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湾食安云台

 找回密码
 翡翠湾永续农场*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79|回复: 11

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 H. Coase:缺乏思想市场是中国经济险象丛生的根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5 20: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很高兴能够参加2012《财经》年会,尽管暮年之躯使我无法躬逢其会。两周后(12月29日)我将年满101岁了。在我这个年纪,生命已然吃力。若不是我有重要的话想对你们说,我就不会接受《财经》的盛情邀请,借今日之际发言。
    过去三十年来,中国发生的令人瞩目的市场转型,是出人意料的。这并不是否认或贬低中国政府及其领导人,特别是邓小平所发挥的关键作用。然而是我们称之为“边缘性的变革”---将私人企业家和市场的力量带回了中国。
    饥荒中的农民发明了承包制,乡镇企业引进了农村工业化,个体户打开了城市私营经济之门,经济特区吸纳外国直接投资,开启劳动力市场。与国有企业相比,所有这些都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边缘力量。
    在改革之初,私有化是被禁止的,放开价格也不允许,妥协的结果是价格双轨制,而且,社会制度对中国新兴的私人企业家保护也不充分,但是,中国坚持社会主义为中国的改革创造了意想不到的有利条件。
    因为市场经济并不是中国改革最初的目标,那些决心使中国富强的领导人,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依靠。别无他法,中国只能走试验之路。这样的心态,再加上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使中国领导人胸襟开放,渴望尝试新事物,并怀疑任何事先设定的蓝图。
    如果我们还记得,中国在上个世纪50年代,是如何亦步亦趋地模仿苏联,我们就更加容易理解,这种开放的心态及其对政策的直接影响。当中国苦苦追寻富强之路时,它逐渐摆脱了激进的意识形态,回归到实用主义。
    在艰难的过程中,中国依靠的是自己的文化资源---实事求是。尽管邓小平把它称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其实,“实事求是”是传统中国的文化大义。正如我们所知,中国有悠久的商业与贸易的历史,家族企业和集市长期存在。正如我从马可波罗了解到的,中国使用纸币远远早于西方。在其市场转型期间,中国自然地从传统中找到了许多相关的理念和制度。随着对市场经济的追求,中国反身求己,回归到自己的文化根源,这个发展令人瞩目。
    回顾中国过去三十多年,所取得的成绩令人惊叹不已,往前看,未来光明无量。但是,如今的中国经济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即缺乏思想市场,这是中国经济诸多弊端和险象丛生的根源。
    开放and自由的思想市场,不能阻止错误思想或邪恶观念的产生,但历史已经表明,就这一方面,压抑思想市场会遭至更坏的结果。一个运作良好的思想市场,培育宽容,这是一副有效的对偏见和自负的解毒剂。
    在一个开放的社会,错误的思想很少能侵蚀社会的根基,威胁社会稳定。思想市场的发展,将使中国经济的发展以知识为动力,更具可持续性。而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多样性的现代世界相互作用和融合,这能使中国复兴和改造其丰富的文化传统。假以时日,中国将成为商品生产和思想创造的全球中心。你们中的一些人,或许将有机会看到这一天的到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5 20:4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市长*黄奇帆:中国农民的最大问题是没有财产权。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刚才农业部韩长赋部长就农业粮食发展的问题做了一个好的演讲,我就城市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的问题做一个主题演讲。
        说到改革,实际上中国从计划经济中过来,凡是不适应市场经济and不适应生产力发展,不适应和国际经济惯例接轨的一些体制机制and一些制度安排都要进行改革。凡是长周期影响社会发展and大面积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应该考虑用改革的思维,在制度安排上and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凡是大面积存在的and反复解决不了的问题,一般都是体制机制需要改革的问题。
        当今中国农民工的问题就是这样的一个问题。过去二三十年,中国形成了2亿多近3亿农民工,长期存在于中国社会中。农民工,既是城市居民,也不是城市居民,既是农村居民,也不是农村居民,他处在第三类两栖状态中;这种状态长期存在,会带来三方面问题。
        首先是农民工这个群体,实际上处在社会底层and城市的底层,受到很多不公平待遇的问题。
        比如他们的养老保险。城市居民如果上班了,单位帮他交的养老保险是基础工资的20%,而农民工,我们的制度是12%;医疗保险城市居民每年会交一千多块,农民工是几百块。小孩读书也是这个问题,中小学读书不收费了,但是农民工要付择校费,或者没有正常好的学校,专门搞个农民工学校等等等。这一类问题,实际上是对一个社会群体的歧视,不公平。
        第二,就城市的企业来说,好象用了农民工成本低了,但其实有三种成本很高。
        一,每年大量招工,经常人工短缺。
        二,每年就算农民工到位了,平均30%的流失率,今天农民工回去了,再来可能是另外一拨人,每年有30%的培训费要发生,使得生产过程and产品质量不稳定。
        三,农民工一般一年干9-10个月的活,春节前后两个月要回家,像钟摆一样,这个角度也不利于经济发展。
        另外,农民工的长期存在也会形成社会问题,农村的空巢老人and留守儿童and年轻人妻儿分散,各方面社会不和谐,不平衡问题到处都是,所以这个问题必须很好地重视and很好地解决。
        去年重庆市委市政府根据中央精神,专门用了半年时间方方面面请专家and基层研究,最后做出一个决策,让重庆的农民工能够成为城市居民。
        重庆有800多万农民工,其中400多万在沿海(比如深圳广州上海浙江江苏)打工,也有400多万在重庆城里打工。因为重庆是一个两元构架,既有内陆最大城市,也有大面积农村。所以,重庆的城市本身也有400万人在打工,其中进城3年5年以上的农民工,只要他们本身愿意,我们把他们转为城市居民,这个过程迄今已经15个月,从去年8月到11月底的时候,我们转了305万农民工,预计年底大致上是320万,这是我们共和国60多年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人数达到300万以上的集中的农民工户籍转移。
        我们说重庆转得风平浪静,非常和谐,如果你到重庆跟这些农民工转户的人讨论一下,他们会非常的高兴and愉快。这样的一个转户促进了农民工的待遇改善,也促进了重庆城市化的进程,促进了城乡和谐的一体化。
        我们在进行农民工转户的过程当中当然有一个顶层设计,任何一个重大的基本面社会改革,一定是有成本的,还有很多复杂的利益机制需要调整。所以,如果没有顶层设计,光靠热情做事,那是会进入死胡同,进入泥潭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5 20: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一个城市人消耗的农业资源远超一个农村人。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今年《财经》年会。今年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第四个年头,也是中国入市十周年,这次年会聚焦中国战略新突破,体现了放发展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我以为很有意义。
    在此,我简要谈一下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粮食安全问题。
    粮食安全and能源安全and金融安全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经济安全;粮食是人类生产之本,粮食安全是经济发展之基,探讨世界经济安全问题,首先要关注粮食安全问题。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世界各国被迫全面应对,但是至今世界经济复苏依然乏力。
    我有个看法,到目前,世界经济之所以还没有发生二次探底,我以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支撑因素就是,近来世界粮食生产趋于稳定发展,农业趋于稳定,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粮食丰收,为保障有效供给and稳定物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据联合国粮文组织的预测,2011年全球谷物产量为23.15亿吨,比上年增长3%,印度巴西粮食都丰收,特别是今年粮食增产达到创记录5.7亿吨,可以设想,如果没有粮食和农业支撑世界经济状况将会比现在更糟,人民的生活水平将会下降。
    我想说的意思,农业有时候在形势好的时候,不大容易看出来它的重要作用;但是在经济困难的时候,人们就会更加觉得农业这个基础的重要。目前,全球经济还没有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严重的金融和债务危机,西亚北非地区发生社会动荡,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压力仍然较大。世界解决前景还有很多不确定性and不稳定性,在这种严峻形势下,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此外,全球经济复苏,必须把农业和粮食这一基础做好。应当看到粮食安全问题还远未得到解决,当前全球粮食供求依然是紧平衡。
    2010年全球谷物缺口3140万吨,预计今年谷物库存量4.94亿吨,消费量为23.1亿吨,库存用量比为21.4%,仍处于历史的低位。全球粮食供给区域也很不平衡,目前全球仍有近10亿饥饿人口,2/3分布在亚洲非洲。发达国家在谷物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比如美国的玉米出口量占全球玉米出口量的50%。发展中国家对国际粮食贸易的依赖加深,非洲将可能成为小麦最大的进口地区。全球粮食价格高位震荡,这也是最近一个时期重要经济现象。2002-2011年上半年,联合国粮农指数谷物价格上涨了170%,特别是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由于资本投机炒作粮食价格暴涨暴跌明显增加,使这轮粮食价格上升有多种因素。
    此外,生物质能源快速发展,农业自然灾害多发重发,这些情况和问题都对全球粮食和农业稳定发展构成了比较严峻的挑战。保障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我认为,世界粮食的安全薄弱环节在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承受能力低,粮食价格剧烈波动,可能引起社会动荡,甚至政绩不稳。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刻,各国更应高度重视农业和生产粮食,特别要从基础设施and农业科技and防灾减灾等方面扶持发展中国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在这方面中国付出了力所能及的努力。
    中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尤为重要,那么对于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我们始终坚持两点。
    其一,粮食是安全下的战略产业,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这是我们对粮食安全的战略定位。当前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随着人口增加and居民消费水平提高and工业用途的拓展,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我们国家每年人口要净增接近700万,每年城市人口要增加大约在1000万。所以,这个需求拉动,农产品,特别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人们对蔬菜and水果and肉蛋奶and棉and糖and生物植物油需求显著增加。人们长期有一个误区,因为城市人粮食吃的少,城市化以后粮食消费增长会减少,实际情况不是这样。
    我们进行过一个研究测算,一个城市人所需要和消耗的农业资源远远超过一个农村人。比如说,城市人肉蛋奶吃的多,肉蛋奶要靠粮食来转换,3斤多粮食才能转换1斤猪肉;城里人蔬菜and水果and水产吃的多,这都需要好的农业资源and好的耕地来种植养殖。生产这些农产品需要占用更多的优质粮田,需要更多粮食进行转换,这就直接间接增加了粮食消费。消费的习惯不同,方式不同,对农产品的需要也不同。
    比如说,举个例子农村人吃苹果,基本还是整个苹果削了吃,一次吃一个苹果差不多,最多吃两个。我们城里人怎么吃?我们喝果汁,三个苹果榨果汁,渣子当垃圾丢了。城市化明显增加and拉动了农产品的消费,与此同时,中国耕地and淡水等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防灾减灾任务繁重,靠天吃饭的任务没有改变,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还需要付出坚持不懈努力,这是我们坚持的一点。
    第二,中国是人口大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坚定立足国本,实现基本自给的方针,中国人的饭碗只能放在自己手里。这是我们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基本路径。
    全球粮食贸易量每年大约是2.5亿吨左右,不到中国粮食总产量一半,因为中国大米是中国第一主粮,而全球大米的贸易量一年是2500-3000万吨左右,仅占中国大米消费量15%,中国依靠国际市场调剂粮食需口空间还是比较有限,坚持立足国内,实现基本自给的方针,要努力保持水稻,小米玉米主要粮食品种自给率95%,实现供给基本自给,这是中国政府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基本方略。
    因此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粮食与安全食物安全,把农业农村工作作为全部工作重中之重,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目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尤其是近些年不断加大强农and惠农and扶农的制度,连续发布了8个中央一号文件,促进粮食八年连增。经过长期不懈努力,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从新中国成立1949年到2010年,中国粮食产量从1亿多吨增加5.46亿吨,今年是5.7亿吨。在人口有5.4亿大幅增长,到13.4亿人口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们人均粮食占有量有建国初人均200公斤增加到了400公斤;今年可以达到425公斤,也是历史最高水平。国际通行标准一般认为,一个国家如果人均粮食达到400公斤就是达到一个基本的安全线。
    同时,我们肉蛋奶and水产品and蔬菜and水果等供应充足,品种丰富。近年来,粮食自给率基本保持在95%以上,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解决了十几亿人吃饭问题,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1/5的人口,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的减贫目标,应该说中国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今年以来,中国虽然先后遭受了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但,由于政策支持有力and科技服务到位and抗灾及时有效,所以今年粮食生产可以说是喜获大丰收。全年粮食产量达到5.7亿吨,比上年增加了2400多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了连续第8年增产。
    且,今年还登上一个新的千亿级台阶,我们建国62年来,我们的粮食产量从2000多亿斤到了现在11000亿斤,先后登上9个千亿斤的增长台阶,大体上平均每7年上一个台阶,前些年增长得快一些,因为基数大,越到后来(增长)跨度越长一点。今年粮食面积单产总产全面提高,夏粮早稻秋粮继续增产,三大主粮---水稻小麦玉米全部增产,总产首次超过5亿吨,水稻产量突破2亿吨大关,形势之好可以说是多年少有。
    现在中国粮食库存充裕,主要农产品市场公寓充足,价格总体稳定,农业增收,为管理好抑制通货膨胀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为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我想大家都知道,从进入10月份农业丰收,特别是粮食丰收信号一放出去,虽然粮食和大多农产品价格的回落,中国物价水平也开始回落,特别11月份明显回落。
    随着人口和消费增加,中国粮食在保供给上还能不能持续呢?这也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这里,我想说的是中国粮食生产还大有潜力,抓好了是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长的需求。
        一是单产提高潜力,中国现有粮食单产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不小差距,国内同一作物在不同区域单产差距也比较大,有的亩产相差50公斤以上,预计到2020年粮食单产平均每年增长1%以上,是有可能的。
        二是种地产权改造有可能,可以使种地产田增加70%,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旱涝保收。
        三是盐碱地开发与潜力,我国现有盐碱地5亿多亩,为农业利用潜力是2亿亩,这些盐碱地通过治理,粮食产量可以达到当地中等农田生产水平。
        四是主产区提升有潜力,中国13个粮食主产地的产量占全国3/4以上,今年对全国粮食贡献率超过90%,有两个省粮食产量超过11000亿斤,一个是黑龙江省一个是河南省。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技术使用等措施,主产地产量还能将进一步提升。
    为了提升粮食生产能力,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耕地建设,加强旱涝保收标准,实行严格的节约耕地制度,坚守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二是稳定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保护调动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三是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基层农地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特别是要做大做强现代种业,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把粮食生产方式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
    四是加强对农民培训,培养种粮大户and农机作业能手等新型农民。
    五是创新农业发展机制,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农业社会化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
    我们感到未来中国完全有信心,有能力长期主要立足于国内,保障粮食安全。
    “十二五”时期是中国农业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将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强化土地and科技and政策and人才制度等支撑,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粮食供给保障能力。
    “四稳定,四提高”是“十二五”发展粮食生产的一个基本思路:稳定总量,优化结构,以优化结构促总量提高;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以主要提高单产促总量提高;稳定南方,提高北方,以主要提高北方促总量提高;维护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的产量,提高主产区产量,以提高主产区产量来促总量提高。
    今年农业和粮食实现开门红,明年仍然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入影响这样一个背景下,实现稳增长抑通胀,农业是基础,粮食是农业基础的基础。保持农业稳定发展,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稳定供给,还将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
    为此,我们将认真贯彻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和安全安排,采取一系列措施,特别是要强化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科技支撑,加强防灾减灾,充分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农,调动农民群众种粮的积极性,争取新的一年新的丰收,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最后,祝这次会议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5 22: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改革顶层设计”?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反复提到加强“改革顶层设计”这一全新的概念。我们知道,顶层设计这一概念来自于“系统工程学”其字面含义是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换句话说,在系统工程学中,顶层设计是指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蓝图”,总的特点是具有“整体的明确性”和“具体的可操作性”,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按图施工”,避免各自为政造成工程建设过程的混乱无序。
    从工程学角度来讲,顶层设计是一项工程“整体理念”的具体化。例,要完成某一项大工程,就要实现理念一致and功能协调and结构统一and资源共享and部件标准化等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视觉出发,对项目的各个层次and要素进行统筹考虑。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这一工程学概念被西方国家广泛应用于军事与社会管理领域,是政府统筹内外政策和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思维方法。
    从我国目前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顶层设计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和完善,要求我们政府在改革与发展中必须从战略管理的高度统筹改革与发展的全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科学发展的理念,为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谋划新的发展蓝图。
    胡锦涛同志在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顶层设计”这一概念在中国改革过程中的使用有一个全面的表述,概括起来有三层含义:
        一是指导方针,明确指出着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and协调性and可持续性,在实践中不断开拓科学发展之路。
        二是基本内容,主要强调要坚持统筹兼顾and突出重点,从党和国家全局出发,提高辩证思维水平,增强驾驭全局能力,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协调好,同时要抓住和解决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and事关长远的重大问题and关系民生的紧迫任务。
        三是实现路径,重点解决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全面协调推进经济and政治and文化and社会等体制创新。
    可以说,顶层设计概念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中国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认识深化的表现,也是我们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成熟的表现。能从战略高度把握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标志着中国的发展取向结束了“摸着石头过河”的历史,进入一个目标明确and规划具体and战略得当的新的发展时代。
    顶层设计在社会发展和管理领域的运用,也可以理解为政府“战略管理”。我们知道,战略一词的核心意思就是整体性and全局性and长远性and重大性目标的设定。
    战略管理这一概念包含三个内涵:
    一是战略目标的规划与设计;
    二是战略过程的组织与控制;
    三是战略的执行与实施。
    改革的顶层设计就是要从政府战略管理的高度统筹改革与发展的全局,使改革与发展按照我们的预期目标迈进。
    总之“改革顶层设计”这一概念在我国目前的“现实语境”中,表达了这样几个关键含义:
    一是要明确改革发展的价值,即通过科学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二是要提高“辩证思维水平”从战略高度把握改革的大局和重点;
    三是要强化制度建设,保证制度平衡;
    四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民生和服务推进经济持续增长;
    五是推进以“公共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为核心的政治行政体制改革,加强社会建设。
    改革顶层设计的提出,说明我国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改革的难度和复杂性同时加大,但也表明改革发展的蓝图和实现路径也逐渐清晰,改革的自信力和驾驭改革的能力增强,只要我们在实践中认真去做,中华民族的振兴就一定会实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5 23: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层设计搞不好,地方很可能就是小打小闹,不解决根本问题。翡翠湾亦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6 00: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层设计,如何从一个政治新名词变成渗透到各个领域中的实际行动,转化为基层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6 00: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层设计,基层做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6 00:0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许耀桐:顶层设计,基层做起。

    中国新闻周刊:看到“顶层设计”这个词,你当时有什么想法?
    许耀桐:
    这是中央第一次提出这个说法。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出来后,我就去查资料。发现这个词最早用于工程技术行业,比如大的水电/核电工程,后来从自然科学领域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用于我们的改革事业,需要一个“顶层设计”。它的英文top-down,就是从最高层开始,站在一个战略制高点,弄清楚要实现的目标后,一层一层去设计好。
    当代社会,我们看待任何事物都要有系统的观点,社会领域也是这样,尤其改革更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将这个自然科学的理念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是完全说得通的,是一个很好的借鉴。这其实是一个决策的问题。人类社会的管理活动需要决策,在早期农耕时代,社会决策的常态可能是个别决策/感性决策/经验决策,进入工业社会后,社会更加复杂,决策慢慢过渡到理性决策/科学决策/集体决策。这就需要很多现代技术性的手段,比如我们需要有智库,有一帮人专门收集信息,然后进行推导/推理,大家集体讨论,有时需要先试验,到最后还需要有反馈,不断修正等等。
    “顶层设计”是决策学领域的东西,中央提出这个,其意义在于更强调了在科学发展时代要进行科学决策。“顶层设计”是科学决策的表现形态之一。
    中国新闻周刊:要说“科学决策”,我们可是提倡很多年了的。
    许耀桐:
    改革开放以前,是一把手决策,毛泽东一个人拍板;如果有科学决策/集体讨论,文化大革命也不可能搞那么长时间。虽说我们现在已进入科学决策时代,但有些领导还是“一把手”决策。在一些地方上,还有不少“三拍干部”---要政绩,突发奇想,拍脑袋决策;遇到质疑,拍胸脯保证;最后,出事儿,拍屁股走人。
    中国新闻周刊:我们以官员财产公开为例来说,每年两会都在提,今年也不例外。最近几年也有一些地方,如新疆阿勒泰/浙江慈溪/湖南浏阳等地都有各自的探索,但是至今未见成功的完整范例,地方政府创新的很多宝贵努力,往往人走政息。上面没有动,只有地方局部在动,走着走着就走不动了。这是否就是因为我们的顶层设计没有搞好?
    许耀桐:
    对,这些案例,就是因为我们总体上没有设计好。官员财产申报,并不是地方上的事,当然要纳入顶层设计。我们不排斥从基层发源,提出好的思路,但考虑到现在是系统化时代,一方面系统各方面都重要,都有联系,但另一方面,能够决定系统的是中枢,是高层。顶层设计/中枢设计没有搞好,地方很可能就是小打小闹,不解决根本问题。
    我有一个说法:顶层设计,基层做起。顶层把整个事情考虑清楚,底下开始做。如建房子,需要从地基开始,慢慢往上。
    中国新闻周刊:不过,国外一些地方在官员财产公开上是:顶层设计,顶层做起。比如俄罗斯,就是总统梅德韦杰夫和总理普京等高官率先公开个人及家庭财产的。
    许耀桐:
    这样说有道理。顶层设计,顶层做起,我不反对,也是一种选项。但目前中国的现实是,有些人愿意晒,但大部分不愿意晒。现在从基层做起,不失为一种现实可行的选择,从县长/县委书记/市长/市委书记/省长/省委书记一步一步地推进官员财产公开,到一定程度,高层也就自然会跟上。
    中国新闻周刊:像上面探讨官员财产公开一样,地方创新的精神是很可贵,但如果不纳入“顶层设计”就有可能变成小打小闹,难成气候。
    许耀桐:
    邓小平讲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时,大概意思是,说我们很多改革的点子都来自老百姓,但现在问题是,有老百姓的创新,还需要领导支持。如果老百姓有积极性,你不去发现它,不去肯定它,不去发展/巩固它,就会自生自灭了。
    当年联产责任承包制,安徽小岗村的创新,如果没有万里的支持,能够行吗?
    就官员财产申报来说,国外制度已经比较成熟,屡试不爽,贪污腐败少多了,我们拿过来用就是了,这其实不需要什么“顶层设计”了。
    我是学政治学的,我认为“顶层设计”指向更宏观的,比如我们有四大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每一个都是一个“顶层设计”---四大块上面还有一个整体。
    中国新闻周刊:你曾说过政治改革要避免单一性/多级性/高层性/浅显性,这怎么理解?
    许耀桐:
    这是我在一篇文章中提出的。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突破口,是很热门的一个话题,最早提出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成效不是很好;之后提党政分开也不行;后来搞人大制度改革/财政预算公开/党内民主等等,似乎都不太奏效。
    我对这些进行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个就是单一性,这些提法都是单一方向,单兵突进,在一定程度上奏效,但突破后,系统其他部分跟不上,效果就会很差。
    第二是多级性,就是选个突破口,全面开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激进改革。激进改革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部都动起来。这种改法也有获得成功的,比如欧洲十八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国家规模比较小,矛盾不尖锐。但这放在我们国家是不行的,我们国家那么大,情况复杂,全面开花就会乱套,前苏联就是这样。
    高层性就是一下子从高层开始,阻力巨大。
    还有一个是浅显性,没有抓住主要矛盾。
    为了避免这些情况,我提出:县域改革。不是单一性,党政/人大等同时改,是一个系统性改革;不是多级性,就是县一个层级;不涉及高层;也绝对不浅,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中国新闻周刊:但是搞“县域改革”搞错了,会有风险的。所以很多地方也不愿动。
    许耀桐:
    基层创新总是难免有缺陷,不能随意打板子。地方有积极性,中央要肯定,要积极推广,列入议事日程。“顶层设计”必须有先见性,从整体上把握,分步实施,而且一步一步都很及时。我们现实生活中,群众包括各级官员其实都很有智慧,他们评价某个中央文件好,就是出来晚了一些,只有扼腕长叹。
    中国新闻周刊: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改革是历史永恒的主题。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应该协调推进,这是因为世界上一切事物不会是亘古不变的。只有不断地改革,党和国家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你怎么看?
    许耀桐:
    有个理论叫:改良和革命赛跑。改良太慢,革命就跑前面去了。在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关系上,我们应该辩证地看。没有稳定,无法聚精会神搞建设;没有改革,必然会导致体制的僵化和创新的窒息,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发展,也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稳定。所以必须把改革/稳定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我们有些时候是自我束缚。昨天还振振有辞,这也不能搞,那也不能搞,到明天你都实行了。例如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在中国的确立,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6 00: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改良和革命赛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6 14:4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普京:

    政府的廉洁,是取信于民的基础。一个为民执政的政府,没有任何理由不去主动公示个人家庭财产,否则,没有任何资格坐在台上。不愿意公开个人及家庭财产的,先要到司法部去接受调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7 23: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华大学*孙立平:

权力与资本是最不该结婚的。
居然结婚了,日子竟然过的好好的。不可思议!这就是现实中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8 15: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孙立平:权力与资本是最不该结婚的。居然结婚了,日子竟然过的好好的。不可思议!这就是现实中国。
        甜玉米:更不可思议的是,居然还是近亲结婚,所以有了现实中国的经济怪胎。
        吴敬琏:想用政府的强力管控来遏制腐败是一种不可能成功and却十分危险的处方。因为政府权力的扩张必然造成寻租基础的扩大,而寻租基础的扩大又不可避免地造成腐败的蔓延,于是,会陷入一种政府扩权and腐败蔓延的恶性循环,把社会推向溃败的深渊。
        许小年:权力是腐败的根源,靠权力抑制腐败,如同饮鸩止渴,只能将权力and腐败推向极致,从而引起社会的剧烈振荡,就像两千年中国历史所一再证明的那样。
        薛蛮子:腐败与体制的关系就是不洗澡的身体与痱子的依存关系。制度性腐败已成惯性。反腐就靠小偷与小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翡翠湾食安云台 ( 京ICP备17024305号-1 )

GMT+8, 2024-5-21 20:44 , Processed in 0.04890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