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湾食安云台

 找回密码
 翡翠湾永续农场*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22|回复: 2

宋俊浩:第五代冬暖式大棚建造技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3 17: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规划
        01. 选地块
        选择交通便利/便于物资运输/四周没有高大建筑物遮光/土层厚/地下水位低并排/灌方便/不易产生涝灾的地区;及周围没有污染源的地块。
        02. 找方向
        大棚座北向南,子午线方向偏西5度,与后墙成直角。
        03. 划棚宽
        在连片规划建棚的地块,为防止前棚对后棚的遮阴,在北纬36度以南地区,最低南北宽不少于23米规划一个棚;北纬36-38度地区,最低南北宽不少于25米;北纬38-41度地区,最低南北宽不少于27米
        04. 划棚长
        棚长东西50-150米,大棚内径长最低不低于40米。
        二. 建墙体
        01. 画线
        先把后墙和两山墙的地基宽度画出,8米宽铺底
        02. 轧地基
        用链轨拖拉机轧实墙体地基。
        03. 上土
        用挖掘机从棚前取土,摊平在墙上。每上40厘米土,用链轨拖拉机轧1层,共轧8层,建成地面以上高3米(棚内地面,下挖0.7米;棚内后墙,高共3.7米)顶宽3米的墙体。
        04. 切墙
        将墙体切成墙顶宽2米,内墙面向北倾1.2米左右。切两山墙时,南口比北口宽1.5米左右,成簸箕口形。
        05. 盖护墙膜
        墙体开切时,应备好6米宽/6丝厚/长度比墙体略长的护墙膜。下雨前,盖上护墙膜,以防遇雨塌墙。
        三. 整地面
        01. 切墙的同时,将棚内地面整平。为便于浇水,进棚口一端比另一端每100米高10-15厘米。
        02. 灌水沉实地面
        棚内地面是切墙下来的松土,为防止以后地面下沉,所以先放大水沉实地面。
        03. 地面沉实后会出现高低不平,要再次整平。
        四. 埋立柱
        01. 先埋后排立柱
        用4.9米长的水泥立柱,底部距后墙0.8米埋设,每1.8米一根,埋深0.6米,顶端向北倾斜0.5米。埋柱时,先埋设东/西两头及中间的三根立柱,在柱的顶端拉一道东西线,使所埋的立柱高度/斜度整齐一致。
        02. 埋前排立柱
        用1.90米长的水泥立柱,离后墙11.8米,每3.5米左右一根,埋深0.6米。
        03. 第二排立柱
        用4.65米长的水泥立柱,离后墙3.20米,每3.5米左右一根,埋深0.6米。
        04. 第三排立柱
        用4.10米长的水泥立柱,离后墙6.10米,每3.5米左右一根,埋深0.6米。
        05. 第四排立柱
        用3.30米长的水泥立柱,离后墙9.00米,每3.5米左右一根,埋深0.6米。
        五. 上后坡斜棒
        将2.7米长的后坡棒的前端压在后排立柱上,并伸出后排立柱中间0.3米,用铁丝固定。后端埋在墙体内,后坡斜棒要求倾斜45度。
        六. 埋地锚
        在大棚东西两山墙外一米处各挖一条宽0.5米/深1米的地锚沟,将地锚均匀埋在沟内(每头埋70个地锚)地锚铁丝扣露出地面20厘米。填土后,灌水沉实。
        七. 拉后坡钢丝
        用26号镀锌钢丝,每10厘米拉一道。最上端,离后坡棒顶端10厘米,拉一道双钢丝。
        八. 上钢管梁
        用2条6米长/1.5寸直径(壁厚3毫米以上)的镀锌钢管焊接成12米长的梁。将梁的后端焊接上长26厘米/宽5厘米/厚0.5厘米的带钢,用铁丝固定在后坡斜棒的顶端上面,并靠在后坡斜棒上用力绑好,然后将钢管梁固定在第二/三/四/五排立柱上。前端与第五排立柱平齐。在钢梁的最前端底面焊接上长5厘米/直径为12毫米的螺纹钢,将其插在前排立柱顶端的空内。
        九. 修山墙
        将山墙根据上述钢管梁的弧度进行整修,将洼的地方补平,将高的地方修掉,使之与钢管梁弧度一致。
        十. 埋垫线边棒
        将直径不低于10厘米的木棒或水泥檩条顺着山墙上端外沿埋好,以防钢丝勒入土墙内。
        十一. 上前坡钢丝
        用26号镀锌钢丝,从棚前坡面的最上端(最北边)头10道钢丝,每20厘米间距拉一道;再向前10道钢丝,每25厘米间距拉一道;再向前10道钢丝,每30厘米间距拉一道;再向前10道钢丝,每35厘米间距拉一道;最前面的一道钢丝在距钢管顶端3厘米的位置拉双钢丝。两端栓在地锚上用紧线机拉紧。
        十二. 拉吊菜钢丝
        在拉棚面钢丝的同时,顺每排立柱拉一道吊菜钢丝,共5道,距地面2米固定在每个立柱上。
        十三. 上小竹竿
        用直径4厘米/长8米的实心小竹竿,每间5道,每道用2条小竹竿对头施用。具体上法:在钢梁两侧30厘米处各上一道,然后均匀上中间三道,约间隔0.7米。
        十四. 上棚前竹片
        用长1.8米/宽3.5厘米的竹片,每道竹竿上各绑一根,将竹片上头0.4米绑缚在棚面竹竿上,下端埋在离前排立柱0.7米处的地下。
        十五. 包防护布
        在竹片和竹竿的连接处,用布片或小薄膜将突起点包好,以防硌破薄膜。
        十六. 上后坡
        01. 上后坡竹片
        用1.7米长的竹片每30厘米一条,纵向捆绑在后坡钢丝上。
        02. 铺后坡膜
        先在后坡钢丝上铺一层6米宽/8丝厚的农膜,北边距后墙20厘米。
        03. 铺后坡草帘
        先东西铺上一层,北边压在后墙上20厘米,然后用4-5米长的草帘南北铺,然后再在棚最顶端向南30厘米处东西拉一钢丝,将草帘绕过来再铺平,随后将农膜从钢丝处折回包住草帘,同时盖住墙体。
        04. 上珍珠岩
        每3米用1立方,成袋摆在后坡上,南高北低,呈坡状。
        05. 上后坡土
        用棚墙外的松土压在后坡上,高度比棚脊略低,呈小坡形,踩实。
        十七. 棚前地面整理
        从前排立柱向南2米,整高出棚面0.5米的土岭;在土岭南面挖一道0.6-0.8米深的沟,以防雨水流入棚内。
        十八. 埋拴压膜线/地锚
        在棚前竹片外15厘米处,每间均匀埋2个地锚,用直径2.6毫米的钢丝拴2块红砖,埋深50厘米,上面露出地面10厘米。再在后坡上面,离风口0.8米处,东西拉双道26号钢丝,以备拴压膜线和草帘用;并在后墙外面半腰处,每间埋一个地锚以固定此钢丝,用8号地锚铁丝,埋深0.5米。
        十九. 上膜
        选用宽12.5米/长是该棚内径长加8米/厚8丝的EVA膜(也可用聚氯乙烯无滴膜)
        01. 粘膜
        先将膜的北边和距南边1.5米处,粘两道3厘米宽的窟兜。
        02. 顺膜
        在无风/小风的晴天,先将前坡面大膜顺在棚前。注意:膜有正反面。
        03. 穿钢丝
        用26号钢丝穿在大膜的两个窟兜内。
        04. 垫山墙
        将两山墙上的高点去掉,凹点用土填平,然后铺上一层草帘或塑料编织袋,以防硌破薄膜。
        05. 拴压膜线
        为防止上膜期间起风,在上膜前,先每间拴好一条压膜线,放在后坡上备用。
        06. 膜上棚
        每两间一个人,将膜抱起放在肩上;登上棚面,先将膜放在棚前坡面中间,然后将膜上下展开,铺在棚面上。
        07. 固定膜
        先将膜的一头用竹杆卷好,固定在山墙外的地锚上;将膜上下左右拉平。棚顶留1米左右的放风口,再将膜的另一端,用竹竿卷好拉紧后,固定在山墙外的地锚上,并将上下两个窟兜内的钢丝用紧线机拉紧固定好。膜上边的钢丝,在每个钢梁处固定一下;膜下边的钢丝,每间一点,用压膜线固定在地锚上,然后每间压一条压膜线。
        08. 上放风口膜
        用3米宽/8丝厚的无滴膜,在下边粘一道,再在距1.2米处粘一道裤窟兜,并穿26号钢丝,盖在放风口处,固定好钢丝(注意:防风口膜和前坡大膜重叠30厘米左右。固定前一条钢丝时不要过紧,否则会影响放风口的开放)然后将膜北边20厘米埋入土中,每间再拉一条压膜线,可压住放风口膜和前坡大膜。
        二十. 上防虫网
        将1.2米宽/40目的防虫网固定在前放风口和棚顶放风口上,以防害虫进入棚内。
        二十一. 修水渠
        在棚内靠后墙的走道处修一条宽60厘米左右的水渠,用水泥处理好,以防浇水时洇湿后墙。该渠既是走道又是水渠。
        二十二. 安放风口滑轮
        为方便放风口的开闭,每7米安1组,每组用3个滑轮。
        二十三. 山墙压膜/护膜
        在山墙膜上,用塑料编织袋装大半袋沙子排压在山墙上。可压住膜,防风刮起;又可防止人上下踩破农膜;还可防止草帘被风刮起。
        二十四. 盖看护房
        在棚靠路的一端山墙上开一个门口,门外盖一个看护房(缓冲房)可在冬季防止开门时冷风直吹进棚。
        二十五. 盖草帘
        14米长/1.5米宽/3厘米厚的草帘,每个草帘的干草重在70公斤左右。根据棚长,每米盖一个草帘。
        二十六. 盖浮膜
        晚上盖上草帘后,在草帘上再盖上一层宽16米/厚8丝/和棚等长的农膜,这层膜叫浮膜,又叫防雪膜
        二十七. 备压膜沙袋
        棚顶和两边每1米备好一个小沙袋;棚的前边,每2米备好一个小沙袋,以备风天压浮膜用。
        二十八. 安卷帘机
         最好每70米左右按一个前置式卷帘机。
        二十九. 吊门帘
        在棚和看护房连接的通道两端门口处挂两个棉门帘。防风/保暖。
 楼主| 发表于 2011-2-14 00: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冬暖式蔬菜大棚*建设

        成熟的冬季生产蔬菜的设施还是冬暖式日光温室,在最低温度不超过零下25度的条件下不用加温就可以正常生产喜温的瓜果/茄果类蔬菜,如果温度还要低,就需要适当的加温,比如在内蒙北部/新疆北疆/黑龙江吉林的个别地方就需要适当的加温。在这些地方,不加温的话,就只能在冬季最冷的时候生产一茬耐低温的速生叶菜。
        01. 选址
        日光温室大棚首先要选择土壤比较肥沃/土层比较深厚/有机质含量高/适合种植各类蔬菜的地块进行建造。排水供水比较方便/交通也比较便利的地方更适宜建造日光温室。建造日光温室的周围最好无遮荫物;并有较好的通风条件。
        需要提醒您的是:为了延长它的使用寿命,日光温室大棚最好不要建在风口处。
        02. 场地规划
        地块选好以后,要对它进行总体规划布局。
        首先要确定日光温室大棚的走向。
        日光温室大棚一般采取东西延长进行建造,因为日光温室三面有墙,其中一面墙要朝向阳面,而朝阳面必须要保证朝南方向,这样采光性能才比较好,保温效果也才更佳,所以说日光温室大棚一般多采用东西延长。
        日光温室大棚适宜长度一般以80米为宜,最长不要超过150米,如果过长,日光温室保温性能虽比较好,但是建造起来很不方便。
        日光温室大棚的宽度目前以8-10米为宜。
        在规划布局过程中,还要考虑温室与温室之间的间隔距离。温室与温室之间的间隔距离如果过小,前边的温室就会遮住后面温室的光线,这样后边温室的采光效果自然会受到影响。所以温室与温室之间的间隔距离,基本要求就是要做到相邻温室之间不能相互遮光,因此在布局的过程中,要根据棚内高度和棚内宽度来确定相邻温室之间的间隔距离,相邻温室之间的间隔距离一般以前边这个温室的脊高为基数,温室与温室之间的间隔距离等于前边温室脊高的2.5-3倍。
        日光温室的建造
        01. 划线在规划好的场地内
        首先要放线定位,先将准备好的线绳按规划好的方位拉紧,用石灰粉沿着线绳方向划出日光温室的长度,然后再确定日光温室的宽度,注意划线时,日光温室的长与宽之间要成90℃夹角,划好线,夯实地面就可以开始建造墙体了。
        02. 墙体建造
        日光温室大棚墙体建造大约有两类,一类是土墙,另一类是空心砖墙。
        * 土墙
        挖掘机就地取土压实/切齐南面及山墙里面,底部宽6米,顶部宽2米,切齐后南面高度3.5米。
        * 空心砖墙
        为了保证空心砖墙墙体的坚固性,建造时首先需要开沟砌墙基。
        挖宽约为100cm的墙基,墙基深度一般应距原地面40-50cm,然后填入10-15cm厚的掺有石灰的二合土,并夯实。之后用红砖砌垒。当墙基砌到地面以上时,为了防止土壤水分沿着墙体上返,需在墙基上面铺上厚约0.1mm的塑料薄膜。
        在塑料薄膜上部用空心砖砌墙时,要保证墙体总厚度为70-80cm,即内/外侧均为24cm的砖墙,中间夹土填实,墙身高度为2.5米,用空心砖砌完墙体后,外墙应用砂浆抹面找平,内墙用白灰砂浆抹面。
        03. 后屋面的建造
        日光温室大棚的后屋面主要由后立柱/后横梁/檩条及上面铺制的保温材料四部分构成。
        后立柱,主要起支撑后屋顶的作用。为保证后屋面坚固,后立柱一般可采用水泥预制件做成。在实际建造中,有后排立柱的日光温室可先建造后屋面,然后再建前屋面骨架。后立柱竖起前,可先挖一个长40厘米/宽40厘米/深40-50cm的小土坑,为了保证后立柱的坚固性,可在小坑底部放一块砖头,然后将后立柱竖立在红砖上部,最后将小坑空隙部分用土填埋,并用脚充分踩实压紧。
        后横梁,置于后立柱顶端,呈东西延伸。
        檩条,作用主要是将后立柱/后横梁紧紧固定在一起。它可采用水泥预制件做成,其一端压在后横梁上,另一端压在后墙上。檩条固定好后,可在檩条上东西方向拉60-90根10-12号的冷拔铁丝,铁丝两端固定在温室山墙外侧的土中。铁丝固定好以后,可在整个后屋面上部铺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再将保温材料铺在塑料薄膜上。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后屋面多采用草苫保温材料进行覆盖,草苫覆盖好以后,可将塑料薄膜再盖一层,为了防止塑料薄膜被大风刮起,可用些细干土压在薄膜上面,后屋面的建造就完成了。
        04. 骨架
        日光温室的骨架结构可分为:水泥预件与竹木混合结构,钢架竹木混合结构,钢架结构
        水泥预件与竹木混合结构特点:
        立柱/后横梁由钢筋混凝土柱组成;拱杆为竹竿;后坡檩条为圆木棒或水泥预制件。其中,立柱分为后立柱/中立柱/前立柱。后立柱可选择13cm×6cm钢筋混凝土柱,中立柱可选择10cm×5cm钢筋混凝土柱,中立柱因温室跨度不同,可由1排或2排或3排组成,前立柱可由9cm×5cm钢筋混凝土柱组成。后横梁可选择10cm×10cm钢筋混凝土柱。后坡檩条可选择直径为10-12cm圆木,主拱杆可选择直径为9-12cm圆竹进行建造。
        钢架竹木混合结构特点:
        主拱梁/后立柱/后坡檩条由镀锌管或角铁组成,副拱梁由竹竿组成。其中,主拱梁由直径27mm国标镀锌管(6分管)2-3根制成,副拱梁由直径为5mm左右圆竹制成。立柱由直径为50mm国标镀锌管制成。后横梁由50mm×50mm×5角铁或直径60mm国标镀锌管(2寸管)制成。后坡檩条由40mm×40mm×4mm角铁或直径27mm国标镀锌管(6分管)制成。
        钢架结构特点:
        整个骨架结构为钢材组成,无立柱或仅有一排后立柱,后坡檩条与拱梁连为一体,中纵肋(纵拉杆)3-5根。其中,主拱梁由直径27mm国标镀锌管2-3根制成,副拱梁由直径27mm国标镀锌管1根制成。立柱由直径50mm国标镀锌管制成。
        05. 外覆盖物
        日光温室大棚的外覆盖物主要由透明覆盖物和不透明覆盖物组成。
        山东地区,日光温室主要采用厚度为0.08mm的EVA膜透明覆盖物进行覆盖。这种薄膜优点非常多:流滴防雾持效期大于6个月,寿命大于12个月,使用3个月后,透光率都不会低于85%。
        利用EVA膜覆盖日光温室大棚,主要有三种覆盖方式,第一种是一块薄膜覆盖法,第二种是两块薄膜覆盖法,第三种是三块薄膜覆盖法。
        一块薄膜覆盖法:
        从棚顶到棚基部用一块薄膜把它覆盖起来,从覆盖方式的优点来说,它没有缝隙,保温性能也很好。不足之处是,到了晚春时候,棚内温度过高,需要散热时,不便于降温。
        两块薄膜覆盖法:
        采用一大膜/一小膜的覆盖方法。棚顶部用一大膜罩起来,前沿基部用一块小膜把它接起来,两块薄膜覆盖好以后,要用压膜线将塑料薄膜充分固定起来。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压膜线的两端一定要系紧系牢。两块薄膜覆盖法的优点是:冬天寒冷的季节,大棚需要密封的时候,只需要把两个薄膜接缝的地方交叠起来,用东西把它压紧,大棚的保温性能就比较好;到了晚春季节,大棚需要通风的时候,再把两个薄膜的接缝处拨开一个小口,这样它就变成了一个通风口,便于散热。
        三块薄膜覆盖法:
        采用一大膜/两小膜的覆盖办法。具体就是顶部和基部采用两小膜,中间采用一大膜的覆盖方法。采用这种方法,通风降温能力明显优于两块薄膜覆盖法,但是薄膜覆盖起来比较困难。
        山东地区,日光温室不透明保温覆盖材料主要指的是草苫。草苫主要是用稻草或蒲草制作而成,山东各地以稻草制作的草苫为主,其宽度为120-150cm,长度主要根据日光温室跨度而定,通常重量为4-5kg/m2。草苫保温效果好,紧密不透光,遮光能力强,比较经济实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14 01: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事项:大棚内最后两排立柱间距太大!
    大棚内后两排立柱之间,其顶上的棚面部分常常是停放被卷好的草帘及卷帘机的部位,这个部位可以说是承受压力最大的地方,常常会使上面的骨架变形。
    专家建议:这两排立柱间隔尽量缩小,应在80厘米左右,中间只建一条东西走向的水泥沟兼人行路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翡翠湾食安云台 ( 京ICP备17024305号-1 )

GMT+8, 2025-5-5 00:17 , Processed in 0.03770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