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湾食安云台

 找回密码
 翡翠湾永续农场*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48|回复: 0

无机农业Inorganic Agriculture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2 02:0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机农业(inorganic agriculture):又称石油农业,高能农业。主要靠输入农业以外的无机能量和无机物质,以推动农业生产中物质能量循环的速度,来提高产量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其特点是:以石油、煤等作为能源和原料,大量生产和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及机电动力。无机农业对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有显著的作用。但如果使用化肥、农药过量,忽视有机肥料,会使生产成本上升,并易造成土壤,大气、水源和农产品的污染,使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坏,危害人畜健康,并对水土保持、土壤结构、土壤肥力等造成不良后果,所以一些学者强调,无机农业要与有机农业相结合。

 有机农业(Organic Agriculture)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剂的农业生产体系。有机农业的发展可以帮助解决现代农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严重的土壤侵蚀和土地质量下降,农药和化肥大量使用给环境造砀污染和能源的消耗,物种多样性的减少等等;还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据美国的研究报道有机农业成本比常规农业减少40%,而有机农产品的价格比普通食品要高20%-50%。

 世华财讯中国已成为世界有机农业生产大国。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统计,全世界用于有机农业生产的总面积达到3,040万公顷,中国达到230万公顷。

  商务部5月29日消息,中国已成为世界有机农业生产大国。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统计,目前全世界用于有机农业生产的总面积达到3040万公顷,其中,中国达到230万公顷,仅次于澳大利亚、阿根廷,排名世界第三。这有力推动了中国有机食品的发展。

有机农业的国际基本标准包括以下四方面:
一, 前提条件:
1, 凡标上"有机"标签的产品,生产者和农场必须属IFOAM成员.
2,不属于IFOAM的个体生产者不可以声明他们是按IFOAM标准进行生产的.
3,IFOAM标准包括农场审查和颁证方案的建议.

二, 目标(即基本标准的框架):
1,生产足够数量具有高营养的食品.
2,维持和增加土壤的长期肥力.
3,在当地农业系统中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资源.
4,在封闭系统中尽可能进行有机物质和营养元素方面的循环利用.
5,给所有的牲畜提供生活条件,使它们按自然的生活习性性活.
6,避免由于农业技术带来的所有形式的污染.
7,维持农业系统遗传基质的多样性,包括植物和野生动物环境的保护.
8,允许农业生产者获得足够的利润.
9,考虑农业系统较广泛的社会和生态影响.

三, 根据上述框架各国组织必须制定发展自己的标准.采用的方法和技术可采用参考自然生态平衡的某些技术,强调指出禁止使用农用化学品,例如合成肥料,杀虫剂等.

四,如何使产品成为有机产品 原来不是有机产品,可进行转换,让其变为有机产品,在一定时期内按标准要求进行转换,由每个有机农业颁证机构确定转换过程的时间,并定期(每年)进行评价,转换计划包括:A.增强土地肥力的轮作制度;B.适当的饲料计划(养殖业);C.合适的肥料管理方法(种植业);D.建立良好的环境,以减少病虫害转换周期时间,如果产品在两年之内满足所有标准则第三年可以作为有机产品出售,对种植业强调如下几方面:(1)环境条件(由颁证组织审查无污染).
(2)作物品种选择,应选适应当地土壤,气候对病虫有抵抗能力的品种.
(3)实施轮作(包括豆科作物).
(4)肥料政策:有机肥返回土壤,保持土壤肥力.禁止焚烧稻草,氮肥必须是有机,颁证组织应对产品的硝酸盐含量加以限制,引进的肥料要审查,人粪要防治病虫害等.
(5)害虫管理:要保护天敌,提倡生物综合防治,禁止使用合成杀虫剂.在畜牧生产中禁止使用人工荷尔蒙和其他增产剂,从非有机农业组织购入的饲料不得超过10-20%(根据牲畜的种类而异).此外,不得采取虐待牲畜的生产方式.
(6)杂草的处理:用预离栽培技术来防治,限制生长(例如:合理的轮作,种植绿肥,平衡施肥管理等),使用物理除草方法,禁止使用除草剂,生长刺激剂.对养殖业,畜牧业强调禁止使用饲料添加剂,生长素,开胃药,防腐剂等.
综合以上标准,概括起来强调一句话:禁止使用农用化学品,提倡用自然,生态平衡的方法从事农业生产和管理.

有机食品判断标准
  有机食品需要符合以下标准:
  ①原料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野生天然产品;
  ②产品在整个生产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有机食品的加工、包装、贮藏、运输要求;
  ③生产者在有机食品的生产、流通过程中有完善的追踪体系和完整的生产、销售的档案;
  ④必须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

1.有机农业是一种生产食物以及纤维的体系,此体系的操作特点是不使用化学肥料以及农药,而是依赖生物多样性,以及土壤肥力的维持与充实。
2.有机农业是依据生态原理以进行食物以及纤维生产的一种管理体系,此体系的操作尽量减少农场外的各项生产资料,而是依赖生态平衡的维持、增进、以及修补,尽量使得农场成为一个完整的有体系 (Organism) 或生态系 (Ecosystem)。 (美国 National Organic Standards Board - April 1995)
3.有机农业是遵守自然资源循环永续利用原则,不允许使用合成化学物质,强调水土资源保育与生态平衡之管理系统,并达到生产自然安全农产品目标之农业。

何谓有机农业?国际上对有机农业生产标准有如下规定:种植业禁止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产品贮存禁止使用化学药剂;饲养业禁止使用抗生素、激素。美国农业部对有机农业的要求是:一种生产系统中,避免或尽力排除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及家畜饲料中的添加物。为了达到最高的可行程度,有机农业依靠轮作、生物残质、动物肥料、豆类、绿肥、农场弃有机物等及有关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来维持土壤生产力,并充分供应植物的营养,控制昆虫、杂草及病害,使植物得以健康生长。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于1972年在法国成立,刚成立时只有美、英、法、瑞典、南非等5国参加,经过20多年发展,现在已有15个成员国。我国已于1994年被接纳为正式成员。

欧洲把有机农业描述为:一种通过使用有机肥料和适当的耕作措施,以达到提高土壤的长效费力的系统。有机农业生产中仍然可以使用有限的矿物质,但不允许使用化学肥料。通过自然的方法而不是通过化学物质控制杂草和病虫害。

美国农业部的官员在考察欧洲的有机农业之后,给有机农业下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即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产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和生产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在最大的可行范围内尽可能地采用作物轮作、作物秸杆、畜禽烘肥、豆科作物、绿肥、农场以外的有机废弃物和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来保持土壤生产力和耕性,供给作物营养并防止病虫害和杂草的一种农业。尽管该定义还不够全面,但该定义描述了有机农业的主要特征,规定了有机农民不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给有机农业下的定义为: 有机农业包括所有能促进环境、社会和经济良性发展的农业生产系统。这些系统将妆地土壤肥力作为成功生产的关键。通过尊重植物、动物和景观的自然能力,达到使农业和环境各方面质量都最完善的目标。有机农业通过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和药品而极大地减少外部物质投入,相反利用强有力的自然规律来增加农业产量和抗病能力。有机农业坚持世界普遍可接受的原则,并据当地的社会经济、地理气候和文化背景具体实施。因此,IFOAM强调和运行发展当地和地区水平的自我支持系统。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有机农业的目的是达到环境、社会和经济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有机农业非常注重当地土壤的质量,注重系统内营养物质的循环,注重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并强调因地制宜的原则。

 追本溯源,有机农业起源中国,成于德国和美国,有机零售业起源于全食超市的兴起,创始人约翰•麦基是一位铁杆的素食爱好者,当时开有机专卖店的目的,也是满足素食市场的需求。  

  从以上两个源头深入探究,不难发现其哲学理念来自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国黄老之道。那为什么起源于中国的有机农业在国内江河日下,在欧美大行其道呢?德国人甚至对老子的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有机农业是一种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有机农业生产系统。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有机农业的发展呈现下列四大趋势:

  (一)有机农业全球化,有机食品认证国际化

  20世纪70年代后,一些发达国家伴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由污染导致的环境恶化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尤其是美、欧、日一些国家和地区工业污染已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命与健康。这些国家感到有必要共同行动,加强环境保护以拯救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确保人类生活质量和经济健康发展,从而掀起了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主的各种替代农业思潮。90年代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全球的共同响应,可持续农业的地位也得以确立,有机农业作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和一支重要力量,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无论是在规模、速度还是在水平上都有了质的飞跃。

  首先,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组织进一步扩大。作为倡导和监督世界有机农业的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简称IFOAM),于1972年11月5日在法国成立。成立初期只有英国、瑞典、南非、美国和法国等5个国家的代表。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IFOAM组织已经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广泛、最庞大、最权威的一个拥有来自115个国家570多个集体会员的国际有机农业组织。

  其次,有机农业生产的规模空前增加。据国际贸易中心(ITC)2003年2月调查,目前全世界按有机管理的农业用地已达1 700万hm2,同时从事有机农业的农场数量空前增加,据估计,目前欧洲的有机农场数目已从1986年的7800家增至2000年的近10万家,在非洲,虽然有机农业发展速度不及其他地区,但其发展同样引人注目。中国南方以有机茶园为代表,也具备了有机农场的雏形。

  第三,全球有机食品的消费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根据国际贸易中心估测,1997年全世界有机食品和饮料零售总额约为100亿美元,2000年增长到175亿美元,增幅75%左右。2001年估计为26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9%。尽管目前有机食品零售额在整个食品行业中的份额很小,只有2%-3%,但增长潜力巨大。据预测,近期内有机食品增长率将保持为25%-30%,2008年全球有机食品零售额将达到800亿美元。

  (二)由关心环保到关注环保和食品安全

  有机农业发展前期,由于规模和信息等方面的原因,生产的有机食品很少为人所知和接受。发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拯救环境,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欧洲发生疯牛病事件以来,由于食品的有害物质含量超标以及人畜共患疫病的传播带来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消费者由关心环境问题转向关注环境和食品的安全健康问题,这就给有机消费者和有机生产者达成默契提供了机会。 尽管生产有机食品需要较多的人力和物力,导致价格的提高,但大部分消费者认为付这个价钱值得。

  (三)有机产品品类范围扩大化,从绿色食品到绿色产品

  在现代化和商品化生产条件下,一个绿色食品从生产到消费不是孤立的。为了生产绿色食品,要求各种投入和产后的加工、包装和运输等,也必须是绿色的。只有保证各种投入和产出的加工、包装和运输设备的有机成分达到一定的要求,才能生产加工出绿色食品。为此,便提出了绿色产品的概念,即在投入领域,采用包括生物农药、有机肥料、有机饲料、有机兽药等有机农业生产资料;在产出加工领域,采用包括有机添加剂、有机加工和运输设备、有机包装材料及没有被农药、化肥及禁用药物污染的产品。

  (四)有机食品转向全球性布局 ,销售渠道多元化

  虽然全球有机食品消费出现了大幅度增长,但主要集中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这是因为消费有机食品需要支付较高的价格。但是发达国家需要的绿色产品,特别是干果类产品,很多都不是在本国生产或加工的,必须从世界各国进口。这为全球有机农业生产和贸易提供了新的发展和市场机遇。

  从发达国家角度讲,有机产品消费促进了使其经济优势和自然优势更密切结合。同时为发展中国家生产绿色食品提供了机遇。最近几年,国家七部委在全国开展了50个农业生态试点县建设,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100个地区开展生态示范区试点建设。同时,中国已建立了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发展机构,即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是中国目前唯一的有机食品认证组织。已制定了较规范的有机农业生产、检查、认证和出口的要求和技术文件。近年一批基地还获得了欧盟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和有机农业转换基地的认证。这些为有机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适度规模地发展有机农业、开发有机食品是切实可行的,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有机农业的发展背景
现代农业的发展所导致的众多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担忧。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英国植物病理学家Howard在总结和研究中国传统农业的基础上,积极倡导有机农业,并在1940年写成了《农业圣典》一书,书中倡导发展有机农业,为人类生产安全健康的农产品——有机食品。

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
有机农业:有机农业的概念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首先在法国和瑞士提出。从八十年代起,随着一些国际和国家有机标准的制定,一些发达国家才开始重视有机农业,并鼓励农民从常规农业生产向有机农业生产转换,这时有机农业的概念才开始被广泛接受。

尽管有机农业有众多定义,但其内涵是统一的。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剂的农业生产体系。有机农业的发展可以帮助解决现代农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严重的土壤侵蚀和土地质量下降,农药和化肥大量使用给环境造砀污染和能源的消耗,物种多样性的减少等等;还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据美国的研究报道有机农业成本比常规农业减少40%,而有机农产品的价格比普通食品要高20%-50%。同时有机农业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农民的就业率,有机农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农业,需要较多的劳动力。另外有机农业的发展可以更多地向社会提供纯天然无污染的有机食品,满足人们的需要。

有机食品:有机食品是目前国标上对无污染天然食品比较统一的提法。有机食品通常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畜禽产品、蜂蜜、水产品等。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逐步提高,有机食品所涵盖的范围逐渐扩大,它还包括纺织品、皮革、化妆品、家具等。有机食品需要符合以下标准:①原料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野生天然产品;②产品在整个生产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有机食品的加工、包装、贮藏、运输要求;③生产者在有机食品的生产、流通过程中有完善的追踪体系和完整的生产、销售的档案;④必须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

国外发展概况

从世界范围看,目前有机食品的销售量还不到食品销售量的1%,但其发展速度相当快,而且销售潜力相当可观,有人预测在21世纪初,全球有机食品销售量占全部食品销售量的5%。但不同地区有所差别,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多数人还在解决温饱问题,有机农业的发展相对较慢;而在众多发达国家由于人们对这个问题认识较早、投入力度大,再加上国家给子相关政策来支持和鼓励农民进行有机农业生产,因此在欧美及日本等国家有机农业发展得比较快。如法国大约有5%的农场专门从事有机食品原料的生产。有机食品市场占整个食品市场的5%,婴幼儿食品基本上都是有机食品;欧洲其他国家从事有机食品生产的农场在2%-3%之间,90年代初已注册登记专门从事有机食品中加工的工厂有 1716家。美国几乎在所有的连锁店都销售有机食品,有1/3的美国人会购买有机食品,1980年有机食品销售额为7800万美元,估计2000年为60 亿美元,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的农民以每年12%的速度递增。目前日本有8000多个有机农场,有机食品的市场规模将由1990 年的300亿日元发展到2000年的3500亿日元左右,年增长率为30%左右。

国内发展前景

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起始于八十年代,1984年中国农业大学开始进行生态农业和有机食品的研究和开发,1988年国家环保局南京环科所开始进行有机食品的科研工作,并成为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会员。1994年10月国家环保局正式成立有机食品发展中心,我国的有机食品开发才走向正规化。1990年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开发的有机茶第一次出口到荷兰,1994年辽宁省开发的有机大豆出口到日本。以后陆续在我国各地发展了众多的有机食品基地,在东北三省及云南、江西等一些偏远山区有机农业发展得比较快,近几年来已有许多外贸公司联合生产基地进行了多种产品的开发,如有机豆类、花生、茶叶、葵花子、蜂蜜等。目前绝大部分有机食品已出口到了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有机食品的生产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生产规模较小,且基本上都是面向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几乎为零。

在中国发展有机农业有着众多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首先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在精耕细作、用养结合、地力常新、农牧结合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也是有机农业的精髓。有机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依靠现代的科学知识,在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科学原理指导下对传统农业反思后的新的运用。其次中国有其地域优势,农业生态景观多样,生产条件各不相同,尽管中国农业主体仍是常规农业依赖于大量化学品,但仍有许多地方,多集中在偏远山区或贫困地区,农民很少或完全不用化肥农药,这也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基础。第三,有机农业的生产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一种产业,我国农村劳动力众多,这有利于有机食品发展.同时也可以解决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第四,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脚步的临近,中国农产品的出口会受到绿色非贸易壁垒的限制,有机食品的发展能与国际接轨,可以开拓国际市场。同时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有机食品的国内市场在近几年内将有较大发展,因此有机食品在国内外都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要发展中国的有机农业首先要加强有机农业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如报纸、电视等方式的宣传提高人们食品安全和环境意识。其次国家要进行合理的政策引导和调控,针对有机农业在国内的发展势头,制定一系列发展规划并对其发展进行调控,在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转化期给予农民一定的经济支持。第三,加强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示范与推广。由于有机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禁用化学合成物质,因而势必要求较高的生产技术与之配套,只有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解决好这些技术问题,才能使有机农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下去。

有机在大陆的一些经营和存在模式。

   1、卖场模式,这种模式又分为两种形态。一是卖场中与常规混卖,有机只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而已。这种情况下,将有机和非有机混合,不仅可能对有机的纯净性造成污染,而且更大的蔽端是对消费者造成误解。经常转卖场自己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在琳琅的货架的某一个角落,忽然发现了一枚有机标志,再仔细查看,却发现隐约可见几包有机产品。

另一种形式便是卖场专卖柜形式,这种方式相对来说比较好,至少在卖掉场这一环上有所改善,至少消费者不会出现迷惑的感觉。然而当我们再深入了解时,我们就不得不承认他所存在的更大危险。对于有机,我们无法通过眼睛来辩识,只能通过简单的有机标识。

      我想任何一个有机业者都明白,在中国大陆,商家自己贴一个图标是多么简单。所以我们可以想象,面对利益,谁不动心。所以我们的消费者就不得花着有机的钱,却吃着非有机的。这对于消费者是一种欺骗,那对我们自己了,更是一种警示,我们在做着一件危险性动作-----它会毁了我们的有机产业。

2、专卖店的形式,者可以说是近几年比较火暴的一种形式,毕竟“有机专卖店”这个旗号可以让更多的消费者有一种信任的感觉,近好像我们对于专卖店中某品牌的服饰一般没有过多的正品和水货担心一样。挂上了专卖店的旗号,似乎就挂上了真实的招牌。然而事实是不是真的就是如此,看看上海市的几家有机专卖店,真真正正的全有机有多少?曾经有一位日本的有机企业的员工告诉我:我很难找到多少有机产品,他们中也混杂着绿色产品。这句话出自于一个外国人之口,但事实却也真的如他所讲。我们的专卖店,有多少专卖店在完完全全的经营有机,或者说有多少专卖店没有侮辱:有机专卖店合格字号。我不必多说,过多的话会让我有点失去理智。

3、这也是探讨中的一种模式,不过他在国外已经有了很多的成功经验,特别是日本------有机宅配。在上海这个告诉发达的城市里,这种模式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这种模式,更多的是建立在供货方和消费者的信任基础上。这种信任,促使消费者愿意定向的向某一个有机供货商购买有机产品。而这种信任,是建立在消费者对于供应商的了解和供应商诚信的基础上的。缺少了了解和诚信,这种信任机制的生命周期是十分短暂的,而且她有着致命性的脆弱性。

4、有机的农夫市集。这个东西其实也不能算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模式,只是有机借鉴于某些行业而已。在上海的很多高档社区里,他们都有定期的市集。以方便各位业主们。而有机也完全可以切入这一市场。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更好更加深入、广泛的宣传有机,更有利于社区消费者对生产者建立其完全的信任关系,有利于有机消费的长久持续。同时,社区的模式,在方便了业主的同时,也给有机的环保概念打上了一记烙印。减少了因为运输等对环境的危害。这种模式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把有机专卖店,搬进农场,形成一个以旅游,教育和有机销售为一体的休闲事有机农业销售模式。

世界有机农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发展动态
 进入21世纪,世界有机农业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2002年世界有机农业面积达2 30O × 104 ha,比2000年增长了31.4%。有机产品销售额为250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了42. 9%。有机农业遍布几乎世界各国,在耕地中的比重和从事有机农业的农场都在增长。有机产品不仅在其世界主要市场的欧洲、北美和日本,而且在许多其它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都在增长。笔者回顾世界有机农业的发展历程,综述发展动态,讨论世界有机农业进一步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论述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动态、问题和对策,旨在为中国的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1 有机农业的产生和发展
  
  按照有机农业产生和发展的时间顺序,将有机农业的发展历程分为产生、扩展和增长3个阶段。
  
  1.1 产生阶段(1924~1970)
  
  有机农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4年由德国的鲁道夫·施泰纳(Rudolf Steiner)开设的“农业发展的社会科学基础”课程。其理论核心为:人类作为宇宙平衡的一部分,为了生存必须与环境协调一致;企业作为个体和有机体:要求饲养反自动物;使用生物动力制剂;重视宇宙周期。德国的普法伊费尔(H.Pfeiffer)在农业上应用这些原理,从而产生了生物动力农业(biodynamic agriculture)。至20世纪20年代末,生物动力农业在德国、瑞士、英国、丹麦和荷兰得到了发展。
  
  20世纪30年代,瑞士的汉斯·米勒(Hans Mueller)推进了有机生物农业(organic-biological agriculture)。他的目标是:保证小农户不依赖外部投入而在经济上能独立进行生产,施用厩肥以保持土壤肥力。玛丽亚·米勒(Maria·Mueller)将汉斯·米勒的理论应用到果园生产系统。拉什(Hans Peter Rush)强调厩肥对培肥地力的作用,丰富了通过土壤生物保持土壤肥力、促进有机物质循环的理论。汉斯·米勒和拉什为有机生物农业奠定了理论基础,使有机生物农业在德语国家和地区得到发展。
  
  英国的霍华德爵士(Sir Albert Howard)被认为是现代有机农业(organic farming)的奠基人。他总结了在印度长达25年的研究结果,1935年出版了“农业圣典”一书,论述了土壤健康与植物、动物健康的关系,奠定了堆肥的科学基础。1940年,美国的罗代尔(J. I. Rodale)受霍华德的影响,开始了有机园艺的研究和实践。1942年出版了“有机园艺”一书。英国的伊夫·鲍尔费夫人(Lady Eve Balfour)第一个开展了常规农业与自然农业方法比较的长期试验。在她的推动下,1946年成立了英国“土壤协会”,该协会根据霍华德的理论,提倡返还给土壤有机质,保持土壤肥力,以保持生物平衡。20世纪50~60年代,有机农业(lemaire-boucher)在法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成立了“自然和进步协会”,在唤醒消费者在食物对健康影响意识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日本的冈田茂吉(Mokichi Okada)于1935年创立了自然农业(natural agriculture),提出在农业生产中尊重自然,重视土壤,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主张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不施用化肥和农药获得产量。20世纪60年代加剧的环境和健康问题促进了自然农业在日本的兴起。自然农业技术纲要成为日本有机产品标准的重要内容。
  
  1.2 扩展阶段(1970~1990)
  
  20世纪60年代后,有机农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扩展。特别是70年代的石油危机,以及与之相关的农业和生态环境问题,如高投入低效益、农产品品质下降和环境污染加剧等,促使人们对现代农业进行反思,探索新的出路。以合理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环境、低投入、高效率、食品安全为宗旨,回归自然、寻找替代以及持续农业的思潮和模式,包括有机农业、有机生物农业、生物动力农业、生态农业、自然农业等,概念得到扩展,研究更加深入,实践活动活跃。

  
  1970年,美国的威廉姆·奥尔布雷克特(William Albrecht)提出了生态农业(ecological agriculture)的概念,将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纳入了有机农业的生产系统。英国“土壤协会”于20世纪70年代在国际上率先创立了有机产品的标识、认证和质量控制体系。1972年,国际上最大的有机农业民间机构— 国际有机农业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c Agriculture Movements,IFOAM)成立。世界上一些主要的有机农业协会和研究机构,如法国国家农业生物技术联合会(FederationNationale d' Agriculteure Biologiques,FNAB)和瑞士的有机农业研究所(Forschungsinstitutfuer biologischen Landbau, FiBL)—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有机农业研究所,都成立于20世纪70~80年代。这些组织和机构在规范有机农业生产和市场,推进有机农业研究和普及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立法工作在有机农业标准制定后逐步展开。美国俄勒冈州和加利福尼亚州分别与1974和1979年采用有机农业法规。美国农业部于1980年对美国23个州的69个有机农场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发表了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对美国有机农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潜力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定义了有机农业,提出了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和行动建议,对促进美国有机农业立法和有机农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法国于1985年采用了有机农业法规。
  
  1.3 增长阶段(1990~)
  
  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有机农业进入增长期,其标志是成立有机产品贸易机构,颁布有机农业法律,政府与民间机构共同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1990年,在德国成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有机产品贸易机构— 生物行业商品交易会(BioFach Fair) 。1990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了“有机食品生产条例”。欧盟委员会于1991年通过欧盟有机农业法案(EU2092/91),1993年成为欧盟法律,在欧盟15个国家统一实施。北美、澳大利亚、日本等主要有机产品生产国,相继颁布和实施了有机农业法规。1999年,国际有机农业联合会(IFOAM)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共同制定了“有机农业产品生产、加工、标识和销售准则”,对促进有机农业的国际标准化生产有积极的意义。政府通过立法规范有机农业生产,使公众生态、环境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扩大了对有机产品的需求规模,有机农业在研究、生产和贸易上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有机农业(organic farming)是指在动植物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产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维持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在欧盟有机农业法规中,有机(organic)、生物(biological),生物动力(biodynamic)和生态(ecological)农业都被视为有机农业(organic farming) 。
  
  国外有关生态或有机农业的名称各异,如有机农业、生物农业、生物有机农业、生物动力农业、生态农业和自然农业等,其做法也不尽相同,但其共同的特点是:通过生物措施保持土壤肥力;尽可能减少外部投入;禁止施用化肥和人工合成的植物保护制剂;很大程度上封闭的企业物质循环;利用自然的调控机制;保护自然资源;面积约束的动物饲养;符合动物需求的动物饲养;适合当地环境;多样化的组织;生产高价值的食品。
  
  
  2 有机农业的发展动态
  
  根据“生态和农业基金会”(Stiftung Oekologie & Landbau, SOEL)的统计,目前有机农业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2002年,世界有机农业面积达2 300× 104 ha,比2000年的1 750 × 104 ha增长了31. 4%。
  
  世界有机农业面积占世界耕地面积的比例小于1%。从事有机农业的主要地区为大洋洲、欧洲和拉丁美洲。 2001年世界各大洲有机农业面积及占世界比例统计见表1。表2列举了2002年世界有机农业面积前10位的国家。澳大利亚是世界有机农业面积最大的国家,2002年有2400家有机农场,经营面积为1050万ha,比2001年增长37.3%。从有机农业占耕地比例看,比例最高的国家几乎都在欧洲,以列支士敦最高,有机农业占耕地比例为17.0%(表3)。多数欧洲国家有机农业占耕地比例在1.4%(法国)至3.7%(德国)之间,欧盟平均为3.0%。非洲国家有机农业占耕地比例最低,在0.05%以下。近10年来,有机食品的销售额年增长幅度都在20%~25%。世界有机产品的主要市场在欧洲、美国、日本和大洋洲。

 根据国际贸易中心(International Trade Centre,ITC)的估计, 2003年,欧洲、美国、日本和大洋洲有机产品销售额230亿~250亿美元,到2005年,将达到290亿~310亿美元。尽管目前有机食品占食品销售额的比例在1.0%~3.7%之间,预计2003~2005年期间,将以每年最低5%~10%的增长率递增(表4)。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有机农业获得了稳定的发展,主要推动力为民间组织、农民和经营者。消费者环境和食物安全意识的增强,频繁发生的动物流行病,如欧洲的疯牛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和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荷兰的二恶英(dioxin)事件,更激励了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需求,扩大了有机产品的市场。这种趋势在发达国家更为明显。
  
  发展中国家有机农业发展的潜力也在增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发展中国家,如阿根廷、巴西、智利、中国、埃及、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南非等,占世界有机产品市场的份额在上升。政府、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对有机农业的发展日益重视,也将对促进国际有机产品贸易起积极作用。由于有机农业生产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各国和地区所采用的技术和措施各异,但重点研究的关键技术是共同的,包括生产技术,如作物轮作、堆肥制作和施用、病虫草害的物理、机械和生物防治、动物饲料生产和有机饲养、有机生产系统物质循环的调控等,其核心是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培育健康的土壤,生产高品质和安全的产品;有机农业的管理技术和法规是有机农业发展的保障,如有机产品认证体系建设,包括有机农业生产标准、有机生产过程(生产、加工和运输)和产品监督、有机产品的市场销售等,这些技术保证了有机产品的安全和信誉。有机农业发达的欧洲、北美、澳大利亚、日本等地区和国家已有比较完备的技术标准和法规。发展中国家有机农业的技术研究、标准化和立法仍有待加强。
  
  进入21世纪,欧盟委员会和欧洲国家加大了有机农业的立法和研究力度,如协调各国有机农业法规、修订欧盟农业共同政策、制定和实施有机农业行动计划和拓宽有机农业研究领域等。这些措施使国家成为有机农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美国2002年通过的农业法案(2002, Farm Bill)对有机农业法规进行了修订,将国家有机产品的标识分为4级,即100%有机;有机(有机含量大于95%);含有机(有机含量70%~95%)和非有机(有机含量小于70%)。同时,法案还对增加政府在认证费用分摊、促进低投入农业的发展和加强有机农业的研究推广、教育方面的投入做出规定,为进一步降低有机产品成本和价格,扩大有机产品市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日本农林水产省于2000年颁布了新的日本农业标准(Japan Agricultural Standard, JAS),其中有机农业法规确定了有机产品生产、加工、标识和销售准则,对促进日本有机农业标准化有积极的意义。拉丁美洲是目前世界上有机农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尽管有机农业面积只占耕地面积约0.5%,但近几年保持了较高的年增长率。其有机农业的主要特点是:野生收获和天然草地占比例大,有机农业与传统农业结合,民间组织为主要推动力,教育和推广工作活跃。

有机农业如何能够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1、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的一个概念,有机是一种操作模式,更是一种心态。她在培养我们对环境,对自然友好。自然是我们的朋友,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而不是我们的努力,我们要懂得索取和回报,如果一味地只想通过有机农业来索取某些个人利益,那么可要告诉你,你不是在做有机农业,而和常规农业本身就是五十步百步。

    2、有机农业的产量,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低,根据我们的经验,如果土壤本身十分肥沃---当然,我所说的肥沃,并非指我们通常所指的通过化学工业使其氮磷钾都十分丰富。相反,我说的是使用中国传统的耕作方式,让土壤的有机质变得丰富,活力十足的情况下;辅之以现代科技(当然不是指对环境有害的化学工业,转基因工业等等)。其产量应该不会低于常规多少。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在发达国家,有机农业的产量和传统农业几乎相等。同时也根据我们种植有机蔬菜的经验,如果土壤本身质地较好,且培肥措施比较到位,管理比较到位,有机蔬菜生产的产量本身比常规农业低不了多少。

    3、有机农业是一个对环境友好的农业生态系统,其不仅仅要为人们提供安全、健康和美味的有机食品,更重要的是,她担负着恢复自然环境,恢复原有土壤状况的使命。有机农业要求我们合理的使用土地,做到适量、适时从土壤获取,并同时不断的向恢复土壤活力方向发展,以改善土壤原本的状况。堆肥,可以算作我们对土壤恢复的以各种重要举措。所以,有机农业系统的推广,不仅不回造成我们可耕种土地面积的减少,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它还可以帮我们恢复原本被沙漠化所吞噬的土地。让我们的土地面积增加。

     4、有机是一种理念,他更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让更多的人开始重新认识人类自己,这样,更多的人理解了有机的理念。理解人和自然的和谐之处。有机追求的是平等和公正,哪么我们的贫富差距也会自然随之减少,更多的人受到公正的待遇,更多的人受到教育,国民素质的提高,也意味着我们不再为告诉增长的农村人口而困扰了,因为我们知道,合理的负担,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自然负责。

有机农业简单通俗地说就是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十八世纪中叶前世界上的农业生产也可以说是有机生产。科学的定义就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有机农业基本标准,在生产过程中完全禁止或限制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剂,禁止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及其产物的农业生产体系,其核心是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有机农业系统旨在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护生态环境,在农业和环境的各个方面充分考虑土地、农作物、牲畜、水产和蜜蜂等的自然生产能力,并致力于提高食物质量和环境水平。有机农业生产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外部投入物,主要依靠自然规律和法则提高生态循环效率。
  1、特征

有机农业完全禁止或限制使用化学合成物质;禁止使用转基因、胚胎移植和辐射技术;
强调生产操作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
应通过第三方认证;
产品需符合国家对产品的质量要求。
  中国、印度作为古老的农业大国,是有机农业的发源地,但是现代有机农业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70年代起,随着生产水平的日益提高,有机食品在国际上的需求也呈不断增长的态势。特别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初,有机农业在欧洲国家迅速发展。目前欧洲的有机农作面积约为560万公顷,参与有机农作的农民约为17.5万人,与2003年相比有机生产面积的增长率为9%。在美国,有机农业在最近十年成为美国农业增长最快的产业,从1992年到1997年认证的有机作物翻了一番,从1997年到2001年又增长了一倍。

  2、发展有机农业的重要意义

  目前已经获得有机认证的企业在中国约有300-400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经向日本、美国、欧盟等国家出口了大量的有机农产品。与常规产品相比,有机产品的利润要比常规产品高15-20个百分点。同时,随着国际生产和加工企业、贸易商和消费者对常规农业生产方式给环境和农产品本身带来的负效应的认识提高,人们对安全农产品、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增长,有机农产品的国内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有机市场对于中国的农产品企业具有特别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意义。

  3、发展有机食品的前景

  目前,全球有机农田面积最多的国家为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意大利、法国。2001年,澳大利亚有2 万多个有机农场,占全国农业化比重的10%。意大利的有机农场有4.3万个,占全国耕地的5.3%。法国有 800 0个有机农场,面积约20多万公顷。日本全国312万户农民中已有20 %实施了有机农业生产。瑞士有机农业的比重接近8%。即使在非洲的乌干达也有7000名登记在册的有机作物生产者。

  全球有机产品贸易市场主要在欧洲、美国和日本。1997年,上述三大市场的销售额为105亿美元;19 98年达到130亿美元,2000年达到200 亿美元。美国1997年有机食品的销售额为28亿美元,2002年达到了110 亿美元,预计2006年将达到470亿美元。美国几乎所有的超市、连锁店都销售有机食品。

  法国是欧洲最大的有机食品消费市场,占欧洲有机食品销售额的三分之一以上。法国1997年有机食品销售额为18亿美元;2000年为25亿美元,占食品销售总值的1.75%。预计,2008年其比重将提高到25%,销售额达到200亿美元。目前,法国的婴幼儿食品基本都是有机食品。其每年进口的有机食品占有机食品消费总量的60 %。

  日本1998年有机食品销售额为12亿美元(占食品销售总值的2%), 2000年达26亿美元。由此可见,全球有机食品的发展正进入繁荣期,而且正在以每年大于10%的速度快速增长。

  世界上欠发达国家都将自己生产的有机食品出口到发达国家。

  国际上有机食品的销售价格比同类普通食品高出10%—100%。消费者愿意出高价购买有机食品,一是能够食用到放心的安全食品,二是对生产者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给予支持。

  由此可见,发展有机农业,开发有机食品具的广阔的前景。

有机农业是促进和加强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包括生物多样性、生物循环和土壤生物活动的整体生产管理系统。其基于明确和严格的生产标准,致力于实现具有社会、生态和经济持续性最佳化的农业生态系统。

其强调因地制宜,优先采用当地农业生产投入物,尽可能地使用农艺、生物和机械方法,避免使用合成肥料和农药。

    有机农业对生产者有明确且具体的要求:一是生产基地无生态破坏现象,在有机生产过程中不造成新的生态破坏。二是农田的环境良好,土地在近三年内未用过禁用物质;用过禁用物质的需有两年以上的转换期。三是种子或种苗来自自然界,不是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四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包括化学农药、化学肥料、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作物在收获、干燥、运输、贮存中不受化学物质污染。五是要求生产者建立土地堆肥、植物保护、作物轮作和畜禽养殖等计划。在有机农业生产中,土壤肥力的主要来源是作物秸杆、畜禽粪便、豆科作物、绿肥和有机废弃物等;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手段为作物轮作和各种物理、生物、生态措施。

    我国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生产虽然在1990年就已经起步,当时生产的有机茶还出口到欧洲,但是当前除有机茶和有机大豆有一定规模外,其他有机食品仍处于起步阶段。近几年来,我国开展了51个生态农业县和100多个生态示范区建设,取得了很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且还创造了很多模式、技术和成功的经验。目前全国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已有近百家,涉及的产品超过100余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产自边缘贫困山区的农副产品。

    专家认为,我国贫困地区在发展有机农业方面有很多优势:一是在相当一部分贫困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健康安全生产的潜在物质条件;二是化肥和农药等工业产品投入相对较少,土壤与水资源污染程度低或几乎没有;三是生态环境良好,生物多样性明显,为病虫害防治创造了条件;四是劳动力尤其是妇女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从事劳动密集型的生产。
   
    进行有机农业生产应是我国很多贫困地区脱贫的有效办法:首先,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减少化肥与农药等成本投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有机农业生产中不使用任何化学物质,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从而使其价格可超出常规农业产品的20%-50%,有些紧缺的产品还可超出一倍或几倍。其次,有利于提高农村就业率,促进生产力多样化和优化。有机农业是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活动,可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尤其将为无法外出打工的妇女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第三,保持和促进农田和周围的生物多样性。在有机农业生产、加工过程中,尽量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资源,促进水资源和其他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注意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从而保护生产体系和周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第四,可促进当地技术革新和实验,如绿肥试验、间作和套作、虫害生物防治等。最后,可以解决单个农民无法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在有机农业生产过程中,如果农户可以成立一定的协会和合作社,承担统一组织培训、技术试验与推广、内部质量控制和对外联络等任务,就可以解决包括地块分割、检查颁证及产品销售在内的单个农民无法解决的问题。
   
    但是,专家也指出,在贫困地区进行有机农业的生产也会遇到一些困难:一是相对于常规农业,有机农业产量偏低,尤其在2-3年的转换期内,产量会有明显的降低。二是有机农业的效益会在未来几年后才能显现出来,而土地使用权是否长期稳定,直接影响农民的持续技术投入状态。三是有机农业要求地块相对集中连片,实施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检查与颁证,这将增加管理成本。四是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差,将会极大地影响其与外界的沟通,从而给项目成果的转化带来困难。五是贫困地区的农民对新事物的接受速度慢,缺乏有机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缺乏决策意识和主动享有权利的观念,不能以参与式的方式介入生产活动中,而只扮演配角的角色。六是有机食品需要检查与颁证服务给予及时的配合,但我国较为严格的有机食品安全食品颁证机构较少,无法提供及时的服务,且收费较高,农民根本无法承受。七是潜在的可合作的贸易公司少。有机农业需要有前期的成本投入,往往依靠农民自己很难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因此必须依靠外部力量,而由于在边远地区搞开发会增加管理成本,以及农民很难保证产品的技术要求,外部的贸易公司或投资商对于这方面的投资十分谨慎。

对此,专家建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发挥有机农业在我国贫困地区脱贫方面的作用:一是对于转换期的投入和保持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的运行费用可通过与公司联合的方式加以减低,或者由政府或非政府组织提供帮助。二是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农民的专项技术培训,技术试验与示范,以及在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的情况下,对技术推广、检查颁证等活动提供补贴。三是在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帮助农民组织技术或销售协会,通过实践扩大他们的视野和信心,从而促进其生产成果的销售;在没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出面组织农民与外界公司或机构建立联系。四是与国际组织联合开展一个类同上述命题的专题调查项目,对在贫困地区开展有机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可能性给予客观的分析和论证。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翡翠湾食安云台 ( 京ICP备17024305号-1 )

GMT+8, 2025-5-5 07:41 , Processed in 0.03576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