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湾食安云台

 找回密码
 翡翠湾永续农场*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铁鸟

杨柳松*逆流之河:北方的空地*孤身穿越大羌塘无人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10: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柳松:

星空我划为三等,
一是黯淡星空,世界大多地方可见。
二是灿烂星空,只有偏僻荒野可见。
三是水波星空,星辰点缀在片片光芒中,如水波荡漾,在极高山巅可见,高域羌塘却是寻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10: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Life is On the Road.心之所至,路之所在。http://ttrek.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10: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苍舒公曰:人生,当用最基本的物质收获最大的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10: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小雅*小明》

明明上天,照临下土。我征徂西,至于艽野。
二月初吉,载离寒暑。心之忧矣,其毒大苦。
念彼共人,涕零如雨。岂不怀归?畏此罪罟。

昔我往矣,日月方除。曷云其还,岁聿云莫。
念我独兮,我事孔庶。心之忧矣,惮我不暇。
念彼共人,睠睠怀顾。岂不怀归?畏此谴怒。

昔我往矣,日月方奥。曷云其还,政事愈蹙。
岁聿云莫,采萧获菽。心之忧矣,自诒伊戚。
念彼共人,兴言出宿。岂不怀归?畏此反覆。

嗟尔君子,无恒安处。靖尔共位,正直是与。
神之听之,式穀以女。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尔共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10: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汉.jpg
藏地奇书*清*陈渠珍《艽野尘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20: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渠珍1882-1952)号玉鍪,祖籍湖南麻阳,后迁入凤凰。16岁入沅水校经堂读书,1906年毕业于湖南武备学堂,任职于湖南新军。曾加入同盟会。次年秋,赴武昌投奔湖广总督赵尔巽,被转荐到成都川边大臣赵尔丰处,任新军六十五标队官(相当于连长)驻防藏蜀要冲百丈驿。其时,俄国英国势力觊觎西藏,外患入侵,西藏局势动荡不安。宣统元年(19097月,陈渠珍所属部队奉命援藏。陈渠珍因素有胆略被任命为援藏军一标三营管带(相当于营长)参加恩达/江达/工布等平叛战役,后又远征波密叛匪,屡建大功。驻藏期间,他同当地藏民/官员/喇嘛来往密切,还与藏族少女西原结婚。
    191110月,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西藏,进藏川军中的哥老会组织积极响应,并杀死统帅罗长裿。乱军欲拥戴陈渠珍为首领,而陈渠珍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决定弃职东归。他偕湖南同乡士兵及亲信共115人,取道青海回中原,途中误入羌塘大草原,路途辗转,断粮数月,茹毛饮雪,仅剩7人生还于兰州。陈渠珍遣散部众,与藏女西原抵西安,其时家书未至,穷困不堪,仅赖救济度日。不久,西原不幸染天花病逝。24年后,陈渠珍追忆这段经历,写成《艽野尘梦》一书。
    1950年陈渠珍受邀参加全国政治协商会议扩大会议,谒见了毛泽东周恩来,并与旧交贺龙元帅见面,还亲手将其所著《艽野尘梦》一册相赠。那时正好解放军进藏,贺龙便将此书转赠给十八军首长以资参考。
    陈渠珍自藏返湘时,已是民国二年(1913年)旋即出任湘西镇守使署中校参谋。民国七年,陈渠珍任湘西镇守使田应诏组织的护法军第一路军参谋长兼第一梯团长,旋代理第一路军司令。由此开始其经营“湘西”三十多年的“湘西王”生涯。后成为著名作家的沈从文当时正在陈渠珍身边当书记,他回忆陈渠珍:平时极爱读书,以曾国藩/王守仁自许,看书与治事时间几乎各占一半。在他的军部会议室里,放置了五个大楠木橱柜,柜里藏有百来幅自宋及明清绘画,几十件铜器古瓷,十来箱书籍,一大批碑帖和一套《四部丛刊》。
    期间,1935年春,陈渠珍的部队被改编,而他以“湖南省政府委员”的空衔移住长沙,第一次结束了他在湘西的割据局面。这段空暇里,他写成了《艽野尘梦》。
    作者曾交代说,赴藏之前曾经“搜求前人所著西藏游记七种读之……由藏归来,复购近人所著西藏政教及游记八种读之”,可见写作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
    《艽野尘梦》一书,总叙之外,计有十二章,六万余字。
    作者原序有云:追忆西藏青海经过事迹,费时两月,著为《艽野尘梦》一书,取“我征徂西,至于艽野”之意。
    “我征徂西,至于艽野”出自《诗经*小雅》。艽有“荒远”之意,还有一种植物叫“秦艽”,生长在海拔三千米之上的高原,此处,作者便是以“艽野”指代青藏高原。
    现在看来,《艽野尘梦》是一部精采绝伦的传记小说,还是一份珍贵的清末民初军政备忘录,也是关于一百年前西藏风俗民情和青藏高原的人文地理考查报告。此书每章以地名为标题,记录了从成都起程,至西安为止的这段游历,总计有成都/昌都/江达/工布/波密/鲁朗/青海无人区/通天河/柴达木/丹噶尔厅/兰州/西安等大的地名,几乎每处都有山水风光和人文习俗的描述。书中记录了英俄等国觊觎下复杂的西藏局势,清封疆大吏间和军队内部的勾心斗角,记载了辛亥革命对西藏和川军的重大影响。其描写藏女西原,字字感人,描写荒原求生,更是处处惊心。
    《艽野尘梦》曾于1982年和1999年分别由重庆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过两个版本,均收录了任乃强先生为该书所做的校注。此次出版,编者对内文重新校订排版,并参考任乃强先生的校注补充注释,还请中央美院的王志兴老师绘以插图,以便于读者理解。任乃强先生是此书最重要的发现者和推广者,在此特向已经故去的任先生致敬。
    一本书有自己的命运。我们深信《艽野尘梦》将是一本传世之作。希望编者菲薄的努力没有玷污它的华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20: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艽野尘梦》乃民国时期“湘西王”陈渠珍写的一册笔记,记其于清朝覆亡前夕进出西藏的经过。
    宣统元年(1909)清军进藏,陈氏时任某部三营管带(营长)。过金沙江后,天气奇冷,宿营的牛皮帐篷夜间冻得硬如铁板。每日晨起,须先在帐中生火,烤一至二个时辰,待牛皮烤软,才能拆卸捆载到牦牛背上,这就快到开午饭的时候了。因此部队总要午后才能出发,只走得三四十里路,天色向晚,又要找宿营地支牛皮帐篷了。
    在行军中,军官都有马骑,却不能一上路就骑马,而要步行好几里,待双脚走得发热,然后上马。骑行数里后,脚趾便会发冷,而且越来越冷,决不能等到冷得发病的程度,即须下马步行。如此走几里,骑几里,骑行的时间顶多一半,还得与步行士兵保持同样的速度,故骑行的路程也顶多一半而已。
    营中各队(排)也为伤病士兵备有马匹。队里总有几个爱耍小聪明爱占小便宜的兵,见马少兵多,便抢先报告队长请求骑马。上马以后,稍有经验者知不能久坐,骑些时候就会下马,没经验又贪心不足者,总怕马被别人骑去,先是装脚痛不下马,结果脚真的冻痛冻僵,下不得马了。营里最后被冻伤冻残了的,便是各队最先争着骑马的这几个兵。
    进驻拉萨以后,藏官笑脸相迎,还送了个年轻丫头给陈管带做小老婆(书中称之为:藏姬)但没舒服几天,到了辛亥年(1911)这种笑脸就变成凶神恶煞相,要杀汉人了。藏姬西林却站到了男人这边,帮助陈氏和护兵逃出了拉萨。这时由原路东归已不可能,只好走藏北无人区,经过青海往西安。他们在无人区一度断粮,陈氏虽有武器,对天上飞的老鹰/地下跑的羚羊却毫无办法,幸亏西林枪法极精,弹无虚发,才不至于饿死。
    最后到了西安,那里正流行麻疹,高寒山区无麻疹病毒,西林没有病过,没得免疫力,很快被传染。别人却以为成年人不会再“出麻子”耽误了治疗,西林遂不幸病死,年仅一十九岁。陈氏对她还算有情义,将灵柩运回湘西,建了墓,还留下了这一册《艽野尘梦》。
    《艽野尘梦》中最精彩的故事,也是在无人区中发生的。
    某次行至有水草处准备安歇,遇上几个去拉萨的喇嘛也来了,他们的马多,食物也多,态度却很友善,应允以一匹驮马和若干食物相赠。护兵见喇嘛有油水,不知其带刀枪,便想尽杀其人,尽夺其物,决定翌日整装待发时动手,以为这样对方不会防备,事后也无须收拾,最为妥当。陈氏虽以为不可,但寡难阻众,只得听之。
    第二天一早,喇嘛送来了驮马食物,还帮助他们将各人坐骑上原带的物品转移到驮马身上,说是轻装利于快走。整装已毕,护兵就开了枪,击伤一个喇嘛。谁知几个喇嘛(连同伤者)反应极快,立即飞身上马,并迅速从宽大的藏袍中出枪还击,护兵应声倒地,一死一伤,喇嘛们却绝尘而去。更没想到的是,刚送来的那匹驮马也跟着跑去,不仅带走了礼品,还带走了他们原有的食物和用品。
    食物没了,护兵也没了,报应如此之快,真令人惊骇。但作者根本来不及惊骇,因为在无人区中没了食物,很快便会饿死,如无西林同行,结果就只能是黄沙中又多一堆白骨了。
    这几节故事,略可见清末民初“荒野”情况之一斑,也是边疆史有价值的资料。
    笔记作为一种私人记述,本可补正史之不足,笔墨若能生动传神,则更有文学的趣味,这便是我喜读笔记的原因。人们多以为笔记都是古人作品,是一种陈死的体裁,殊不知笔记大家黄秋岳/徐一士/刘禺生等都是近几十年中人物,陈渠珍则一九五二年去世时还是湖南省人民政府的委员,实在可称为今人了。
    书如今越印越多,古旧书被炒来炒去,能“发掘”的好像都发掘出来了。像《艽野尘梦》这样原来无名的薄本小册,因为是私人笔记私家印本,又无关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所以反多湮没,甚至图书馆的目录里也查不到。十多年前我笺释印行过一册《儿童杂事诗》,几年前又整理印行过一册《林屋山人送米图卷子》,二书的性质,亦与我所说的笔记大略相近,因为孤陋寡闻,至今仍少见有继续做这种拾遗辑佚事情的人,难道这类著述的命运总是寂寞的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20: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艽野尘梦》的作者陈渠珍后来也是大人物了,沈从文的读者大概都知道他,所谓“湘西王”割据一方逾二十年,但在故事开始的1909年,他尚是清军中的一名管带。
    驻藏办事大臣联豫与藏方不睦,调川军入藏欲为挟制,至有达赖出走之事,这些是史家的事,不去说它;不久武昌事变,驻藏清军内乱,杀左参赞罗长裿,拥协统钟颖为首,抢掠拉萨,至被藏兵围攻缴械,而军中仇怨纠葛,钟颖被案诛,诸将仍复相攻,这是后来的事,也不去说它;只说陈渠珍当鼎革之际,惧祸之将至,率了一百一十五名湘西(及滇黔籍)子弟兵,集体地开了小差,于辛亥年十一月间从工布江达出发,北上青海,却走入了无人的绝域,一行人餐风宿雪,日有死亡,待到第二年六月获救时,只活下来七人。
    中间的一段路线,为本书做注的任乃强先生精熟藏区史地,也不能确考,所绘图形,终无法得其究竟。大致这一行人出那曲地区后,不久便西偏。他们雇了一名老喇嘛为向导,或为彼有意引入死地,也未可知。至通天河该喇嘛就逃掉了,此后更是盲人瞎马,一脚沙一脚雪地乱走。时当冬季,北风觱发,酷寒可想而知;粮食尽则屠牲口,牲口尽则连行李也不能带,自然冻馁更甚。中间种种细节,读来惨怛,如火柴将尽之时:每发火时先取干骡粪,搓揉成细末。再撕贴身衣上之布,卷成小条。八九人顺风向,排列成两行而立,相去一二尺,头相交,衣相接,不使透风。一人居中,兢兢然括火柴,燃布条,然后开其当风一面,使微风吹入,以助火势。布条着火后,置地上,覆以骡粪细未……
    身处绝境,人的本性表露无遗。陈渠珍先既不能约束兵士,后于绝境中遇一小队蒙古喇嘛,饷以酒食,许以赠粮,而人心无厌,兵士复密议袭杀之以夺其资粮,陈氏闻知其谋,惟空言劝谕而已。次晨兵士果暴起攻击,交火后陈部死伤六人,喇嘛死三人,四人逃去“行李财物,既随骆驼飞去,即许赠糌粑二包亦口惠而实不至,至可痛心也”。
    所可歌可泣者,陈渠珍驻德摩时纳一藏族女子西原,陈氏原有妻子,娶西原未必非出于军旅无聊之心,而西原之勇敢高尚,如暗夜之灯,一路之生死与共,亦足锻造真情。获救后过西安,西原染天花,一病而逝。陈氏既葬西原“入室,觉伊不见。室冷帏空,天胡不吊,厄我至此,又不禁仰天长号,泪尽声嘶也。余述至此,肝肠寸断矣。余书亦从此辍笔矣”。
    读此书后一月,即道经那曲一带,曾动念往追这一行人的旧踪,左望羌塘,沙天雪地,山峦连绵,衰草掩道,道边秃鹫,凝立不动,遂栗缩而止。
    艽野尘梦,非关爱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20: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乃强,字筱庄,汉族,四川省南充县人,现代著名藏学家/民族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1989年3月30日在成都去世,终年96岁。一生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藏学著作主要有《西康札记》《西康诡异录》《西康图经》《康藏史地大纲》《〈西藏政教史鉴〉校注》《英藏汉文对照康藏全图》《川康藏农业区划意见》《川边历史资料选编》等。是我国近代藏学的奠基人和先驱者之一,他对康巴藏区的调查和研究,确立了他在藏学领域的地位,对人们认识康区社会历史,开发康区作出了重要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20:3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弁言》任乃强:《艽野尘梦》

    余一夜读之竟。寝已鸡鸣,不觉其晏,但觉其人奇,事奇,文奇,既奇且实,实而复娓娓动人,一切为康藏诸游记最。尤以工布波密及绛通沙漠苦征力战之事实,为西陲难得史料。比之《鲁滨孙飘流记》则真切无虚;较以张骞班超等传,则翔实有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20: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独步苍茫《一个人的大峡谷》2001年单人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

大西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冲击挤压,造就了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喜玛拉雅山系,
雅鲁藏布大峡谷蜿蜒于喜玛拉雅山系,其最深处位于
南迦巴瓦峰(海拔7787m)与里勒峰交汇处的宗容村。江面宽度仅35米。
大峡谷处于板块交界处,地质活动复杂,塌方/泥石流/地震时时发生,当今的
加拉-白马狗熊-巴玉这一段无人区,曾经也是布满村落的。
五十年代的一场大地震,导致南迦巴瓦峰的冰川崩塌,
大自然以不可抗拒的力量,转眼间就摧毁了人类脆弱的生命,如今,这一带已是莽莽森林;
二十年前,加热莎村对面的山体崩塌,
一夜间改变了地貌,雅鲁藏布江也改变了以前的河道……
由于资料收集的不充分,我不知道去年(2000年)雅鲁藏布大峡谷发生大洪水,
峡谷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手里拿的“雅漂”1998年穿越的资料,以前的路都没有了,
洪水冲走了峡谷两岸的浮土,留下百米高陡峭的山崖,导致在峡谷中遇到许多的麻烦……
在撤离大峡谷时,以前资料上说的扎曲-门仲、玉梅-排龙的6座索桥也在洪水中消失了。
如今刚修建了一座,这段曾经被认为很好走的路如今成了最大的塌方区,
死亡的阴影一直笼罩在头顶……
经过半年多的资料收集和体能训练,2001年9月24日,一个阴雨蒙蒙的早晨,
背上行囊独自踏上了渴望已久的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之旅……
没有壮行,没有喝彩,蓉和丽轻轻说了声:一路保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22: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野云鹤《徒步雅鲁藏布大拐弯》

本图文是我去年和挪亚等队友徒步雅鲁藏布大拐弯之记录,路线为
拉萨-八一-鲁朗-排龙-唐东-玉梅-扎曲-玉梅-排龙-拉萨我们一行9人:
4男5女。至玉梅后,因连日暴雨困了两日,江水上涨,塌方和泥石流增多,
加上有人腿伤,于是我带所有女队员由玉梅撤回排龙,
其余3位男队员继续徒步至扎曲(雅鲁藏布大拐弯)
今年(2004)我又去了排龙,由于政府将大峡谷内(属于排龙乡)的全部门巴人迁到林芝,
唐东玉梅已空无一人,几百人的排龙村只剩两家,
我没有找到去年的朋友,甚至连排龙温泉也被易贡河淹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22: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川藏全线,顶级风光就在鲁朗和岗乡两地。
从色季拉山下山开始,到鲁朗兵站结束,
一段路号称是色驴的天堂。图为鲁朗风光,远处是南迦巴瓦雪山。
鲁朗风光.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23: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鲁朗风光的层次感极强:雪山,高山森林,草甸,河流,庄稼,等等,令人着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23: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行程:
当天下午从排龙吊桥徒步6公里到达唐东村,第二天由唐东村徒步20公里到达玉梅村,
第三天由玉梅村徒步6公里到达扎曲村,也就是著名的雅鲁藏布大拐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翡翠湾食安云台 ( 京ICP备17024305号-1 )

GMT+8, 2025-5-8 08:50 , Processed in 0.04428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