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湾食安云台

 找回密码
 翡翠湾永续农场*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50|回复: 4

艺术院校美女之白略:最个性上海小资+三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4 03: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01.jpg
    BlueBlueblue,都是她的名。大概是十几岁的时候给自己取了这样的名字。十几岁的小女生,喜欢安妮,喜欢忧伤,喜欢SuedeRadiohead以及Tori Amos;去画展,去话剧,去点Sickbaby
    在资本主义调调的上海,资本主义的Blue---白略渐渐长大,长成年轻漂亮的文艺女青年,糊涂涂地读了间艺术大学。念书的时候,她除了上课什么都做,出了名的不靠谱;毕业之后,她却一点一点将自己的生活经营得红红火火。
    毕业三年,今天的小略可以有一大堆头衔:咖啡馆老板,青年旅舍经理,朱家角镇英文教师,淘宝布店掌柜的兼裁缝,某演出公司CEO。现在她最喜欢别人叫她猪猪小朋友的妈妈。她的儿子一岁多了,聪明可爱。明年她还要去写字楼里上班,成为一个不太像文艺女青年的真正的白领。
    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大,还是我跟不上时代?
    若一定要用颜色,来讲述这位资本主义调调的文艺女青年,我说应该是colorful。白略却说,自己远没有那样的鲜艳,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三种颜色”就足够:红,白,蓝。
002.jpg
003.jpg
004.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2-4 03: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色:白衣飘飘的年代

001.jpg
    首先,该缅怀一下小略同学那逝去的“青葱”岁月。
    认识她的时候是大一。这家伙从上大一的时候就极其不靠谱。
    想当初,我们都参加完三个星期的军训,晒得停电一样,胖得大妈一样,回到阔别的学校。刚进门,就看见一浓眉大眼、皮肤雪白的天仙美眉跟我们打招呼,说以后要入住325宿舍了。
    这就是小略。她说她以为自己考不上广院了,于是去了加拿大。谁知道屁股还没捂热呢,广院的通知书就来了。考虑再三,于是就回来了。
    这是个上海姑娘。在我心里,上海孩子都有莫名的优越感,若非万不得已,一定不会到上海以外的城市读书,特别是北京,好像上海和北京是冤家对头一样;上海女孩又都无一例外的崇洋。
    可这位呢,都去了加拿大,还回来干嘛?
    由此认定,小略=不靠谱。
    小略基本属于典型的资产阶级小姐:上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大学之前已经将足迹印在过三个大洲的土地上。她有无数衣服,把两个巨大的简易衣柜塞得满满的,依然还有不少留在箱子里。
    然而她又是最能干的,缝衣服挂蚊帐擦地打开水在她眼里完全小事一桩。相信当年在三楼住过的姑娘们都有印象:一个身高一米六,体重不到九十斤的白皮肤小姑娘,提着四个装满开水的大号暖水瓶,一边还跟别人说笑---多么壮观的风景!
    后来熟了,她卷起袖子给我们看,雪白的手臂上竟有一大片丑陋的疤痕。“那是烫伤,”她说:“我从九岁就住在学校了,小时候一个人打开水不小心烫的。”
    所以,她洗衣服的速度永远比我们快两倍;所以,下雨天她也敢穿白色衣服。
    听起来很有些敬佩:她那几大箱衣服,竟然有很多是自己做的。
    小略的睫毛很长,不戴眼镜的时候,有一种困倦的美---当然,这是因为她不戴眼镜的时候永远躺在床上睡觉。
    在她,什么都可以成为睡觉的理由,比如:“今天下雨了,所以,睡觉。”或者,“今天天气很好,所以,睡觉。”再或者,“我不想去上‘马正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以,睡觉。”要不就是,“管他呢,反正,睡觉。”
    我想如果把小略同学带回我家,谁再骂我是“觉主”,谁就实在不开眼了。
    不是有那么句话么:“我不是在睡觉,就是在去睡觉的路上”。小略听了这话开心了好几天,经常会对电话里问她在哪儿的人说:我在路上,不是克鲁亚克的在路上,是在去睡觉的路上。
    小略同学最牛B的就是英语,有传闻说她十七岁的时候就被邀请给高级别的商务谈判做翻译。
    有一天,姐妹们聚一起看一部外国三级片,开头是女主角光着大屁股在写信。小略的床是背对着电视的,只听见那张床里面传来一个很困倦的声音:“这个女人在写信给家里报平安呢……”我们一齐把崇拜和敬仰的目光投向她,却发现她翻了个身,又睡了。顿时我对她五体投地啊!睡成这样,居然还能且听且译三级片原声……
    小略说,亦舒有本小说叫《我丑》,要是她写的话,一定叫《我懒》。比如她懒得去上政治课,懒得去听校长讲话,作为任务分配给她的全校英文演讲比赛她也懒得准备。她说那次演讲比赛的时候完全是信口胡说,却还得了个奖。
    可是她从不缺席专业课,从不错过各种关于电影的讲座。貌似在她感兴趣的事情上,她永远不会懒。
    她说她最大的愿望,是有了钱以后去拍纪录片,拍那种中国没有的,片比是几十比一的胶片纪录片。
    那个时候,我们都热爱电影,热爱艺术,热爱极了光、声音和影像的组合。每天的课程是电影鉴赏,音乐欣赏,剧作,戏剧理论等等。那时,艺术仿佛就在身边,触手可及。清晨的薄雾和阳光里,总能听见晨功的声音。“八百标兵奔北坡”或者“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
    那时候,小略说,艺术还是不艺术,完全不是个问题。
    而今天,同学当中,真正还在坚持着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大概就只剩下她一个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4 04: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蓝色:爱上爱情,还是忧伤?

001.jpg
    好像传说中的艺术院校爱情遍地,浪漫俯拾即是。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导致校园里的男生们都觉得自己很宝贝,仿佛无论多不起眼的男生,都能找到回头率极高的女朋友。
    都说,艺术院校的爱情是现实的,漂亮女孩全部眼望窗外,根本不屑于身边的小男孩。
    其实不是的。至少不完全是。
    我见过周末校门口排队的名车,也见过花枝招展不知所踪的美女。但实际上,在这个以浮躁著称的学校里,绝大部分学生还是规规矩矩的上课,考试,规规矩矩的谈恋爱,做兼职。无论美丑,无论贫富。我所知道的小略渴望爱情,准确的说,是渴望拥有爱情的那种滋味,或者,爱上恋爱。
    有次剧作课,老师说,我们来做个练习。拿一张纸,在上面写,写什么都行。
    小略写,男人是时装。
    我说,你真的是这么想的么?她说是啊。我有点惊讶,对这个比喻,好像多多少少,有些残酷。
    她说,有些衣服是舍不得扔掉的,有些是放在橱窗里看的,有些是穿了一季便再也不穿的,有些很好,但自己不要可以送人的。仔细想想,觉得也有道理。男人和衣服,是女人永恒的话题,必然有些联系。
    大学时代里,小略走马灯地换男朋友,3个月以后,黄掉,然后睡觉,等待下一次爱情。或许爱上爱情,比爱上男人的理由更充分一点。小略对爱情也很潇洒,当爱情结束的时候,我从来没看见她积极主动地去挽回什么,或者打电话到深夜什么的。她对待每一次爱情都是认真的,无比认真,只是如果没了感觉,她就会立即快刀斩乱麻。爱了就爱了,分了就分了。绝不拖泥带水。这是我喜欢的风格。
    她说自己没心没肺,淡漠亲情,而事实上,她比任何人都更渴望无微不至的照顾以及宠爱。小略从来没有得到过亲昵的宠爱。别人都对着爸爸撒娇的时候,她正在被训练“独立以及行动军事化”。 父亲一直教育她要独立。她和父亲的交谈永远是平等而理性的,永远只谈工作和思想。
    十八岁的时候她去加拿大,因为行李太多,一个车装不下,于是打了两辆出租车,一车装行李,一车装人,父母居然都没去机场送她。回国的时候,又是拉着两个六十多公斤的大箱子,背个大登山包,一个人飞回了北京。依然没有人来接。
    因此她渴望被人像对女儿一样的宠爱,照顾,宽容,指引,无微不至。每当这样的人出现,她就变回一个小孩子,极度贪婪地享用这些照顾,直到别人累了。她说她表面强大而且不断成长,但是内心就是个很小很小的婴儿。
    没有人会愿意一辈子照顾一个婴儿,所以,她可能永远都会single & available
    突然听说小略的婚讯,极为震惊。但是想来她那样一个有主见有担当的女人,做出这样的决定,必然是深思熟虑了的。
    继而猪猪小朋友的出世便顺理成章。用小略的话说,这个孩子给了她一个世界。
    “无比英俊可爱”的猪猪,从此成为了小略生活的中心。她的旅行,她的思考,她的梦想,都可以为猪猪的一声啼哭暂时停止。
    那时,二十五岁的小略,满眼满心都是她可爱的儿子。母爱的浓郁和厚重,竟然令我眼中的她有些陌生:这还是那个随性自我敢想敢做的小略么?
    其实这不是个问题,她还是她,丝毫未改。至今我们都不知道猪猪的爸爸是谁,以及她什么时候结婚,在哪里结婚。
    她从04年开始写博客,她去越南了,她开公司了等等事情都在她的博客里有详尽的描述。看得多了,甚至她的朋友的名字都耳熟能详。只是那里面完全没有她的另一半的痕迹。
    她还是那样随性,自由自在。
    想起她曾经说过,爱情不是毒药,是海洛因。
    或者,对她来说,猪猪才是爱情最好的结果。
00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4 04: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色:敢想敢做,敢做敢错,却从未有错。

001.jpg
002.jpg
    我不是叛逆,我只是想要自己的生活。
    2005年圣诞节,我去上海。那是上海最寒冷的季节,整个人都陷在没有尽头的冰冷之中。正好赶上小略的Bum Cafe开张,于是坐了几个小时的长途车来到朱家角---有明白人指点我说,乌镇周庄同里朱家角,几乎相同,去一个足够。朱家角距离上海最近,游客最少,显然是“水乡游”的最好去处。
    小略的第一家店就开在朱家角,在满是葫芦丝工艺品扎肉蛋黄粽的朱家角,Bum是第一家有那么点小情调的咖啡馆。传说中的“朱家角第一Cafe”,小略这样描述她的Bum
    Bum实在很好找。沿着朱家角最长的一条街走,不要拐弯,走过一座小桥,便是了。到门口的时候,看见小略正在寒风里面刷杯子。因为冷和忙碌,她感冒了。那天,她用浓重的鼻音和无比开心的笑容,表达着看到我的惊喜。
    她说,一直想象在自己的店里,听暖的音乐,喝暖的茶,看暖的书,晒暖的太阳,有暖的客人。让所有被寒冷折磨的过客能够喝上暖暖的一杯。
    她给我做了一杯茶,还说这是Bum有史以来的第一杯茶。我听她讲门板做成的桌子,最廉价的木地板,自己做的灯和餐垫,还有窗外那座叫做“平安”的小桥。在那个没有暖气没有热水的房子里,她“受罪”并快乐着。
    后来,她在淘宝开了一家土布店,做土布的衣裙出售,生意不错。她还成立了自己的演出公司。朱家角第一家青年旅舍uma hostel,也在不久之前正式开门迎客。在这个时候,她又决定走进写字楼,做个朝九晚五的靠谱的白领。
    相信这个年纪的女孩,都渴望拥有一家自己的店,或者咖啡店,或者别的什么。但是真正付诸行动的少之又少。小略却是敢想敢做的,做了也不怕错。那天她说,这间二层小楼一年的租金才五万块,哪怕以后生意不好转租出去,也是能够赚钱的。
    完全不像我们想的,她家境显赫,可以任她挥霍。相反,她开店的钱,全部是自己的积蓄,甚至开店之前已经想好了自己的退路。她并不是一时冲动心血来潮。要做,就做好。
    只要自己喜欢,她可以吃苦,受累,在所不惜。
    我们的长辈们,往往希望自家的孩子,朋友的孩子都是一个系列的孩子,恨不得放在一条流水线上,出来个个是精品,出来个个在500强,年薪数十万美金。
    于是,我们都被标上了价格。每一天的浇灌,都为了明天更高的价格。
    偏偏小略溜出了轨道。不停的开拓,做一些长辈们不屑的事情。不但不觉得丢人还乐此不疲。
    她说,我不是叛逆,我只是想要些自己的生活。
    她是我认识的上海人里,唯一一个说,“我喜欢上海,也喜欢北京,但我更喜欢北京”的人。尽管后来,她把在北京的房子卖掉,她还是说,早晚有一天我会回来北京的。
    她说,我不是文艺女青年,我要做文艺女大款,培养千千万万的文艺小青年。
    她喜欢到处跑,到处看,拍照片,写字。
    她有无数的梦想。
    今年她刚刚二十五岁,希望她能够永远是那个洒脱随性的Blue,祝愿她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
003.jpg
00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5 00: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翡翠湾食安云台 ( 京ICP备17024305号-1 )

GMT+8, 2025-5-12 00:05 , Processed in 0.03990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