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湾食安云台

 找回密码
 翡翠湾永续农场*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99|回复: 3

面粉增白剂*十年之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3 15: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面粉增白剂,有效成分过氧化苯甲酰,学名叫稀释过氧化苯甲酰,是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从国外引进并开始在面粉中普遍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面粉增白剂主要是用来漂白面粉,同时加快面粉的后熟。
    它是如何起到“增白”作用的呢?
    据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李里特教授在《食品添加剂标准制定与公共政策》座谈会上介绍:面粉增白剂具有很强的氧化作用,确实能够破坏面粉里的很多营养成分,例如β胡萝卜素等维生素,因为把这些成色的物质氧化以后,颜色变淡,看着比较白。
    围绕着是否该禁用面粉增白剂?一场夹杂着学术观点与利益纠纷的争执已经持续了十年。
    主禁方认为:该添加剂对人体有害,并以欧盟早已禁用为据。
    坚持使用方认为:该添加剂被国际组织认可是无害的,且以美国可不限量使用为据反驳。
    争论旷日持久,裹挟了从民间到中央各部门/从企业到各路专家的各个层面。
    依照现行的面粉强制性国家标准:企业在生产中允许使用面粉增白剂,但不能过量。标准是每千克面粉中面粉增白剂不能超过0.06克。
    以国内面粉龙头企业/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国家粮食局为主的主禁方认为:面粉增白剂有致癌作用,禁用面粉增白剂迫在眉睫。
    深圳海川食品研究所所长刘梅森博士指出,长期食用含有超量增白剂的面粉,会造成苯慢性中毒,引起神经衰弱/头晕乏力等。
    支持禁止的专家表示,面粉增白剂破坏了面粉中叶酸等微量营养素,增加人的肝脏负担。面粉是贫困地区人摄取微营养素的主要来源,而现在局面是孕妇一边吃着加有增白剂的馒头,一边还要服用叶酸。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冯平认为:我国奥抗阳性患者为数众多,肝癌患者年龄也从40岁到60岁提高到30岁到60岁,对于这些人来讲,面粉增白剂还原产物苯甲酸本身就会加大肝脏的负担,对健康更为不利。
    2001年,面粉加工骨干企业开始呼吁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王瑞元是主禁派“元老级”人物。
    1986年,在时任商业部粮油工业局局长王瑞元的推动下,商业部在新的小麦粉标准里允许添加面粉增白剂,并制定了添加标准,沿用至今。
    王瑞元态度的转变是因为他后来在国外考察时,发现欧盟1997年就正式禁用了增白剂,澳大利亚新西兰也随后禁用。
    王瑞元认为,美国虽然未限量使用,但“法制观念强,企业不会乱来”;而国内的面粉,则越加越白,甚至“像瓷一样白,自己都不敢吃了”。
    王瑞元现任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粮油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订标准时,我有责任。现在有责任提出取消它,否则愧对老百姓。在有生之年,如果看不到禁用,死不瞑目!
    在王瑞元的倡议下,全国面粉龙头企业先后四次联名写信给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禁用面粉增白剂。
    国家粮食局也站到了主禁一方,2003年后,开始组织下属研究机构修订小麦粉国家标准的草案,明确要求禁用面粉增白剂。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3 15:57:31 | 显示全部楼层

禁与不禁背后的利益之争

        郑州博大面粉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新合:这种增白剂的作用就是增白,其他作用不大。真的是一点好处都没有,加这种东西就是为了追求个人或企业的利润,对消费者不负责任。
        那么,为什么面粉增白剂有其广泛市场?
        据业内人士透露,小麦制成面粉讲究“出粉率”。比如说,100斤小麦能磨出69斤面粉,那么出粉率就是69%。出粉率越高,生产成本越低,经济效益就越高。但问题是小麦出粉率是69%,除了69斤正常的面粉,余下的面粉明显会泛黄或泛黑,而使用了增白剂,可以把这些泛黄面粉漂白,这样就提高了出粉率。
        专家表示,面粉增白剂仅仅是增加了面粉的感官,对于健康没有任何好处。相反,添加增白剂,由于会氧化面粉中的一些维生素A/胡萝卜素以及少量的维生素E和部分B族维生素等成分,因此会破坏面粉中的这些营养素,而这些维生素正是我们平时饮食中容易缺乏的维生素,所以,从营养学的角度讲,面粉中不应该添加增白剂。
        对此,反对禁止方代表/郑州海韦力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士军并不否认增白剂氧化营养元素的过程,但他表示:面粉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极少,如果一个人要想通过吃面粉来补充胡萝卜素的话,那么每天需要吃半吨面粉才能满足。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粮油食品专家/高级工程师杨万生:在人们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的年代里,在面粉质量抽查中频频出现漂白剂使用超标的情况下,在小麦粉中继续将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作为漂白剂既不符合时代潮流,更无必要。
        但是,狗屎人(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多次公开表示:使用国家批准的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
        对于面粉增白剂,狗陈君石认为,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它有害于健康,而增白剂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被允许使用。狗陈君石认为,面粉增白剂“在食品加工业上,起到了一个灵魂作用,或者说是现代食品加工业不可缺少的一种食品的配料成分”。
        杨万生说:如果增白剂不超标是不会产生问题的,但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禁呢?现在抽检的时候,过氧化苯甲酰超标的情况比较多。过量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存心的过量,另一种就是工艺上的问题,固体与固体很难均匀混合,出现了局部过量的问题。由于添加增白剂是合法的,还有一些企业打着过氧化苯甲酰的旗号加别的非法增白剂。所以我们还是主张去掉,因为它对人的健康是没有好处的。
        郑州海韦力食品工业公司是全国最大的面粉改良剂生产商,2008年,其董事长郭士军联名28家面粉增白剂生产企业上书国家五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农业部/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商务部)呼吁对过氧化苯甲酰的公开评价一定要科学公正。
        在当年9月的全国粮油会议上,北京古船食品有限公司等55家企业,第五次联名呼吁禁用面粉增白剂。会后,联名企业增加到100多家。
        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国粮食协会小麦分会秘书长赵奕说:商务部/国家发改委/质检总局/工商总局都在会上同意取消面粉增白剂,只有卫生部反对
        在数次协调会上,卫生部指出:禁用会导致食品添加剂厂破产,员工下岗。
        国家粮食局某内部人士反对这种观点:国内生产的所有面粉全部加过氧化苯甲酰,它的总价值还不到1亿元。与国人食品安全相较,这难道是值得国家专门扶持的行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3 15:58:47 | 显示全部楼层

禁用为何还设一年过渡期?

        2010年12月15日,卫生部监督局对是否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公开征求意见,公告称:将设1年的过渡期限,拟从明年12月起禁用面粉增白剂。
        无法证明百分之百安全的面粉增白剂,已经用了20多年,其间,要求禁用的呼声不断。
        多家机构通过实验证明,面粉增白剂很难添加均匀,因此容易过量,危害人体健康。
        数据显示,征求民意仅仅进行了一天,就有超过9成的网友赞成禁用面粉增白剂。
        然而,此次卫生部终于展开禁用调查,却只判了面粉增白剂“死缓”,引来众多质疑:这样有害无利的东西,直接禁掉就完了,还搞什么征求意见,真是多此一举!更加荒诞的是,还要在一年以后才能解决。也就是说,民众还要再吃上一年的化学添加剂面粉!这是得用一年的时间把添加剂企业已经生产的增白剂用完吧?
        面粉增白剂的存废之争,已经进行了十年,其中的是非,早已很清楚。
        主禁方早已指出面粉增白剂“有害无益”而反禁方的理由不过是“没有害处”也就是说,面粉增白剂可能有害处却肯定没好处,留它何益?
        《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而面粉增白剂显然并不具有所谓的技术必要性。这样一个理论/法律都明确的事情,何以到今天还在小心翼翼地征求意见?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教授刘俊海老师这样解释《食品安全法》对食品添加剂的要求我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意味着,只要不能证明对人的健康身体有益,就不能添加,而不能反过来说对身体无害就可以添加。
        对于百姓来说,不用最保险。可是,到哪儿能买到没有增白剂的面粉呢?
        中国人有吃不含面粉增白剂的面粉的权利,谁来保证我们的选择权呢?
        面粉乃国人主食,尤其是北方地区。政府部门犹抱琵琶半遮面,十年终于作出决定,却还留了个超长的尾巴。
        卫生部给出的情况说明称,为尽可能降低撤销过氧化苯甲酰对企业影响,将设置1年左右的政策调整实施时间。
        既如此,何必再以“征求民意”为名?
        卫生部发言人指出,我国食品添加剂目录是动态的,但添加剂的增加和退出管理有一个完善的机制,需经过严格的科学评估。
        对此,刘俊海教授说:这个一年过渡期的时间太长了。增白剂对人体无益,这已经是达成共识了,完全可以一个礼拜就解决。要保护消费者就应该是尽快采取措施,不能再拖了。食品安全是大问题,应该本着争分夺秒的精神,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一年过渡期实在没有必要,等于又让消费者吃一年的增白剂,也给了生产增白剂的企业更多的利润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9 13: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舟子:

        国内有关面粉增白剂的争议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说是争议,其实在媒体上听到的几乎是一面倒地认为面粉增白剂有害无益应该被禁用的专家意见。据报道,商务部/国家发改委/质检总局/工商总局都同意取消面粉增白剂,只有卫生部反对。直到最近,卫生部终于让步,对是否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公开征求意见,公告称将设1年的过渡期限,拟从明年12月起禁用面粉增白剂。这个决定也受到了众多质疑,网上的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人赞成禁用面粉增白剂。
        食品添加剂长久以来已被妖魔化,人们对之本就疑虑重重,巴不得什么食品都是“纯天然”,如果换一种食品添加剂做调查,结果估计也差不多。但是监管部门在决定批准或禁用某种食品添加剂时,应该有合理的科学依据。如果有科学证据表明面粉增白剂真的是有害无益,当然应该禁用,不用等到一年后。但是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
        刚磨出的面粉颜色发黄/黏性大/弹性差,用它做面点不好看也不好吃。因此传统上在供食用之前都要先把面粉储存几周到几个月让它自然“后熟”。面粉发黄是由于其中含有微量的类胡萝卜素(主要是叶黄素),在储存过程中空气中的氧气将类胡萝卜素氧化,面粉就逐渐变白了。同时氧气也促进了面筋的形成,让面点口感更好。但是长期储存不仅占地方,而且容易发霉和滋生害虫,并不卫生。使用增白剂和后熟剂能让面粉的后熟过程缩短为2-3天。
        面粉增白剂,用得最多/成为众矢之的的是过氧化苯甲酰
        国内为其辩护的人声称它还具有促进面粉后熟/改善口感的作用,但是英文的专业资料并不支持这种观点。过氧化苯甲酰的作用只是给面粉增白,需要同时用别的后熟剂才能促进面粉后熟。增白只是让面粉显得好看,使用它的意义似乎不大。问题是面粉的白净已成为面粉高质量的标志,影响到人们对面粉的选择,而让面粉自然变白又不现实,那么使用增白剂也不能说毫无用处,前提是这种增白剂必须是对健康无害的。
        过氧化苯甲酰是否对人体有害呢?我们首先要看它是否有急性毒性。毒理学衡量物质的急性毒性的常用指标是半致死量,也就是能导致一半的实验动物死亡的用量。半致死量越高,毒性就越低,口服过氧化苯甲酰的毒性极低,对大鼠的半致死量是每千克体重5克,比食盐还低(食盐的半致死量是每千克体重3.6 克)。动物实验未发现过氧化苯甲酰对生殖/发育会有不良影响,也没有证据能表明它是致癌物。国内有专家称长期服用过氧化苯甲酰“会造成苯慢性中毒”并没有科学文献能支持这种说法。
        过氧化苯甲酰加到面粉之后,91%%以上变成了苯甲酸。苯甲酸的毒性要高一些,半致死量是每千克体重1.7克。苯甲酸天然存在于某些食品(水果/奶制品/肉类)中,本身就是一种食品添加剂,作为防腐剂大量地用在食品中,使用量比过氧化苯甲酰高得多。
        碳酸饮料中含有苯甲酸200毫克/千克,喝一瓶500毫升的碳酸饮料摄入的苯甲酸的量相当于几斤使用过过氧化苯甲酰增白的面粉中苯甲酸的量。有专家从生成苯甲酸的角度反对使用过氧化苯甲酰,是没法令人信服的。
        还有专家从过氧化苯甲酰会破坏胡萝卜素/叶酸/维生素E等维生素的角度反对使用过氧化苯甲酰,甚至说:面粉是贫困地区人摄取微营养素的主要来源,而现在局面是孕妇一边吃着加有增白剂的馒头,一边还要服用叶酸。
        其实面粉中这些能被氧化破坏掉的维生素的含量极低或难以被人体利用,本来就不具有营养价值。即使维生素保存最好的全麦面粉,胡萝卜素/叶酸/维生素K的含量分别只有每100克面粉含5微克44微克0.7毫克,而人们每天需要的这些维生素的量分别为(大约)2000微克400微克15毫克,都可以忽略不计(其中面粉中叶酸的量似乎不少,但天然叶酸不稳定,在储存/烹饪过程中会损失一半以上,剩下的又只有大约50%%能被人体吸收)。
        过氧化苯甲酰在国际上被普遍作为食品增白剂使用,除了用于面粉,还用于奶酪的增白等。1997年开始欧盟禁用了面粉增白剂,但是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建立)的最新标准仍把过氧化苯甲酰列为面粉增白剂,最高限量为75ppm。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将它列为合法的面粉增白剂,在合理使用的范围内不做限量。加拿大的限量则高达150ppm。中国的国家标准反而比较保守,限量为60ppm,实际上普遍超标使用,用量大约是100ppm,但也没超过加拿大的标准。
        有专家称,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只要不能证明过氧化苯甲酰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益,就不能添加。那么按这个观点,各种食用色素更应该被禁用。色素只是让食品显得好看,对人的身体健康没有益处,有的色素已知对人体有害。如果要禁用面粉增白剂,为什么不也禁用在面粉制品中使用的栀子黄/柑橘黄/姜黄素等着色剂?
        以上提及的数据只要做一个简单的文献检索就能获得,不知为何国内这些专家却视而不见,偏要提出一些经不起推敲的反对理由,让人觉得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这或者涉及行业利益,或者是为了迎合众人,或者是标新立异。在这个时代,出现在媒体上的某些所谓的专家意见也是靠不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翡翠湾食安云台 ( 京ICP备17024305号-1 )

GMT+8, 2025-5-5 03:14 , Processed in 0.03514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