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湾食安云台

 找回密码
 翡翠湾永续农场*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铁鸟

《寻根:1979年3月14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12:4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孙盛敏:德玮,记得小时候在林北去赶海的路吗?
孙德玮:记得。到处都是大雁。夜路里,我掉进过路边的沟里。
孙盛敏:你说的是出村后的路。我家在南街,走向海边的必经之路。
孙德玮:我家在村边,山脚下。
孙盛敏:我知道。河边春节期间会搭个戏台,你在那里看过戏吗?
孙德玮:看过啊。还看过电影白毛女啊。大屏幕在河边,河两岸是观众。
孙盛敏:我那时去山上搂草,都从你家那里上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12: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孙盛敏:德玮,你二爷爷是不是医生啊?
孙德玮:不知道啊。我得问问。
孙盛敏:从年龄段回忆,我记得你爷爷辈的几位。孙文芝是村里的医生。
孙德玮:哦。我回头查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13: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孙盛敏:德玮,我想起来了,你家那个位置在村里叫《后地》。所以才让你误以为村名是《@林北后地 村》了。
    孙德玮:明白了,哈哈哈,谢谢叔。
    孙双成:@林北村,分为:@前街,@后街,@前地,@后地,@前洼,@后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2 23: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孙茂瑞:我们这支昌字辈,挑担子从登州府逃荒过来,什么都没有。祖爷爷到亲戚家帮人家大过年铡马草,换了一袋米,饿着在大年三十晚从很远的村走回家,一家老小这样过个年。当时很穷,天不绝人,我家三太爷机缘巧合捡了一车烟,把烟卖掉,手上有几个钱了。一次,村里有两兄弟分家吵架,这家里有头牛,太爷就趁机把牛买下了,从此用这头牛开荒,很快成为当地大地主,有自己的商业街,粮库,有枪支,有炮楼,后来大家都知道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8 19: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东孙氏先祖迁徙录》

    01. 福山孙氏始祖:孙成。
    迁徙:乐安59世祖孙成,祖籍富春,为孙权帝之后裔,吴灭,孙氏子孙迁往四方,成祖即是迁福山一支之后也。成祖,世居福山,八角(家)孙奇镇诸村,金人入侵,组织抗金武装撤南京,其后居怀远,居登州,居嘉兴,居河南固始者,志孝公就是于明洪武间由河南固始县小云南镇洼子村返福山两甲庄,后裔分布于福山西珠岩村,西黄山村,张格堡村等地。
    24. 福山孙氏始祖:孙氏兄弟八人。
    迁徙:孙氏兄弟八人系三国东吴大帝孙权之后裔,晋灭吴后,孙氏子嗣散处四方,有分支流迁三韩(马韩,辰韩,弁韩,通称三韩。其地域在今天朝鲜,韩国境内)唐贞观十八年(644)唐太宗李世民率水陆大军攻打辽东和高丽,孙氏八兄弟为避战乱,浮海南渡,抵达登州府福山(今山东烟台市福山区)卜宅定居,后人称定居地为“八家口”(今八角村)子孙尊为福山八家口始祖。后裔主要分布于本邑桃园村,虎窠社,南诸社,西关社,马山社及昌邑,莱阳,潍县,宁海州等胶东八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18: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申屠潜:孙遇其人》20070910初稿

    您知道孙遇其人与富阳龙门孙氏望族的血缘关系吗?
    从三国到明代,约经1200多年的洗礼,孙遇一支的突起,说明了什麽?
    不久前,我孩子申屠年赴烟台作客,带回一本山东烟台福山政协文史资料丛书(之六)《福山明清七十五进士传》令人满意地解答了上述问题。
    孙遇,字际时,明代山东福山人。
    在山东半岛能寻得以孙武为代表的孙氏家族起源,当是尽人皆知的史实,而孙遇却是外来后续史实,且在胶东福山地区出现,便觉不可思议。推究其繁衍和发族的经历,就别具意义。
    历史当追溯到三国吴,公元221年,孙权当政,经“黄武,黄龙,嘉禾,赤乌,太元,神凤”在位31年,由会稽王孙亮继位,开创“建兴,五凤,太平”三个年号,计七年。258年,由孙休接位,仅开“永安”年号,共六年。264年,孙皓即位,虽经“元兴,甘露,宝鼎,建衡,凤凰,天册,天玺,天纪”八个年号,延续17年之久,但,由于外力增大,内部失和,族始漫散,以致内乱不止,直到政权崩溃。
    其后,孙皓子孙先后潜居到辽东避祸。照理,此一脉当在辽东驻足繁衍,不意历史风雨改变了这一现状。斗转星移,跨越晋隋,进入唐朝,唐太宗举兵征伐辽东,前朝遗老遗少残兵游勇,无不落荒蹈海。
    史传,有孙皓后昆八兄弟,蹈海抵福山山区涂山社两甲庄村落户,遂为孙皓子孙移居福山的始祖。待孙遇出世,越800年沧桑,至少又嗣传数十代。尽管如此,总根不变,属孙皓血统嫡裔无疑。
    相传福山一脉,宋元以后,代有显人。如孙遇的大伯,有德而不仕;父亲孙彦斌,以受赠奉议大夫身份,历任州知府衙门幕僚。孙遇有四子,除老三孙瓒(成化举人)外,儿孙先后有五人考取进士。历史兴替,改朝换代,家族随时颠簸;应世浮沉,但不废才人辈出,且能坚强抗争,弘扬祖德。
    孙遇,明永乐二年(甲申1404)生,人品高尚,学业勤奋,政绩卓著。幼时即有神童之誉。三岁那年,母亲在织布,他见窃贼偷走东西,就以手势情态告诉母亲,使及时抓住窃贼;11岁能以流畅高亢语调,读出官府告示,巡视官员十分惊异,当场考核,即疾书《神童诗》绝句,书法端庄有大气。遂被推荐补为邑庠弟子,不久考中秀才。之后更为勤奋,学业猛进,诗词字画也名闻乡里。曾有“时来高步蟾宫里,始见龙光射斗牛”之句,时人以为是他有雄心壮志的表现。宣德十年(1435)考中山东第五名举人。次年(正统元年1436)京城会试,中二甲25名,获“赐进士出身”。随即被授正七品户部主事之职,从此步入仕途。
    户部任职,初露锋芒,表现出勤慎与恪尽职守的品格。一次,受命赴庄浪(今甘肃隆德县)督收粮草,所收粮食存放于当地人视为鬼魅出没的公馆里,别人害怕,他却谨慎守护,一直太平无事,旁人惊异之余,赞扬他正气浩然。以后屡次出差,都能一尘不染,留有好声名。受命尽职,处事练达,从而受到器重。正统六年(1444)在英武殿大学士内阁首辅杨溥荐举下,受到皇帝朱祁镇的接见与赏识,才被外放任州府官吏。
    孙遇外任州府官吏20余年,集中在徽州江西河南,所任之处,无不勤政爱民,清廉自守,深受百姓爱戴。他首任徽州知府,为正五品,到任即下访民情,调查时弊,按歙地制墨特点,鼓励就地取材,生产精品。同时倡导徽学,推行均徭法,分上中下三等,革除旧制弊端,并对历年积案,尽速调查取证,审理结案。百姓受到公平公正待遇,莫不称颂青天父母官。此政绩之一例。
    正统十四年(1449)父亲病逝,按例丁忧守制,在职官员得返里守孝三年,随后再报请吏部重新安排职务。可当地民众一致恳求“夺情”,朝廷恩准,孙遇仅匆匆办完丧事就回衙署理事。地方官吏和百姓拥戴之情,可见一斑。
    景泰五年(1454)徽州遭受百年不遇的旱涝灾害。灾情特重的休宁*黟县*祁门还出现聚众哄抢*闹事,社会秩序混乱不堪。安徽巡抚报请朝廷派员督察,主张派兵镇压,孙遇据理制止,并愿意乌纱作抵,为灾民当保,更亲自单骑深入灾区做说服工作;另一面,主动向四乡富绅借粮,向哄抢者要回被抢粮食,均衡分配;向朝廷请求饥赈,同时亲自督导抢种,以生产自救,共渡难关,从而避免了一场腥风血雨的人祸灾难。官民互动战胜天灾,百姓看在眼里,感激在心。此其赢得民心的第二大政绩。
    狱讼审理,从不妄加结论。每每微服暗访,明察实情,以平冤狱。如婺源廊东地方,有个叫妙安的女子,性情直憨,常得罪人,后为仇人诬告下毒杀人,知县轻信,四邻证词失实,竟被打入死牢。孙遇接到案卷,发现很多疑点,于是微服查访,查明真凶,始平冤狱。此类慎理积案,拯民于水火的实例甚多,无疑是其卓越政绩之三。
    正因为这样,当其母亲病逝时,徽州地方吏民再次恳求“夺情”,朝廷又再次恩准,并晋级为三品,留任原地。百姓送万民伞,赋功德诗赞,颂扬他的政绩。诗赞云:治郡廉能汉吏同,群黎到处乐时壅。阳回寒谷青生物,清微黄堂月在空。瑞麦两歧歌善政,甘棠千载蔼遗风。如今荣满留无计,拟向京门借寇公。
    诗赞将他比作汉代贤臣黄霸。
    黄霸,字次公,汉阳夏(今武汉)人。少学行令,汉武帝时为补侍郎,历任河南颖州太守,变酷刑治理,以宽和疏导为政,深得民心,后升丞相,封建成侯。
    天顺八年(1464)孙遇擢升为江西右方伯布政使(相当于一省之长的副职)为二品官爵。成化元年(1465)又调任为河南布政使,任职四年,一如既往,忠于职守,清廉有声,事迹不胜枚举。
    期间不意遇到了两件麻烦事:
    一是当时官吏,习惯将稲麦多穗,瓜果并蒂等自然现象,视为上天降瑞赐福,不是奏报朝廷,就是筹办庆典。孙遇却不以为然,常据理驳斥此种虚夸荒谬言行,致遭妒恨。
    二是南昌府大京官肖彦庄,仗势横行乡里,欺压百姓,民怨鼎沸,官府不敢得罪,反而百般袒护。孙遇就任所诉状雪片飞来,面对现实,秉公处理,令肖家伏法,无话可说,而暗地却结了怨怼。

    成化元年(1465)假弹劾吏部尚书李秉之机,与御史彭华密谋,诬指孙李结成朋党,满朝文武为之鸣不平,结果还是以“愿请退”的名义被罢了官。对此,孙遇不吭不申不辩,主动回乡务农。足见坚持原则*弘扬正气之不易,仕途险恶,直道难行。
    返里后,开设孙氏家塾,课子教孙。景泰五年(1454)长子孙珂考中进士;接着,次子孙珪(1468)第四子孙琰(1483)先后中成化进士;弘治十七年(1504)两个孙子考中同年同科进士,传为一榜两进士的佳话。
    全家除老三中举后,潜心研究理学,成为当朝理学大师外,开创了一门五进士的奇迹。孙遇因此赢得“天酬仁厚,教子有方”的嘉誉。后代有诗云:累朝名官不寻常,试问家声齿颊香。黄榜兄弟三王荀,碧幢父子两甘棠。
    太子太保大学士户部尚书刘羽为之亲撰《钦差河南布政使孙公神道碑》对其一生还作了如下铭赞:溟海之西,泰山之东,巍然入望,有归于公。伊昔守徽,人和政通。其为方伯,异地同功。归志于家,怡然冲融。徜徉山水,乐尔何穷。昊天云亡,遗声尘空。百世之下,丽日光风。
    孙遇,卒于成化十九年(1483)夏四月六日,享年79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18: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申屠潜:孙遇其人》20070910初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18:5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19: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子太保大学士*户部尚书*刘羽《钦差河南布政使孙公神道碑》

    孙氏系三国权至皓数传,而族始散漫,其先有避于辽者,唐太宗平辽,兄弟八人滔海抵福山,遂世为福山人,宋元而后,代有显人,谱谍俱焉,不书。公之大父日志考,有德不仕,父曰彦斌,以公贵赠奉议大夫,赞治尹,直隶徽州知府,母张氏为恭人。公讯遇字际时。生有异才。甫三岁,母织机有丐者窃担而去,公末能言,但以手指示之,母悔追之,果得窃者,后妖人唐塞儿惑众,刑章为补,众观之中,公朗如流,声甚宏貌甚伟,时分司洪命事顺如门内窃视之,即呼之,命公书字,公书神童诗前二绝,字画亦道劲,洪大奇之,遂礼送入邑庠为弟子,其时年方十一,自是公益奋励,刻苦学问,博闻强识,尝入乡试,有司不遂。旧有“时来高步蟾宫里,始见龙光射斗牛”之句,其所蕴可知矣。宣德乙卯,公礼记名经山东乡荐第五,明年正统丙辰,登周旋榜进士,丁已授户部主事,差住庄浪,督收放,公馆中物为怪,共骇之,公居数月余,了无踪迹,识者即知公为正人,公以才能勤慎,屡外差,所至有声,略无间染。以放少保石首杨先生溥特荐公由主事守徽郡,公之任所行均徭法分上中下三等,痛革里书弊,吏得其职,赋无所遣,人其宜之。景泰甲戌,尝岁饥,休宁、黟祁三县盗起,凌辛受待,聚众抢夺,远近骚动,按治者欲剿兵,公止之日,此饥民耳,未可轻举,兵一用,恐为祸不少,仍以宽扶之为何。公乃单骑至休宁。聚官吏等责之曰:汝辈不能抚字,以致整形民艰急至此,民则奚罪,宜听其悔过自首,勿为苛责。于是辛受等恶赴官,果得不死,因设方账济,境内贻然,既而休宁岁稔,歙产瑞麦一茎二穗三穗四穗。祁门虎为害,公祷于神,虎辄去。有冤女狱历久,廉得雪之,又以丁人艰去,因民请复,留暨三考,又当去,民狱有积年弗伸者,公倾城处之,而冤固请,朝廷重念民意,乃以三品秩仍署郡,前后守徽十八年,为政盖为一日焉,雪仇释冤者甚众,徽人感之,至形于诗歌。公在郡,前后保留二十年,终绐一节罔变,古之良吏,又何遇哉!天顺甲申,周礼部推荐升江西右方伯,会以进表到京谒南阳李少保,李问江西不便事,公对他事有常规,无虑。独四川王子奠夫妇俱殁,子女二人,长成,一有失节,奈朝廷何?李颔之,即以此事属公,公曰,乃奏闻。廷议予许与民间结亲,女许嫁民间,官备嫁奁之礼各五百,呜呼!公之用心岂常情所可及哉?未几转升河南左方伯,甫三载,朝觐,考定群吏,给事中太和肖彦庄,以公前在江西时,尝断其家不法事,每叩之。因劾与吏部尚书李秉为乡时,且每年不见黜为党,公闻之笑曰:愿请退,未尝与辩,遂蒙恩致,人感情之。公慨然无难色,既而归乡,款桑梓课儿孙读圣贤书,康强无恙,今有十四载,诗出蒸于满门,中和溢于一乡,达尊有在非公而谁成!十九年夏四月六日公以疾卒于福山私第之,正寝享年七十有九,以明年四月十七日葬于仉村祖茔,配房有淑行封恭人,先公卒二十有二年恭人殁,公独居。无他媵妾,子男四,长曰珂,甲戌 进士,授监察御史,,升南京大理寺左寺丞。次日珪,戊戌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礼部给事中;次日瓒,举人;次日琰,辛丑进士,授中舍人,皆恭人出。女三,长适周鐗,次适韩珍,次适王斌。具皆千户。孙男十四:檠、乐、棠、果、榘、采、栗、荣皆读书。孙女六:淑媛,聘都指挥廉政长男文盛,淑姿,聘千户王钰之邻生贯,淑婉、淑柔、淑懿、淑明、俱幼。
    公性仁厚,恭俭好礼,虽在仓卒间,而雍容和气,亦自动人,可谓有德之君,自守徽州至河南左方伯,临人亦平易,而繁苛不为,是宜其亲自者,如子之于父母,抚不来也,公尝为织造事逮至京,徽之军民诣神祠祷佑者,累百余人,卒无事,其恳神辞集为卷,名曰《怀仁录》,今行于世。既去,又为立祠以奉之,是何仁人入人之深也欤。
    铭曰:溟海之西,泰山之东。巍然人望,有归于公。伊昔守徽,人和政通。其为方伯,民地同攻。归志于家,怡然冲融。徜徉山水,乐乐何穷。昊天云亡,遗声尘空。百世之下,丽日光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19: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海阳望格庄孙氏族谱》

海阳望格庄孙氏族谱记载:来胶东始祖叔弟八人:
广:配尹氏。三子:长尚志,王氏;次尚清,吕氏。
裕:配刁氏。四子:长庆,李氏;次祥,王氏;三东,柳氏;四传,曾氏。
亮:配门氏。二子:长熙,黄氏;次佐,梁氏。
河:配梅氏。二子:长润,邱氏;次杰,王氏。
海:配萧氏。一子:兴,于氏。
谈:配万氏。三子:长亭,马氏;次翱,江氏;三琪,郭氏。
宾:配即墨尹氏。
财:配刘氏。五子:长成,姜氏;次官,刁氏;三良,程氏;四丹,章氏;五杆,周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2 20: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家族源自@小云南。小云南的探源?

    原鞍山市铁西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胡忠奎历经20余年研究所得:小云南位于今云南贵州一带,即明代的乌撒卫。
    归纳整理的“小云南”渊源之说,至少有七种之多。

    悬疑:“小云南”是俚称吗?“云贵说”从何而来?
    胡忠奎研究,“小云南”出处,始于1985年。
    鞍山境内的八家子,陶官,永乐等街道的许多老者,十有八九称祖先来自“小云南”但,都说是老辈人世代口传。“小云南”究竟何处,均不明悉。
    胡忠奎在他孩童时期,祖母曾跟他讲过:你的祖先是打“小云南”过来的。
    许多蓬莱县的老人,也都众口一辞地告诉胡忠奎:Ta们的祖先来自“小云南”。
    1988年08月,胡忠奎赴山东烟台市史志办,查阅到了1988年版《蓬莱县志》记载:元末明初,山东为元明争夺要地,明将常遇春血洗山东,山东半岛人口被杀戮殆尽,残存土著极微。明朝建立后,开始向半岛大批移民,当地人口为明洪武十五年(1382)及永乐二年(1404)两次由小云南的“乌撒卫”迁入。
    此即推动“云贵说”诞生的首例佐证。
    胡忠奎查阅《元史地理志》《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东北地方史稿》等资料证实,“乌撒卫”为明代地名,在云南贵州交界一带,即现在的云南镇雄及贵州威宁县境内。
    胡忠奎认为,正如东北人对“边外,关里”的称谓以及有的地区自称“小上海,小深圳”一样,“小云南”是云贵边界一带的俚称。
    “云贵说”随即产生一个疑团:云南贵州,历史上是我国少数民族居住地,而自称祖先是“小云南”的东北人却大都是汉人。
    胡忠奎揭示,“小云南”先民,跨越元明清三个朝代,由国内各地汇聚云贵,再行迁至山东,最终辗转至东北扎根的“千年万里移民路线图”。
    “路线图”的绘制取材于《蓬莱王氏家谱系》《蓬莱王氏家谱》《乌撒考》等民间资料,《威宁县志》《明史》《清史稿》等官方史料。
    01. 明朝30万大兵讨元,先民由全国各地至云南。
    “小云南”先祖,缘于全国各地军丁加盟的明朝征元30万大军。明初中原统一,云贵高原仍被元朝占据,不但屡招不降,而且屠杀使者,朱元璋决计讨伐,于洪武十四年(1381)九月初一,命傅友德为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军,率步兵30万讨伐云南,分遣都督胡海统兵03万,趋乌撒,自将大军趋贵州。
    十二月二十三日,傅友德自曲靖直捣乌撒,元军暂时退却。傅友德下令在乌撒筑城,建筑材料和工具刚一备好,元军引兵复至,由此展开一场惨烈的@乌撒之战。
    历经浴血奋战的傅友德30万大军,进驻云贵高原后,在乌撒卫展开军屯。从洪武十四年入滇,至永乐初年,来自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东四川等地的明军驻守云南长达20余年,第二代也已长成。
    02. 明朝战略转移,由云贵迁山东。
    “乌撒卫”建成后不久,“小云南”先祖即根据明朝战略转移源源不断向山东迁移。
    明代初年,倭寇不断侵扰山东沿海地区,为防倭寇侵袭,明洪武中期先后在山东设置卫所,这些卫所需屯兵把守,明朝即从乌撒卫等地调兵。
    例,乌撒卫调兵至山东鳌山卫。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徐辉祖奉命建鳌山卫,率兵调防山东。至此“小云南”先祖的匆匆步履在山东暂停。他们的再次大规模渡海迁移,还在三百年之后。
    03. 清代垦荒,由山东至东北。
    清顺治年间,清政府采取多种方式,鼓励汉人到辽东垦荒。此时,在乌撒卫参加过军屯,而后又调防山东各卫所的部分明军后裔,不断随移民潮涌入东北,投旗者为汉军,未投旗者为民籍。
    六百年多年过去了,这些人的后裔一直没有忘记祖宗,世代口传,自称来自“小云南”。
    目前,除“云贵说”外,“小云南”出处,另有:
    01. 山东之说。
    02. 山西北部“云中之南”之说。
    03. 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之说。
    04. 山西运城“小运南”之说。
    05. 云南省“祥云”之说。
    06. 安徽“凤阳”之说。共七种。

    综论各方观点,“小云南”所在地的可能性,涉及五省七地。其中“小云南”在山西的呼声较盛。据史料记载,明洪武三年至永乐十五年,40多年时间,山西向外省进行了多次移民,其中包括向山东移民。“小云南”在山西的观点,主要来源于民国《平县志》记载的“云中、云州之南”之说。
    另有“小云南”在云南祥云之说。
    《徐霞客游记》曾提及“小云南驿”之名。经《中国国家地理》考证,徐霞客笔下的“小云南驿”是云南省祥云县南18里的云南驿。
    总之“小云南”的最终确认还有待进一步探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8 05: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看飞机爆炸的事儿》

    1978那个冬天,初到京城的我,满嘴的胶东腔儿。
    其实我出生在北京,四岁去牟平老家是一口的北京腔儿,爷爷说你是山东人就要说山东话,等我回来,已经是地地道道的山东人了,从骨子里是了;唯一难过的是,霸道的爷爷也强制地把我的左手拿筷子扳成了右手。
    那个冬天,离上小学还有一段日子,语言不同、没有伙伴的我度过了我一生里最孤单的日子。我从小没读过幼儿园,是在田野上放养出来的。
    那个年代,父亲单位的西门外,除了零零散散的平房,就是农田和果园(现在三十里外也早淹没在城市的废墟里),我时常一个人呆呆地坐在传达室门口的台阶上,望着天空猜飞机,数飞机;长大后,我才知道那里是西郊机场,是周总理接见基辛格和葛罗米柯的地方。
    03月14日,记不清午后还是清晨,但我永远记得住那一幕,或者说那一幕记住了它唯一的证人。
    一架飞机在半空中突然变成了一个大火球,无声无息的大火球,很美很耀眼。几秒钟后,只是几秒钟,坠下一缕清烟,淡淡的一缕,火球象幽灵一样消逝了,天空蓝得吓人,干净得吓人。几秒钟,又是几秒钟,一朵大大的蘑菇云从地平线升起,白白的,同长崎和广岛的模样,蘑菇云如播放慢动作一般,从翻滚到消散,我静静地看着,如同看二十年代的无声电影,又过了不知多久,一阵嘈杂打破了我的凝思,父亲单位里跑出一群人,提着铁锹和水桶。
    长大后,我检索:1979年03月14日,空军航空兵第34师空中机械员王旗驾驶三叉戟飞机起飞肇事坠毁,造成45人伤亡。
    唯一让我不得解的是,既然是坠毁,为什么我眼睁睁地看着它在半空里爆炸?我倒无所谓什么击落什么坠落,我只是好想不到,我在沉醉的那个瞬间,可能消散了45个生命,我读出了生命如此脆弱,我就该去多一分珍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9 03: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东牟平@林北村 @文昌阁 @我的老家 @我的童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9 03: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山*明世堂*孙氏家谱:记载的宋朝和元朝先祖》

    家谱记载宋元先祖如下:
    01. 牌位居中者,立户始祖@孙成(传为红袄军首领)
    02. 左一为@孙山(传参加了红袄军)
    03. 右一为@孙密。
    04. 左二为@孙翼。
    05. 右二为@孙温(01.记载:国号宋,仕至怀远大将军,诰授振威大夫。02.福山县志稿记载:国号宋,墓在福山城南仉村祖茔)
    06. 左三为@孙辿(01.记载:诰授奉直大夫,元加登州府同知衙,有传。02.福山县志稿记载:国号金,墓在福山城南仉村祖茔)
    07. 右三为@孙政(记载:仕至阴阳提领)
    08. 左四为@孙庆(记载:仕至阴阳提领)
    09. 右四为@孙文焕(01.记载:诰授文林郎,元仕至嘉兴教授。02.据说,清光绪《嘉兴府志》卷三十六,官师第15页,学职有记载)
    上述09位先祖的世系顺序,家谱中未能详细列明。只记载说,孙成孙山孙密孙翼为孙温之祖父叔伯兄弟。
    小贴士:
    红袄军,是指中国金末,山东河北的农民起义军。
    在蒙古侵金的同时,山东河北地区的人民,纷纷举行了反抗金朝统治的武装起义,少者数万人,多者数十万。起义者穿红袄作标记,故名@红袄军。类似赤眉军。
    十三世纪初,金的辖地日削,女真贵族和各族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压迫日益严重。山东河北农民纷起反抗。
    较大的的起义军:
    01. 山东益都@杨安儿。
    02. 潍州(今山东潍坊)@李全。
    03. 沂蒙山@刘二祖。
    04. 河北@周元儿。
    贞祐二年(1214)杨安儿东取莱州、登州。郭方三据密州(今山东诸城),进攻沂海两州。李全进攻临朐,扼穆陵关。棘七据辛河,有众四万。史泼立据宁海州(今山东牟平),有众二十万。
    金政府派重兵到山东,进行镇压。
    杨安儿败死,所部归其妹杨妙真统率。
    刘二祖遇害,其部下彭义斌等归李全统率。
    郝定自成一军。
    后,李全与杨妙真在磨旗山(今山东莒县东南的马鬐山)会合,结为夫妇,合成一军。
    兴定二年(1218。宋嘉定十一年)李全投宋。宋政府称之为@忠义军,发给粮饷。
    沂蒙山区的时青等也跟着降宋。
    其余各部红袄军,仍分散活动。兴定六年,曾进攻柳子镇(在今安徽宿县西),袭击徐州的十八里寨等地。
    红袄军的斗争,打击了金王朝的统治。但,在领导人中,出现了一些叛徒。
    01. 李全,先投宋,后降蒙古。
    02. 时青、国安用之流,更在宋金蒙古三个政权间反复叛降。
    女真人的@猛安谋克,即所谓的@女真屯田军,属于兵民一体的组织。
    金为了强化对中原汉人的统治,利用女真鞑虏平民来监视镇压汉人百姓的反抗。因是统治民族,处于生存优势地位,故,其人口增殖很快,人数很多。据公元1183年的统计,共有:猛安0202,谋克1878,共为户615624,人口06158636,由此可见,仅仅进入中原的猛安谋克女真人就有615万,东北本土的女真人还不包括在内。
    女真族对汉民族长达百年的压迫统治,导致了金朝末年的民族矛盾和激烈冲突。
    蒙古与南宋,对金朝进行夹攻。同时,中原人民也发动了对猛安谋克的攻击。
    史载,自大安、崇庆以后,黄河以北的猛安谋克,人口速减。一则死于蒙古军入侵,一则死于红袄军起义。
    蒙古铁骑,数年之间,横扫中原。凡州县城池及猛安谋克村寨,几乎无不残破。
    贞枯间起义于山东河北等地的红袄军,其主要成份是在女真人的括地浪潮中失去土地的流民,Ta们“姆拨地之酷,睡毗种人,期必杀而后已。若营垒,若散居,若侨寓托宿,群不逞哄起而攻之,寻踪捕影,不遗余力,不三二曰,屠戮净尽,无复憔类”。
    红袄军的主要杀戮对象是女真人,红袄军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女真人的猛安谋克村寨。因此贞枯四年(1216)河北六路的猛安谋克人口减少过半,泰和七年,人口估计在300万左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9 04: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山孙氏(明初始祖后人)在胶东半岛的村落分布》

(现村名)      (所在市*县区*镇)            (古属地)
林北村          烟台市,牟平区,姜格庄。        登州府宁海州。
西珠岩村        烟台市,芝罘区,黄务街道。      登州府福山县。
东珠岩村        烟台市,芝罘区,黄务街道。      登州府福山县。
北里村          烟台市,芝罘区,黄务街道。      登州府福山县。
小沙埠          烟台市,芝罘区,只楚街道。      登州府福山县。
两甲庄          烟台市,福山区,门楼镇。        登州府福山县。
上官老沟村      烟台市,福山区,门楼镇。        登州府福山县。
院口村          烟台市,福山区,门楼镇。        登州府福山县。
下许家村        烟台市,福山区,门楼镇。        登州府福山县。
东宋洲          烟台市,福山区,门楼镇。        登州府福山县。
西黄山村        烟台市,福山区,回里镇。        登州府福山县。
张格堡村        烟台市,福山区,回里镇。        登州府福山县。
东罗格庄        烟台市,福山区,高疃镇。        登州府福山县。
义村            烟台市,福山区,高疃镇。        登州府福山县。
东泊子村        烟台市,高新区。                登州府福山县。
林北村          烟台市,牟平区,姜格庄。        登州府宁海州。
紫岘口          烟台市,牟平区,姜格庄。        登州府宁海州。
沙湾庄          烟台市,牟平区,姜格庄。        登州府宁海州。
北王家疃        烟台市,牟平区,姜格庄。        登州府宁海州。
张格庄          烟台市,牟平区,大窑镇。        登州府宁海州。
西系山          烟台市,牟平区,宁海镇。        登州府宁海州。
东殿后          烟台市,牟平区,龙泉镇。        登州府宁海州。
官道南村        烟台市,牟平区,龙泉镇。        登州府宁海州。
西杭格庄村      烟台市,牟平区,龙泉镇。        登州府宁海州。
星石泊村        烟台市,牟平区,龙泉镇。        登州府宁海州。
南台村          烟台市,栖霞市,蛇窝泊。        登州府栖霞县。
砖园村          烟台市,栖霞市,蛇窝泊。        登州府栖霞县。
白马庄          烟台市,栖霞市,桃村镇。        登州府栖霞县。
王格庄          烟台市,栖霞市。                登州府栖霞县。
后孙家鲍        烟台市,莱阳市,高格庄镇。      登州府莱阳县。
前孙家鲍        烟台市,莱阳市,高格庄镇。      登州府莱阳县。
海丰村          烟台市,海阳市,大阎家镇。
西庄村          威海市,乳山市,下初镇。        登州府文登县。
院下村          威海市,文登市,初村镇。        登州府文登县。
虎台村          威海市,荣成市,埠柳镇。        登州府荣成县。
西初家庄        威海市,荣成市,埠柳镇。        登州府荣成县。
孔家村          威海市,荣成市,埠柳镇。        登州府荣成县。
不夜村          威海市,荣成市,埠柳镇。        登州府荣成县。
邹家村          威海市,荣成市,埠柳镇。        登州府荣成县。
上埠头村        威海市,荣成市,埠柳镇。        登州府荣成县。
鸡鸣岛          威海市,荣成市,港西镇。        登州府荣成县。
黄山口          威海市,荣成市,港西镇。        登州府荣成县。
小泊村          青岛市,莱西市,姜山镇。        登州府莱阳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翡翠湾食安云台 ( 京ICP备17024305号-1 )

GMT+8, 2025-5-8 08:53 , Processed in 0.03665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