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湾食安云台

 找回密码
 翡翠湾永续农场*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604|回复: 3

楼奕林《丹特士之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0 13:3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837年1月27日
历史沉重地翻开了这一页
彼得堡郊外。白桦林
枪声和血染红了雪地
普希金倒下了
被流言、诬蔑和铅弹射中

丹特士,一个法国纨绔子弟
用罪恶的手
扼杀了美、自由和诗
整个俄罗斯在哭泣
整个俄罗斯愤怒了!

“交出丹特士!
还我普希金!”
可是,那个丹特士到哪里去了呢?

巴黎郊外,幽静的林子
静静的塞纳河向前流去
不知何时
一位老人和他的孙女
居住在这里
老人已像一段朽木
而孙女爱丽思却比丁香美丽
爷孙俩
像一只大鸟和一只小鸟
相依为命
清晨去林子里散步
小爱丽思是爷爷快乐的蝴蝶
夜晚在吐着金焰的火炉边
小爱丽思是爷爷温柔的小鹿
老人深爱他的孙女
孙女无邪地爱着爷爷
有人问小爱丽思:
长大了,你要嫁给谁?

小爱丽思眨着蓝色的眼睛
认真而稚气地回答:
我要嫁给爷爷!
这一声回答是晴空里的鸽哨
老人听了笑得喘不过气
啊,爷爷的小白鸽
你为爷爷阴沉的心空
带来了欢乐和笑语
时间啊静止吧
静止在这无尽的安谧
老人常常独自坐在树墩
发愣
他怕眼前的一切
会被引爆
像雪崩一样无情

但时间不是水泥浇铸的而是流水,
带来了小爱丽思如花的年岁
多愁又善良一个十五岁的少女
十五岁是诗的年龄在诗的卵石小径上
小爱丽思会没日没夜地徜徉
小爱丽思最爱读普希金的诗她爱
普希金不羁的灵魂
她爱达吉雅娜她爱高加索神奇的土地
她甚至幻想,普希金也会打开
她心爱的纪念册
题上热情隽永的诗句他活着,
在这个人世
(可是不知为什么当她朗读普希金诗时爷爷的眼睛里总能读到阴郁)

有一天,爱丽思失神地哭了
她知道了那个可诅咒的日子
她诅咒那个丹特士为自己也是
法国人羞耻
怎么?!爷爷在叹息叹息比石磨还沉重
她想起爷爷也去过俄国她想起
爷爷也姓丹特士
她要问爷爷问个水落石出她要把可怕的联想
抹去像抹去叶尖上的露迹
可是爷爷没有回答爷爷惊恐的眼神使爱丽思窒息
爱丽思再也不会笑了

爱丽思再也哭不出声了
爱和欢乐从此沉淀
可爱的小白鸽病了
不吃不喝不再起床
失神的眼睛里
深深地抛下了忧郁的锚
生命的帆,徐徐下落
她还没有开过花
就被风暴折断
一个美丽的黄昏
带走了她美丽的灵魂
因为纯真
她才死去
塞纳河边小小的坟茔里
死亡,使她和土地永恒

可爱的小白鸽死了
老丹特士的心碎了成了玻璃碎片
他的一切也葬进了坟墓里
几天几夜  像一块石头  丹特士呆立在爱丽思坟前
浑浊的双眼  欲哭无泪

欲哭无泪  往往是绝望的悲痛
“是爷爷杀害了普希金!是爷爷杀害了你!”
老丹特士撕扯着自己的头发哭喊着跪在坟头
他疯了  跌跌撞撞  一头扑进塞纳河里

塞纳河平静的水面像接纳了一片落叶溅起一丝水纹
不留痕迹又静静地向前流去
而普希金的竖琴仍在弹唱:

不,我不会完全死去---
在我遗留的竖琴上  我的心灵将比骨灰活得长久  永不消失……
 楼主| 发表于 2011-2-10 13: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1837年1月29日,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当这一不幸的消息从莫伊卡12号传出来后,人们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普希金怎么会死?
        命运之神大大地开了一个玩笑,把年仅37岁的天才诗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召回了天国,留给人们无限的悲痛和惋惜。
        在悲伤的人群中,有一位特殊的人物,她就是普希金年轻漂亮的妻子,年仅24岁的娜达丽娅*冈察洛瓦*普希金娜。此刻,她不仅要承受失去丈夫的痛苦和打击,同时还要承受人们对她的恶语中伤。人们责备她,甚至咒骂她,正是由于她的轻佻行为导致了普希金与丹特士的决斗,以致于丈夫死在情敌的枪口之下。
        普希金与娜达丽娅的结合,如果按照中国传统的观点,以“郎才女貌”的标准来衡量,可以说是天生的一对,非常般配。
        1830年,普希金诗人的声誉如日中天,此时,芳龄18的娜达丽娅犹如刚刚开放的玫瑰,鲜艳欲滴/清香诱人,人人都想采摘,普希金被她迷住了。在此之前,有多少女孩迷恋他,但没有一位像娜达丽娅那样使他魂不守舍。恰如中国一句俗语所说:英雄难过美人关。普希金虽是一位大诗人,却不得不拜倒在其石榴裙下。
        1828年第一次求婚遭到拒绝之后,1830年他再次求婚,终于实现了梦想。
        其实,这桩婚姻从一开始就孕育着一颗不幸的种子。按照现代人的解释,普希金与妻子之间根本就没有共同语言。对于普希金来说,诗歌是他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他的一切。除此之外,他一无所有。但对于娜达丽娅来说,诗歌如同乏味的公文一样,她根本不感兴趣,当然也不懂。
        每次,当普希金把他的新诗朗诵给她听时,她就大喊:普希金,你的诗歌我已经听够了。
        一次,几个朋友来到普希金家,他们在一起朗诵普希金的新作,娜达丽娅也在场,大家问她,朗诵是不是影响她时,她客气地说:朗诵你们的吧,反正我也不听。
        可见她对诗歌的索然寡味。
        结婚之后,普希金陷入了困境。身边虽有一位美若天仙的妻子,这满足了他的占有欲和虚荣心。但要博得这位美人的欢心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这需要大量的精力/时间和金钱。为了维持婚后的体面生活,普希金不得不靠借贷来度日。以致于跳舞到很晚才归来的娜达丽娅还睡在床上的时候,门口就传来了债主们前来讨债的门铃声。普希金欠所有人的债:木柴商人/卖牛奶的/卖面包的/修马车的,还有自己仆人的。他欠酒帐777卢布,裁缝450卢布,欠女时装师为娜达丽娅制作服装的费用3364卢布,欠书商也是同样的数目。在他结婚的头四年里,欠债已达6万卢布。在随后的两年里,不仅没有还掉以前的债务,反而越欠越多。临死前已达12万卢布。债务压得普希金抬不起头来,应酬使他丧失了宝贵的写作时间。他感到了精神的压力越来越大,精神陷入了困境。普希金在给好友纳肖金的信中痛苦地写道:对生活的操心使我没时间感到寂寞,我已经没有单身汉时的自由自在地用来写作的时间了。我的妻子非常时髦,这一切都需要钱。而钱我只能通过写作来获得。而写作需要幽静,单独一人……
        但是,作为家庭主妇的娜达丽娅对这些家庭生活经济上的困难一点也感觉不到窘迫,她甚至一点也不关心,从不过问,继续去享受她的奢华生活。面对这样的妻子,普希金再次痛苦地写道:您是怎样的一位帮手和工作者呢?您的工作只是在舞会上跳跳舞,帮助男人们挥霍而已。
        娜达丽娅虽是家庭主妇,但除了陪普希金睡觉/生孩子之外,其他职责一概不问。甚至连孩子们的教育培养也多半是她的二姐娅力山德拉照管。在姐妹三人中,娜达丽娅年龄最小,长得最漂亮,最早出嫁。而娅力山德拉其貌不扬,自知只能做个陪衬,因而很少出入社交场合。但是,她虽然长得不漂亮,但却非常聪明能干,对普希金崇拜不已。她自愿替妹妹承担了管理家庭的重担。普希金从她那里得到了本是妻子应该给他的照顾和关心,在思想和情感方面实现了部分交流。
        1836年11月4日上午,普希金收到了一个纸袋。拆开一看,里面装着三封“绿帽子协会”寄给他的成员证书。证书上面这样写道:绿帽子最高勋章获得者/骑士团长及骑士们会聚勋章局,在尊敬的纳雷什金主席主持下,大家一致同意任命普希金为主席的助手和奖章史研究家。落款是:常务书记---波尔赫。
        另外,就在同一天上午,维娅泽姆斯基/维耶尔戈尔斯基/瓦西里契科瓦等人也收到了同样的匿名信。顿时,整个彼得堡流言蜚语声四起,普希金成了上流社会谈论的笑料,成了人们嘲笑的对象。甚至在一次晚会上,某个名叫多哥尔鲁科夫的年轻人在普希金的脑后竖起了两根手指,作羊角状,即表示“戴帽子”的意思。
        难道真的是有人故意陷害普希金吗?或许吧!但俗语说得好:无风不起浪。
        普希金的妻子娜达丽娅到底有多美?她的魅力究竟有多大?
        普希金的好友索洛古博是这样描述的:一生中我见过许多漂亮女人,遇到过比普希金娜更迷人的女人。但从未见过象她那样将古典端庄的脸型与匀称的身段如此美妙地结合在一起。高高的身材,神话般纤细的腰……这是真正的美人。无怪乎,甚至是从最靓丽的女人中挑选出来的女人也要在她的面前黯然失色。我第一次看见她时,就神魂颠倒地爱上了她。必须承认,当时,彼得堡没有一个年轻人不对普希金娜暗暗地恋慕着。她那灿烂的美和魔力般的名字,让人们陶醉。我认识一些年轻人,他们非常自信地确定自己爱上了普希金娜。不仅是那些仅与普希金娜见过一面的人,还有那些根本就没见过普希金娜的年轻人。
        从这一段描述中可以看出,普希金的妻子的确很漂亮,她那美丽的姿色具有无坚不摧的魅力,这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女子。
        普希金在与娜达丽娅六年的婚姻中,初始如获至宝,倍加呵护和炫耀,为取得这样一个美人为妻感到骄傲和自豪。他凭借自己天才诗人的名声,将自己的妻子介绍给朋友,引见给皇后和沙皇,带进彼得堡的上流社会,进入交际圈,引起人们的一片惊叹,人们对这一对“郎才女貌”的绝配赞叹不已。但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普希金爱美,其他的男人也爱美,沙皇尼古拉一世更爱美。随着普希金带着妻子参加的舞会越来越多,娜达丽娅的魅力越来越呈现出来。开始,她借着普希金的大名与达官显贵们结识,享受着第一诗人夫人的荣誉。但不久,她那魅力的光环已经超过了丈夫诗人的声誉。现在,在各种舞会上,人们谈论的话题,已不再是普希金和他的诗,而是他的妻子和她的美丽。人们喜欢她/仰慕她/热恋她,甚至渴望得到她。在众星捧月许多男人大献殷勤之后,娜达丽娅已经晕头转向。她开始接受所有男人献来的殷勤,不顾在丈夫面前与他们打情骂俏。特别是在“英俊王子”荷兰公使的干儿子/法国人丹特士出现后,她那不检点的行为举止更加明显,有时甚至达到了放肆的地步。
        娜达丽娅和丹特士,不知究竟是谁先爱上了谁,或许是一见钟情。
        丹特士,高高的个子,一副漂亮的面孔,两只粗野勇敢的大眼睛稍稍前凸。非常自信/活泼/幽默/快乐/机智,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小伙子,与娜达丽娅同岁。
        在彼得堡圈子里,普希金开始也因他那活泼的性格而喜欢他,沙皇宠爱他,女人们更是爱他如掌上明珠,将他从一个人怀里抢到另一个人怀里。他在交易场上的成功与娜达丽娅不相上下,在这方面,他们俩可以说是天生的一对。丹特士利用自己是外国人的身份,及沙皇的信任和人们对他的宠爱,大胆地追逐女性,尤其是对娜达丽娅穷追不舍。而娜达丽娅也被他的青春魅力所吸引,因而对他的追求和放肆不但不加以拒绝和阻止,反而非常乐意接受,觉得很快乐。这种状况持续了两年之久,娜达丽娅不知分寸的举止越来越离谱。
        那些与她交往甚密的好友曾试图劝她要学聪明些,要识相些,与丹特士打情骂俏不会有好结果。但每次都听到下面这样的回答:我和他在一起感到很快乐,我只是喜欢他而已。请放心,不会出什么事,今后还会与两年来一样。
        这就是1836年普希金收到匿名信时的娜达丽娅及她的表现。
        至于娜达丽娅与沙皇尼古拉一世是否有亲密关系,这很难说,但我想,仅以上所述,娜达丽娅的行为足可以使人们认为,她给普希金戴了“绿帽子”。
        自收到匿名信之后,普希金坐卧不安。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和妻子的荣誉,他毅然决定向丹特士发起挑战:决斗。
        对于普希金来说,荣誉高于一切。收到普希金挑战书后,丹特士的义父/荷兰公使老格尔恩顿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意识到,义子的行为太过分了。同时,他也清楚,普希金对于俄罗斯意味着什么。决斗,无论出现什么样的结果,都是不愉快的。于是,他开始四方奔走,多方斡旋,以避免这一悲剧的发生。结果,安排了丹特士与娜达丽娅的大姐叶卡捷林娜结婚,并于1837年1月1日举行了婚礼。至少从表面来看,给人们的印象是,丹特士追逐的不是娜达丽娅,而是她的姐姐叶卡捷林娜,从而给普希金收回挑战书下了一个台阶,挽回了荣誉。
        丹特士在这桩婚姻中的确扮演了一个不幸的角色,叶卡捷林娜不但长的不漂亮,而且比他大6岁,丹特士的心理极不平衡,甚至连皇后都为他打抱不平:我很同情他,他这是一种宽宏,还是一种牺牲?
        就在一场风暴看似过去,紧接着晴天之后,其实孕育着一场更大的风暴。
        丹特士与叶卡捷林娜结婚之后,他利用自己现在是姐夫的合法身份,更加大胆放肆地追起娜达丽娅来。只要那里有娜达丽娅的身影,那里就有他丹特士。他公开地挑衅地为娜达丽娅的健康干杯,邀请跳舞,大声地说着恭维话。不仅如此,他通过别人约娜达丽娅与自己单独约会,独白自己的爱情,并用自杀来威胁对方接受它。
        在丹特士的进攻面前,娜达丽娅陷得越来越深,她没有发现自己的这场游戏有多危险及其严重的后果,他甚至不顾丈夫的禁止她参加一切年轻人的聚会的命令,依然我行我素,四处招摇,正如索非亚*卡拉姆津娜在写给弟弟的信中所写的:我沉重地告诉你这个发生上周三的悲剧,就在那一天,那一刻出现了可悲的结局,可怜的普希金,可怜的人!自从那天收到了那封卑鄙下流的匿名信之后,三个月来,他的精神上遭受了多大的打击啊!就是这封匿名信,至少从表面上来看,是这个悲剧产生的原因……但引起决斗的具体原因,人们认为,是在上个星期六沃龙佐夫家的晚会上,当普希金看到妻子与丹特士在一起亲密地谈笑,跳着华尔兹时,他的愤怒达到了极限。还有这位不谨慎的女人一点也不介意星期天在麦雷尔斯基家,星期一在维亚泽姆斯基家再次与丹特士见面!
        面对这样“贤惠”的妻子和无赖的连襟,普希金纵有诗歌才华,此时也无济于事。除了决斗,他毫无选择了!于是,他再次发起决斗挑战,并确定了极其残酷的条件:双方射击的距离只有十步,并且在第一次双方都没有射中对方之后,决斗再重新开始,直到有一方倒地为止。普希金真的拼命了。
        1837年1月27日,星期三,决斗在离彼堡不远的黑山进行,结果,伟大的诗人死了。
        他的妻子被人唾骂,是她害了普希金。普希金成了她美丽姿色和轻佻行为的牺牲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10 14: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娜达丽娅*冈察洛瓦*普希金娜

        普希金夫人,你没有任何过错!
        100多年来,人们往往把普希金之死的主要责任归咎于他的妻子娜塔丽娅*普希金娜。
        俄国文学界的一些权威论著,在对娜塔丽娅这个人物并没有掌握充分资料的情况下,一直说她是个轻浮浅薄/与诗人在精神上毫无共同之处的庸俗女子。娜塔丽娅几乎成了历史罪人,长期受到谴责与谩骂。
        直到1963年,普希金研究家奥布多夫斯卡娅和杰缅季耶夫经过不懈努力,挖掘出一批珍贵的新史料---冈察洛夫家(娜塔丽娅的娘家)的书信,其中包括普希金和娜塔丽娅的法文亲笔信札,有了可喜的突破性的新发现。随后他们又着手研究娜塔丽娅写给第二个丈夫兰斯科依的信,以及她的两个姐姐的信件。两位专家出于恢复历史本来面目的高度责任感,以这数百封经过论证的信件为基础,陆续撰写了多部专著,相继于20世纪70-80年代出版。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普希金娜传》在我国已有中译本,书名改为《普希金夫人传》此外,苏联女作家库兹涅佐娃的作品《“我爱你的心灵”---普希金娜的故事》也早译成中文,书名改为《普希金娜的故事》这些著作的问世提出了对普希金夫人的新评价:在诗人之死的问题上,她非但不是祸首,而且还是受害者;她是个心灵与外貌同样美好的女性。
        作者们根据翔实的新史料描绘出另一个娜塔丽娅。
        她纯洁善良,受过良好教育。她之所以能攫住诗人的心,不仅仅是由于姣好的容颜,更重要的是她优美的内在气质。若娜塔丽娅是个头脑空虚的庸俗美人,实际就是贬低了伟大诗人普希金!
        尽管娜塔丽娅由于年轻(她比诗人小13岁)对普希金的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他的作品都难以有深刻理解,不过她崇拜他/尊敬他/支持他的创作。还在蜜月期间,她就为丈夫誊写诗稿。普希金的每一部新作诞生,总要先朗诵给她听。后来普希金想出版文选,娜塔丽娅便向哥哥求援,要了87令白纸。她还为普希金办理过许多出版事务。诗人遇害前半年,娜塔丽娅为减轻丈夫的负担,瞒着他再次请求哥哥接济。
        普希金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你的美貌举世无双,令人倾倒。但我爱你的心灵胜于你的容貌。
        在给岳母的信中诗人写道:我的妻子非常可爱。和她共同生活的时间越长,我对她的爱就与日俱增。上天赐给我这样一位温柔美丽、纯洁善良的天使,我实在受之有愧。
        这正是普希金夫妇爱情的基石。
        普希金是位追求自由/反对专制的进步诗人。沙皇政府和上流社会把他视若大敌,千方百计摧残他,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而娜塔丽娅是彼得堡第一美女,不知有多少男人为之倾倒,同时也遭到贵族小姐太太们的极大嫉妒。既是一位叛逆诗人的妻子,又有千百双仇恨的眼睛在注视着她的一举一动,可是涉世不深/天真单纯的娜塔丽娅并不知道丈夫和自己的险恶处境,仍快快活活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沙皇尼古拉一世对她垂涎三尺,法国军官丹特士狂热追求她……其实娜塔丽娅何罪之有?她天生丽质,这不是过错。如果她有错,就错在过分天真和轻信,另外还有上流社会女子的通病---虚荣。她是个普通人,自然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弱点。不过她是清白的,对丈夫始终忠诚。
        普希金信任自己的妻子,并深深地爱着她,同时也明白像她这样的绝色女子是很难逃脱悲惨命运的。为捍卫自己和爱妻的名誉,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普希金与丹特士决斗。对方先开枪,他受了致命的重伤。被抬回家后,他在痛苦中安慰妻子:你放心,你没有任何过错!
        当剧痛难忍时,他就让她走开,不愿让她看着自己受伤痛折磨的样子,嘴里不断地说:我可怜的妻子!
        并派人去安慰她。在疼痛间歇时,便把她唤到身边,反复向她解释,她是无辜的,他永远爱她……
        给普希金治伤的御医阿连特目睹了这一切,感叹道:对普希金来说,没有被当场打死是他的不幸,因为他受尽折磨,痛苦不堪。但对他妻子的声誉来说,他活着回来却是不幸中的大幸。因为所有在场的人都看到她的无辜,以及普希金对她忠贞不渝的爱情是毋庸置疑的。
        弥留之际,普希金嘱咐妻子:我死后,你带着孩子们到乡下去住。为我服两年丧你就嫁人,一定要嫁个正派的人。
        普希金逝世后,娜塔丽娅的处境不堪设想。她才24岁,还有4个年幼的儿女。丈夫猝亡带来的撕心裂肺的悲恸,再加上经济窘困,对她已是够残酷的了,她还得承受来自各个方面的指责。更有甚者,她竟成了举世闻名的反面教员,人们都以普希金错选了娜塔丽娅招致杀身之祸为教训。把普希金之死这一重大的历史悲剧归罪于一个弱女子显然是很不公平的。这也是娜塔丽娅的最大痛苦。
        娜塔丽娅没有死,是个奇迹。孩子们给了她力量,使她顽强地活下来。儿女们就是她的生命,她已没有了自己的生命。
        娜塔丽娅服了两年丧,而她的心却服了一辈子丧。尽管命运多舛,但善良的天性使她总是十分同情身处逆境的人们。青年作家谢德林被流放,这让她想起普希金当年遭放逐的情景。她为谢德林奔走,终于使他获释。后来她还帮助了另一位无辜受害的年轻人。
        普希金逝世7年后,淳朴善良的军人兰斯科依理解她,同情她,爱她,也爱她的孩子们。他向她求婚。她嫁给了他,但内心的伤疤总在隐隐作痛,一生郁郁寡欢,51岁病逝。临终前惟一使她感到欣慰的是,此时她和普希金所生的4个儿女都已长大成人。
        作为普希金的妻子,娜塔丽娅是无愧于伟大诗人的。由此人们也更能理解普希金对她的爱---我爱你的心灵胜于你的容貌。
        但是由于长期造成的深远影响,在我国仍有许多人对普希金夫人持传统观点。
        近些年来,经常可在报刊上读到一些国内著名作家造访俄罗斯,参加莫斯科和彼得堡普希金故居后写下的观感。文中每每提及诗人之妻都毫无例外地持否定态度。
        一位作家写道:娜塔丽娅不是个信守诺言的人。在普希金逝世后不久,她就改弦更张,嫁给一位追求她的法国贵族。这也许是她对普希金的一种报复。
        另一位作家写道:普希金和娜塔丽娅的结合注定是不幸的。她没有给他愉悦和幸福,带来的是郁郁寡欢和悲剧式的结局……在爱情方面普希金是败者,是输家。
        还有一位作家认为:普希金的婚姻下错了一步棋,举足轻重的一步棋!
        新近又有作家写道:冈察洛娃除去给普希金生孩子,对普希金的精神痛苦视而不见,完全漠不关心。
        根据传统史料写的作品必然受其局限,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有些似乎是这一学科领域的“圈内人”却发表有严重谬误的文章,实在不应该。例如《普希金之死有新说》竟张冠李戴把一个叫伊达莉娅的女人当成了普希金的妻子娜塔丽娅。事实上这个伊达莉娅当年曾追求过普希金,但诗人对她没有一点好感。她恼羞成怒,从此怀恨在心,同丹特士勾结在一起,制造事端,陷害娜塔丽娅,乃至酝成诗人在决斗中惨遭杀害。
        《新说》一文中把伊达莉娅的许多事统统扣到了娜塔丽娅的头上,最后得出结论:诗人的悲剧是由其妻一手策划并与她的亲朋共同实施的。
        因为伊达莉娅和娜塔丽娅两个名字仅有一个音节之差,对中国读者来说是非常容易搞混的。这篇“新说”又以其标新立异立即引起广泛瞩目,被其他报刊纷纷转载或摘登。于是以讹传讹,混淆视听,使本已被歪曲的普希金夫人的形象再次遭到更加粗暴的歪曲。
        企盼大家都能尊重历史事实,好让这位埋葬在涅瓦河畔/生前饱受磨难的不幸女子的在天之灵早日得到安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10 15: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色苏联时代,普希金是情感世界的孤独者,他的画像和铜像绝不会有太太相伴,人们认为害死普希金的正是这个女人的虚荣和不检点。这种影响也传到了中国,以至于直到现在,如果问一位中国人:普希金怎么死的?他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为一个虚荣的情妇决斗而死,太不值了!
        这种讹传,包含三大错误:
        其一,说普希金是为“情妇”决斗而死,大错特错,普希金是离婚后,1831年明媒正娶,把冈察洛娃变成了普希金娜,是专职太太,婚后,普希金夫妇先后生育4个儿女;
        其二,说普希金娜虚荣,是交际花,而且是水性杨花,间接害死了丈夫,这些说辞的主要依据是普希金写给朋友们的一些信件,他曾抱怨太太太活泼,但是,这些信件看来看去,无非是一位大作家在抱怨太太喜欢热闹和聚会,耽误了他的写作,当然也容易引来危险;
        其三,说普希金是与丹特士上尉争风吃醋而死,错了,真正想得到普希金娜的,不是上尉,而是沙皇。
        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方式,当我们把一位英雄进行极度美化的同时,一定要把他的周遭极度丑化恶化,来反衬英雄高大/孤独/坚定/勇敢。所以1937年纪念普希金逝世百年的时候,苏联人在普希金广场树立的普希金铜像是高大的,而普希金娜是缺席的,她是普希金的毒药,是不洁的代名词。而今天,普希金娜作为忠贞妻子出现在普希金一侧,客观真实取代了我们熟悉但却虚假的幻象,所以任何细心的人都可以注意到,53号对面的那座普希金夫妇铜像,普希金娜比普希金高大。我们可能看着不舒服,但这却是真的,普希金娜身高1米73,普希金只有1米68,而且微微发福,人到中年便有了歇顶迹象。
        实际上,普希金不仅是形体上有缺陷,性格和品德上也有缺陷。
        普希金并非不喜欢舞会的书呆子,正是在舞会上,他结识了莫斯科美人冈察洛娃,并且一见钟情。经过3年恋爱,32岁的普希金与21岁的冈察罗娃结婚。可婚前3个月,也就是1830年11月5日,普希金给好友写信,抱怨未婚妻冷漠,说:摸不透她的心,想必这颗心外面包着坚硬的橡树皮,还佩有三把青锋剑。她写给我的信语气殷勤,但毫无热情。
        这便成了普希金娜并不爱普希金的确凿证据。
        我们并不怀疑普希金婚前婚后总是把私事偷偷告诉朋友是否恰当。在结婚仪式上,普希金给冈察罗娃戴戒指时不慎把戒指掉在地上,他慌忙俯身去拣,碰落了诵经台上的十字架和《圣经》普希金面色苍白,几天后,他给妹妹写信,说这起婚姻未必善终。我们并不怀疑普希金是否太迷信,反而以此来证明诗人的洞察力和敏锐的预感。
        普希金在婚后不久,居然无所顾忌地告诉妻子:你是我第113位恋人。
        甚至在4个孩子们陆续降生的过程中,他依然与昔日情人罗谢特/凯恩/奥西波娃及其两个女儿保持密切关系,不断向她们献诗,而且还公然爱上了库图佐夫元帅的女儿希特罗娃和孙女多莉,并以多莉为原型,塑造了中篇小说《黑桃皇后》中的丽莎形象。这些女人,养育了普希金的诗情,却严重伤害了普希金娜。无论婚前还是婚后,普希金口无遮拦地把自己的风流韵事不断告诉普希金娜,致使她经常在夜里偷偷哭泣。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普希金希望太太能改变“无激情”的状态,他自己则依然向朋友们抱怨着婚姻的暗淡,几乎年年都在生孩子。
        普希金娜写给丈夫的信,普希金死后,被普希金娜全部销毁,但俄国国家档案保留着1833年普希金写给太太的回信:兹荣幸地禀告你,我像新生儿一样清白,对你问心无愧。途中只追求七八十岁的老太太,对年未过花甲的少女目不斜视。
        从中可以猜到,普希金娜并不信任这位情感丰富的丈夫。
        但是,就此认为普希金的婚姻阴云密布,充满紧张和危机,也有失偏颇,这只是他们夫妻生活中的一个侧面。当普希金娜为丈夫誊写长诗的时候,他们的家庭生活是温馨的。事实上,在他们的6年婚姻中,普希金娜生育了4个孩子,普希金写出了《普加乔夫起义史》中篇小说《Dubrovsky》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普希金在莫斯科结婚后不久,与岳母吵翻,不得不搬回圣彼得堡沙皇村。普希金夫妇散步时,被尼古拉一世看见,沙皇被风姿绰约的普希金娜迷住,此后不断邀请普希金夫妇进宫,参加盛大舞会。面对英俊沙皇的热情邀请,22岁的普希金娜自然充满感激,和沙皇共跳起马祖卡和华尔兹,这使普希金感到相当别扭。在这个过程中,普希金重被外交部录用,1833年起又封予御前初级侍卫。普希金为什么会接受这些委任,忍受嫉妒的煎熬?因为他要撰写《彼得大帝传》,尼古拉一世可以保证他查阅国家档案,这必须得到沙皇的恩准。
        普希金在日记里生气地写到,把御前初级侍卫封在他这样一位34岁的老贵族头上,简直是羞辱。沙皇为的是能经常见到普希金娜,而普希金想的是查档案写书,交易代价是普希金娜陷入危险。1834年夏天,普希金受不了了,但辞职未果,却获恩半年假期,还贷来3万卢布。普希金娜此时24岁,是一个不知危险的小女人,得到沙皇的关注自然飘飘然,而普希金已是35岁,深知宫廷凶险,却不能断然切断与沙皇的联系,相反却接受假期和卢布,如果是在今天回首,这是什么行为呢?
        传言说,普希金娜风华正茂,看不上已经人到中年的“老头儿丈夫”,因此移情别恋,与沙皇有染,殊不知,尼古拉一世比普希金还大3岁,应该是更老的“老头儿”。又有人研究说,沙皇尽管老,但高大英俊,于是臆想出普希金娜的小女儿是沙皇所生,普希金看到小女儿高大,不像自己,便知被戴了绿帽子,终于去决斗。研究者言之凿凿,说普希金娜受孕是1835年9月,在沙皇村,而沙皇正好在沙皇村休养。这种推测的可笑之处在于,尼古拉一世8月26日马车倾覆,摔伤了锁骨,难道他能吊着膀子,在普希金娜身上播种吗?普希金娜生下小女儿是1836年5月,研究者写道,小女儿渐渐长大,她的舅舅给她的大姨写信说“小姑娘长得美艳动人,个子比同龄女孩高得多”既不像矮人普希金,也不像她的哥哥姐姐,所以研究者得出结论,普希金心知肚明,对这个女儿十分冷淡。这种半吊子研究,实在误人。普希金去决斗,是1837年2月,此时,小女儿才8个月,怎么能看出她遗传的是沙皇的高大基因?而况1835年夏天之后,谣传最甚的第三者不是沙皇,而是上尉,上尉身高1米9,也不矮,普希金何以认定这个孩子一定是沙皇的?另外,普希金娜身材高挑,女儿不可以遗传妈妈的基因吗?
        在普希金夫妇/尼古拉一世/上尉之间,实际的情况是,普希金娜纯真活泼,只接受沙皇的恩宠,但沙皇屡次想越轨,却屡次碰壁而归,很不开心,于是他想到上尉---在勾引女人方面,丹特士上尉从不失手,百发百中,沙皇企图让他先去下手,破掉普希金娜的贞操警戒,然后自己上阵。没想到的是,上尉也碰壁而回。于是,上尉向沙皇献上毒计,散布普希金娜已经失身的谣言,说她同时与沙皇和上尉有染,瓦解掉普希金对太太的信心,引其离异,或逼其为荣誉盲动,除掉普希金。
        上尉的毒计凑效了,圣彼得堡沸沸扬扬。
        1836年11月4日,普希金收到匿名信,说绿帽子协会一致推举他做副会长,颁他《绿帽子荣誉勋章证书》。普希金被激怒了,决心采取当时已经取缔的决斗方式,维护荣誉和妻子的清白。
        1837年2月8日,普希金起床后,来到涅夫斯基大街18号---两兄弟甜食店---喝完黑咖啡,拒绝朋友劝告,乘马车前往小黑河决斗。
        这场决斗,从一开始便决定了胜负,一方是职业军人,是法国亡命俄国的亡命徒,是被专门挑选出来护卫沙皇的禁军上尉,另一方是文人,尽管他曾因多次想与人决斗而出名,尽管他在南俄练过枪法,但和职业军官相比,等于只玩过玩具枪。
        在荷兰公使监督下,上尉先打两枪,这毕竟是要打死俄国文学的开山人,所以第1枪居然偏了,第2 枪打碎了普希金前胸铜扣之后进入身体。普希金忍住剧痛,在公使发令后打出第1枪,丹斯特应声倒地。普希金很兴奋,以为上尉死了,宣布放弃第2枪。其实,上尉只是被打中胳膊,却十分专业地躺下装死,荷兰公使宣布决斗结束,上尉便从地上爬起来,普希金要求补上第2枪,被公使拒绝。
        普希金被送回家中,呻吟了3天3夜,俄国人伫立门外,手擎烛光,日夜为他祈祷,但普希金还是死了。2月9日,普希金在呻吟中对普希金娜说:你没有任何过错。
        普希金还曾叮嘱太太:我死后,你带着孩子们,去农村住,为我服丧两年,然后就转嫁,一定要嫁给正派的男人。
        普希金死后第7年,有一位正派军人,不仅爱普希金娜,也爱普希金的孩子,他曾求婚,却遭拒绝。普希金娜没有听从丈夫的嘱咐,从24岁丧夫到51岁病逝,她独自养育着丈夫前妻留下的孩子和自己生育的4个年幼的孩子,承受着红颜祸水的猜测和指责,守了一辈子寡。
        普希金曾为太太写道:我爱你的心灵,胜于你的容貌。
        这一点,普希金说得没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翡翠湾食安云台 ( 京ICP备17024305号-1 )

GMT+8, 2025-5-8 11:29 , Processed in 0.03674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