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湾食安云台

 找回密码
 翡翠湾永续农场*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07|回复: 1

乐活村*王申福:如何帮助农民进入健康农产品市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2 17: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机是个敏感词,所以我在这里规避了;在这里,我要表述的意思是,如何帮助农民进入健康农产品的市场?
        为什么不说帮助农民投入健康农产品生产?是因为,对很多市民来说宛若天书的健康农业生产技术,无论生态还是有机,对农民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在30年前,他们就是这样养猪/种地的,那些所谓的技术,就在他们的手足之间,他们之所以放弃了传统农业,转而从事化学农业,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市场的问题。【翡翠湾定评:扯淡言辞。王申福如是说完全是为了王申福自身的后续商业模式的建立而编纂的观点
        当资金/人力/价格都向化学农业倾斜时,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为了生存,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或者转向化学农业,或者弃农从商/从工,没有别的出路。
        我在回乡养鸡的这七年,老乡们也一直在观望,看看我这个村里唯一的农大学生,在养鸡种地方面,能比他们强多少?事实上,我还不如他们,在这七年中,他们中多少人盖了新房、买了新楼?可是我,为了农场,把县城的楼房都卖了,换来的只是一大片鸡窝。
        从农民的视角看,我是个失败者,经济上没有赚钱,生活上没有改善,妻儿父老没有享福,如果不是有一个梦想在支撑,我也早就趴下了;事实上,我已经趴下过一次,那是2007年,辞职回乡,只干了半年,家里就揭不开锅了,只好又出去工作。
        前几天,送肉送到晚上七点多,回到租住的房子,妈妈就说,你这样太累了,要不就别干了,还是出去上班吧,第二天一早,第一句话还是这样说。我理解父母,他们是真的心疼我!对他们,我心里也很愧疚,本来我在县城有两处楼房,都因为办农场卖了,现在,冬天来了,老家太冷了,我只能到城里给他们租房,免得他们冻病;当他们说村里某某在城里哪里买了新楼时,我心里都难受,他们辛辛苦苦把我们四个孩子都培养成了大学生,可是,住的房子还不如没有上大学的人家,心里的反差肯定不小!
        所以,明年春天,我一定把老家的房子改造好,把卫生间改到房子里,让他们上厕所不再冷;把暖气装好,让房间不再冷;把上下水改到屋里,让他们也可以足不出户,像在城里的房里一样做饭/洗碗/洗衣服。
        这似乎扯得有点远了,这和农民进入健康农产品市场有什么关系?关系就在于,什么时候,作农业,尤其是做健康农业的人,在基本的温饱上,能和城里的市民接近,农业才有希望!只有农民有希望了,农产品或者说是食品才有希望。
        这半年来,通过有机农夫市集,通过微博,我结识了很多朋友,他们理解/支持我的工作,让我看到了希望。
        希望在哪里?就在市场上,只有健康农产品的市场渠道畅通了,好的产品能卖出好的价格,从事健康农业才能获得比化学农业更好的收益,我的生活才能够改善,农民的生活才能够改善,市民的食物才能够得到改善。
        为什么我要把老家自愿从事健康农业的老乡组织起来成立净田社,就是想解决农业生产的综合发展and提高整体效益的问题;按照我的经验,一个运行良好的循环农场,最起码需要200亩地,这200亩地,有100亩用来种植饲料作物,可以养1000只鸡和100头猪,可以供200个家庭消费;余下100亩地用来种植粮食,比如玉米大豆谷子,也能供200个家庭每家300斤粮食和大部分露地蔬菜,当然光靠这点粮食是不够的,还需要大米小麦等,但水稻和小麦种植不适合我们这里。
        按照这个规模,农场每天需要运出的产品有鸡蛋60斤、粮食和蔬菜400斤,刚够一辆小面包车的运输量,这样,运输成本就能降到一个合理的水平;管理这200亩地,需要劳动力20个人,如果按照鸡蛋15元/斤,各种粮食5元/斤,蔬菜5元/斤计算,200亩地的总收益可以达到40万元,折合每个劳动力4万元,其收入和到外面打工基本持平,比外出打工好的是:老婆孩子热炕头、一样不少!【翡翠湾注释:本段落成本核算是失败的。即,实际操作的结果应该是:崩盘】
        要组织200亩地,20个劳动力,走合作社的道路是比较现实的,让农民用土地和劳动力入社,不足的土地再承包一部分,群策群力,成功的把握才大些!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7 16: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mangdudu:

    这个题目方向是对的。想谈几点:
    一. 当下的农民已然不是卅年前的农民了,这里有市场问题,有教育(培养目标)问题,更是个社会问题。因此,传承断裂的一代,要引导和组织当下的农民去参与健康农业的生产又多了一份难度和风险。
    二. 对于入城无门无望的当下农民渔民牧民,引导和唤醒他们作为农民的自尊与自信并参与到健康农业生产,这需要外部条件的支撑,最主要的是让从事健康农业生产的人能过上体面和有尊严的生活,也就是给予合理价格空间。这不是让利于农民,而是社会必须支付的成本。
    三. 将农民组织起来,这可是个“高难度的活儿”无异于走钢丝。在你的文字中没有找到应对相关挑战的内容。
    四. 把市民和农民一肩挑,是难上加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翡翠湾食安云台 ( 京ICP备17024305号-1 )

GMT+8, 2025-5-5 07:13 , Processed in 0.03481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