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湾食安云台

 找回密码
 翡翠湾永续农场*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48|回复: 0

铁流:胶东保卫战漫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21 04: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胶东保卫战,也称胶东战役/胶济路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挫败敌军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区性局部攻势作战的战役,也是解放战争期间我军少有的以保卫地域为主要作战目的的防御性战役之一。
    此次战役后,敌军再也无力发动任何战区性攻势而被迫转入全面防御。
    47年夏季华东的南临战役结束后,敌军对华东我军的重点进攻在整体上已经停止,我军刘邓所部开始挺进中原,华东野战军集中主力八个纵队准备转入外线作战,以配合中原开始战略性反攻。敌军则集中了8/9/25/54/64/45六个整编师及重建的整编74师57旅等多为美械装备的主力部队配属海空军及地方性武装,组建胶东兵团(第1兵团,这是国民党军内战中组建过的最大的一个兵团)由陆军副总司令范汉杰指挥,向胶东发起了“九月攻势”,目的是摧毁华东野战军这一最重要的后方基地。
    此前的南临战役是场消耗战,对双方投入胶东战役的兵力数量有一定影响。
    我军方面,参加胶东保卫战的2/7/9叁个纵队因南临战役消耗,战役开始时兵员尚未补齐,处在胶东内线的13纵队是8月初由地方部队新组建的;敌军方面,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11师因南临战役战损严重,在南麻的鲁村/悦庄一线休整,未能加入胶东兵团序列,整编8师作为胶东兵团主力,也因南临作战的消耗,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大为下降。战役开始前,我军曾判断整编11师可能编入胶东兵团,但实际上该部因战损严重而不得不进行休整,没有参加胶东作战。
    胶东保卫战,敌胶东兵团20余万人与我军华野东线兵团四个纵队约10万人都集中在胶东半岛这个叁面临海的狭小地域之内,对长于运动作战的我军来说,缺少长距离机动和局部集中绝对优势兵力的空间,在敌优势兵力压迫下不但要打破敌之攻势,还要掩护胶东内线基地和华东局机关,作战难度是相当大的。
    由于地域狭小和兵力有限,且敌军在战区的兵力密集,应援迅速,我军难以遂行大规模的歼灭战,所以胶东保卫战基本是由若干小的战役和战斗共同构成的阶段性战役,没有出现那种令人激动的大包围大歼灭,但这并不说明战役的组织不成功。
    在我军的指挥上,东线兵团的指挥层许世友谭震林等人,对战役中的战斗连续性和战役总体的关系是把握得比较好的,特别是对战役阶段性的“利害变换线”处理得很清楚很果断,在地域狭小和兵力有限的条件下,对区域性的内线和外线之间配合也掌握得很好,而这几点都是打好运动战的关键。
    如果求全责备的话,可以说一些战斗环节上处理得比较急躁,这恐怕与许/谭/刘及纵队一级指挥员聂/周等都是脾气比较暴躁的性格有些关系吧。但从战役总体上看,我认为还是打得很不错的。
    敌军集中较多主力进攻胶东,目的在于迅速解决胶东,然后再抽兵增援其他地区。这一战略企图的错误在于没有判明我军刘邓/陈粟所部转入外线的重大战略意义,一厢情愿地认为集中大军就能在一个月之内打下胶东,并认为我军一定会以华东主力保卫胶东这一重要根据地,进攻胶东可迫使我军主力滞留在胶东内线,进而封锁我军于胶东狭小地区,再抽兵对付转入外线的刘邓所部。
    8月初,毛泽东就预见了蒋介石将在一两月后认识到集中主力进攻胶东是得不偿失,后来的事实证明毛泽东的这一预见非常准确。因南线的压力,胶东敌军10月即准备增援徐州,但由于胶东作战的牵制,除整编25师空运徐州外,陆路转移计划则被我东线兵团挫败,到12月才完成海运两个整编师到江淮地区,而同时间丢掉了莱阳,反攻莱阳也告失败,胶东的控制地域则完全恢复到战役开始前的状态。结果,蒋介石在战略上两头落空,既未能占领胶东,又延误了南援。
    在胶东作战过程中,敌军高层对战役指挥上的阶段性连续性等特征缺乏基本认识,根本不了解对我军内外线转换机动作战方式的意义所在。尽管蒋介石多次告诫部属要了解共军作战的特性,但是包括他本人在内,国民党军高级将领们对战役指挥还是缺乏基本概念,作战指挥的水平总停留在战术指挥范畴。每当战略战役出现内外线转换的阶段性变化时,国民党军在指挥层就总是出现误判。不但在大的战略变化上(如刘邓南进等)认识不清,在局部战役范畴内同样认识不清,胶东战役也是如此。
    战役开始前,中央军委着眼南线全局战略,以华东主力转入外线作战配合刘邓挺进中原,设胶东战场为牵制方向,并根据敌强我弱和我各纵队实力不足等具体情况,原则上要求胶东部队“打小仗不打大仗,不需要打胜仗,只要不打败仗就行”,总体意图是拖住敌军于胶东,配合华东外线陈粟所部的战略反攻,掩护胶东内线的机关和物资转移。我军南线大规模的战略反攻进行到一定程度后,敌军必然无力在胶东保持大量主力部队,胶东我军则可顺势由战区防御转为主动牵制作战,进而再恢复原有根据地。同时,根据胶东战场地域狭小和我军实力有限的情况,毛泽东甚至还指示胶东部队在战术上改变四面包围力求打歼灭战的方法,采取两翼和叁翼进攻的压迫式方法。以上的战略战术原则在整个胶东保卫战中得到了完全实现。
    实际上,胶东保卫战历时五个月,歼敌五万余人。作战的时间和战果都类似上半年东北战场战略防御的叁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而作战空间、敌我强弱对比等等方面,胶东的条件劣于东北战场;我军参加胶东作战的四个纵队战役开始前叁个纵队都有较大的战损没有补充完成,一个纵队刚刚由地方武装升级。战役结束后各纵队战斗力大为增强,转入反攻后便连续创造一次歼敌万人以上的若干个战例。因此,胶东保卫战无论从战略意义上还是战术意义上看,都是完全成功的战役。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翡翠湾食安云台 ( 京ICP备17024305号-1 )

GMT+8, 2024-6-2 04:48 , Processed in 0.04178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