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湾食安云台

 找回密码
 翡翠湾永续农场*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铁鸟

《丁香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4 02: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明*陈继儒:《小窗幽记》

苍舒卒章九一三林彪外逃日子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07:4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毅and陈云

两陈治沪与经国打虎,可以看出两个政权的不同:
一是政局稳定,事有可为;
二是全国一盘棋,以集中供应打击投机;
三是行政效率超高,绝对没有官倒贪腐。
百慕大三角.gi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8 05: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1947年8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陈谢/陈粟两路大军相继跟进中原,全国的主战场由山东转到了中原地区。在中原战场上,蒋介石调集了90个旅的强大兵力,除防御重要点线外,还组成6个强大的机动兵团,采取避实击虚的战法,在各个要点之间往返驰援,进攻人民解放军。此时,刘邓/陈粟/陈谢大军各自分兵作战,如果只由1路大军对当面之敌作战则难获全胜;如果等3路大军集中又常常失去战机,只能打中小规模的歼灭战,有时甚至连中小规模的歼灭战也打不成。特别是被围困在大别山地区的刘邓部队,在无后方依托的条件下连续行军作战,无法集中行动,处境十分困难。因而,此时的中原战局形成了反复拉锯的僵持状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8 05: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据当时的敌我态势,过江与不过江,毛与粟的目的都是为了打破这种僵持壮态。
    尽管中央指示粟部仍以打中等规模之仗为有利,但粟裕还是于48年1月22日发出了《今后作战建军之意见》,“建议三军(刘邓/陈谢和我们)在今后一个时期,采取忽集忽分的作战方式,以求能较彻底地歼灭敌人一路(我们一军如不担负打援,兵力是够用的)。只要邻区能及时协同打援或钳制援敌迟进,歼敌一路是很可能的。在此区歼灭战结束,敌向此区集中,则我又分散或转至邻区,总以何区便于歼敌,即向何区集中”。准确地预见到“如此能有两三次歼灭战,则形势可能变化”。这就是粟裕不过江,集中兵团大打歼灭战的最初建议。
    此电到中央时,中央的12月会议已结束,中央已作好了战略部署。如果此时是别个将帅发出与中央战略部署不一致的电报,恐怕早就怕扔到废纸堆了,但这是老毛在战时最为倚重的粟裕发出的电报,老毛不得不在阅读时逐句逐字圈点,送给各巨头阅好特别批注“再送毛”。只可惜各大书记、刘邓特别是陈毅都不明白其中精妙,1月27日还是作出了过江的战略部署。并提出了三个过江方案让粟裕选择,中央1.27是对粟裕子养电的否定,作为下级只能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也要执行,粟裕只好复电采用了休整一个半月后出动的方案,这个叫做三害之中取其轻。但于1月31日再次提出了子养电的观点和建议,但还是经老毛与陈毅研究后大部份否决。作为下级即使有不同意见也只能边执行边向上提建议。粟裕在积极准备过江的同时,于4月18日再次斗胆直陈,建议暂不过江而集中兵力大打歼灭战。4月30日,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召开,除了五大书记外,还有陈毅彭真薄一波聂荣臻李先念等大员。最终中央同意了粟裕的建议。
    叶飞上将回忆录:以后,中央和毛主席采纳了陈毅粟裕同志的建议,华野继续依托中原华东两解放区,会同中原野战军作战。
    张震:这一极为重要的建议,为尔后的战争实践证明,是非常正确的,使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进程大为缩短。不到一年的时间,我们的渡江行动已不再是一个兵团的无后方战略跃进,而成为百万雄师过大江,胜利解放全中国的战略大进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8 05: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旁议:如果没有辽沈战役的胜利对国军产生了分化作用,导致白崇禧率领的中原国军拒绝与华东国军配合作战,华东共军与国军还不知道要打到猴年马月才能分出胜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8 21: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大译经家:鸠摩罗什-玄奘-真谛-义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8 21: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康省:东起打箭炉,西至拉萨以东不远,南抵云南维西/中甸,北至青海玉树。
赵子琪.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8 21: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尔丰,清末大臣,1908年任驻藏大臣。
    19世纪末,英国势力到达印度北部,威胁中国西南,自此西南边疆多事。
    1902年英国要求中英西藏三方谈判所谓“主权”之争,1904-1905年,英人借通商要挟,自哲孟雄(锡金)进兵,在江孜击溃藏军,进入拉萨,签订“中英新定藏印条约”。
    1910年,赵尔丰率川军进入拉萨,剥夺十三世达赖名号。十三世达赖逃往印度。赵尔丰改土归流,移内地民众实边推动垦务,废除土司制度和寺庙特权,对发展藏区农牧业/手工业/交通邮电业/文化教育事业,颇有建树。

    1910年(宣统元年)初,钟颖军与赵尔丰军会师于查木多,然后两军迅速推进到工部(今林芝专区首府八一镇附近)一线。对整个工部和波密地区(昌都/林芝地区)进行改土。消灭了这一地区长期威胁丹达岭以西的后藏安全的波密王白马青翁独立政权。并先后建立起了查木多/江达(工部)等十多个县,赵同时向南派兵,进入查隅地区,建立了查隅县(查隅在今西藏自治区最东南,中印边境东段之东,与印占瓦弄相邻)。
    后因辛亥革命爆发,赵尔丰率军回成都“平乱”被杀,清廷被推翻。此后变乱迭起,动荡不宁。直至民国政府以赵尔丰在该地设县的基础,挫败了英国分裂西藏的企图。1928年民国政府在“东起打箭炉,西至拉萨以东不远,南抵云南维西/中甸,北至青海玉树”建西康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8 22: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徐树铮(1880-1925),北洋皖系名将。袁世凯称帝时,力劝段祺瑞抵制,被袁免职。1916年袁死后,任国务院秘书长。1917年策动了张勋赶走黎元洪,事后又讨平张勋的军事行动,任陆军部次长。积极主张武力统一全国。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外蒙古在沙俄的威逼利诱和极少数卖国王公的唆使下,宣布独立,脱离祖国。孙中山徐树铮等对此都表示强烈的愤怒,被称为“当时中国唯一决心不惜一切代价要外蒙失土的两个爱国者”。
    1919年德国战败,徐树铮任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以哲布尊丹巴为首的外蒙王公贵族害怕俄国的赤化运动波及外蒙古,因此决定回归中华民国以维护自身利益。
    1919年10月,37岁的徐树铮率领一旅边防军,挥师出塞,向库伦进发。徐树铮一到库伦,立即把外蒙古伪政权的“内阁总理”巴德玛多尔济“请”到了自己的司令部,并将其他王公及哲布尊丹巴活佛加以软禁。
    1919年11月17日,外蒙古正式上书中华民国总统,呈请取消“自治”,废除中俄“蒙”一切条约/协定,回到中华民国怀抱。同时徐树铮还将军队派驻外蒙各地,尤其是唐努乌梁海,被沙俄侵占达七年之久,也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徐树铮收复外蒙后回京,分别向大总统和远在上海的孙中山先生汇报。孙中山收到来电后,立即不顾国民党内某些人的反对,回电对徐树铮收复外蒙予以高度评价。
    徐树铮在外蒙古引种蔬菜、修建公路、开办银行、创刊日报、加强中华文化教育。但,由于各种内在原因和苏俄干涉,外蒙古及唐努乌梁海很快又失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1 01:59:39 | 显示全部楼层
苍舒读史:抱病即有私。恩来无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23:2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邓小平*1978年12月1日:反周民必反,反毛国必乱。这个话水平很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4 00: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曹刘煮酒论英雄:

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龙卷风0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30 16: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茈筱艾茗000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 17: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出错,出错,出手才会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4 04:3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活着回来=活着+回来

Not no!But n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翡翠湾食安云台 ( 京ICP备17024305号-1 )

GMT+8, 2025-5-14 17:22 , Processed in 0.03980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