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湾食安云台

 找回密码
 翡翠湾永续农场*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99|回复: 8

罗兰夫人Manon Jeanne Phlipon(1754年3月17日-1793年11月8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9 22: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O Liberty, what crimes are committed in thy name!
罗兰夫人: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laquo Ocirc; Liberté, que de crimes on commet en ton nom! raquo.
 楼主| 发表于 2011-8-9 22: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罗兰夫人:认识的人越多,我越喜欢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9 22: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罗兰夫人:我的朋友!你如果拯救我们的祖国,那你也就是为我的幸福而努力。当我知道你对于祖国的服务是有结果时,我死且瞑目,举凡死,痛苦,和忧患,我视若无物,因为我是从此中生长出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9 22: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罗兰夫人的错觉

    法国大革命时期,罗兰夫人认为:法国遍地都是侏儒,没有人才。
    列宁不同意这个观点,谓之:罗兰夫人的错觉
    并,列宁结合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俄国国情说:人才既多又缺。
    说多,是因有人请求为革命事业效力;说缺,是因当时的组织部门到处都在埋怨缺乏人才。
    事实上,这种“罗兰夫人的错觉”在我们身边到处存在:某人在原单位默默无闻/无所作为,但换了一个单位和环境就很快脱颖而出/干出一番成绩,这才发现他原来是个人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9 22:33:14 | 显示全部楼层

罗兰夫人没有自由.........

    罗兰夫人的际遇相当吊诡---她是革命信徒,却死在革命者手里;她为人民追求自由,临死前却让下面这句名言流传于世: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作为吉伦特派领袖罗兰的妻子,她不仅是吉伦特派的核心人物,也是法国大革命年代最引人瞩目的沙龙女王。在那个年代,没有人敢说罗兰夫人不赶潮流。她的沙龙在巴黎声名卓著,革命者是她家的常客。身怀抱负的男人们聚集在她的身边密谋,后来曾让整个法国发抖的罗伯斯庇尔刚到巴黎时,也常在她周围混日子。
    大革命能在巴黎街头风行,她算得上功不可没。她和吉伦特派的同事们齐心协力,呼喊着要推翻贵族/限制国王/让平民获得权力。这原本并没有错,让他们没有预料到的是,革命并不满足于在他们划定的界限内止步。革命者不光要获得权力,他们还要独裁。当国王被处死,血腥味弥漫巴黎街头,他们试图拴住自己养大的狗时,才发现它原来是一条狼。
    因此,罗兰夫人和她那些真诚的吉伦特派好友,就成了被革命吞噬的革命之子。罗伯斯庇尔已经上台,吉伦特派由革命的推动者变成了革命的绊脚石,他们遭到全城搜捕,有的被投入监狱,折磨至死,有的逃到郊野,自杀身亡。才华横溢/风情万种的罗兰夫人,自然也就只剩下上断头台一条路了。
    在这个女人的革命史中,隐约可见几丝粉色。
    纵观她的一生,人们既能看到革命热情和纯粹理想,也能看到爱情/欲望/背叛。她实践卢梭的教诲---女人不应直接参与政治,而应以家庭主妇的身份辅助丈夫参与政治。
    罗兰是吉伦特派的首领,但罗兰为吉伦特派发表的纲领或宣言,却多半出自罗兰夫人之手。多年以后,人们还从揭秘的信里得知,她和另一个吉伦特派名人怀有私情。
    甚至有人说,她后来之所以与激进的雅各宾派决裂,多半不是出于政治理念的分歧,而是厌恶他们粗粝冷漠的灵魂。不过,已经来不及了,革命已经从为平民争取权力,摇身变成纯粹的屠杀。从善良的心里生长起来的革命理论,最后终结于对异己的杀戮清洗。
    站在反面的吉伦特派土崩瓦解,1893年11月8日,罗兰夫人走上断头台。
    吉伦特派政客,后来被许多历史学家称为软弱的人。其中一个理由是,他们同意革命,却不同意杀死国王;还有一个理由是,他们在力量上占据优势,原本有机会结束革命的乱象,但面对已经成为死敌的雅各宾派,却仍不愿意痛下杀手。尽管如此,他们在断头台前的表现,总可以为自己在政治上的软弱挽回些颜面。
    据说,许多吉伦特派领袖是高歌着走向刑场的---他们也曾高歌着走向革命。
    据说,有人把脖子搁到断头台上,还不忘开玩笑说,下一次,要让国民公会通过一个宣言,宣布头颅不可侵犯。而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当属罗兰夫人的死刑。
    今天,这个过程已经被很多人用浪漫的笔调书写过千百次,不过笔调各不相同,有人觉得她还是个革命者,有人却觉得她已经成了反革命。据说,她从容镇定,面带微笑。当年万人倾倒的沙龙贵妇如今成了被唾弃的罪犯,围观者对她报以怒吼,她却仍然礼貌有加。看到一个一同赴死的囚犯浑身发抖,她还体贴地要求侩子手先杀死他,免得“我的死为你带来更多痛苦”。当侩子手拒绝这个要求时,她就像在沙龙里宣讲革命时一样优雅:你忍心拒绝一个女人最后的要求吗?
    吉伦特派流血,象征着革命的刀刃终于伸向革命者自己的脑袋。他们一开始没能设法让变革在适度的界限内进行,后来又没能阻止革命带来的恐惧,最终被狂热时代所抛弃。他们始终没能克服自己理念中的矛盾,既想推进革命,又想遏制革命,却没有意料到,当变革成为革命,所有理性的设计都被冲得粉碎。
    吉伦特派最终没能给社会带来真正的自由,而罗兰夫人,这个被称作“吉伦特派的灵魂”的女人,也始终没能从矛盾的生活中解脱。她追随精神导师卢梭,追求绝对美德,虽然有强烈的欲望,却一直用高尚的道德感克制这种欲望。终其一生,也没得到自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9 23: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限正义Infinite Justice永续自由Enduring Freed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9 23: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导着/控制着民众向悲剧的舞台一步步走去的,是失控的权力以及由这些权力所掌握的国家机器和舆论导向---这失控的权力在失去了必要的监督和制衡之后,迅速的变成了一头具有迷人外表的怪兽。杀死罗兰夫人的刽子手是腐化/变质/堕落的权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9 23: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罗兰夫人Manon Jeanne Phlipon,1754年3月17日-1793年11月8日,法国大革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吉伦特党领导人之一。她的丈夫罗兰Jean Marie Roland de la Platiere也是吉伦特党的领导人之一。
        法国大革命进入了1793年,如同一匹脱缰的野马,疯狂而盲目地向前飞奔。试图拉住缰绳将它制服的吉伦特派,不断地抽鞭催它跑得更快的雅各宾派,二者的对立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程度。斗争的结果是吉伦特派的全面崩溃,5月31日,武装市民冲击国民公会,雅各宾派挟民众之威通过决议,尽数驱逐吉伦特派议员并在全城搜捕政敌。
        罗兰夫人的被捕,就是在这一天的深夜。
        罗兰夫人不是议员,也从未担任过公职,但巴黎政界送给她的头衔是:吉伦特的无冕女王。
        这个39岁的女子拥有不平凡的容貌和风韵,更拥有不平凡的头脑和文采,为她倾倒的不仅是自己的丈夫/吉伦特派领袖之一罗兰,还包括几乎所有的吉伦特派政治家。她的沙龙是吉伦特派最主要的聚会场所,她的意见左右了吉伦特派的政治走向,而以罗兰名义发出的各种政纲和法令,几乎无不出自她的手笔。雅各宾派恨之如骨的心理很可以理解,不可思议的是,当天她并非没有逃过追捕的机会,事实上,包括丈夫罗兰在内的大部分吉伦特领袖都已经躲藏起来,藏匿场所有很多还是罗兰夫人帮着张罗的,而她本人却回到家中上床休息,直到警察拿着逮捕令找上门来。
        为什么罗兰夫人要自投罗网?
        同时代人包括罗兰夫人自己留下的文字都告诉我们,这个女子抱定了为自己行将破灭的理想殉死的决心。这个悲壮而浪漫的结局,感动了后世无数的历史家和政治家,从米什莱/布莱尔到克鲁泡特金/梁启超。谭嗣同的死,或可看作罗兰夫人风骨的延续。但在19世纪末期,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得几封大革命时期的书信重见天日,这些书信,是罗兰夫人被捕后在狱中写下的,它们彻底改变了这个死亡故事的色彩。
        故事要从罗兰夫人的少女时代说起。
        这个出身于巴黎雕刻匠家庭的女孩,当时的名字叫做玛侬,从小表现出罕见的天赋,父母亲也刻意培养,到了十六七岁的时候,才女的名声已经传遍开来。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上帝赐给玛侬一个充满智慧的头脑的同时,也赐给她一个充满欲望的肉体。早熟的女孩常常在夜半感受到难以遏制的冲动,但她的头脑告诉她:除了婚姻,一切肉体的欢悦都是罪恶。
        少女玛侬为了战胜自己不听使唤的肉体,有时候彻夜站在冰凉的石板地上,或者用抹上炭灰的面包做早餐,当作对自己的惩罚。为了赢得这场艰难的抗争,玛侬强迫自己更深地埋没在书本里,并且拒绝接近所有年龄相仿的男性---他们会唤醒她压制在肉体深处的欲望。玛侬最终和比她年长20岁的罗兰结婚,不仅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教养和趣味,也因为罗兰的年龄让她安心,她可以用一种与父辈相处的心态,建立起靠着精神纽带来维系的夫妻关系。
        但是,大革命改变了一切。
        置身革命的漩涡之中,罗兰夫人的才华和手腕日渐展现,吸引了众多的政治家们,当然他们差不多都是男性。1791年,一个风华正茂仪态优雅的男子---吉伦特派政治家博佐,出现在罗兰家的客厅---对于罗兰夫人,沉睡了多少年的情欲在这一刻苏醒。她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博佐,博佐也以同样热烈的爱情回报。虽然他们的灵魂已经互相属于对方,他们的肉体却无法结合。一个女性的最高美德,是谦让/容忍/服从,还有纯洁和忠贞,罗兰夫人的理性让她无法放弃对完美人格的追求。表面上,她仍然克尽一个妻子的操守和义务,内心却已经痛苦不堪。她甚至向丈夫坦白了一切,希望他至少能谅解这样一份柏拉图式的恋爱,但令她失望的是,丈夫的心胸远没有她想象的那样宽广,罗兰完全被醋意和怨愤所压倒。而就在家庭陷入危机的同时,罗兰夫妇的政治生命也陷入了危机---某种意义上,这是罗兰夫人求之不得的机会。
        前面提到的罗兰夫人被重新发现的秘密书信,收信人就是逃离巴黎的博佐。
        逮捕时,罗兰夫人束手就擒,在狱中也屡次放弃了越狱的机会,她刻意选择死亡这个结局的理由,在信中说得非常明白:如果他们(雅各宾派)审讯我,我会用一切手段来维护丈夫的声誉,这是我对他的悲痛的补偿。但是对于你---当我在这里孤身一人时,和我一起的只有你。我的被捕,让我能够将自己作为牺牲奉献给丈夫,同时与我所爱的人结合。多亏了刽子手们,让我的义务和我的爱情能够并行不悖。锁链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东西,它让我能够用我的整个身心来爱你,每时每刻地想念你……
        只有在牢狱里,罗兰夫人可以问心无愧地离开丈夫,把全身心献给自己的爱人。罗兰夫人是一个坚强的女性,但据在监狱里照看她的女佣回忆,她常常把由朋友秘密带进来的博佐的信紧紧贴在胸口(里面附有博佐的小肖像画)一遍又一遍地亲吻;有时候连续几个小时伫立在窗前,任泪水如潮水般流淌。
        终于到了永别的一天。11月8日,罗兰夫人被判处死刑并立即执行。而在9天之前,没有逃脱而被捕的22名吉伦特派领袖全部被送上了断头台。在那个年头,法国人/巴黎人对于死亡早已麻木和淡然,甚至包括走向死亡的死刑囚自己。看到自己为之奋斗的理想,还有亲手建立的制度堕落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些往日的革命家们跌进了虚无的深渊,处刑的前一天,他们彻夜痛饮狂欢,抚摸着明天将离开脖颈的头颅相互取笑。通向刑场的路上,他们一路放声高歌,意气轩昂。其中的一个,甚至在俯身到断头台的刀刃底下时还不忘记开个玩笑:下一次,可别忘了叫国民公会通过一个头颅不可侵犯宣言哦。
        和她的同志们一样,罗兰夫人的死也同样从容。
        半路上,民众冲着她恶声高吼:滚上断头台去!
        她微笑着回答:您说得是,我正在往那儿去呢。
        和罗兰夫人同时处刑的,是个因伪造货币获罪的中年男子,看到断头台时浑身颤抖/站立不稳。
        夫人说:您先请吧,免得我的死增加您的痛苦。
        刽子手桑松摇头:命令书上的顺序是你在前面。
        夫人含笑而语:您难道就忍心拒绝一个女人生命中最后的要求?
        即便是铁石心肠,这一刻也只有从命。
        罗兰夫人最后的遗言今天已经传遍世界:自由啊,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罗兰夫人临死前说过:如果知道我死了,丈夫也一定活不下去的。
        4天后,远离巴黎的一片树林里,发现了一具老人的尸体,他是把拐杖插进胸口自杀的,他就是逃亡中的罗兰。不仅仅是罗兰,半年后,博佐的尸体在波尔多地区的深山里被发现,同样是自杀,死去了很久,早已被野狗撕咬得面目全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9 23:4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录:罗兰夫人致博佐书(按:此信自狱中发出)1793年6月22日

    我读你的来信常是至再至三!我将它紧按在心头,并向它的全身接吻。我不希望再有信了。我曾从科列Cholet夫人处打听你的消息,没有结果,又有一次致书亚夫南Evreux的列脱立Le Tellier君,想藉此使你获得我的消息,可是邮政的联络又中断了。
    我不愿直接写信给你,因为你的大名足以使信被扣留,并且还可以使你受累。我是昂然自得地来到此间,愿左袒一般拥护自由的人,并对于他们怀有好些希望。当我听得下了二十二人的逮捕令时,我即叫道:我的祖国消灭了!
    我在确实知道你逃走一事以前,抱着最痛苦的恐惧心,而对你发出的逮捕令更使我从新害怕。他们因你具有勇气,才出此恶劣手段;自我知道你在卡尔顽多Calvados以后,我又归于安静了。我的朋友,在你的高贵的努力中继续进行罢。布洛托斯Brutus在菲力辟Philippi的战争中心中疑惑起来,以为当时拯教罗马是太早了。当一个共和主义者一息尚存,当他还有自由,还有勇气,他必须并且可以勉为有用之人。法兰西的南部是你的藏身地,并且将为一般有主义的人的避难所。
    你的眼光必须注在该处,你的脚步必须走入该处。你必须住在该处,以便对你的同志服务,对你的美德加以砥砺。
    我自己知道静待正义的回复,或是成为专制政治最后暴行的牺牲品,我的例子是不会没有用处的。我如果对于何事有所恐惧,那就只是怕你为着我的缘故,毫无思虑地空费气力。
    我的朋友!你如果拯救我们的祖国,那你也就是为我的幸福而努力。当我知道你对于祖国的服务是有结果时,我死且瞑目,举凡死,痛苦,和忧患,我视若无物,因为我是从此中生长出来的。你不要担心,我活到最后的时刻,一点也不会陷于无聊的激昂的纷扰中……不要担心啊!我们不能太求对得住彼此所发生的感情。如此便不至于觉得不幸了。
    我的朋友,祝你好,祝你好,我的最爱的,祝你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翡翠湾食安云台 ( 京ICP备17024305号-1 )

GMT+8, 2025-5-8 10:51 , Processed in 0.03787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