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湾食安云台

 找回密码
 翡翠湾永续农场*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06|回复: 1

10月17日:厦门解放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4 20: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49年10月18日拂晓,太阳升起,这是厦门解放后的第一个清晨。
    10月18日这天,厦门妙释寺的白墙上还留有毛森签署的惩戒令:图谋暴动,破坏国体,触犯戒严法第八条及海陆军刑法第二条者,奉层电准就地枪决。
    布告旁边,穿白色衬衫、蓝色长裤的张逢明(厦门大学党支部书记)中了两枪,穿褐色短衫的陈炎千(厦大党支部支委)中了两枪,穿白衬衫黄短裤的修省(厦大学生党员)中了三枪……
    距离警备司令部不远处的鸿山上发现了秘密屠杀后的弃尸坑,其中有陈绍裘(厦大党支部支委)周景茂(厦大学生党员)周烈(原国民党厦门要塞少将参谋长)刘惜芬(女,地下党与周烈之间的联络人)伍文祺(执业医师,因“周烈案”被捕)杨越(海外新闻社记者)……遇难者的手脚被绳索捆缚着,脖子上还留有绞杀的勒痕。
    血雨腥风,悲歌惨烈,许多烈士牺牲在了黎明前的黑夜。但是,当曙光升起、晨雾散去的时候,这座惊魂未定的城市却已经迎来了新的主人。
黄花禅猫丫头.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7-4 21: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事情是不能延误的,比如粮食问题
    49年10月18日这一天,厦门漳州一带的粮食紧张状况已经发展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闽南是传统上经济比较富庶的地区,这样的地方原本是不应该缺粮的。
    事实上,10兵团在发起漳厦战役之前也曾经做过相关方面的咨询,当时有人回答说:漳州是福建的乌克兰。后勤部长立刻就放心了:嗯,在乌克兰打仗还怕没有饭吃?
    于是,大队人马就轻装简从地开了过来,可是等到了地方才知道,漳州这个“乌克兰”是出产蔗糖的,大米的产量并不高。
    厦漳一带土地肥沃,又是平原,但由于长期受商业化运作的影响,农田里更多地是种植水果和蔬菜(解放后提倡“以粮为纲”,情况才发生了变化)。一直以来,当地的粮食主要依靠进口,市场上除了漳州米,还有暹逻米(泰国)仰光米(缅甸)占城米(越南)暹粒米(柬埔寨)……品种丰富,花样繁多,可以随吃随买,所以当地的财主家里是没有粮仓的。但解放军却不知道这个情况。
    厦漳战役爆发后,大部队开了过来,战士们还是老习惯,遇见洋房别墅就去分派军粮,这家五十担那家一百担,财主商人没办法,只好拿白糖到市场上去换。9月份的时候一斤白糖可以换三斤米,10月初变成三斤白糖换一斤米,等到了10月中旬,即便有白糖也换不到粮食了……
    十兵团的大部队、南下工作团、支前民工和那些成群结对的俘虏兵,林林总总将近二十万人,平均每天要消耗50万斤大米,厦门解放后,岛上数十万居民的生活需求立刻又压到了军管会的头上。一时间,漳州缺粮、泉州缺粮、厦门也缺粮,各地的粮店空空如也,军队没饭吃、民众没饭吃,老百姓的情绪日渐恐慌,身为十兵团司令和厦门军管会主任的叶飞急得接连给魏金水(闽粤赣边军区政委,后担任福建农委书记/福建省长)发电报,说“现在最大的困难是粮食”,让他赶紧想办法把闽西的粮食弄到前线来。可闽西根据地是福建最贫困的山区,一时半会地到哪里去筹集那么多的大米去?干部们的手里变不出粮草,只好安慰群众说:不要慌不要怕,现在是蒋介石封锁住了咱们的出海口,只要等解放军打下金门,轮船一开通,大米和白面很快就能运到了……
    于是,就在10月18日这一天,驻扎在集美的29军85师253团拔营出发了。他们奉命前往马巷东南一带集结,准备参加解放金门的战斗。
    行进的队列里有253团的团长徐博、政委陈利华、参谋长王剑秋,有1营副营长杜柏林、2营长王开德、2营教导员赵树荣、2营副营长李金玉、2营副教导员沈捷、3营长李子元、3营教导员季伯明、3营副营长刘德培、3营副教导员唐余鼎(1营长沙杰和教导员李克成因伤未能归队)……三千将士军容严整、步伐坚定、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也许是当时部队调动比较频繁的原因,253团的突然行动在集美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惊扰。街道上没有举行告别仪式,没有壮行的美酒、没有欢送的标语、也没有喧闹的口号,一切都显得淡定从容、井然有序。
    队伍中走着团政治处干事顾浩。这位来自长江边上的解放军战士头戴一顶崭新的49式军帽(就是后来被称为“解放帽”的圆顶软军帽),胸前的口袋里没有挂钢笔,却很有趣地插着一柄牙刷。看见在路边上嬉笑奔跑的黄柏雄,他微笑着招了招手,并且亲切地叮嘱说:小朋友,你们的学校好漂亮,一定要努力读书呀。
    就这样,29军85师253团,这支曾经驰骋华东、突破长江、鏖战上海、挺进华南的钢铁劲旅,告别了自己刚刚用热血和生命保护过的美丽校园、告别了牺牲在集美的战友们,在嘹亮的军歌声中,走上了他们绚丽人生中最后的征程……
    他们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许多年以后,当有文章再度谈起这些年轻的人们,谈起金门失利的原因是过于轻敌的时候,集美的老人们却不同意了:才没有轻敌的事!厦门战役死了那么多人,海上漂浮着尸体,从海澄、龙溪到同安,每个兵营都在哭。人人都知道打海岛的牺牲那么大,还有谁敢再轻敌?
    的确,10月15日至17日的厦鼓战役,29军伤亡两千/31军伤亡六千,战损的程度甚至超过了二战时期的诺曼底登陆,在这样惨痛的教训面前,任何有理智的战士都是不应该疏忽麻痹的。
    说起来,厦门战役的问题主要发生在航渡和抢滩阶段---船只被风吹散、进攻队型混乱、登陆地点选择错误、突击队难以向纵深发展、现场指挥不好、通讯联络中断、担任主攻的七个团中有六个团的团长都没能够随队上岸……
    战役中部队的伤亡主要发生在登陆之前,而一旦突破了敌人的防御,哪怕只有一两个团,战略的态势立刻就能大为好转。
    攻击金门的部队也并不是没有总结先前的经验教训,事实证明,他们的表现也确实发生了很大改观---船队安全抢滩了、人员成功登岸了、所有的团干部都顺利地抵达前线、无线电台始终与指挥部保持着联系、部队登陆时的数量和战斗力也基本保持完整,这些都比厦鼓战役开始阶段的情况强得太多太多……各级指挥员事先最担心的是登陆的问题,所以听说登陆部队已经顺利向纵深展开突击,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可谁知道,灾难却在这以后发生了……
    从表面上看,金门作战中船的问题、潮汐的问题、战术的问题在解放厦门的时候并没有明显暴露出来,但这不能说是29军/31军做得就比28军好,只能说明厦门也是险胜而已。如果国民党军可以镇定一点,解放军原本早就有可能吃败仗的:纵观整个厦漳金战役,十兵团的隐患还在于太“赶”了。本来打算在10月1日以前就结束战斗,所以人员和物资的准备都很不充分,9月份解放漳州就是靠长途奔袭抢时间,然后又赶着去打厦门,结果打下厦门之后粮食就不够了,只好迫不得已匆匆忙忙地打金门……
    有个观点是这样的:金门失利的根本原因其实不是没有船,而是没有粮食了。没有粮食就没有精力布署部队、调整战术,也没有时间去筹集船只。
    当初“先厦后金”的选择是错误的,应该“先金后厦”才对。
    先打金门、锁住厦门,就把粮食的大难题留给了国民党。
    如果先金后厦,不仅金门不会输,而且厦门也不用打,因为只要拿下金门,守厦门的曹福林部队到时候肯定就会主动投降……
    这样的观点是否正确?我不知道。
    我所知道的是,在集美在厦门在鼓浪屿,许多地方矗立着解放军的纪念碑,但在金门却没有这样的烈士陵园。
    我知道的是,10月17日是厦门的解放日。在1949年的那一天,厦门解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翡翠湾食安云台 ( 京ICP备17024305号-1 )

GMT+8, 2025-5-5 02:37 , Processed in 0.03705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