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湾食安云台

 找回密码
 翡翠湾永续农场*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41|回复: 7

影梅庵忆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4 01: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她很爱月亮,赏月时,她常常随着月亮的移动而搬移着藤椅,回到屋中,仍打开窗子望着空中皎洁的月光。她说“波烟玉”是对月色最贴切的形容,每每反复吟咏这三个字。
    可真奇怪,掩卷细忆董小宛,并不是她文火细烟小鼎长泉,与冒辟疆月下饮茶;也不是她慧心烹饪精选食材的纤手;更不是她采折花枝的冷韵幽香案头清供,不是她高烧翠蜡,月下团扇围菊影的淡秀如画.....这些都还只在朦胧的梦境里面,那么美幻而不清晰。
    而现在,我眼前的董小宛在茂密的箐竹林中步履艰难的行走着,天上此时没有月亮,即使在暗夜中,我似乎仍能看到她额上渗出的细密的汗水,听到她急促微弱的呼吸,忽然,她跌倒了,她抬头看了看仍在前面急行的冒襄,他一手搀着老母,一手牵着夫人并两个儿子,他根本没法腾出手扶助她一下,甚至回头看一眼。她只能匆匆地爬起来,继续踉踉呛呛地跟在后面,她知道,走慢了就跟不上了。而跟不上,就意味着决别。
    这是他们一次举家逃难,却没有人能顾及到她,连冒襄都不能。
    兵马战乱,任是谁都不得不躲避盗贼和歹人来袭,尤其是他们这样的大户人家。冒襄,明复社四大公子之一,那次逃难,全家虽然安全脱身,但行李遗失了大半,董姬所珍爱的物件全部丢失了。我每读及此,总不忍为她独自跟在后面那份委屈而心酸落泪,可且听小宛怎么说,她对冒襄说:大难临头,你照顾着老母妻儿是对的,我就是跟在后面跑不及,死在竹林里也没有什么遗憾。
    这就是小宛的通达权变吧,相信许多读过万卷书的人,也未必能有些胸襟,可小宛此言,也许更多是出自情深,情深方能义重。
    又想到冒襄五年内患了三次重病,当时他们一家老少又一次在秦溪遭难后仅八口得以幸免,仆人婢妇更是被杀戮抢走,冒襄生平所贮藏的古玩/衣物/珠宝之类,也都丢失得干干净净。残秋,一条破毛毡夜晚御寒,秋风从四面的破窗里刮进来,只横着一张白木板当床。冒襄感染风寒,汤药里缺少攻病滋补之药,炉子里煨着些桑树枝条,已濒死境。而董姬仅仅卷着一张破席,躺在他的床边日夜守护。发冷时抱着他,发热时为他擦汗,疼痛时为他抚摩,随着他的行动欠伸起伏,漫漫长夜,无影无声,她也要留心察看/倾听,除了手口交进喂汤侍药,她每日只粗食一餐,磕头乞灵护佑。冒襄因久病失去常性,时而暴怒、责骂有加,可她总是温存地安慰,委婉地开导,只希望他能开颜一笑。渐渐地,董小宛自己变得瘦骨如柴,面色蜡黄。她说:自当竭尽心力去报效,先生活着,我就是死了也跟活着一样,倘若先生有什么不幸,我留着这条命,在这兵荒马乱中,又有什么意思呢?
    以至于她自己病重之时,所惦记的事却只有两件,一是怕她的死会增加他的疾病,二是担心今后他病了没有她来服侍!这份生生死死的缠绵痴情啊!
    想人与人之间的缘份也是有趣。当初冒襄与小宛相知,也是曲变三折,并非一蹴而就。先是冒襄求见小宛不得,不是她厌恶金陵的喧闹迁去了苏州,就是逗留在洞庭湖畔没有回来,几次三番。好不容易得见,却又恰适小宛酒醉,花径曲栏,面晕浅春,缬眼流视,神韵天然。当时即给冒襄留下十分美好的印象,可小宛并未留心于他,以至懒慢不交一语。
    后来他又与陈圆圆自有约定,奈何缘浅,圆圆被更有权势之人掠去,二人失之交臂。冒襄却又在三年后,小宛病时,与之再度相逢。当时小宛也一样受到豪门贵族的惊扰,病情沉重,她锁着门谁也不见。可是冒襄来了,她想起了那次酒后短暂的会晤。她端来灯盏,仔细认真打量起面前这个人“十天中有八天吃不下/睡不着,昏昏沉沉,现在一看到先生,就觉得心中十分快活,精神也好起来”将之引为知己,逝死追随,以至分别后回去不脱与之相见时的衣服,痴守承诺,中间又历经反反复复的许多麻烦困扰,倾注了万斛心血,方促成了这段姻缘。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大家在江口梅花亭子上庆祝董姬跟随了他时,性情温和的小宛唯一的一次豪饮的逸致了。
    虽然,隐约之中觉得,冒襄对小宛始终有种风流自喜而又矜重自持的矛盾心态,但死后能得一人缀字如许,也算得尝一知己了。小宛是一个浪漫之人,一天,她看到天空中飘动的红霞,忽然想到要把它们描画在黄色的腕钏上,并叫冒襄写上字。病逝之前,从头到脚,不穿金戴银,独独戴着一只黄腕钏不脱下来,只因为上面有冒襄的题字的缘故。
    小宛与冒襄在一起九年,冒襄说,他一生的清福,都在这九年里享尽了。
    极喜欢书中关于饮茶/薰香/炊食/赏月等生活方式的描写。
    有一种茶叫界茶,界茶片像片甲蝉翼一样特异。文火细烟,小鼎长泉,小宛必定亲自吹火烹茶,洗涤茶具。
    分无玉碗捧蛾眉。我想茶之道,独饮自有独饮之乐,但应为对饮更妙,百转千回之境,也多了几分会心的分享。试想,花前月下,静试对尝,茶杯中碧沉香清,木兰沾露,瑶草临波,将是何等神仙美妙之境界。
    她用香也颇为讲究。常和冒襄静坐在香阁中,细细品味名香。太浓的香味和太俗的香味,她都不喜欢。俗人用沉香放在火上,烟扑油腻,一会儿就灭了,而香的味道还没有出来。有的揣在怀里袖中,则又沾带上了焦腥味。
    有一种沉香质地坚固细致而有横纹的,叫“横隔沉”还有一种沉香没有结成纹理,里面像小笠帽菌子一样,叫“蓬莱香”薰香时常常用小火隔砂,使之不见烟,这样的屋内如同清风吹过寺院,甘露滋润蔷薇,将琥珀磨热,将酒倒在犀牛角制的酒器里一样,充满了异香。如果用它长期薰蒸衾被枕头,并与肌肤的香味融合在一起,则在睡梦中都感觉甜美舒适。
    在寒夜的小屋里,玉帏四垂,毛毯重重叠叠地堆起温暖的厚重,高燃的红蜡烛垂着泪,室内的陈设有致,几案错落,这时他们摆上几只大小宣炉,里面的炭火如流动的金子整夜保持不灭,小宛仔细拨开一寸刚刚烧烬的炭灰,在上面隔着一层砂瓦放上香料薰蒸着。长夜漫永,浓郁的香气浮动着,热气香味间有如梅花半开,馥郁芬芳中还带着鹅梨和蜜脾之气,静静地渗入鼻内。有时,他们一起揣摸着闺中怨妇斜倚薰笼,拨尽寒灰都等不到夫君归来的悲苦心情。而他们,则如同至身在盛开怒放的花丛之中。
    还有一种生黄香,要用手把它们从整株树根中剥出来,要根木全部挖空剔净,常一斤仅能剥出几钱。这种嫩香不要说焚蒸,就是嗅闻它,也有芳兰的气味,盛在小盘子里,层与层之间颜色各异,香味不同,可以赏玩,甚至食用。小宛常一早一晚,亲手剥落生黄香,做此番清雅的课役。
    小宛还书成《奁艳》凡古代女子之事,从头到脚,乃至穿衣吃饭/器物用度/亭台歌舞/针神才藻等,甚至禽鱼鸟兽/无情草木,只要与女子有关的,都归于女子香闺之中。不仅瑰丽奇特,而且精致隐秘,细字红笺、类分条析。她的书法应该很漂亮,始仿钟繇字体,后改临《曹娥碑》一天写数千字,不错字,不掉字。冒辟疆读书凡有要摘抄的,她立即为之抄写成卷,以至于无论是史是诗是轶事或者妙句,冒辟疆都以她为记事的绀珠。她还曾替他书写小楷扇面,赠送亲友。不仅如此,家中的油盐琐细,内外进出帐目,也都是由她分类登记,丝毫不漏,细致专心,便是好专之人也很少能企及。说到细致,他们举家逃难时,董姬清理衣物/书画/文稿/银券,分门别类,分散交给众仆婢保存,并亲手书写好标识并封存好。当途中一家人发现需要打点的零碎银子而苦于无处兑换时,董姬拿出一个布囊,里面的银子从几分到几钱的,每十两中总有几百小块,并且都标上了重量。连冒襄的父亲都惊讶感叹,在那么忙乱危急的时候,她尚有空顾及到这么细小的事情!
    大概草木也通人情。小宛生病之时,兰花枯萎,楼下有黄梅一树,每年腊月,万花竞放,可供三月插戴。可董姬病时,黄梅树数百枝条不开一花,倍添凄凉。
    小宛生性淡泊,并不爱吃肥甘之物,每次吃饭,她不过用一小壶界片茶淘饭,加上几根青菜几粒豆豉,就是一餐。冒襄喜欢吃香甜的食品和各种海味、风薰的制品,还常常邀请朋友一起到家中做客。小宛总是精心烹制各种美味。比如把甘甜的食物酿成香露,中间加上盐和酸梅。梅花/野蔷薇/玫瑰/桂花/甘菊,凡是有色有香的花朵,都在刚刚开放时采下来腌清,花汁融入露液中,入口香味扑鼻,奇香异艳。最美味的是秋海棠露,海棠本身无香,可酿露后,却偏偏散发着浓郁的芬香。桔子/佛手/香橼,小宛用玉手细心地剥去上面的丝缕酿露,旦见白瓷碗内五色浮动。五月的桃汁/西瓜汁,小宛把里面的一穰一丝都滤干净,用文火熬至七八分,再搅糖细细地熬,冷却下来,桃膏色如琥珀,瓜膏像金丝蜜糖。每年酷暑,小宛必定亲手取出桃汁瓜汁,以保证其洁净,还要坐在炉边守着火候静静地等着它们熬成膏糖,不使之焦糊,并把它们分成浓淡数种。
    做豆豉,黄豆要九晒九洗,豆瓣要剥去衣膜,加上瓜杏姜桂种种佐焖和酿的汁水,非常洁净地搅拌在一起。做红腐乳要先烘、蒸五六次,等到里面酸软了,然后切削表层,加上调料。其它冬春各种腌菜,黄如蜡,碧如藻,芳旨盈席。醉蛤如桃花,醉鲟骨如白玉,虾松如龙须,烘兔酥如饼饵,菌脯如鸡粽,腐汤如牛乳。
    小宛爱梅。园亭凡有空隙之地,都种上梅花。每在梅花含蕊待放之时,她先看好梅枝的姿态,使它和案上的瓶罐相配合,到梅花开放时刚好采下供在几案上,韵味清幽,弥漫斗室。她亦爱在秋天赏菊。抱病时,她看到冒襄之友相赠的一株“剪桃红”的名菊,十分喜爱,把它留在几榻旁,每天晚上,她燃起青色的蜡烛,用白团扇曲曲折折将花的三面围起来,然后放一个座位在花间,等到和菊影最和谐之时,方走入其中。人在菊中,菊影俱在。这时,她回身看看屏风,对冒襄说:菊花的意态已尽,它和人相比谁瘦?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01: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补:

    《闲书四种》收录的是明清四位文人知识分子的个人生活回忆录。首卷即为《影梅庵忆语》冒襄著,追忆他与爱姬董小宛生活之点滴情致。
    吾因琐务繁碎,心下不静,一本书揣来抄去,随身携带,却又常怎么来怎么去。半月有余,仍无暇顾及。四种闲书只读得两篇。除《影梅庵忆语》外,另一篇为《浮生六记》记述的是一种亲切的家常的风情雅趣,感人有趣的小故事:沈复与芸娘,一对并不富有,却仍对生活之美充满追求与情调的恩爱夫妇。而《影梅庵忆语》则另有一种超然于世的情致,前半段焚香品茶/妩媚温馨贵族化的生活与后半段凄苦病离的惨烈对比,更有如入小“红楼”之境,思之叹之伤之。如以花喻,《浮生六记》中的芸娘如果是秋月芍药,那《影梅庵忆语》中的董姬则可比作冬寒之腊梅。尽管林语堂称芸娘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可爱的女人之一,可吾独更疼惜小宛多些。每读一次,伤情落泪,不胜感慨,想一女子情深至此,痴心至此,才情至此,贤雅至此,胸怀至此,终其一生,爱得辛苦至此,都不是一个凡俗女子所能相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02: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李贺《月漉漉篇》

月漉漉,波煙玉。
莎青桂花繁,芙蓉別江木。
粉態裌羅寒,雁羽鋪煙溼。
誰能看石帆,乘船鏡中入。
秋白鮮紅死,水香蓮子齊。
挽菱隔歌袖,綠刺罥銀泥。
月漉漉,波烟玉。
莎青桂花繁,芙蓉别江木。
粉态夹罗寒,雁羽铺烟湿。
谁能看石帆,乘船镜里入。
秋白鲜红死,水香莲子齐。
挽菱隔歌袖,绿刺绕银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02: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寒碧堂

寒月映梅凝素影,碧窗摇竹透清风。
烟若01.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02: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寒碧晴烟
烟若02.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02: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明楼

《杜甫:月》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尘匣元开镜,风帘自上钩。
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
斟酌姮娥寡,天寒耐九秋。
晚年飘泊西南,流寓夔州(四川奉节)于西阁写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02: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轼:江月五首(并引)

    岭南气候不常。
    吾尝云:菊花开时乃重阳,凉天佳月即中秋,不须以日月为断也。
    今岁九月,残暑方退,既望之后,月出愈迟。
    予尝夜起登合江楼,或与客游丰湖,入栖禅寺,叩罗浮道院,登逍遥堂,逮晓乃归。
    杜子美云: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此殆古今绝唱也。
    因其句作五首,仍以“残夜水明楼”为韵。
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正似西湖上,涌金门外看。
冰轮横海阔,香雾入楼寒。停鞭且莫上,照我一杯残。
二更山吐月,幽人方独夜。可怜人与月,夜夜江楼下。
风枝夕未停,露草不可籍。归来掩关卧,唧唧虫夜话。
三更山吐月,栖鸟亦惊起。起寻梦中游,清绝正如此。
驱云扫众宿,俯仰迷空水。幸可饮我牛,不须违洗耳。
四更山吐月,皎皎为谁明。幽人赴我约,坐待玉绳横。
野桥多断板,山寺有微行。今夕定何夕,梦中游化城。
五更山吐月,窗迥室幽幽。玉钩还挂户,江练却明楼。
星河澹欲晓,鼓角冷知秋。不眠翻五咏,清切变蛮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02:2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月五首》为亡逝爱妾王朝云作

    一更天的时候,月亮从山那边吐出,如同宝剑透出寒光,将玉塔腰斩卧倒在湖中微波之上。我自言自语地说:这多么像在杭州凤凰山下的金牛湖啊,这多么像杭州和密州九仙山的冰轮啊,香雾还是那种香雾啊,可是现在只剩下寒气似剑的月光和躺卧在微波上的罪臣了。这时,上仙听了我的话停住驱赶神马的鞭子,赶紧把天门打开,鹊桥搭好,我仿佛到了巫峰,仙子们正在凌波起舞,朝云像往常一样给我斟上一杯美酒,不信吗?这杯酒还没有喝完哩!
    二更天的时候,月亮从山那边出来了,过去这个时候睡不着,你就会陪我一起,或散步,或抚琴,常常陪到五更天的时候;可怜现在只有我和月亮在一起,夜夜徘徊在合江楼下,或到孤山林中行走。这样我可以不时听到鸳鸯在一起鸣叫的声音,让我仿佛见到了心上人。真怕时间过得太快,于是我虔诚地为之招魂。朝云一直责怪我又爱上西家邻居的女孩,在三十三岁(王朝云去世时34虚岁33周岁)的时候弃我而去。现在新居已经建一部分了,我备了两升好酒和一张新床等你回来,向你细细地解释其中的误解。我在家里关门静坐等你,可你一直没有回来,现在只有白须翁与唧唧秋虫在聊天。
    三更天的月光寒气更加逼人,我走在林间小道上,连宿鸟都被惊醒。那是一对《诗经》上所说的恩爱情长的雎鸠啊,我也是为寻梦而来,要去六如亭会见我的爱人。这不是惠州的六如亭啊,这是黄州的江亭啊,朝云还在那里如痴如醉地歌舞啊!佛经上说得好,来时的道路历历在目,虚空之内有众宿星的庄严,只要清绝得无二想,想见到谁就可以见到;夜幕长长可以获得自利益事,得到大大的安乐。日云空水,均在俯仰之间。我愿(随朝云)上与赤松子同游,下与渔父泛舟,虽然谪贬惠州,但正好远离嚣尘,饮犊上流!
    四更天月亮从山那边出来,同春三月巫山月色一样,这让我想起与朝云成亲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月色。现在这皎洁的月光为谁而清明?是朝云应我的约定在玉绳星(建章宫/太液池)见面。她已经坐等到四更天了,可惜我前面那座野桥不能通行,只好从山寺墙边的小路行走,结果误了佳期。我望着北斗星而落泪:今夜不见,明日又如山岳相隔,我们能定在什么时间同游化城呢?
    五更天的时候,月亮还是从山那边升起,房子里仍然空荡而幽黑,但此时窗子已经透亮。月亮像玉钩一样挂在墙头,但亭前的西湖与江面已经像飘起的白绸缎。银河上淡淡的河水虽然仍在流动,但东方已经透出晨曦,城西的军营也不时传来寒沏的鼓角声。朝云啊,离别之后不知何时何处还能相会,我因此泪水像雪珠一样不断地往下掉。我把不眠之夜的所见所闻整理成《江月》五首,整理成了也只能听到难以入耳的蛮歌,没有人给我演唱的那种音质纯正的歌曲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翡翠湾食安云台 ( 京ICP备17024305号-1 )

GMT+8, 2025-5-8 11:16 , Processed in 0.03972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