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湾食安云台

 找回密码
 翡翠湾永续农场*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68|回复: 12

中国富家子弟云集的澳洲!真正的“黄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13 04: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杭州富家子飙车撞死浙大毕业生”
事件跟踪及讨论
共军双人机枪小组.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5-13 04: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寒:该关心的和不该关心的

    我们应该关心的:
    01. 为什么在事故发生后,杭州的新闻媒体一度接到了禁令,中宣部毕竟不是中情局,山高皇帝远,不至于灵通成这样,那是什么地方可以让媒体闭嘴。那个时候应该还没有学生静坐等事的发生,所以我认为宣传部门当时并没有想到所谓浙江大学的大学生情绪是否稳定的问题,只是纯粹的不想把事情弄大。按照资料,肇事者的父亲是做服装生意的,这年头,如果一个卖衣服的都能操控媒体,那中国的媒体情以何堪,如果一个交通事故都不能报,那还有什么能报。所以,我想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02. 为什么交警部门能快速得出七十码的判断,仅仅是因为肇事者说七十码。从肇事者的反应来看,肇事者的头脑是属于比较简单的一类,70码正好卡在超速是否到50%的一个区域间,如果超过了75码,那性质又不一样了,这其中可能是有对交通规则和事故处理比较熟悉的人的指点的。一般来说,交通部门的发言人是不会这么快下初步结论的,很明显,他们是想在舆论导向上救一把肇事者,类似行为在中国,一度曾经是可以生效的,不过现在……
    03. 如果交通部门,宣传部门那么好搞定,那么是谁在搞定?我相信,肇事者开的是一台价值50万的车,他的父母的车也不超过50万,但按照肇事者的高调程度来看,如果他可以,他一定会开超级跑车的,一定是法拉利林宝坚尼,也就是说,他现阶段的确不可以,如果不是刻意低调,那么开一台50万的车的人是搞不定这些事情的,89年生的人也是搞不定这些事情的,所以,有其他人在搞定。我们可以把思路拓宽到肇事者的朋友身上。

    我们不应该关心的:
    富二代的问题。
    富二代是很大的一个群体,我见过不少垃圾,也见过不少修养和能力兼备的人,不能因为这一个人或者这一帮人对这一批人甚至一代人下一个定义。
    有钱人和穷学生的问题。
    这是很好的一个文学戏剧话题,充满了冲突,但发生在这个事故里只是一个偶然,恰好双方有这个趋势,一个富家子弟一个大学生,首先,肇事者我相信真说有钱也不能有钱到哪里去,学生真要穷也不会穷到哪里去,我们不能无限拉升两边的极限来制造戏剧冲突。
    冷漠的问题。
    我认为我们是普遍冷漠的,虽然这起事故中车主和他的朋友表现出了非常的冷漠,但是,这不是唯独他们拥有的,我们能几千只几千只猫运去吃,几百只几百只狗捕去杀,执法部门基本不把人当人看,每次的意识形态和统一思想运动,都是数十万数百万甚至数千万甚至数亿人遭殃,父辈的行为都告诉我们,人算什么东西,所以,我认为冷漠是很正常的,没有利益,你热情个啥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3 04: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恒均:杭州不安全,澳洲也不一定安全!

    正在墨尔本访问期间,收到国内十几位网友的来信,要求我对杭州发生的富家子飙车撞死人的事件发表评论。墨尔本离开杭州实在太远了,我在这里又非常忙。也就没有回复这些网友。可今天打开电脑阅读了杭州发生的那起富家公子撞死人了还若无其事,同伴还轻描淡写的说“可以用钱摆平”的旧闻,我就被雷到了……
    我被雷到了,不是因为这件事有什么大不了,在神奇的中国,这种事真不算什么。倒霉的是他正好撞死了一个大学生,如果撞死的是一个农民工、一个打工仔,这新闻会变成旧闻了还从电脑屏幕跳入我眼帘?这和几年前倒霉的广东收容所相似。他们不该打死了一个大学生孙志刚,闹出废除一部让他们赖以为生的恶法的大事。那段时间,得了各种“心脏、心血管、脑血、卒死、暴死”等等“疾病”死在收容所里的非大学生,有多少?你知道吗?我和你打赌,你现在还不知道!
    我被雷到的也不是网络的作用,虽然杭州市率先公布了互联网实名制,但大家请现在马上去搜索一下,关于杭州的这件案子,外地的网络很热闹,杭州的网络很“干净”。谢天谢地,只是杭州实行了实名制,全国还没有,否则,那位浙江大学生的生命很可能就会被几捆人家可以当作消费的钞票给“摆平了”……
    那么,我是不是被“钱就可以摆平了”的豪言壮语雷到了?不是的,说实话,我对那位肇事者的同伴是否真说了“钱就可以摆平”这句话持怀疑态度,如果真说了,他要就是失去了理智,要就根本不是人类。所以,我不多作评价。然而,不管他说了没有,即便这句是有人杜撰的,也是非常合理的“杜撰”。这句话代表了中国当今的一些“真理”,不仅仅是这些富家子的“真理”,也不只是普通老百姓的“真理”,而是全中国从上到下的“真理”!
    君不见,现在只要出了关系到老百姓生命财产的大事,都可以被财大气粗的地方政府和权贵们用钱摆平?用钱甚至可以弄出“和谐”的气氛,对于他们,这钱不是自己的,何乐而不为?而对于可怜的受害者,除了争取到几个钱之外,还能干什么?
    -----可怜的民族,却经受了这种金钱的侮辱,眼看着“用钱摆平”背后是我们整个民族的道德沦丧和法律的形同虚设!
    可我还是不会被这种上行下效的“金钱摆平论”雷到的,因为我早就了如指掌了,因为说一下你们也许会骂我自私的话,我已经把孩子转移到这里了,让他们“生活在别处”。至于我自己,就没有办法了,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鬼。你们看,其实我是一个狂热的“民族主义者”,只是和一些人理解的民族主义不同而已。
    也许某一天,当我自己一不小心,被自杀或者被撞死之后,我也不算倒霉的。为啥?你算一下,我这条命值多少钱呢?在那些权贵眼里,孙志刚等大学生比较值钱,那我刚刚拿到博士学位,应该可以讨价还价,多贵几捆钱吧?
    说过了,请原谅。我想强调的是,我不是被这些我们生活其中的荒唐的规则雷到了,因为我现在正在澳洲,杭州的富家子们车开得再快,践踏交通规则、大学生尸体和法律,也冲不到这里,我们是安全的,你们的孩子是安全的-----
    真的吗?真的吗?我就是被这个问题雷到的!实在是太巧合了,我这次在墨尔本接触的几位朋友正好都对墨尔本中国留学生了解颇深:中国到澳大利亚墨尔本来留学的,大多非富即贵。
    这些留学生的问题已经成为墨尔本当地的严重问题。我这里不多说了,只是告诉大家,无照驾驶、超速驾驶等等严重危害社会安全和他人生命安全的问题西方本来就有,然而如果以人口比例计算,墨尔本的中国留学生中违法乱纪的比例高得惊人。更不用说,这些年在澳洲和新西兰,绑架和凶杀已经成为中国来的留学生的两大生活指标。而且这次去墨尔本几乎切身体会到,这个城市有一百多个妓院,里面的卖淫女已经不成比例的是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妹,而嫖客却更不成比例的是来自中国的富家子弟……
    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难辞其咎。主要来自中国等地的留学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的主要产业,至于你花钱来学到什么,他们也并不一定管得了。他们只认钱。当然他们也遭到了报应,目前越来越多的澳洲人感受到来自中国留学生的威胁,从价值观到社会治安、生活习惯等等,成为部分澳洲人嘴里的“中国威胁论”的一部分。
    当然西方的政治正确也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在澳洲,你可以炒作一个白人杀人或者作奸犯科,如果你炒作一个黄色人种作奸犯科,你很可能违反了政治正确而引起一片声讨。这一点和在美国差不多,美国的黑人犯罪率明显高于其他种族,而且有些种类的犯罪,高得离谱。然而,根据政治正确的一些规则,你却不敢过多拿出来说教和宣传(这里说的“说教和宣传”是从正面意义上来说的,其作用是为了引起重视从而阻止更多的犯罪)。
    抛开澳洲等当地政府的失误,我们应该更多地自我反省,为什么我们那些富家子弟出来后学习马马虎虎,作奸犯科,无视社会规则,不顾道德标准?
    澳洲墨尔本的著名作家和记者王晓雨先生对此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比较独特的看法,他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这些中国留学生出来后的第一感觉就是:哇,怎么没有人管我了?不错,到了西方国家,确实没有人管你了。这里的政府是服务的,连警察都是更多的保护好人而不是整天盯住坏人或者有些人认为的“坏人”。我们的小留学生在国内被管习惯了,到了海外却发现,没有人管了。
    王晓雨说,很奇怪,中国有那么多留学生出国留学,这些人在原则上还是中国人(中国护照),但中国却没有一个相应的机构管理他们,而外国政府因为这些留学生也不是当地居民,也没有相应的机构针对他们。于是造成唯一和这些留学生打交道的就是移民留学中介了,而他们是只要有钱收,什么事也不会管的。
    但我认为“没有人管”还不是最大的问题,事实上,如果这样说的话,外国的孩子也是“没有人管”的(当然有父母在身边管)。那么,怎么看待管的问题?
    我认为在现代文明社会里,管理一个人不是某个机构或者某个人(包括家长)的主要责任,如何“管”一个人?应该包括两点:一是价值观的培养,也就是我一直推崇的核心价值观,二是法律的“管教”。如果说价值观在内心约束一个人,告诉他们什么可以做,那么法律则是更加严格地向他们展示什么不可以做,你做了就是犯罪,就要付出代价。
    而中国当今的学生恰恰在这两方面都缺失,尤其是一些富家子弟。在国内他们生活优裕,作奸犯科,都可以靠父母的特权或者大把的金钱摆平,而他们受到的那个教育自然也和这个联系起来了:他们是权贵的后代,比一般老百姓高,有事也可以摆平。加上对人的教育、人权和“以人为本”的教育基本上在中国的中小学课本中仍然找不到踪迹。胡锦涛主席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根本没有体现在课本上,中国刚刚公布的《人权行动计划》则更是应该进入中小学课本,可惜,没有!
    对于这些出国的留学生,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如果说他们有些人在中国时还是对中国的法律知道一些皮毛的,但到了国外,却没有任何机会对国外的法律作一个了解。他们不知道,在澳洲这个没有政治犯罪,没有思想犯,自由得一塌糊涂,甚至连凶杀案也非常少的国家,人们对酗酒开车和超速是最深恶痛绝的(也是澳洲最大的杀手)。
    现在大家知道是什么雷到我了吧?杭州不安全,但有了中国富家子弟留学的澳大利亚也有可能不安全。我们常常说,不受限制的权力,是腐败和一切邪恶之事的根源。其实,我还有加一句:没有信仰和核心价值观的富家子弟们,会给这个世界造成无穷的祸害。
    中国富有了,虽然靠不正常的手段得到的钱财毕竟也是钱财,如果会用,照样是积德积善。甚至可以把资本积累时毛孔里的肮脏污垢洗掉一部分,然而,中国的富人们显然学会了比尔盖茨的赚钱方法,却不但没有学会人家如何花钱,甚至根本就没有弄懂人家为什么要那样花钱。于是,相当大一部分中国富翁(包括他们的二世祖)除了花天酒地,就是使用金钱去丧天害理(买处女、开车撞人、购买上大学的指标、操控股市、行贿受贿等等)。
    中国的首富有时对大众是危险的(例如上海的周正毅,国美的黄光裕),因为他们赚钱不择手段;同时对于权贵,他们也是定时炸弹,因为他们有了钱又更不择手段地去花费---正如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近日警告的,一些富人使用手中的钱“认养”了国家的公务员,把这些本该为民众服务的干部弄成了富人的“家奴”---从杭州富家子弟撞死人的事,我们是不是有理由担心,权贵们还想用自己手中的钱和权,把国法变成家法?
    现在如果我们任凭这些没有核心价值观,蔑视法律的富家子弟到处随心所欲,我担心,不光是杭州的街道不再安全,今后还有温哥华的街道、墨尔本的街道和奥克兰的街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5 15: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01.jpg
5月8日晚,死者谭卓的亲友及浙江大学的校友聚集在事发地,悼念谭卓。
0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5 16: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03.jpg
谭卓生前最喜欢的一张照片成了他的遗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5 16: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04.jpg
是日是时,肇事狗司机坐在旁边的警车里。
他双手不停地盖着脸,不停地挤着前额,揉着眼睛,偶尔露出手指缝,看着外面的动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5 16: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70码!最热的网络新名词!新物种:欺实马!

    围绕一场疑点重重的“事故通报会”,杭州飙车案风波愈演愈烈。
    5月8日下午2点,西湖区交警大队召开了事故通报会。警方公布自己的初步调查结果称,肇事车辆是否存在改装、死者是否走在斑马线上不详,车速认定70公里每小时。“根据当事人胡某及相关证人陈述,案发时肇事车辆速度为70公里/小时左右,而肇事发生地路段限速50公里/小时。胡某承认,当时未注意到行人动态。至于行人当时行走的确切位置,警方仍在进一步调查中。谁都不能避免越过双黄线的!没有飙车这一说法,只是你超我,我超你的追逐!”西湖区交警大队副大队长王建国甫一开口,现场顿时哗然。通报会旋即变成了媒体和死者同时对警方的双重拷问。
    杭州飙车案至此演变为群议汹汹的“70码”事件
    相对警方公布的调查结果,多名目击者通过不同渠道汇集于网上的部分事实是:
    5月7日晚上8点多,20岁的胡斌和另两人分驾三辆高级跑车,从东而西沿文二西路一路疾速行驶。车辆行至紫桂花园和德嘉公寓两个小区门之间的斑马线时,撞上正通过斑马线横穿马路的25岁浙江大学毕业生、计算机工程师谭卓。谭卓的身体被车头撞上后,先是在空中翻转,在撞到挡风玻璃后再度飞了出去。“有两层楼那么高,至少20多米远”。
    车祸的悲剧很快在第二天见了报。一家媒体在以两个版的篇幅报道车祸时,发表一张占了近半个版的大图,图片中,肇事司机的年轻朋友们在事故现场叼着烟、互相勾肩搭背,表情轻松而漠然。
    “我们谴责这帮小混蛋。法律绝对要严惩,绝不手软!”以骂人见长的“电波怒汉”杭州知名主持人万峰当天在电视镜头前的狂骂,立即引起了市民共鸣。“严惩凶手”的呼声一时在网上盛行。
    舆论质问下,警方进一步承认,所谓的“证人”,仅仅是询问肇事司机同行者的结果,而对于车辆有否压过双黄线和是否逆向行车以及是否经过改装等问题,警方都支支吾吾,“可能没有”。
    “这是在挑战我们的常识。”多位杭州市民打进市长热线表达抗议说。而5月9日,杭州市长热线记录了最高检察院一位检察官打来电话的激愤声音:“希望给交通部门打声招呼,让他们别胡说八道,70码把人撞飞5米高?骗人也要智商高点。总之,望你方好自为之。”
    5月9日,浙江卫视播放了一段提取自南都德嘉的监控录像,三菱车高速飞奔的镜头展现在大众眼前。就在此前,警方刚刚声称事故现场没有监控录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5 16: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浙大学子致杭州市长的公开信:天堂里有没有车来车往?

市长先生:
    您好!
    对于2009年5月7日晚在文二西路发生的事故,可能您已耳闻。2009年5月7日晚20点20分左右,我们浙大的校友谭卓同学,在文二西路紫桂花园门口通过人行横道穿越马路时,被一辆改装跑车以约150码的速度撞飞,飞起5米高20米远,当场身亡。
    谭卓是浙大2006届信电系的学生,毕业之后留在杭州从事IT产业的工作。他是家中的独子、有相恋七八年的女友,即将谈婚论嫁。这样一个学而有才,正将努力工作报效祖国的青年;这样一个热爱杭州,想要把杭州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的青年,随着跑车的轰鸣,随着一声巨响,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5岁的年轮上。留下他年迈的父母老无所依,留下他的女友哭喊:还来不及嫁给他……
    作为他的校友,我们深深地痛心,可是痛心之余,我们更希望不要再发生这样类似的事件!近年来,杭城飚车族众多,许多地区的居民早就对夜间马路上的飙车巨响扰民事件有所抱怨,这样的事件在杭州也不是第一起。据我们所知,这次的肇事车辆,并不是第一次违反交通法规在城市道路上飚车扰民。如果5月7日晚上被撞的行人不是谭卓,也许他会是张卓、李卓、王卓……是你,是我,是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所谓的休闲之都杭州不再安全,我们每次过马路买一瓶酱油也许都有生命之忧。这样的杭州,真的适宜我们居住吗?还是只适宜那些有跑车的华族们嬉戏?
    交警对5月7日晚发生的事故已经做了公开通报,但结果并不能令人满意。通报稿里面疑点重重:
    首先,通报稿判定当时车速为70km/h。这一点的依据是根据肇事车主与一起飙车的两位同伙的供词。但这种供词是否可信?任何一个有经验的司机都知道,70km/h的车速能不能把人撞飞5米高20米远。这样的测速如何取信群众?
    其次,事故是在双黄线的南侧发生的,肇事车是否逆行,通报稿只字不提,交警闪烁其词。
    第三,肇事车辆是私自进行过改装,而通报稿只字未提,交警也称无法判别。但根据现场网友拍摄下来的照片,能够明显的看出该车有改装过的痕迹。
    第四,受害人在人行横道被撞,这一点多名目击者可提供证明。为何不见诸通报?
    死者已矣,我们再做什么,也无法挽回曾经鲜活的生命。可是我们希望的,是再也不要有下一个生命因为这种城市内的飙车而去得如此猝然如此让人扼腕。杭州要打造品质之城,就应该让都市中的每一个人享有足够的出行安全。以如此高速在都市里面飙车,甚至可能是“赛车”,肇事者所做的,已经不仅仅是“扰民”,而是在拿每一个行人的生命开玩笑。
    这个行人可能是我们的父母子女、我们的亲朋好友、甚至就是我们自己!也可能是您!
    望市长能够在百忙之中给予一定的重视,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妥善处理这起事件,给死者一个说法,给生者一点安慰。并请有关部门加强监管,杜绝改装车在城市道路上高速行驶,保障天堂杭州每一个居民的日常出行安全。
    致!
    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5 16: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网友们运用各种知识推算出来的速度各不相同,但一致的是,他们无论如何都不能相信谭卓是被70码的速度撞飞。
    一位网民用视频剪辑软件分析了电视台公布的监控视频,得出结论是每小时118.8公里。“118km/h虽说是个估计与换算值,但从视频上看,这车真的很快。”
    另一位自称最保守计算方法的网民计算说,“受害者被撞飞起5米高,则受害人从被撞离地到坠地共用时间2×√(2×5/9.8)=2.02s,起飞方向速度为9.8×2.02=19.80m/s,受害人被横向撞击运动距离为50米,可知受害人水平运动速度为50/2.02=24.75m/s,则受害人被撞飞时的合速度为31.69m/s,合114.1km/h,以现场目击者叙述为依据,受害者先被撞飞起来,然后被前风挡继续撞击并且风挡完全破碎,可知碰撞性质为完全非弹性碰撞,即人车分离时人和车具有共同速度,即便以水平分速度计算,跑车时速保守计算也在89公里以上。”
    改装同样没有太大的异议。2008年12月2日,胡斌本人就曾在网络上发帖承认,自己的三菱EVO9曾“小改一下下”。
    “这款车本身就是改装的首选。”杭州一家改装车行的人士介绍说,从胡斌事发前在QQ空间公布的发动机舱盖打开后的车子内部构造图看,初步肯定其中存在改装。“到底有没有改装,专业人到了现场,一眼就能看出。即便没有经过任何改装,原厂的2.0涡轮增压发动机就有280匹马力,只要5秒左右就能加速到时速一百公里。只要开车的人稍稍头脑发热,这车就会在公路上制造出难以估量的杀伤力。”
    胡斌2008年的超速违章记录也很快被找到。人们发现,2008年12月,在限速120的高速路上,他曾以210多码的速度狂飙。“超出50%就要吊销驾照,交警既然有记录,为什么不早把车主的证吊销了?”
    胡斌的QQ空间也被网民找到并破解。人们惊讶地发现,在5月8日凌晨2时49分,胡斌肇事后不到7个小时,他的QQ空间竟然出现了更新:一片空白,闯大祸了。
    撞了人没有被刑拘,竟还能上网?网民一片大哗,针对肇事者胡斌的“人肉搜索”由此大规模展开。
    愤怒的浙江大学学生和杭州市民决定采取自己的方式表达抗议。当天晚上,杭城近万人自发站在事发现场街道两侧开始了无声的烛光悼念。
    次日,杭州市长蔡奇在相关媒体的报道上作了批示:这是一起骇人听闻的惨剧,市交警支队要很好分析,进一步采取措施,严禁违法超速行车。对肇事者要依法严处。痛下决心,彻底解决违法超速行驶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5 21: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闻涛路那件车祸,后来怎么样了?好象也是赔了点钱吧?拖上个一年半载的,等人们的注意力转移了,到时候他们想怎么判就怎么判了。生活还是要继续的,人们不会一直关注这件事情的,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河蟹了。如果是姓胡的被撞死了,结果会怎么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5 21: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探讨一下谭卓车祸最后的结局吧。
   
经过这些天的方方面面情况,我觉得已经可以看到不外乎以下的几种结局:
    01.
车速方面
    80-100这个上下限已经确定,除非你有明确的人证,可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警察询问目击者(HB的朋友除外),第一个告诉的就是“你们要想清楚是不是一百公里以上?如果做了伪证是要受法律责任的!你们说有谁敢拍胸脯说我看到的就是一百公里以上?”说白了,现在第一人证方面有利于谭的一个都没有!现在的社会就是这样,大家都在嘴上说说罢了,大家都说砖家不可信,我也这么认为。但是谁又能真正站出来呢?
    02.
罪名方面
    交通肇事罪。从现在的实际情况看,这个也不会有什么疑问了。因为不管从车速的定性来看,或者现阶段对一起飙车的同伴的处理方面来看,以及政府已经表现出处理此事实际的蛛丝马迹来看,罪名似成定案(大家要和谐哦!真正从严处理的话,怎么处理以前此车和其他车违章情况的失职问题?老百姓早就提出了飙车问题!怎么样来安抚众多有钱一族在杭州投资生活的信心?你们看,大家在这儿投资还是可以放心的!政府有能力解决好一切,任何不和谐的因素都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所以综合以上,那个姓胡的估计也就顶多判个三年(实际年限很简单能算出来:From表现好减刑to保外就医);赔个60来万(其中保险公司应该会出20-30万吧。车损险不包含在内),因为他不涉及无证驾驶或酒后驾车等免赔事项。哦,还有吊销驾驶执照一年。呵呵,反正在里面呆着呢,也没车开。不是有首歌,叫什么“哦,无所谓,我无所谓”,出来后又是一条好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0 22: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11楼的说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6 01: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富二代”垮掉,是好还是坏?

    “杭州飙车案”使得一个新的词汇出现在公众视野,即所谓“富二代”。
    这个词汇在当前的中国出现,有一定的历史背景。
    每一个社会都有穷人和富人,只是形态不同而已。当前中国的情况有点特殊。1949年以后,中国的富人阶层,除了港澳台等地,在大陆地区基本消失了。直到1978年,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下,新的富人阶层在中国大陆重新出现。30年过去,当初第一批或第二批新富阶层,如今有了下一代。历史断层半个世纪左右后,这批新富阶层“第一次”面临财富继承或接班的问题,这就是今天中国“富二代”的现实。
    从商业赚钱的角度,现在已经有人瞄准了这个有钱阶层。
    针对“富二代”的特殊教育,正成为某些人发财致富的快捷途径。我对这种为有钱人服务的特殊教育,基本持否定态度。比方说,谁有资格来教育“富二代”让他们更好地接班?从现实看,针对“富二代”的特殊教育,无非是找一些外国富豪家族的教子轶事、只言片语,或者加一点中国古代的家训等内容,有什么效果,大大令人怀疑。由此我们可以简单考察一下中国历史上富人的传统,与西方世界富豪传统的异同。
    中国人有句话,叫“富不过三代”,这句话是有深意的。
    首先,从自然规律上说,财富对人的精神有很大的消磨作用,富裕之家的子弟,继续保持拼搏精神的不多,或者从素养和知识上容易缺乏继续奋斗的必要条件。因此,富裕之家几代之后的衰败,在自然状态下是很正常的。古人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就是这个意思。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对财富的蔑视,是一个强大的传统,尤其是对财富高度集中的超级富豪,中国传统几乎是从道德层面对其予以否定,比方说“无奸不商,无商不奸”的民间共识就是例证。今天我们对古人的这一态度,应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中国古代从来没有否定过商业和财富,只是出于财富应该相对平均、合理获得的观念,对于追逐财富的行为予以道德约束。中国古人认为,追求财富应该符合道德原则。
    于是,我们就能理解中国古人对于古代“富二代”的态度:只有符合社会道德的行为,导致“富二代”财富的延续,才是被人接受的。否则,“富二代、富三代”的垮掉,丝毫没有值得同情的地方。
    集中的财富在血缘之间的长期延续,对于社会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它会妨碍其他有为有德之人在社会上的成长道路。因此,中国的传统总是希望世袭财富的现象越少越好,这等于保障了社会底层的有为之士上升的机会。而获得这个机会、实现这个机会,依靠的并不是疯狂追逐财富的欲望,而是为社会做出有益贡献的行为。
    茅予轼先生多次说,他是在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还有很多亲美的学者指出,中国人的“仇富”心理多么不好。在我看来,对于为富不仁的不义之财,中国人的确有“仇富”心理,这是基于中国传统的强大心理遗传,这种难以消灭的“仇富”心理并没有什么不好。因为,这种“仇富”心理就是要求所有的富人,必须以符合道德的手段获得财富、维持财富。否则的话,为富不仁的不义之财,即便合法,也应该受到鄙视和谴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翡翠湾食安云台 ( 京ICP备17024305号-1 )

GMT+8, 2025-5-5 06:12 , Processed in 0.04105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