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湾食安云台

 找回密码
 翡翠湾永续农场*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96|回复: 1

陈赓将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22 03:2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我军的高级将领中,陈赓大将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
    生性幽默诙谐的陈赓曾这样说自己“显赫的经历”:我和毛主席是老乡兼校友,和彭德怀元帅在一个团当过兵,救过蒋介石的命,周总理和邓大姐结婚我出过力,指挥林彪打过仗。我虽然是个大将军衔,但是当年却是当元帅般神气,统帅过2位上将和一位大将。”
    陈赓在红四方面军时,任红12师师长,下辖3个团:红34团、35团、36团。其中,红34团团长许世友,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红35团团长高绍先,1932年在红安作战中牺牲;红36团团长徐海东,1955年与陈赓一起被授予大将军衔。另外,在陈赓的战友中还有一位小班长,叫陈锡联,1955年也被授予上将军衔。
    在这些“显赫的经历”中,鲜为人知是关于陈赓曾指挥林彪打仗的历史。
    1927年8月,陈赓参加南昌起义后,担任起义军20军3师6团1营营长,跟随部队一起向广东进发。部队在会昌时,遭到国民党钱大钧部围击,被迫向潮汕撤退,陈赓奉命率所部掩护。此时,钱大钧的部队已近在眼前,穷途末路,惟有决死一战。全营跃出掩体发起反冲锋。突然陈赓看见一个瘦小的身影朝旁边闪,他挥枪招呼:林排长!
    林排长就是林彪,他时任起义军第11军25师73团3营7连1排排长。他立即跑了过来,刚喊一声:“陈营长!”一颗手榴弹在附近爆炸。他扯着嗓子喊:“我们连长牺牲了!”
    陈赓命令:“我叫你代理连长。往上冲!”谁知林彪却回答:“陈营长,不行,我们人太少!”
    “再说我枪毙你!”
    这声音惊了林彪一跳,转身嘶喊着:“冲啊!”
    此战,由于敌众我寡,他们最后打得弹尽粮绝,被迫后撤,陈赓则在后撤中左腿3处负伤。后来,陈赓谈起“指挥林彪打仗”之事,说:林彪会打仗,但就是怕死,需要你去敲打。
    其实,陈赓的传奇经历远不止他自己说的这些。他还是唯一和日美法等多国侵略军交过手并都将之打败的我国杰出军事家。无论在情报保卫工作的隐蔽战线,还是在硝烟弥漫的炮火中,他都是英勇无畏又功勋显赫的英雄。当年,中共中央在悼词中称他是“卓越的军事天才”,如此高度的评价,十分之少见。
    1924年5月,陈赓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他是从第一期600多名学员中为数不多的打过仗的学员。他与蒋先云、贺衷寒被称为是“黄埔三杰 ”。当时黄埔军校流传: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不及陈赓的腿!
    陈赓不仅在校学习时现场听过孙中山先生的演讲,而且还被孙中山找去谈过话。陈赓在黄埔东征时救过蒋介石的命,又独自连夜穿过敌占区,跑了160公里联系主力部队,挽救了黄埔东征的局面。蒋介石当时面对疲惫不堪的陈赓,曾向黄埔士官们宣布:什么是黄埔精神?陈赓就是黄埔精神!
    1927年,陈赓参加了南昌起义。在向广东潮汕进军的途中,他在会昌战斗中负了重伤,左腿的胫骨和腓骨都被打断。他拖着伤腿,经过将近两个月的辗转,终于在上海找到了中共地下党,并住进了牛惠霖骨科医院。
    陈赓进入医院后,牛惠霖大夫看他的穿着打扮和伤情,怀疑他是歹人,不愿为他治疗。陈赓观察这位医生比较正直,有进步思想,就索性把自己的真实姓名告诉了他。牛大夫是宋庆龄的表兄弟,他把陈赓的伤情告诉了宋庆龄。宋庆龄听说是陈赓,便亲自到医院看望陈赓。她嘱咐牛氏兄弟,一定要想方设法治好陈赓的腿伤。
    按陈赓的伤势,通常只有截肢了事,而陈赓坚决反对截肢。在宋庆龄的关照下,牛氏兄弟尽了最大的努力,把陈赓已经被接歪的伤腿重新接好,保住了双腿。
    1933年,陈赓因叛徒告密在上海被捕,蒋介石亲自劝降,他能嬉笑嘲讽之间,置蒋介石于无限尴尬。又是宋庆龄四处奔走,营救了陈赓。宋庆龄两救陈赓,被传为了佳话。
    上海特科时期,陈赓协助周恩来保卫党的中央机关,铲除叛徒,营救同志,大智大勇,惊天地,涕鬼神。他一会儿以全副戎装的国民党高级军官面貌出场,一会儿又是西装革履的商贾,一会儿又是着工人装的苦力---而且每种角色都很逼真,有“多面人”之称。他还选派中共党员潜入国民党中央机要部门和警宪、特务机关,多次获取重要情报,为中共中央及时研讨对策、保卫中共组织的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2年秋冬间,时任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十二师师长陈赓因治腿伤,从鄂豫皖根据地来到上海。他与上海的同志谈到红军战斗的激烈、艰苦和英勇,听的人都认为要超过《铁流》所写的,要是有个作家写下来多好,大家就想到了鲁迅。
    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的朱镜我,将陈赓所说的红军战斗情况油印成材料,交冯雪峰送一份给鲁迅,并由冯与鲁迅谈能否由他写成小说或报告文学。冯雪峰回忆:“几天后,鲁迅先生还请许广平先生预备了许多菜,由我约了陈赓和朱镜我同志到北四川路底的他家里去,请陈赓同志和他谈了一个下午。我们吃了晚饭才走的。”
    此后,鲁迅酝酿过一个时期,说“写一个中篇,可以”,他还一直保存着那些油印材料,但终于没有写成。
    红军时期,在红四方面军任师长的陈赓就以能打仗著称。
    黄安战役,他带领部队打得守敌赵冠英不敢出战,一万多人片甲不还;商潢战役,豆腐店一仗,陈赓的3个团顶住了敌人十几个团的轮番进攻,蒋介石嫡系第二师碰了个头破血流,部队失去战斗力,师长汤恩伯被撤职。潢光战役的双柳树一仗,陈赓围三阙一,虚留北面,诱敌突围,红军大获全胜。很少服人的许世友对此也称赞有加,说:双柳树一仗,表现了陈赓同志机智灵活的指挥艺术。
    长征时,陈赓率中央军委干部团打了很多恶仗、硬仗。长征途中,周恩来在草地上命悬一线,是机智多谋的陈赓将周恩来救出病魔之口的。
    抗日战争时期,陈赓率领的三八六旅更是所向披靡,享誉全国。
    七亘村两次伏击战,神头岭之战,我军都大获全胜。日本统帅部痛定思痛,把神头岭战役作为经典战例进行分析,企图找出对付八路军的办法。响堂铺伏击战,400多日本侵略军再成异域之鬼,被日军随军记者称为“更为典型的游击战术”。被邀请观看此战的国民党军一些高级将领赞叹不已,连称大开眼界。长乐村战斗,陈赓的现场指挥更是炉火纯青,沉着果断,取得了歼灭日军2200余人的大胜利。香城固伏击战,打得日本鬼子闻风丧胆,进犯的日军全军覆没。香城固伏击战的第二天,日军出动2000余人,在5架飞机和大炮、坦克的掩护下,气势汹汹地向三八六旅扑来,其最先头的装甲车上,还贴着歪歪扭扭的“专打三八六旅”的标语。但三八六旅早没了踪影。三八六旅在陈赓的指挥下,连战连捷。1943年秋,陈赓指挥所部又消灭了日本“皇军观战团”,击毙一名少将和五名大佐,气得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暴跳如雷:再牺牲两个联队也要消灭这股共军。
    美国驻华武官卡尔逊上校在晋东南考察时评价说:三八六旅是中国最好的一个旅。
    解放战争期间,陈赓和黄埔同学多次同场较量,然而他高超的指挥艺术,使一个个将军级的黄埔同学颜面扫地。
    陈赓的第一个对手是他的一期同学胡宗南---国民党“西北王”,蒋介石的红人。
    1946年6月,胡宗南向晋南发起进攻,企图一举扫平晋南解放区。陈赓挥师南下,选择孤军深入的胡宗南部第三十一旅,将其全部包了“饺子”。胡宗南不汲取教训,认为陈赓是侥幸获胜,又增派他的精锐---蒋介石的御林军“天下第一旅”和其他十几个旅,要和陈赓部进行决战。陈赓将计就计,围点打援,一石二鸟,痛快淋漓地消灭了该旅。闻夏、同蒲、临浮,三战三捷,陈赓将运动战与游击战完美地结合起来,连党中央都说是“出乎意料之外”,毛泽东亲自起草《关于陈赓纵队作战胜利的通报》,以“教育部队,鼓励士气,坚决歼敌”。
    陈毅写给中央的报告说:我认为我党二十多年来创造杰出军事家并不多,最近粟裕、陈赓等先后脱颖而出,前程远大,将与彭(德怀)、刘(伯承)、林(彪)并肩迈进。
    战争越打越大,陈赓部队也愈战愈勇,让他的对手们吃尽了苦头。
    他的黄埔一期同学、第三兵团司令李铁军,认为自己有两个整编师为兵团主力,有恃无恐,到处寻找陈赓主力决战。陈赓,豫西牵牛,不仅把李铁军集团生生拆散,还将肥的拖瘦,壮的拖疲、拖垮,最后送进了屠宰场。李铁军哀叹:一世英名,被陈赓毁于一旦。
    淮海战役,陈赓对黄维,一个更为强劲的对手。此时,他的这个黄埔一期同学正指挥着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第十八军在内的4个军和1个快速纵队,不可一世。陈赓所部和兄弟部队一起,在总前委的领导下,以战壕对战壕,以地堡对地堡,迫近作业,打得黄维和他的手下无招可接,一败涂地。
    陈赓是党内有名的敢说敢为的人。
    陈毅说:陈赓是我们党的一门炮。
    解放战争紧张的时候,陈赓曾向军委发了一封电报,内容是转入外线进攻的三路大军在艰苦连续作战之时,却有一个单位一年只打一个或两个攻势就休息了,现在还要关内部队牵制蒋军来保证他的休整。此电不指自明,说的是林彪的东北野战军。毛泽东将这个电报转发各个战略区,许世友看了这个电报,说:只有陈赓才敢向主席提这种意见。
    1949年5月,中央命令陈赓的第四兵团归四野指挥,参加对白崇禧集团作战。
    追击开始,林彪要求第四兵团在7月进到湘南衡阳/株州一线,截击白崇禧集团,企图进行决战。陈赓分析,白崇禧集团力避与我主力作战,按照林彪的要求做,肯定就成了“赶鸭子”战略,不会有效果。他给林彪去电报,建议采取大迂回/大包围的方式。林彪的固执也是党内出了名的,他回电拒绝。陈赓直电中央,将分歧捅到最高统帅部。毛泽东迅速回电,同意陈赓意见,并指示林彪“不要采取近距离包围迂回方法,而应采远距离包围迂回方法,方能掌握主动”。10月,陈赓的追击部队到达广州城郊,林彪下令要陈赓舍广州而向桂林/柳州之线出击。叶剑英和陈赓联名向中央发电,阐述继续追击的理由,得到毛泽东的支持。但林彪随后又直接致电四兵团各军:“如广州敌人逃窜,不要追击!逃敌我将另遣部队合围。”陈赓力排干扰,指挥第四兵团展开大追击,最后全歼了余汉谋集团。
    陈赓对战争的深刻见解使他赢得了大追击的胜利。
    在解放战争3年多的时间里,陈赓指挥所部转战13个省,歼敌70万,解放城市300余座,缴获飞机12架、坦克26辆,各种炮2万余门,创下了赫赫战功。
    1950年,陈赓作为中央代表赴越南抗法援越,受胡志明委托指挥边界战役,改变了整个越北地区的敌我态势,打败法国侵略军,并一举打开了中越国际交通线。边界战役告捷的当天,越南最高领导人胡志明来到陈赓驻处,兴致勃勃地吟诗一首,赠给陈赓。诗曰:携杖登高观阵地,万重山拥万重云。义兵壮气吞牛斗,誓灭豺狼侵略军。
    翌年,他又赴朝鲜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在彭德怀离职时还代理司令员。他推广的坑道作战,使志愿军的上甘岭守卫作战,变成了世界战争防御作战中的一次经典性战役。他领导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再挫败了有最先进技术装备的美军。
    经历过抗美援朝战役后,陈赓认为,应尽快在中国建立培养军事科技人才的高等院校。
    1952年夏,他回到哈尔滨,主持组建军事工程学院并任院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50年代中期以后,陈赓任副总参谋长,主管国防科技,仍兼“哈军工”院长,并为中国研制导弹和火箭事业呕心沥血。在他主持下,“哈军工”只经过四五年就成为远东最大的军事院校。钱学森称:这在世界上也是奇迹。
    哈军工的创立推进了我军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研制“两弹一星”等的坚实基础,是我军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
    1961年3月,陈赓在上海病逝,终年58岁。
发表于 2009-5-22 14:5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在延安时曾对陈赓评价:大将之才。
    周恩来也说过,他最喜欢的两个知识分子战将,一个是陈赓,一个是彭雪枫。
    延安整风时,康生曾对陈赓不满地说:当年你要不救蒋介石,现在哪要打这么多仗?
    陈赓反齿相讥:那时他要死了,不成了烈士﹖不就跟廖仲恺一样了吗﹖
    林彪叹了一口气,有所指摘地说:以我观察,白崇禧已是惶惶如丧家之犬,其第十一兵团鲁道源部正向岑溪以东逃跑,正是歼敌于运动之中的好机会。应立即调四兵团的3个军乘胜追击鲁道源所部,只留13军的39师在廉江阻击白崇禧部队向雷州半岛进攻。
    寂静。领导们在考虑。
    “时间不等人。”林彪抬起两只手来,做了一个斩钉截铁的手势,“火速电令陈赓。”
    但林彪的判断与真实的敌情南辕北辙。白崇禧主力张淦兵团正秘密向博白、陆川一线集结,准备夺取广东海南的雷州半岛。鲁道源125军不过是向东佯动,以掩护张淦兵团的行动。
    陈赓司令员和郭天民副司令员看到林彪的来电,不禁摇头咋舌。他们认为白崇禧的几个兵团压下来,岂止是一个39师能阻挡得住。如被突破,白崇禧夺取雷州半岛的企图就实现了,即使我们全歼了鲁道源兵团,白崇禧大部分部队占领雷州半岛后,仍有可能从海上逃向海南岛。
    “非得全力堵住白崇禧的逃路,待四野的后续部队赶到,整个白崇禧都是瓮中之鳖,鲁道源不过是顺手牵羊。快,向林彪建议。”陈赓放下电报。
    林彪的回电神速而固执:“我决心已下,不能更改。命令各军按规定的时间、路线出动,歼灭鲁道源兵团。”并开列了各军行进路线。
    只有请示最高统帅部了。
    毛泽东回电既快又明确:同意陈赓同志建议。
    郭天民捧着电报看了一遍又一遍,忽然攥紧拳头大喊:毛主席英明伟大,真理在我们手里。
    林彪的指挥欲极强,而且有时是“细致入微”。林彪来电命令陈赓部下周军部队从合浦东面那个小海峡渡过去,抢占合浦、北海。
    陈赓拿着电报,用手指敲打着铺在地上的地图,怒气冲冲:见他妈的鬼!这是十多里宽的海峡,我们连船都没有,是飞过去还是跳过去?他们大概是用百万分之一的地图在指挥!
    他刷地站了起来,目光停留在发报机上:不管它,告诉周军绕过海峡向合浦、北海前进。
    周军很快占领了合浦、北海并向广西钦州急进。
    1949年12月6日上午6时,渡过钦江的部队包围了钦州之敌。经过5小时激战,歼敌华中长官公署及所属部队1.2万余人,缴获汽车400余辆,野炮42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翡翠湾食安云台 ( 京ICP备17024305号-1 )

GMT+8, 2025-5-5 02:42 , Processed in 0.03575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