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湾食安云台

 找回密码
 翡翠湾永续农场*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40|回复: 1

《资治通鉴》不载文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31 09:3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朝丁居晦,官居翰林学士,一天,也喜欢文学创作的文宗李昂召见他,估计李昂也想让帝国的文艺大繁荣大发展,因而关心起文坛时况,语及杜甫李白等文学前辈。
    丁居晦却极不给面子地顶了一句:这不是帝王所要了解的事。
    李昂记住了此事,丁居晦却不因此而惹祸,相反却被委以御史中丞的要职。
    御史是言官,中丞是言官的首领,只有敢于讲话才能胜任。
    也是文宗,一天又要与宰相讨论诗歌创作,可见作为文学青年的文宗的不死心,非得撞南墙。大臣们不解风趣也就算了,却再一次打压了他的文学前景。郑覃说:诗之工者,无若三百篇,皆国人作之,以刺美时政,王者采之以观风俗耳,不闻王者为诗也。後代辞人之诗,华而不实,无补於事,陈後主、隋炀帝,皆工於诗,不免亡国,陛下何取焉。
    明朝文人王夫之认为:经义者,非徒干禄之器也,士之所研精以及道者也。文赋者,非幼学之习也,志正学充,伤今思古,以待人之微喻者也。
    士子十年寒窗,苦读经书,是期盼有朝一日出来做官,用满腹的经纶来安邦定国,造福百姓,实现平生抱负,是拿来治世用的,并不如现在人的理解,把国学关进小楼成一统,孤芳自赏,俨然秦砖汉瓦。
    国学需要倡兴,必须根绝这种观点,使国学走进寻常人家,重走治世的路子才行。
    《资治通鉴》不记载文人,却是看重写一手好文章。
    《资治通鉴》援引华峤的话说:班固序事,不偏不倚,不刻意拔高,也不故意贬低,详略得当,行文委委,使人百读不厌(不激诡,不抑抗,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而不厌)信哉其能成名也。
    被当作镜子的魏征论文,用无厘头翻译法可以这样翻译:写一手好文章太重要了,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国家施政的需要,要想以先进的思想指引人,以先进的典型鼓舞人,不能不靠它;二是百姓申述的需要,百姓有什么冤情不满,想上达天听,不能没有它;三是参政议政的需要,忠臣所以劝诫帝王,能臣所以进言献策,忠义之士所以指陈时弊,全得靠它;四是发现人才的需要,国家可以在一些托物言志的文章中,发现确有才华却郁郁不得志者,详加臻别,为我所用,更得指望它。是以凡百君子,莫不用心焉。
    魏征的观点与王夫之相同,归根结底还是关乎人事。
 楼主| 发表于 2009-5-31 10: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柏杨:《白话译本资治通鉴》【72册*全*PD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翡翠湾食安云台 ( 京ICP备17024305号-1 )

GMT+8, 2025-5-4 19:34 , Processed in 0.03470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