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湾食安云台

 找回密码
 翡翠湾永续农场*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61|回复: 0

《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10 23: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58年,一个叫多夫迈斯特的德国老兵发表了一本轰动一时的小说,这本书次年又被改编成同名电影搬上了银幕,这就是著名的德国影片《桥》。
    1987年,我在同济大学留德预备部学德语期间观看了这部电影。在我看过的所有反战影片中,此片具有最强的震撼力,因为它记录的是一场孩子和成人间的血腥战斗。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1945年纳粹德国投降前夕,7个16岁的孩子兵被派到巴伐利亚一座小城外的河边去守卫一座桥梁,他们的任务是阻挡试图过河的美军装甲部队。在这场根本不存在胜利希望的生死对抗中,这些大男孩们一个接一个地倒在了美军猛烈的火力下,最终只有一个人活了下来。他就是后来把这段经历写成小说的多夫迈斯特先生。
    多夫迈斯特当年参与守卫的那座桥梁位于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地区的一个叫做巴特托尔兹的小城旁,此桥横跨伊萨河,故得名伊萨桥。
    在德国战败前夕,多夫迈斯特和当地一群16岁的中学生被征入“人民冲锋队”接受了几天简单的军事训练。就在美军逼近小城之际,这些做着“骑士勋章梦”的男孩子们临危受命穿上了肥大的党卫军制服,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一群尖嗓子的准军人,被送往小城周边的各个防御阵地。多夫迈斯特和几个孩子连同一大堆武器装备一起被一辆大卡车卸在了伊萨桥头的战壕旁,这是一个临时凑成的战斗小组,他之前只认识其中的一个孩子。原来驻守在桥头的大人们都已逃之夭夭,他们的任务是接替这些“可耻”的成年人的任务,阻挡美军过桥。当时在他们心中交织着不同的感觉,他们为终于能够像大人一样拿到武器参战而骄傲,为即将到来的冒险和刺激感到兴奋,他们嘲笑着大人们的怯懦,同时又难免有几分激战前的惶恐。
    夜间的战斗打响之后,血淋淋的残酷现实立即扫光了孩子们幼稚的亢奋,当阵地上仅剩下3个人还活着的时候,多夫迈斯特的勇气崩溃了,他选择了临阵脱逃,并试图说服另外两个孩子兵和他一起放弃阵地。但那两个同伴表示要像英雄一样死守家乡的大门决不后退,小伙伴们的牺牲已经使他们红了眼。
    多夫迈斯特说:他们一定把我看成了一条胆怯的狗。
    多夫迈斯特这样回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5月2日那天是个好天气,阳光好极了。我一早离家前往桥头阵地。当时战斗刚刚结束,美军已进占巴特托尔兹城,我很想看看阵地上的情况。到那里后,我看见昨夜那两个拒绝逃跑的小伙伴都已横尸桥头,其中一个被滑下来的钢盔盖住了多半边脸,而另一个的眼睛还大睁着,好像仍然在欣赏着这个阳光灿烂的世界。桥头上有一个美军的宪兵在来回巡视。这时有一个老年妇女路过了这里,她看见了这两个孩子的尸体,也看见了那个美军宪兵。你知道她做了些什么吗?她向地下的两具尸体吐痰!我惊呆了,这一幕在我心里烫下了永久的印记,也是我要写这本书的最初动机。我想问问这些大人:在你们生养并抚育我们长大之后究竟又在期待着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战后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你们当初会这么愚蠢地跟着干?我回答说:感谢上帝,你们今天可以这样问话,而我们当初根本就不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
    这里我需要对日期做一个说明。当这些男孩们5月1日横尸伊萨河边阵地的时候,德军在第三帝国首都柏林的守卫战也同时落幕。当日凌晨4时,苏军代表面见柏林城防司令魏德林将军,向他传达了希特勒4月30日自杀的消息,劝其停止巷战向苏军缴械,当晚21时30分,魏德林下令柏林守军投降。德国的正式投降虽然是在一周以后的5月8日,但事实上德军的普遍停火就是在5月1日。在元首自杀首都失守的情况下,德军的指挥中枢已经瘫痪,那些宣誓效忠希特勒的德国军人已丧失了效忠的对象。这也就是说,多夫迈斯特的小伙伴们不仅死于第一天参战,而且是死在“二战”中德军的最后一天作战,他们的血流得没有任何意义……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翡翠湾食安云台 ( 京ICP备17024305号-1 )

GMT+8, 2025-5-13 03:34 , Processed in 0.03426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