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湾食安云台

 找回密码
 翡翠湾永续农场*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16|回复: 5

八大山人与石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6 00: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八大山人一直都有个心愿,去见一下扬州的苦瓜和尚:石涛
    于是他就连着坐了两天的船。来到了扬州的右运河上。
    这时船上的摆舟的人对八大说:老人家啊,听说你要去大涤堂。你是向那个老和尚买画的吧?
    这时八大山人笑了笑:您怎么知道的?
    船家说道:大涤堂,名声大着呢。找他画画的人多着呢。都说那个和尚以前是个王爷,落地凤凰不如鸡了哦,如今是靠画画混饭吃了。都说他画得很好,花几十只老母鸡的钱才可以换得他纸上的一只小鸡。并且这个和尚呀,很有脾气的。吃软不吃硬的。土财主上门,摆出一付吆五喝六的架子的,他是一笔都不画的。你要是向他求画呀,态度要和软一些哦。
    八大山人点头称是。
    这样船就入了城,石涛的地方八大山人很快的就找到了。石涛陪着八大山人,在大涤草堂前前后后走了一圈。这时八大山人指着院子中间的两颗高达的槐树说:你这屋子刚刚建两年,怎么会有这古树呢?这树应该是前朝留下来的遗物了吧?
    八大身边的这位石涛。是一个身材矮小,瘦削,年在花甲左右。笑起来满脸的皱纹。很显得苍老。石涛说:要是没有这两颗大树我是不会选在这建草堂的。要是有大雨下来。大树上下会通体透亮,一片翠绿。有感于此,晚辈才自明大涤堂,上下一起涤啊。
    院子的南边是一片荷塘。一篱花草。北边是一片修竹。这时石涛说:道长的画就在前面呢,我们过去看看。
    草堂中间悬挂着一张画作,在画作旁边配着一副石涛自书的对联:未应淮海无豪士,长恨乾坤有腐儒。
    这是石涛喊来了六七个人出来。叫八大山人做在草堂中间的座位上。下面有石涛带头,一齐向八大山人下拜。
    八大山人慌忙说道:这怎么能行呢?
    慌忙起身。石涛上前按住他说:怎么不行呢?认宗谱辈分,你比我都长几辈,按理说啊,你是朱家的老祖宗了,受儿孙之礼。是天经地义的事啊。千万别动。
    石涛领着几个人结结实实的磕了几个头。八大山人满脸的惊恐,说道:这是要折我寿的了。虽然说是同宗,但是支脉很远了。
    石涛说道:远也好,近也好。长便是长。幼便是幼。是变不了得道理。我虽然说知道一点家世,但是从没见过一个家人。现在总算是见到一位亲人了。
    石涛说着。眼泪流了下来。
    这样八大山人在大涤堂住了三天。对石涛说要告辞了。石涛挽留八大山人:在草堂住下,吃饭穿衣不用发愁的,就算是儿孙的一点孝心吧,有个家,有点病痛也有个照应的呀。
    八大摇头:八大无家还是家。
    这两位患难与共的落寞王爷。一样的身世,一样的悲伤。在他们的作品中一样的流露出个人性情的写照。虽然石涛比八大山人小十五六岁,但他们互相敬慕。石涛、八大的友谊还表现在合作绘画上:八大的《水仙图》卷,有石涛的题识;石涛的《墨兰册》有八大山人的题跋。他们还直接合画《兰竹图》轴,八大写兰,石涛画竹,石涛题曰:两家笔墨源流,向自独行整肃。据《扬州画舫录》载:石涛兼工累石。
    他们的作品都是有感而发,有感而写,是在写出自己的心声。每件作品都是用心事表达。用情去挥写。不是仿效、不是做作、不是无病呻吟。是痛痛快快的表述,是那样的洒脱,那么的淋漓痛快。这就是他们作品的真谛,是生命的体现。他们的画作需要我们去花最大的心血学习,去推敲。他们的精神表达的方式是我们要毕生追求的目标。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6 00: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00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6 00:53:39 | 显示全部楼层

石涛画语录*第三*变化章

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
凡事有经必有权,有法必有化。一知其经,即变其权;一知其法,即功于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6 00:56:28 | 显示全部楼层
000.jpg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6 01: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6 01:0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即是死。
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翡翠湾食安云台 ( 京ICP备17024305号-1 )

GMT+8, 2025-5-13 03:22 , Processed in 0.03833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