尚行业,他需要及时了解每个季度的流行趋势and市场上的新货and店铺销售情况等,每天节奏都很快,久而久之:说实在的就有些心累了,想换个行业。因为本身是农村出来的,对农业有一点点好感,所以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从事农业也不错。
    有了这个想法,程德金在一家农场待了一段时间,然后和朋友尝试在山西开个有机养鸡场: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做成,后来看到石嫣的“分享收获”招人,我就来了。
    农二代---11月1日,因两日后北京有降雪,“分享收获”的工作人员都在地里抢收萝卜and红薯。抢收人群里,除了“分享收获”的年轻人外,唯一的年轻人就是郎东京,他and他的父母郎叔郎婶是马坊村与“分享收获”合作的农户,负责地里的种植and耕作and收获。
    事实上,郎叔郎婶之所以同意与“分享收获”合作,很大程度上归因于郎东京对此事的认可。在郎东京看来“分享收获”首先解决了最困扰农户的销售问题,减轻了销售的风险and辛苦:以前,我爸and我要经常去卖菜。凌晨一二点起床,三四点钟到市场,好卖的话,我们可以早一点回来,不好卖的话,可能就12点回来。
    其次“分享收获”团队的带来提供给了他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我觉得现在年轻人选择职业与收入牵扯不大。大家更在乎的是一种生活状况。如果有两种生活状况,一种是自己喜欢的,一种是自己不喜欢的,即使后者赚得比较多,可能愿意去的人仍然不会太多。他们(指分享收获)给这里带来一种符合年轻人需要的生活状态。
    事实上,郎东京所说的“生活状况”也是“分享收获”成员所考虑的。在被问及到,如果没有身边的这些队员,只是自己一个人是否愿意and能够留在农村生活时,应璐蔚戴雯雯均给出了否定的回答。这一点暗合了石嫣的观点:我一直和我的队员说,“分享收获”每个人都不做跟随者,要永远走在前面,我们是生活方式的带领者。
    而所谓的带领,其实就是对当下生活的反思,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我们将它称之为---理想。
    * 把理想扛进现实
    对于“分享收获”,最常见到的赞誉莫过于“你们把理想照进了现实”。是的,近30余年中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增长。然而,因为各种复杂的原因,中国人的生活距离理想越来越远,房子车子位子身份……成为了国人生活选择的重重枷锁,理想则成为了夜半时分的缅怀之物。
    在这种状况下,一群年轻人放弃城市,不惧压力地去践行理想,自然令人羡慕。不过,在理想与现实的死磕中,理想通常会被现实招安。“分享收获”的理想又如何呢?
    陈力说,加入“分享收获”之后,他最深刻的感受是,很多事都会出乎预料:比如说,有点常识的人都会知道天气是农业生产无法规避的风险。但是,如果不从事农业,你根本无法明白“自然风险”究竟意味着什么,只有当一场大雨把地里的庄稼都浇坏了,你才能懂得自然风险对农业而言是多么的可怕。
    但是,相对于农业的自然风险而言,更让陈力出乎预料的是信任问题。
    在“分享收获”的队员们看来,食品安全危机如此严重,有机食品一定会有很大的市场需求,招募谷东购买农产品不会太难。但消费者需要有机食品,与其相信“分享收获”提供的是有机食品是两件事。
    陈力说:在招募谷东的过程中,你会发现陌生人之间这种信任是非常难建立的。我们在一些小区里做了很多次活动,效果都不理想。大家不相信我们。后来我们调整方向,到朋友或熟人工作的企业里去做宣传,效果就会比较好。但进度仍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对此,负责公关的程德金说:信任真的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所以,我希望每一个愿意相信我们的人都来看一下我们在做什么,我们是怎么样的劳作and怎么样的种植。就像今天有好多谷东来了,看小青菜时,我和谷东们说,这一期小青菜全是这样,被虫咬的and长得有点发黄and有些老,并不是说给谁家配的时候,恰好那一把是老的,或者虫比较多。这样一来,我们和谷东能增加彼此的了解。毕竟,我们并不想做单纯的买卖关系,我们更希望像社区一样,相互之间有更浓的人情味,我们能更加相信彼此。不过,这只能慢慢来。
    除了信任,蔬菜的品质and价格也是“分享收获”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
    负责客服的戴雯雯在这方面的感触最为深刻:我们遇到的最多的问题是“卖相不好”。有虫子and虫眼and不够鲜嫩and不够整洁,和超市里卖的那种包装特别好的绿色净菜差别很大,有些谷东会比较不满意。其实,不使用农药,虫子and虫眼是没办法避免的。而我们按作物的自然生长周期来采摘,它确实会有一些老,但口感不会很差。至于不够整洁,其实净菜的保存时间很短,而带有泥土的菜保存一周基本没问题,蔫了,放进水里一泡也会特别青翠。但有时并不是所有的谷东都可以理解的。
    关于谷东对“分享收获”农产品的不理解,在应璐蔚看来,是因为消费者并不全然知道什么才是好的:消费者需要教育。其实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最重要的就是做到充分利用当地当季的资源,吃在当地,吃在当季。你如果是希望想吃什么就能吃到的话,就意味着种植过程要违背自然生长周期。那么,农户施用催熟剂之类的化学制剂就在所难免。同样,你太在意农作物的外形,农民就会用一些化学或者生物制剂来让农产品的外形好看一些。这些都是不正确的消费理念和习惯,需要纠正。
    因此应璐蔚说,毕业后,她会系统考虑如何与消费者沟通,帮助消费者正确消费。毫无疑问,如果消费者能够接受“吃在当季,吃在当地”,身为客服的戴雯雯就会减轻很多工作。
    然而现在,戴雯雯和“分享收获”所有队员都不得不面对一个难题:如何平衡消费者多样化便利性需求与“吃在当季,吃在当地”理念之间的矛盾?
    如果坚持理念,消费者可能要连续两三周吃同样的菜,并且还无法随时吃到想要吃的蔬菜,公司可能会因此而失去部分消费者;如果满足多样化便利性的需求,“分享收获”就要违背他们所提倡的食理念,意味着理想被现实所招安。
    对此,身为客服的戴雯雯和负责销售的陈力均认为,他们会努力地去寻找一条兼顾之路。
    2012年11月底“分享收获”推出了“2013年分享收获谷东菜品需要调查表”用于统计来年会员们的需求,以便制定第二年的生产计划。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因品质and种类and卖相所引发的问题就此会消失。考虑到市场经济带来的多样化and便利性,品质and种类and卖相是“分享收获”始终都会面临的问题。而与这个问题相伴随的则是价格。
    有机农产品的价格偏高为市场所认可。毕竟,有机耕作的风险较大,需要支付的劳力较多,愿意从事的人员自然也就比较少,在供不应求的状况下,高价是市场的自然调节。然而,高到什么程度才是合适的呢?
    陈力毫不避讳地谈道:我们的产品定价在这个市场上大概是最高的。为什么定得这么高?因为,我们必须考虑郎叔一家人当下and未来的生活,必须考虑到我们这些从业人员当下and未来的生活。我们在这里认真辛苦地种地,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维护生态环境的良序循环,为什么不应该获得一份好的收入呢?如果从事有机农业,不能获得一份好的生活,还会有人从事吗?“分享收获”的这些年轻人还会坚持留在农村吗?如果我们都不在这里了,我觉得是消费者最大的悲哀。消费者淘汰掉了为他们生产好食物的人。所以,CSA包含有公益的性质,但我们为社会提供好的商品,我们依靠这些商品获取利润,这是正当的,不违背CSA的公益性。
    虽然“分享收获”的成员都认可陈力的观点。虽然,在任何国家和地区,有机农产品的价格都高于其他农产品。但是,在社会看来,这种高价位的农产品属于中产阶级消费,距离老百姓的生活还很遥远。而考虑到“合作的困境”,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有机耕作都很难占据主导地位,也就意味着有机农产品的价格很难下降到所有人都可以接纳的程度。
    与此同时,中国市场里从事有机生产的人越来越多,价格竞争势必难免。由此,在品质优势和价格劣势之间如何扩充市场份额,是“分享收获”和其他有机生产者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
    风险and信任and卖相and种类and被消费主义调教坏了的消费观念and价格这些难题虽然很难,但并不足以概括“分享收获”的全部现实。作为一个以直销为品质保障的企业,物流是“分享收获”无法逾越的问题。
    虽然,马坊村位于北京近郊。但是,北京的交通状况严峻地考验着物流的畅通and速度。特别是在公司尚且处于起步阶段,人员and投资皆不足的情况下,物流成为了“分享收获”的瓶颈。
    在依靠第三方物流的过程中,因为蔬菜时常被晚送,负责客服的戴雯雯不得不接受会员们的询问and些许的抱怨。而在选择由公司来承担直接配送之后,随着会员人数的增多,送货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除了上述种种,谷东的增多还将直接考验着另一道难题:生产者的诚信。
    目前“分享收获”只有一家农户,基于良好的人际往来and偏低的监督成本,有机耕作的实现并非难事。然而,当农户扩增到10户20户……的时候,农田耕作的投机行为将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因为如此,石嫣说:几乎每天晚上,我们都会聚在一起讨论“分享收获”的未来之路。
    而这份未来之路,概而言之就是如何平衡“分享收获”的理念与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分享收获”并不是把理想照进了现实,而是把理想扛进了现实。他们需要找到一个阿基米德所说的支点,才能用理想撬动现实。
    * 收获感动&分享未来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在《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and经济and资本主义》中描述道,农夫市集的动人之处在于它复原了一个市场的原初形态:它的简朴无法超越,货品来自附近村庄而保持了自然新鲜。
    这种简朴---没有多级中间供销商,没有食品加工业介入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有的只是生产者and消费者---并不单纯只在节约了交易成本,还在于其恢复了原初交易的人情味。
    人情味,是复杂商业模式无法拥有却极其渴望的元素,其在商业管理中意味着“忠实度”---消费者愿意持续消费某一商家的产品,不离不弃,不疑不虑。而对于“分享收获”来说,这份人情味则增加了“收获感动,分享未来”的含义。
    10月底北京出现降温,“分享收获”的小院里缺乏供暖设施,队员们也缺少过冬的棉被。身为掌柜的石嫣在微博上发了一条信息,大意是:“分享收获”希望用蔬菜来交换二手棉被。
    :结果,很多人响应这件事。而且所有响应都没有说,想拿这个换菜的。甚至有人跟我们说:我家里有60个暖宝,我都免费地提供给你。还有一个外国老太太,给我们很多衣服鞋子背心什么的。
    陈力说:我发现,同样是做销售,但这里的销售和我以前做的销售不同。在这里,有很多很温情的事情出现在你的工作里,你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感动。
    这些感动给“分享收获”带来了很大的动力,而其过于显著的推动效果,同样在陈力的预料之外:在我们开始送菜时,有一个外国会员,他在送回来的箱子里放了一张小卡片,上面写着:感谢你们的辛苦工作,让我有机会吃到健康的蔬菜。就是这样一张卡片,团队里的人就好像打了鸡血一样,特别振奋。那种感觉,就好像小时候妈妈表扬你说:儿子,你做得不错,你是个好孩子。心里觉得特别爽特别美。可能在以往的工作中,你拿到了一个订单或者完成了一个什么东西,你也会有成就感,但那种成就感更像是来自于人和物之间的。而在这里的成就感,则来自于人和人。
    当然,虽然人际之间的感动可以构成“分享收获”运作的动力,但是可持续的动力需要源自对未来的设想。在笔者采访期间,石嫣的两位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的温铁军教授and清华大学的沈原教授来到了马坊村。
    在与村民的座谈中,两位教授提及到了农村集体经济或曰合作经济的建设问题。虽然,这一问题牵涉到了更为深远和广义的制度与社会含义,远非“分享收获”这样一个社会企业所能承担的;但是“分享收获”的未来愿景显然与此相关。
    在采访中,应璐蔚说:我们做的事并不仅仅是做农业这么简单。在我看来“分享收获”是一个连接农业and农民and消费者的平台,它不仅是提供安全的食品,更关键的是传播一种健康的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而在有机农场游学的郭小婷则认为:现在,我们主要把精力放在农产品种植and销售上,毕竟这是公司顺利运转的前提。在公司步入正轨之后,就需要考虑“分享收获”作为社会企业的“社会职能”了。比如,冬天需要做豆芽and腌菜来解决蔬菜不够的问题。那么,能不能在村子里组织一个妇女的团队,and“分享收获”支付薪酬,妇女团队负责种植有机豆子and筛选and做豆芽?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分享收获”的产品,而且这种经济联合作业可以改善村集体的涣散and凋敝,恢复农村的社区文化and生活。事实上,也会有助于有机耕作模式的推广。
    较之应璐蔚和郭小婷的宏观远期设想,程德金的考虑更为微观and近期:未来会员肯定会越来越多,我们必须考虑供应的问题。目前,村民还在犹豫观望中,一来是不知道郎叔收入比以前能好多少,二来是觉得种菜太累了,并且现在这种有机种植比原来更需要人工投入。我们不想做租地农场,还是希望有地的农民愿意自己耕种。那么,究竟怎样才能鼓励农民加入并遵守有机耕作,是比较棘手的问题。所以,可能还是需要考虑农民教育and培训,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培训,还需要市场观念的教育。
    很显然,无论“分享收获”的队员们是以何种初衷而选择了务农,无论他们对于“分享收获”的未来有着怎样各自不同的理解,“三农问题”都是他们无法绕开和必须面对的现实。用石嫣石掌柜的话来说就是:让农民理解我们在做什么and想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 11: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题:《村里来了一群年轻人》11月份《新产经》杂志*作者:刘芳董金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翡翠湾食安云台 ( 京ICP备17024305号-1 )

GMT+8, 2024-5-14 11:04 , Processed in 0.04444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