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湾食安云台

 找回密码
 翡翠湾永续农场*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500|回复: 4

郁宁远《春之谷:一个人文与自然共生的华德福社区模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21 15: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纽约春之谷=自然农耕+华德福教育+社区发展
 楼主| 发表于 2011-2-21 15: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

    美国纽约春之谷Spring Valley距离纽约曼哈顿往北一小时左右的车程。一条小溪环绕着社区,溪畔树叶与野花相映成趣。一座木桥横跨两岸,从桥上走过,见桥下流水潺潺,落英缤纷。清晨,鸟儿们的歌声将你唤醒,夜晚,蝉儿及蛙鸣伴你入眠。工作结束后,穿过原始树林回到木屋的途中,野鸭松鼠梅花鹿天鹅等野生动物自由自在地穿梭在你周围。地里的玉米露出微笑,成串的苹果压弯树枝。
    社区周围近2000多英亩的土地属于鲁道夫*斯坦纳三元社会基金会Threefold Foundation。早在1920年,有几位来自纽约曼哈顿的富有而又有理想/追求精神生活的年青人凑在一起买下了这一大片土地,以人智学理念为基础,实践自然活力农耕。
    该农场一方面为曼哈顿的一家素食餐馆提供健康的食品,另一方面作为学习与研究人智学的基地。发起人还让一些认同人智学的人士,低价买下一小块土地建造房屋,以便在周末和假日里住在这里学习人智学和度假。后来,在这里又相继建立了华德福学校/韵律舞艺术学校/华德福教师培养学院/华德福教育研究所/鲁道夫*斯坦纳老人同胞社区/健康食品用品商店/自然活力农耕农场/表演礼堂等等,就这样,逐渐发展成一个人文与自然共生,集精神/文化/健康为一体的三元社会社区。这里,鸡犬相闻,门不闭户,择邻而居,来自世界各地的教师/医生/艺术家/志愿者,在这个社区里生工作和学习,大家相敬如宾,犹如一家人。社区恍若陶渊明描述的世外桃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21 15: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文化社会理念

    社区吸引了特别的人群,从而形成了特殊的文化。他们注重身/心/灵的整体健康,吃自己用自然活力农耕种植的绿色食品,追求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关心人文和环境保护,崇尚自然,将自然带进艺术,将艺术带进自然。他们同时也非常注重人与人的互动关系,真诚相待,相互帮助,和睦相处。更重要的是社区成员非常注重教育,很多家庭搬到这里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到华德福学校就读,社区生活本身也为成年人的继续教育提供了很多机会。
    社区的文化活动非常丰富,常年有节日庆典活动,每周每月都有各种学习小组/讲座/演出/音乐会/展览会等。这些活动不但有全社区的老人孩子和年青人参与,住在社区以外的人也常来参加,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实习生/学者,在这里学习和研究临终关怀/护理/艺术治疗/社区发展/社区文化等等。鲁道夫*斯坦纳提倡的教育作为改观社会的力量,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幼儿到古稀老人都能在生活中受到教育和成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找到并实现他们的人生使命。
    创建这个社区的宗旨之一是希望年青人通过照顾老人而认识和理解人的成长/老化/病苦到死亡的生命过程和意义;让老人在回到精神世界之前,全然觉醒认识生命的本质和自己的使命而安然地离开人间。宗旨之二是建立一种新的生活和社会关系,把华德福教育和人智学深入到生活中,让所有在社区生活的人都在受教育和进步。成人通过日常生活与工作的细节了解并教育新一代。年轻人跟老人一起生活,学会关怀老人,并从老人走向精神世界的过程中,学习并理解生与死的意义。社区的孩子在上学之余充分地参与生活,并学习如何与不同年龄的人和睦相处。
    由于建立了这个社区,还从某种程度上保护了这块原生态的土地的能量,同时为建立和保持人与自然的共生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的一个活的标本。在当今全球范围内的从土地资源来创造商业价值的热潮中,土地资源被掠夺性开发,地球上存在的无数“零号地”已被人类摧残的奄奄一息,尽管人们的财富在增加,心灵日益疲惫和憔悴,因为利己主义的结果只能得到物质上的满足,但由于是建立在损害它人和自然的基础上,所以必然导致心灵和精神的枯竭,使人和土地都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这种社区的建立,无论对土地还对人群都具有治疗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21 15: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社区构成

    01. 老人院
    鲁道夫*史代纳同胞社区是这个大的三元社会社区中独立的一个小社区,拥有约750英亩土地,在法律上以养老院慈善机构注册。
    养老院自然活力农耕农场是社区的主要的部分,同时还有幼儿园/医疗诊所/陶艺作坊/编织作坊/铁工艺作坊/木工艺作坊/蜡烛厂/印刷厂/手工艺品商店等等。具体的工作内容有照顾老人/农作/园艺/厨房工作/清洁/洗衣/维修房屋/办公室/诊所/幼儿院/照顾孩子/艺术治疗/教育活动,同时还有各类作坊的工作。
    目前,在社区里大约有六十几位老人/四十几名专职工作人员/六十几名来自社区外面的义工和世界各地来社区体验生活的志愿者/三十几个来自工作人员家庭的孩子。在这里生活的人们都来自于不同的国家/文化/宗教/教育背景,大家都以同胞相称,故称为同胞社区。
    当我在日侨学院学习的时候,我曾在这个社区工作一年,我每周工作40小时,社区为我提供食宿并为我付一半学费给日桥学院。我有很多机会学习活力农耕/护理/人智学医药/成人与儿童教育/基金会管理/汽车维修/房屋维护/艺术治疗/拖拉机/做西餐等。后来,我被安排照顾老人,起初很难适应,因为我要为躺在床上的老人擦身/换尿布,还要扶他们起床,然后帮他们穿衣/刷牙/掏耳朵/洗脸,然后在七点半以前推他们进入餐厅吃早餐。每个餐桌有义工,孩子和老人,好像一个家庭。看着我伺候的老人在饭前感恩时露出的微笑,我明白了社区工作的意义,让每一个老人,哪怕是卧床不起的老人有节奏的有尊严的生活,是这个社区服务的品质。我感到这是世界上最文明最好的老人院。因为最无助的老人在这里受到最好的待遇,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我逐渐发现,通过帮助了这些老人家,也是帮助了我自己。我从小就没有见过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从来没有对待老人的经验。这一年的工作实际上让我补了人生的一课。我开始设身处地地为老年人的处境设想,想到有一天我也会像他们一样无助而需要帮助,在这个地球上至少会有这样的社区可以托付晚年。认识到这一层,就更加尽心尽力,因为这样的工作是在为人类和社会保留一颗文明的种子。
    在帮助老人的工作中体会最深的是对死的重新认识和坦然,对活的重新认识和思考,让平凡而琐碎的工作充满了意义。我亲自参加过三位老人的葬礼,按照人智学对生命的理解,老人去世后至少要让身体在灵堂停留三天,以使生命体和星芒体完全离开肉体,通常是设立鲜花,周围布满了矿石。一个生平分享会,是在另一个公共大厅举行,全社区人都参加,包括孩子。通常在门口安放着老人的一生的照片,他的艺术作品,通常是雕塑/绘画/木雕等,甚至还有他小时候在华德福学校的自制课本。分享会以音乐开始了,然后点燃蜡烛,全场十分安静,忽然一个孩子唱起:祝你生日快乐!激起全场的一片笑声,打破了沉闷的僵局。接着大家开始分享老人的故事,有趣的/动人的,美国人特有的幽默感,甚至在葬礼中也充分体现,会场时而激起一阵欢笑,难怪孩子们误以为是生日会。
    社区的很多老人曾经是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政府官员/教师/作家/艺术家/农业家/金融家/工程师等,也有普通工人/家庭主妇,退休之后以月付社区生活/房租/护理费用的形式住在社区,很多人都自愿地义务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有的也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社区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许多为了精神的提升而学习了很多年人智学的老人,也在这里找到了精神的归宿。所以很多老人把自己的财产都捐给社区,或者在去世之后,留下了丰厚的遗产给社区。当然也有些老人虽然为人智学和华德福教育运动付出了一生,但是却并不富裕,无法承担这里的费用,社区就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优惠,使他们能在这里居住。
    当你来到这个社区的养老院时,会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老人演奏的钢琴曲,工作人员和老人的亲切交谈,厨房里散发出的香味,洗衣间里白发老人对小婴儿的微笑,一切的一切都充满了活力/温馨/希望。这里的老人积极而热情地活着,安详/平静而又有尊严地度过老年。
    社区生活中最有特色的是老人有孩子生活在身边,他们可以享受类似家庭而超越血缘的天伦之乐,孩子们也有一种安全感,因为有许多“爷爷奶奶”的关心和爱护,所有的成员还可以看到身边心爱的老人去世而由此产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惜。在这里可以让人真正体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含义。
    02. 活力农耕农场
    活力农耕思想建立在人与自然共生共存思想基础上的, 斯坦纳认为,土地和森林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就像人的身心过度工作一样会造成元能量的缺失,而对土地使用化肥催生剂就像人吃了不健康的垃圾食品/快餐食品一样会导致身体处于长期一种病态。要想使人获得身心灵健康,健康的具有元能量食物是必须的,而通过自己的劳动,带着爱心在自己生活的土地上精心耕作,即可以治疗土地,使其恢复活力,又可滋养人生,获得身心灵的平衡。
    活力农耕是比有机农业更要彻底的一种生态农业方式,它不但杜绝使用任何化肥/催化剂/杀虫剂,而且花很多年时间,改良土壤,治疗病态的土地,让其恢复活力。活力农耕理论相信,土地是有生命的,土地和人一样,需要用心关爱,带着感恩心情去与土地交谈/歌唱/劳动/采摘,是活力农耕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种健康的人与土地的关系可以在活力农耕工作得到实现。
    这里的活力农耕农场包括苹果园/玉米地/蔬菜地/奶牛场/养鸡场/养蜂场。它可以提供给人们一年四季的工作, 包括哺育/耕种/堆肥/锄草/剪枝/采摘/储藏等等,所有这些工作都是在集体轮流分工合作中进行的。劳动过程与结果一样重要,每人尽可能参与不同的工作,与不同的人在一起合作。当你与艺术家在一起工作时,你会在休息时欣赏到优美的音乐和图画,他们通常是带着乐器和画夹来田头的;当你与活力农耕专家在一组时,你会真正明白为什么要在冬天前要将落地的所有苹果拣干净的原因,因为腐烂的苹果会在土壤里制造酸性,而酸性的土壤有会长出一种毒草,这种毒草在来年春天时又会伤害劳动者,奇痒无比的皮肤过敏会提醒人们明年再也不能偷懒;当你与一位和蔼可亲老人在一起工作时,你会惊奇地发现,他也许是把活力农耕带到美国的第一人。
    笔者有幸在这个社区生活两年,经常是在早晨迎着朝阳采玉米,上午在储藏室作苹果酱,中午在鸡舍里扫粪/拣鸡蛋,下午在田头堆肥,黄昏苹果树下拣树枝,劳作了一天竟不觉得累,猛一抬头,见西天一轮巨大的落日正点燃的树林,霞光万道,将你和周围的果园/房舍融在了一起,此时此刻,你真正地感到了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意的居住”以及生命的敞开和澄明。
    03. 华德福学校
    绿荫华德福学校建于1950年,是美国最大最老的华德福学校之一,是全球一千多所华德福学校联盟成员之一。从发展幼儿想象性的经验,到早期儿童的游戏,一直到智力发展的高中,在绿荫华德福学校的学习过程就是培养一种学习欲望和好奇心,通过有挑战性的学术课程,伴随着艺术化的滋养,以及对孩子发展的需求的满足,使学生变成有生活目标和方向的成熟个体,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够为他自己和他人的生活负责任。
    在绿荫华德福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通过故事/运动/戏剧表演/音乐/绘画培养唤醒的,强调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以使他们能够在公共活动中获得自信。他们精心地设计各种课程,通过文学/历史和世界文明的文化的课程促进他们对人类的理解,数学课包括算术/几何/代数/三角/统计等,科学课包括生物/化学/物理等,鼓励学生通过第一手试验和亲自观察而获得科学原理。而不是给他们现成的定理和公式去演绎。
    体育课以一种健康活泼而有符合不同年龄段的方式学习。它包括空间体育音韵舞两种只有华德福学校才有的运动。空间体育,是帮助孩子感受和体验并觉知,人体运动与空间的关系;音韵舞,是一种用肢体动作表达语言和音乐的特殊形式的运动。
    通过音乐课,所有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习吹竖笛,从三年级开始学习弦乐器,五年级开始加入合唱队/管弦乐队和其他音乐小组。
    通过手工练习刺激想象力和智力的发展,学生在一年级教编织毛线,然后学习木工/陶艺,到了十二年级他们学会自己装订书本。
    从一年级开始就开始学习两门外语:西班牙语和德语,一直延续到十二年级,许多高中的学生通过交换学生的方式到国外学习一个学期。
    绿荫华德福学校的学生被许多美国及世界优秀的大学或学院录取,他们的毕业生以其全面发展的能力,优异的艺术才能,具有独立思考和研究的素质深受大学的欢迎。
    04. 华德福教师培养中心
    日桥学院1967年建于密西根,1986年移到春之谷,1991年在纽约州教育部正式注册为日桥学院。2008年改名为日桥研究院。
    日桥学院提供人智学的基础课程/华德福幼儿师资课程/小学师资课程/治疗教育/华德福管理和社会发展等,它成立40多年来,为北美和全世界培养了大批的华德福教师和人智学社区工作者,为人智学及华德福教育在美国及世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于2001年到2003年在这里接受的人智学基础课程和华德福教师的培训,并获得了教育学硕士学位。人智学的基础包括学习斯坦纳的精神科学基础/宇宙和人的意识的进化/人的生命历程/自由的哲学等。上午的第二时段,围成圈进行讨论和分享式的内在发展课。下午是大量的持续不断的艺术课程,包括手工/水彩画/形线画/粉笔画/羊毛画/泥塑/木工/雕塑/音乐理论/合唱/竖笛等,通过艺术,通过颜色/色彩/声音/形状从个体性的表达逐步上升到对宇宙和精神力量的精神性表达和认识,是除了读书和思考以外的另一种达到对生命觉知的途径。所有的课程都帮助你认识自己内在的心路历程,从而真正领悟到我与他人,我与自然及我与命运的关系,从而从内在领悟个人的生命意义和今生今世的使命感。
    第二年的华德福教育课程,从学习斯坦纳纳经典教育著作开始,如《人的研究》《童年的王国》等,目的是逐年级地理解儿童身心灵发展的特点,以及在此基础上所涉及的课程内容,方法及教学法。下午的艺术课程更有针对性,如分年级的晨圈/音乐/绘画手工课,分年级的朗诵,演说及音韵舞/空间体育/游戏等。第二学期有大量的观摩和实习课程,学校经常请正在华德福学校教学的资深教授亲自教学,学生也经常到不同的华德福学校参观不同的华德福课程。另外,研究论文的写作是这两年的学习经验的综合,专门有导师给与指导和建议,通常有三个月时间完成硕士论文并通过答辩。
    毕业前,教师里贴满了世界各地华德福学校招聘教师的信息,同学们一边实习一边找工作。经常发生的事是,学生还没有毕业,就被华德福学校聘用了。
    05. 有机食品商店
    这个食品店坐落于春之谷社区的入口,经营的所有蔬菜瓜果来自于活力农耕农场,还有一些日常用品主要来自于人智学总部的韦理达公司。它包括化妆品/日常洗刷用品,都是用天然材料制成的,无副作用,对人体具有亲和力。这样的产品品质稳定,包装朴素,不以求新/求异/求品种花样的现代产品策略为驱动,坚持几十年如一日。一开始主要为本社区服务,由于其产品和服务的品质上乘,越来越多的社区外的居民开车到这里买菜和日常用品不断扩充,以至于这个商店成为这个社区区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人们通过信赖这个社区的食品和日常用品,从而开始信赖这里的教育理念和生活理念。许多人成为社区的志愿者,甚至把孩子送到华德福学校来。
    06. 音语舞学校
    早在1970年Lisa Monges在德国和瑞士多纳学习音语舞后,在春之谷创立了音语舞的培训,1980年,表演艺术家Dorothea Mier成立了音韵舞学校,Barbara Schneider-Serio成为目前学校的负责人。
    音语舞是华德福学校的必修课程,因为它用舞蹈的方式表达对音乐和语言的理解,它的动作和造型又是画画和雕塑的人体演绎,而它对心灵和精神感受的表现力使得它成为一门综合的课程和艺术。
    星芒体的成长与神经系统的整合与呼吸可以通过音语舞协调起来。光的轻盈与大地的重暖也可以音韵舞的四肢表达出来。盐及矿物的结晶体,可以通过伸展的四肢构成立方体;五角星的花样也可以通过人体描绘出来,植物和矿物都可以通过人体说话。风水火土是音韵舞的四大元素。群舞而非独舞,在个性中表达共性,在共性中滋养个性。而心,非脑,是歌者/演说者及舞者的中心,它是我,亦即他人,这与中国道家的修真说不谋而合。
    春之谷音语舞学校坐落在日桥边,一座全木质结构的房子,开着巨大的窗户,树荫和小溪一览无疑,成为音韵舞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不多,但课程很密集,长达四年,学生来自世界各地,毕业后在舞蹈队里继续学习和表演,他们过者极为贫穷的生活,但他们的精神生活极其富有。教师同时在日桥学院,绿荫华德福学校认教。斯坦纳说,音韵表演艺术家具有终身不灭的意志,因为他们将精神力通过语言和音韵带到了他们的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里。
    07. 剧院
    剧院在欧洲文明中的作用和地位可以回溯到古希腊,在每一所古希腊的精神社区,像卫城/德尔斐/奥林匹亚都有三大建筑:神庙,运动场,剧院。
    剧院成为公共生活和传播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公民教育的普及形式。瑞士多纳的人智学总部的歌德大堂的建立,其最初就是为了上演神秘的戏剧而开始的。
    三元社会的剧院坐落在社区的山坡上,俯瞰整个社区,是社区会议/表演/集会的中心,也是社区体验有品质的艺术表演的场所,每年有定期的人智学及华德福教育的讲座。有专业艺术团体的表演,象萨士比亚戏剧,音韵舞的表演都是常年必备的,还有日桥学院及绿荫华德福学校的毕业典礼也在此进行。
    剧院廊厅里是装有专业灯光的艺术画廊,定期展览来日桥学院师生/同胞社区艺术家或访问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剧院的一层有三元社区总部的办公室。楼上是社区图书馆,里面全是人智学和华德福教育的图书,以及与此相关的各国各民族的童话/神话/诗歌/戏剧/历史/语言等。还有与此相关的音像制品/全世界各地的人智学杂志/报刊和活动的年度日程表。图书馆还收藏了历届花德福硕士学位的毕业论文,供新的学员和研究者查阅。图书馆成了是这个社区的智力中心。
    一楼对外的一个门面是日桥学院书店,里面有新出的英文版的所有人智学/活力农耕/华德福教育的所有图书/杂志。还有画片/教具/学具/参考教材/明信片等。每当你跨进这个书店,你马上为这里的艺术和精神氛围所吸引,让你留恋忘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21 15:4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管理模式

    斯坦纳的三元社会理论,是在一战后反思人类文明,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理想,同时将这种社会理想与一个个体和谐发展的教育三元理论结合起来,成为华德福学校或华德福社区组织管理的基本管理框。
脑                 心                 身
神经系统         血液循环系统         骨骼系统
精神文化           行    政           经    济
自    由           平    等           博    爱
为 什 么           如 何 做           做 什 么
教 师 会           行 政 会           家 长 会
教    学           会    议           服    务
    整个社区的工作主要是由社区里的工作人员来承担,同时也有许多义工和自愿者的帮助,老人们和孩子们也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每天的工作是由那一天的“领班”协商安排,每个人每天都有“新”的工作。但是在一周里“哪一天做什么工作”都有一定的规律,一般三个月做一次工作更换。这样的轮换可以让每个人都能体验到每一份工作的特色和价值,了解社区的整个状况,理解“干重活的辛苦”体验“干轻活的喜悦”让身心有一个“呼息”的机会。避免由单一的护理工作和农作所产生的“厌倦感”。
  这种工作安排也给大家创造了机会在各个领域中学习不同的知识和展现不同的才智,并客观地迫使他们在工作中相互学习,因为每一个人都会充当培训者和受培训者/领导和被领导的角色。大家在教与学以及合作中互相看到对方的专长与智慧,互相了解从而化解憎恨/分享喜悦。这种服务与奉献工作的方式给领导能力注入了新的诠释,领导能力不是权力的运用,而是认识与善用每一个人的专长与能力,起着协调的作用,让大家能诚心地合作。社区尊重和维护工作人员来去自由,以及自由地参与社区的决策讨论,自发地承担社区的行政和管理工作。
  社区是一个非赢利机构,在福利报酬方面,工作人员的报酬方式尽量做到按需分配的原则。工作人员不拥有私人的房屋和汽车等财产,而是共同分享社区里的公共资源,如:住房/交通工具/文化设施以及工具等等,社区同提供食物和工作人员的子女在附近的华德福学校就读的学费。除此之外每月还有一笔生活补贴,此生活补贴的标准不是以工种/级别/工龄/文凭或技术水平的高低来评定的,也不是根据工作人员对社区贡献的多寡来定,而是根据工作人员家里的真实需求来定。所以,工作人员必须自己制定出每月的生活/学习/医疗和娱乐等支出的预算报表,交给社区的行政和财政小组审定是否合理,再与个人商讨来做最后的决定。也就是说社区的生活像一个大家庭似的,每一个人都互相依赖,互相关照,并一起成长。
    老子在两千多年前所描绘的小民寡国: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之老死,不想往来。在战乱和纷争中消失殆尽,老子的修真养性的思想和智慧,不是为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所用,就是为道士们归隐山间/修真炼丹去独善其身。而一种真正面向生活/面向大众的人间理想的社区模式竟在两千年后的德国,由斯坦纳博士设计,在全球五十多个国家实现,即便是在资本主义最发达的美国也不例外。
    这便是春之谷模式,带着新一轮的色彩,节奏和声音悄悄来到人们心田。她不再是理想主义者的避难所,也不是社会激进分子的乌托邦,而是活生生的温馨可感的小型社区的生活模式,用更当代的词语来说,就是一个“零碳或低碳”社区模式。这种模式在西方已经历七八十年的历史,即经历了一个人从生到死的年龄。她将人的教育/治疗/艺术与自然共生的理想融为一体,不但保护了自然生态/滋养土地,而且有益于生活其上的人们的健康,使一个人的一生富于意义,儿童的天性得到保护,少年的个性得以发展,年轻人更从中得到锻炼启发而附有责任感,中年人在帮助他人中树立权威,老年人的精神得以提升。这里的人们服务多于索取,合作大于竞争,创造胜于重复,节约制约消费,精神甚于物质,相对于当今集成化/消费型/竞争的生活模式,它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
    华德福教育来到中国已经有五年历史,全国各地主要城市开始有华德福读书会,有的甚至还成立家庭式幼儿园和小学,但华德福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涉及到教育的环境和日常生活方式的整体改变,国外成熟的华德福学校大都以社区为背景的,所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华德福社区模式势在必行。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人们的生活观念/土地使用权/资本的运作和管理/持续性发展模式的建立等,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的对有生活品质/有意义的人生/更和谐的家庭社区模式的思考和探索,经过一些有识之士的支持和努力,相信春之谷模式会在中国诞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翡翠湾食安云台 ( 京ICP备17024305号-1 )

GMT+8, 2025-5-5 03:14 , Processed in 0.03535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