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湾食安云台

 找回密码
 翡翠湾永续农场*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59|回复: 1

锄地,消失了的农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8 04: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卅年华梦,城市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而农村主要的变化在生产方式上。比如锄地,这种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基本劳动方式,近些年来便悄然消失了。
    有一次我回老家,看到乡亲们都在树下纳凉,便问道:刚下过雨,正是锄地的好时候,你们怎么都不去锄地啊?
    大家都笑着说:不用锄了,都打过灭草剂了。
    我到地里一看,麦茬一动未动,玉米苗子旺正正的,而杂草却已经枯死了。
    没想到,过去人们的幻想已经变成了现实---农谚说:杈头上有火,锄头上有水。
    杈头上有火,是说,割了麦子打场时,需要一遍又一遍地用杈翻腾,这样晒得快;
    锄头上有水,是说,麦后天旱,地要多锄几遍,这样可以保墒。故,越是天热,越是要锄。
    最难锄的是豆地里的麦茬。一是豆苗没有麦茬高,锄下来的麦茬,弄不好就会压住豆苗;二是地干得棒硬棒硬的,用力小了锛不动,用力大了会掀起板结的土块,连麦茬带豆苗一起弄个底朝天;三是要握紧锄把,两臂挺直,把握好目标,稍一手软,就会砍到豆苗上。
    看豫剧电影《朝阳沟》银环和社员们唱着:过罢了正二月就到三月……
    锄地,整整齐齐,轻轻松松,高高兴兴的样子,其实,真的锄地,并不是那回事。
    除了以上“三难”之外,头顶上还有烈日烤着,四周还有热气蒸着。虽然有草帽遮日,但脊背上却被炙得火辣辣的疼,汗水湿透了裤腿和袖子,衬衫贴在了脊背上,口里渴得要命,心里闷得要死。
    记得一年麦后锄地,我们队长的小儿子才十五六岁,头一年参加锄地,热得直哭,闹着回家。现在的孩子,在幼儿园就学会了锄禾日当午,像唱歌一样美,其实,即使再丰富的想像力,也很难真正体验到烈日下锄地的味道。
    那时有人玩幽默,说:啥时发明一种药物,上到地里,“草死苗旺地发暄”,就好了。
    豆苗地难锄,但一遍就行了,而玉米要锄第二遍。第一遍,像锄豆苗一样难,锄第二遍稍好些。土块已经砍碎了,玉米也长得膝盖儿高了。但是也有它的苦处。早上锄,露水大。一晌下来,裤腿弄得湿漉漉的,鞋子泥巴巴的,泥脚穿在湿鞋里,一走路,呱唧呱唧直响,走不远,鞋就变了形,迈的步子一大,鞋就被抛得老远。上午锄,天气热。经常干活的,带着草帽,穿着裤头,赤着脊梁,也不怕。而我不行。下身要穿长裤,怕玉米叶子刺腿;上身要穿布卦,怕太阳烤出水泡。实在热得厉害了,就放下工具休息。但刚坐下,汗水便更加有劲地往外涌,四周的空气也变成了火。站起再干吧,但一摸锄把,热得烫手。有一次晚饭,我一口气喝了四碗玉米糊糊。母亲笑着说:每日里你不来,吃过饭,还剩有喂猪的饭,你一来,连锅巴都刮干净了。
    豆子锄一遍,玉米锄两遍,高粱要锄三遍。锄第三遍高粱地,可以充分展示锄地的技巧。
    锄地有两种基本姿势:
    一是右腿右手在前,左腿左手在后,这可叫做:右前势;
    一是左腿左手在前,右腿右手在后,这可叫做:左前势。
    使用“右前势”时,左腿和左手可以放松些;使用“左前势”时,右腿和右手可以放松些。两种姿势交换使用,这叫“换势”。锄地学会了“换势”就算“成手”了。
    老把式锄地,由于能非常熟练地换势,所以显得很轻松很潇洒,不但锄得快,而且有章法。
    用右势时,右手从右前方往左边排着拉锄;
    用左势时,左手从左前方往右边排着拉锄。
    换一次“势”便完成一段“工程”,不断地换“势”不断地前进。
    锄一段时间,往后一看,暄腾腾的地面上,有规则地间隔着整齐的“脚花”,非常好看---这是老把式们创造的“图景”。
    新把式就不同了。由于不会换势,所以锄线乱糟糟的,这里拉一下,那里拉一下,不但手乱拉,而且脚乱踩。过后一瞧,锄过多少,差不多脚踩多少,遇到湿地,就算白锄了。
    同玉米不同的是,高粱的株距和行距都较宽,可以随心所欲地任意驰骋。不仅如此,锄第三遍高粱地时,不是顺着垅子锄,而是横着锄,叫:横(方言念hong)地比如一块高粱地,是南北走向,垅子当然也是南北垅子,横着锄就是从东往西锄或者从西往东锄。
    需要补充一点的是,高粱在锄第二遍时,就把苗子间好了。好的把式,会把苗子间得纵成列/横成行/斜成形,而且是间隔有致,互不影响。有的苗子在锄第二遍时较弱,舍不得间开,横地时再剔苗。
    父亲剔苗很在行。看他掂着锄头,斜着锄尖,轻轻一碰,一株苗子就连根切掉了,而紧挨的另一株则毫发无损。
    我不行。遇到连株苗子,就得弯腰去拔,否则会将它们同时“报销”。
    横地最痛快的是太阳快落山的时候---不但太阳不毒,而且常有微风吹来,不用担心因擦汗耽误时间。这时你看吧,人们甩开膀子,迈着大步,抽动锄杖,争先恐后地往前赶,真有点像《朝阳沟》的样子了。这就是赶晚晌
    有个顺口溜,叫:肉地儿(方言:日头)似落不落,懒汉子发恶。
    由于不再锄地了,老年人可以安享和谐的晚年,而年轻人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外出打工挣钱。有了粮食,他们便无后顾之忧;有了钱,他们便可一步步地富裕起来。没有劳作之苦的农村生活,是多么美好啊!
 楼主| 发表于 2011-8-18 04:49:26 | 显示全部楼层
    莲花生大师:我从未离弃信仰我的人,或甚至不信我的人,虽然他们看不见我,我的孩子们,将会永远永远受到我慈悲心的护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翡翠湾食安云台 ( 京ICP备17024305号-1 )

GMT+8, 2025-5-5 04:52 , Processed in 0.04078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