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湾食安云台

 找回密码
 翡翠湾永续农场*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铁鸟

《丁香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0 16: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战后德国融入国际社会的过程中,有三件事在我看来至关重要:
    第一是戴高乐和阿登纳在爱丽舍宫签署的德法友好协议。这是一个百年宿敌握手言和的历史大事件,它从根本上消除了西欧大地的战乱祸根;
    第二是美国人在重建德国中起到的促进作用。他们记取了“一战”之后立即退出欧洲的教训,在“二战”结束后帮助了西欧的重建,还和西欧各国一起遏制苏联的扩张;
    第三是德国总理勃兰特在东欧地区争取谅解和友好的努力取得了成效,他使全世界相信了战后德国悔过自新的诚意。

    德国人从战争中得到了足够的教训。如何避免再犯这样的错误呢?
    我认为关键在于人们应该在自己可以涉及到的范围内(比如家庭/朋友/社交圈)身体力行基督教关于信仰、仁爱和希望的教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0 16: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对“二战”的认识和我们不同,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他们对自己的侵略罪行不总结、不正视,甚至不承认,
这无论如何不符合基督教的精神。日本人非常需要补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0 16:3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德直到1956年才重新武装,建立起了联邦国防军。
那是因为朝鲜战争的缘故。美国人害怕东德也像金日成那样在苏联的支持下发动统一战争,
觉得西德有必要建立抗衡的力量,不能什么事都由美国来担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0 17: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Heil Hitler希特勒万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0 19: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好不?

Zillionaire:from看不好to不看好to不好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0 21: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意识形态方面并不是看得很重。党卫队中有很多穷人,他们是一群流氓无产者,很明显他们总在想:现在我们可以干些什么了,现在我们有了升迁的机会了……这是深有底层感和孤独感的人群在面对新事物时的本能反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0 21:3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据统计,“二战”中共有31万党卫军战死,没有人去公开纪念这个死者群体,后代也羞于提起这些已故的先人,人们甚至难以接受对他们墓地的安排。
    1985年5月5日,美国总统里根在访问联邦德国时在总理科尔的陪同下参观了在比特堡Bitburg的“二战”德国士兵公墓,在这个公墓中也埋葬着希姆莱的党卫军士兵。里根为表示美德两国的修好而把战死的党卫军士兵也视为纳粹统治的牺牲品,并把他们等同于在纳粹集中营里的死难者。里根此举在德国美国以色列的舆论界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强烈的抗议浪潮从各个方面接踵而至,一时被视作是重大政治丑闻。
    战后,活下来的很多原党卫军士兵遇到了回归社会的问题。原国防军军人不屑与他们为伍,他们认为自己在战争中是在履行公民义务,而党卫军则是纳粹的追随者;战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则把党卫军视为集体犯罪者。德国人在申请移民甚至出境旅游时都经常要申明自己有没有干过党卫军。
    为了避免精神上的“边缘化”,一些原党卫军士兵组成了互助会,加强互助和沟通,争取正常的公民权益。在冷战期间,这个协会曾利用西方国家的恐苏心理,试图让德国舆论给党卫军以一定的积极评价,例如把党卫军说成是西欧组建反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联合军队的样板。但结果是无人喝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0 23:34: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冷兵器作战时代到高科技对抗的今天,决定战争最终胜负的关键要素始终不外乎三种:道义、技术、资源。
    纳粹德国的扩张行径首先已经输光了道义,在资源方面又存在着人力和物资两方面的严重先天不足,根本无法胜任长期的拼耗。德国如欲制胜,必须依托先进的技术、战术及装备速战速决,力求在短时间内夺取尽可能大的土地空间,借以获得维持和众多强国长期对抗所必需的物资和劳动力资源。一旦闪电战受挫,在兵源和物资补充方面均具压倒优势的美苏等大国面前,德国的战败就只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了。
    西欧战役的速胜掩盖住了严峻的现实:以德国的战争潜能,根本不足以打赢一场世界战争。
    苏德战争一开始,德军在人员补充上的问题就开始显露。尽管在战争初期苏军方面的人员损失要远远大于德军,但拥有2亿多人口和全世界最广袤土地面积的苏联具备极强的兵员和物资补充能力,它的后备军源源不断,素质和装备也不断提高。而德国连同被其兼并的奥地利和捷克苏台德地区,全部人口加在一起也不过8千万人,在此基础上组建的德国国防军除一部分必须要防卫本土外,还要使用大量兵力防守德国在西欧和北欧的广大占领区,在此条件下和庞大的苏联作战,兵源的及时补充和军队素质的持久保证都变得捉襟见肘,极为困难。
    1945年4月26日,国防军的陆军报告中给出了一组非常德国式的统计数据:从战争开始到1945年4月20日(距离德国无条件投降还剩下半个多月时间),德军的死亡人数为1211222人,受伤人数为4708977人,失踪人数为2394751人,总计达8314950人。这里还没有包括数百万被俘德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1 00: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战”中,英国人发明的超短波雷达探测技术是除了原子弹以外的影响战争结局的最关键技术。在英国人只能发射50厘米波长的电磁波时,这种技术在军事上还没有什么用途,但他们的研究进度惊人,发射波长不断缩短,40厘米/30厘米/20厘米,直至1940年实现了1-3厘米波长的电磁波发射技术。这一技术不但能用于声纳探测从而成为德国潜艇的克星,也彻底结束了德国上空在夜晚相对安全的历史。英国皇家空军的夜行飞机发射的电磁波可以精确地把地面目标以一块块黑影的形式反馈回来,飞机不用照明就能准确实施夜间轰炸,对德国本土的安全形成了很大威胁。
    其实,德国的被动局面是自己造成的。战前,德国的无线电技术曾在欧洲领先,但希特勒害怕德国人收听外国的广播宣传而禁止民间的无线电收发,使这个技术的发展受到抑制。而英国却在德国研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了无线电技术,直至给德国带来灭顶之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1 01: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格伯尔先生:我认为,中国人很聪明,但是不合群,德国人很愚蠢,但是很团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1 01: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战”期间,德国苏联都曾大规模地征召妇女参加军事行动。苏联征召了80万,德国征召了50万。您知道苏德两国妇女在参战形式上有什么区别吗?
    有很大的区别。
    俄国的参战妇女是真正的军人。除了常规的医疗和通讯工作外,她们中有很多人和男兵一样当狙击手/侦察员/坦克兵甚至飞行员。而在德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女兵。直到战争的最后关头,德国也没有派女性去最前线厮杀。这是一条底线,也是西欧各国的传统:在前线作战的部队只能由男性组成。
    所以,在“二战”中苏联女兵有很多死伤,而德国方面的参战妇女损失很小。一个统计材料上面说,到1944年10月,德国的女兵共承担了350个探照灯连的任务,到1945年3月(也就是德国投降前的一个月),像参战妇女达到了50万人,差不多占德国剩余总兵力的20%。不过,官方从来不把我们这些人视为正规军的军人,而称我们是“国防军女助手”。我们分散在防空/通讯/装备维护等领域。此外,负责战地服务的准军事化女性还有10万人。
    但这并不说明纳粹没有打过让女性上一线作战的主意。
    曾担任“德意志妇女会”主席的尤塔在她的回忆录里说过:
    1945年初,帝国青年局局长阿克斯曼打算向纳粹的党办主任鲍曼提出成立女兵作战营的建议,为此他来征求尤塔的意见。
    尤塔说:绝对不可以,如果我们的战争打到寄希望于妇女来拯救我们,这种战争无论如何都不再有意义。女人从生物学的角度上讲就不适于扛枪打仗。
    尤塔一句话救了很多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1 01: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Nie wieder sowas永勿再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2 02: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铁律:

    一个地方如果较长一段时间大案件频发不破,群体性事件多发得不到妥善处置并不断升级,黑恶势力猖獗,受害人呼救得不到保护并受掩盖压制,必然是那里公安机关领导在指导思想上出了问题,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与黑恶势力有千丝万屡的联系。
    打黑,必先剪掉保护伞;剪伞,更要深究“伞中伞”。有些保护伞与黑恶势力本身无直接联系,但他们与黑恶势力的直接保护伞沆瀣一气,他们往往主观保伞,客观保黑,形成了最可怕的,也是打黑除恶最大的“伞中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2 04: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夏明翰.jpg
无档则乱。千年文书会说话,民凭文书官凭印,人没笼头拿纸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2 20: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怀念毛泽东时代的圣洁和信仰的纯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翡翠湾食安云台 ( 京ICP备17024305号-1 )

GMT+8, 2025-5-14 22:12 , Processed in 0.04081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