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湾食安云台

 找回密码
 翡翠湾永续农场*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铁鸟

《丁香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5 07: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向前:

    我们必须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这样就需要熟练地掌握指挥艺术,而熟练的指挥艺术是从实践中学习和总结出来的。如果没有鄂豫皖苏区的经验教训,就不会有今天这样收紧阵地,诱敌深入,待时机成熟后一举消灭敌人的经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5 18:5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曾中生身陷囹圄,仍心系革命事业。他回顾总结了鄂豫皖红军反“围剿”和入川以来的历次作战经验,撰写了《与“剿赤军”作战要诀》等军事著作。
    《与“剿赤军”作战要诀》全文约3万字,总结了10种反“围剿”战法:1.内线作战、各个击破;2.专击敌人联结点;3.前进包围,后退包围;4.专于抄袭迂回;5.声东击西,避实击虚,专以飘忽行动击敌要点;6.围攻一点,消灭援兵;7.诱敌深入,集中力量而消灭之;8.布置大的游击战争网;9.尽力发挥夜战的效果;10.突出外线的攻击。
    这些问题的论述与后来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所阐明的红军作战原则的精神是一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6 03: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维舟《我的回忆》:

    ……他(张国焘)有“右”倾思想,始终对我有这一点的影响,怀疑我是知识分子。
    在四川这段时间,常与他见面,对他提出过很多的建议,但都不被他采纳,一意孤行。由于害怕红三十三军中广大群众的力量,当时其他部队中也有原川东游击军的干部,以及见我对革命的诚实,才幸免遭他毒手。
    从改编红三十三军以后,在这一阶段中,处处受到张国焘的歧视,改编以来我军人多弹少,武器、弹药也缺少补充,张国焘对我军待遇也不一样。而我们当时担任的战斗任务很重,防线也宽,万一有所贻误,要以军纪从事,处境是有困难的。但为被压迫人民谋解放的坚决意志绝不动摇,使我军从此以后坚决向敌人手中夺取武器和补充来装备自己……
    当我回想起川东游击军在川进行斗争七、八年,而今有中央红四方面军的雄师来到四川,给反动派以更大的打击,使川东游击军受到极大的鼓舞,四川人民是多么的高兴,个人问题在所不计。因此,思想上受到一些歧视和困难,也就完全可以克服了。
    但是,最不幸和最令我痛心疾首的,是经过党多年培养出来的三百余青年革命干部遭受了无辜的杀害。这些同志几年来在地下艰苦的环境中,与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斗争,未遭反动派杀害,却在自己内部、在张国焘叛徒“左”倾路线的毒手下牺牲了……但是战士们都是从多年游击战争中锻炼出来的,他们不怕张国焘的内部屠杀,坚决相信无产阶级的政党总有一天要放出灿烂红光照耀着被压迫的劳动人民的。因而三十三军的全体同志毫不动摇的接受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全军的干部和战士都处于随时有被叛徒张国焘杀害的危险。但经过我们的多方教育和解释,全体同志都认为我们是革命的组织,坚信总有一天会弄清是非的。对革命决不悲观失望,决不灰心动摇,决不因此而掉队落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6 03: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川陕苏区发展到东起城口近郊,西抵嘉陵江沿岸,南起营山、达县,北至陕南镇巴、宁羌,纵为400余里,横为500余里,总面积达4.2万余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红四方面军增至5个军,共8万余人。地方武装除陆续调补主力红军外,到10月底仍有1.5万余人,赤卫军、少年先锋队等群众武装约有数十万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6 03: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军西抵嘉陵江东岸,如跨江而进,可横扫岷嘉流域,控制川西平原,直逼成都;东至万源/两开地区,进而可据下江东万县/夔门,端掉刘湘老巢,扼住全川咽喉;沿长江而上,则涪陵/重庆亦岌岌可危。
    1933年9月25日,蒋介石以5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同时,他以200万元军费、1万余支枪和500万发子弹,支援刘湘进攻川陕苏区。
    10月4日,刘湘正式就任四川“剿匪”总司令,以其所属21军为主力,调遣帐前大小军阀,组成六路围攻军
    第一路为28军,从广元、昭化向木门、南江进攻,该军军长邓锡侯为总指挥;
    第二路为29军,从阆中向巴中方向进攻,田颂尧为总指挥;
    第三路为新6师、23师,从南充向仪陇、巴中东南的曾口场方向进攻,新6师师长李家钰/23师师长罗泽洲为正副总指挥;
    第四路为20军,从蓬安向鼎山场、通江方向进攻,杨森为总指挥;
    第五路为21军,从开江/开县向宣汉/达县/万源方向进攻,该军第3师师长王陵基为总指挥;
    第六路为23军,刘存厚为总指挥(28日,刘存厚被蒋介石撤职,副军长刘邦俊继任总指挥)。第六路以及盘踞城口/镇巴地区的城(口)万(源)警备司令陈国枢(后被刘湘收编为21军警备第四路)统辖6个支队,分别从开县/城口地区向万源方向进攻。
    川军在西北起广元、东迄城口的1000余里弧形战线上,共投入110余个团,约20万兵力。其预定围攻计划分为三期。
    第一期占领宣汉、达县、江口、营山、旺苍、木门、恩阳河、曾口场等地;
    第二期进占通江、南江、巴中
    第三期会攻苦草坝
    企图以分进合击、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战法,将红4方面军围歼于川陕边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6 03: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向前:

    逐步收紧阵地,节节抗击敌人,要求我军必须讲究布阵艺术,主次相应,虚实结合。
    每道防线,均利用有利地势设置若干主阵地,以主要兵力作纵深梯次配置,依凭山险要隘,构成集团工事和多道堑壕,积大量鹿砦及滚木礌石等,反复抗击和杀伤敌人。
    次要阵地亦不容忽视,以少数兵力结合地方武装、赤卫队防守。利用密林险崖,遍树红旗,广布疑兵,假假真真,迷惑敌人,并适时机动作战,策应主阵地的固守。
    川北的山势很有意思,自北而南,多为斜坡;自南而北,多为断崖绝壁。敌人自南而北向我进攻,处处遇到深涧陡崖的阻挡,遇到我军阵地的阻击,结果,付出的代价惨重,进展却十分缓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6 04: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艮*彖》: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6 04: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巨大的压力之下,有干部感到,顶下去太困难,主张兵退汉中;还有干部认为,一线部队太吃紧,主张动用二线兵力。
    徐向前意志坚强:不退,一步也不退。退往汉中,放弃川陕根据地,坚决不能干。二线主力不能动用。不见兔子不撒鹰,二线主力要熬到总反攻,投到总反攻中去。实际上,当我们最困难、最熬不住的时候,往往也正是敌人最困难、最熬不住的时候。打仗,就要有股狠劲、硬劲,要熬得过战局中的“最后五分钟”。
    徐向前亲临大面山视察,叮嘱许世友:大面山是敌人的主攻方向之一,是全线的重点阵地,一定要守住。你们右翼的三十军,左翼的四军,都打得很好。敌人还会发动更猛烈的进攻,你们的任务是及其艰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6 04: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向前:

    十个月的反六路围攻,固然以我军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告终,但川陕根据地的元气,却受到了严重损伤。我们的面前,废墟一片,困难重重。战役结束后,我从前方回到后方。沿途所见,皆为战争破坏带来的灾难景象。良田久荒,十室半毁,新塚满目,哀鸿遍野,令人惊心惨目。
    党政军机关全力以赴,投入医治战争创伤的中心任务中去。可是,对于一个元气伤害过重的躯体来说,短时间内,想收回春之效,谈何容易?
    人民对土地的热望降低了。一则是粮荒严重,许多地方连种子都没有;二则认为种下去也难保收成,“围剿”一来,又会落到敌人手里;三则劳力十分缺乏。
    兵员枯竭了。根据地的青壮年,早已大批参加红军。战争中遭敌侵占的地区,又被抓走或杀害一批。还有些人受反动宣传影响,逃往敌占区去。红军士兵的来源,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物资短缺,补给困难。南部和通江的盐井,被敌破坏殆尽,短期难以恢复。敌人的经济封锁,日甚一日。根据地急需的食盐、粮食、衣被、药物等,无法解决。随着饥饿现象的日趋严重,伤寒、痢疾等传染病猖狂蔓延,夺去不少人的生命。
    根据地的秩序,大不如前。逃难的,抢东西的,当土匪的,屡有发生。
    这种情况,不仅使我们眼下艰窘万分,度过翌年的春荒,应付敌人的新“围剿”更成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6 05: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四方面军军训训词》: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6 05: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11月中旬,红四方面军军事工作会议在巴中清江渡召开。徐向前主持会议,并提出川陕甘计划,其基本指导思想是:依托老区,收缩战线,发展新区,主要打击的目标是胡宗南,重点夺取甘南碧口和文县、武都、成县、康县地区,并伺机向岷州、天水一带发展,建立新的根据地。
    徐向前之所以提出这一计划,是因为:
    第一,盘踞甘南和川陕甘边的胡宗南部是蒋介石的嫡系,是“川陕会剿”的主力部队。该部虽战斗力较强,但同四川军阀和陕南的西北军均有矛盾,处境孤立。四川军阀是被红军打怕了的,西北军对红军则敬而远之。红军集中主力打击胡宗南,他们有可能按兵不动,作壁上观。而消灭胡宗南部,正是粉碎蒋介石“川陕会剿”计划的重要一着棋。
    第二,碧口和文/武/成/康地区,座于汉水和白龙江流域,临山傍水,人口不少,利于我军解决物资和兵员补充问题,摆脱眼前的困难。
    第三,依托老区,进取甘南,比较稳妥可靠。我军进退自如,有回旋周转余地,不致造成无后方作战的危险。
    会上,徐向前表述己见:从各方面条件看,这个计划是能够实现的。只要我们集中三个军以上的精锐部队突然出击,不惜花上大的代价拿下甘南的战略要地碧口,打开战局,搞掉胡宗南,我军就能缴获一批自动步枪、火炮,装备会大大加强,弹药也能得到很大补充。有了新的根据地,既能减轻老区人民的负担,又能解决粮食、兵员等苦难,粉碎敌人的“川陕会剿”,要好办得多。而且,这对正在转战中的中央红军,无疑也是一个有力的鼓舞和支援。
    会后,方面军转入整训。
    在反六路围攻作战中,红四方面军伤亡2万余人,总兵力减至6万余人。总部为了充实连队,将原有的15个师缩编为11个师32个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6 05: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陈薄矛盾:

    一. 386旅到太岳后,地方政府对386旅的后勤支持不够,陈有意见。
    二. 地方上认为,386旅派到决死队的红军干部太少,薄有意见。
    三. 47年陈谢渡黄河后,22旅查玉升以掩护为理由,渡河后没有回去,而是随4纵走;另外随陈谢渡河的上万民工没有按计划回到黄河以北,耽误了根据地农业生产;这两件事,薄意见比较大。
    四. 4纵在黄河南的作战,缴获许多重炮,组成的重炮团,渡河去根据地整训,结果被徐向前和薄扣住,没有再回到4纵;陈意见比较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6 05: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1935年1月19日,红1方面军分三路从桐梓/松坎/遵义地区向川南开进。
    20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渡江的作战计划》,指出:我野战军目前基本方针,由黔北地域经过川南渡江后转入新的地域,协同四方面军由四川西北方面实行总的反攻,而以二六军团在川黔湘鄂之交活动,来牵制四川东南“会剿”之敌,配合此反攻,以粉碎敌人新的围攻,并争取四川赤化。
    中央致电要求红四方面军派出一个师南进,接应中央红军北上。
    徐向前回忆:我们立即开会,讨论如何策应的问题。派部队出去多了,等于大搬家,放弃川陕根据地。少了,去一个师,等于拿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四川那种地形,敌人把山险隘路截断,你无处可走哇!还有,从敌人报纸上得悉,徐海东已率红二十五军抵陕南豫西,也需要我们接应。有的说先派一个团去吧,有的说我们又不是三头六臂,一个团哪能行呵!怎么办?讨论来讨论去,想不出好办法。最后,决定仍按清江渡会议制定的方针向川陕甘发展,先把广元/昭化拿下来,消灭胡宗南刚刚伸进四川的一部分力量。那里是嘉陵江上游,江面不宽,冬季水稳,容易渡过。如果拿下广元/昭化,我们就控制了嘉陵江两岸川陕交界的咽喉要地,进而可图川西平原/甘南/陕南,伺机接应中央红军和红二十五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6 06: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嘉陵江,因出自陕西省凤县东北嘉陵谷而得名。全长1120公里。
昭化以上为上游,昭化至合川为中游。
昭化以南江阔水深,又有敌重兵防守,若无充分的准备,难以实施渡江作战。
昭化以北渡江较易,但渡江后有剑门之险,向南发展会遇到很大困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6 06:3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诗云: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北要道上的剑阁县,因境内的剑山峭壁间的栈道(古称阁道)而得名。
    龙门山东北支脉剑山(剑门山),东西横亘100多里,72峰(近人察为74峰)形若利剑,穿行南北的大剑溪将其拦腰切断,致此绝壁相对如门,故称剑门。
    公元前四世纪,蜀人于这里修筑通往南郑的石牛道(金牛道)。三国时期,诸葛亮为运送军用物资,在此凿岩架飞梁,拓宽险路长约15公里,始名剑阁道,并置阁尉驻守。后在剑阁道南端隘口处,以两岩相嵌设置关口,其形如门,称剑门关。关口宽约20米,长约600米,关楼锁口,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剑门关地形是北险南平
    由陕南到川北一段,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从汉阳铺到剑门关,自南向北,是起伏的丘陵地,相对平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翡翠湾食安云台 ( 京ICP备17024305号-1 )

GMT+8, 2025-5-14 08:13 , Processed in 0.03756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